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当然最基础的中国话在不同地域、不同人文风情的洗礼下也呈现出了各具风韵的方言。
方言是一个城市的标识,一个城市的\'性格。
最地道的成都话上哪儿去找呢?当然就是河边的露天茶馆了。
在成都,只要有河的地方,就有大大小小的茶馆。
那里是老年人休闲的天堂。
走近它,似乎生活的快车道就会靠边,速度会自然慢下来。
一张张方桌、一把把竹椅、一只只鸟笼……鸟语与人们的交谈声揉在一起,仔细倾听,有一种道不出的静谧。
一个人正拿着电话似乎在邀请朋友,“哎呀!来嘛,说好了得嘛,不要甩我们死耗子哈……”旁边的一个老人正左手端着茶盏,右手拿着茶盖,并用嘴将漂浮着的茉莉花瓣吹去,说道:“嗯,这个茶安逸、巴适……”这是成都人对闲适生活的极致追求。
在彩旗招展,人声鼎沸的球馆中能听见成都话,“成都队加油!我们给你扎起!”球队在球迷地鼓励下,越战越勇,这是成都人的拼搏奋进。
在突如其来的“5.12”地震中,一辆辆绿色的熊猫出租车,自发地前往灾区。
在汽车电台中,嘶哑地吼着:“不要做生意了,走!跟我去救人!”网友也呼吁着“汶川雄起!四川雄起!”这是成都人的团结互助。
悠闲舒适、拼搏奋进、团结友爱……这些成都人的性格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成都方言中。
方言是有性格的,它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
当人们的交谈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有趣的对话,“哎呀!你这口音是西安人吧!”没错,方言就是一张名片。
浙江话,一种美得如歌似舞,平静而婉转的方言。
还未见西湖的美,就已从方言中感受到了。
重庆话,一种泼辣的方言。
只要仔细聆听,仿佛就能看见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左手举着啤酒杯,右手拿着筷子,在火锅与碗中“来来往往”的场景。
北京话,十分富有音韵,字正腔圆,远远的飘来一股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
方言,城市的个性,城市的活力,而它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成都方言在正规场合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更多时候需要普通话交流。
需要口口相传的成都方言,在一代一代传承中逐渐消失!
方言,城市的标识,城市的灵魂,不要让方言成为我们需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去爱、去传承属于我们的方言,成都话吧!
当我转身出了店,走了很远很远了,压根看不见这个店了,老板转身就对着托德破口大骂,脸变的比京剧还快,笑容顿时消失在重重皱纹里,只剩一张满脸怒容的脸,就像天使变成了恶魔一般:
“你是个猪脑子吗?脑袋是装饰品吗?总是分不清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流浪汉,这次要不是我出马,那位百万富翁就被你当成流浪汉轰出去了!你这个脑子真是左边是面粉,右边是水,一动就变成了浆糊!”
“谁叫那位百万富翁穿的像个流浪汉似的,要是你,还不是会把他当做流浪汉,居然还说我。”托德嘟着嘴巴,小声嘀咕着。
可这些话还是被顺风耳的老板听见了,他气得满脸通红,嘴巴都气歪了,恶狠狠地盯着托德。
“快把纸和笔拿过来!快!”
“干嘛呀?老板?”托德小心翼翼地问道。
“管那么多干什么?加你去你就去,还磨蹭什么呀!人家绣花都绣完了,你还在这愣着!”老板提高了声音,大声地说着。
托德赶紧去房间里出笔和纸来,只见上面只写着:“托德解雇!”下一行便是招聘了。正当老板要去贴这张纸时,托德抓着老板的裤脚,都要跪下来了:
“老板,求你了!不要把我解雇啊。”老板说: “那好吧!不过要扣你今年的工资,还要今年全年天天为本店提供布料!”
“啊!我的钱啊!——”托德大叫起来。
“干不干?不干算了,解雇!”
“啊?不要!我干我干!
我在晚上习惯去夜跑,大概9点的样子。我们小区旁有一家电器厂,每到9点,就会有一大群骑着电动车的人拥出来,让冷清的街头一下子热闹起来。
有些人蹲在路口,手中拿着手机,用我听不懂的方言对那头说着什么,那些一闪而过的、平凡的面孔上都带着幸福和期盼的笑容,大概是在等着妻子或丈夫下班。有些人已经骑着电动车和妻子一同在回家的路上,坐在后座的\'人双手搂着前人的腰,搂得紧紧的。
还有人在路口眼巴巴地抽着烟,大概还在等人。
在苏州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中,有那么一群人,工作状态是996,甚至997,拿着微薄的工资,吃着食堂劣质的饭菜,受人排挤,但他们却有着所有百姓一生去追求的东西——幸福。
他们或坐在石墩上,或站在马路边,或躺在电动车上,翘着二郎腿,低着头颅,微闭着眼睛,对着手机说着东北话,河南话,山东话,对着另一头亲切地问着一些无比平常的话,即使浑身透露着疲惫,以至于连腰也直不起来,却努力把声音变得轻松,话变得平淡,让压力不至于散入语言,在这一刻,变得平凡,不再伟大,但十分温暖与可爱。
他们操着一口方言,在城市各个建设的中心聚集,即使一天的活再累,听到话筒那头传来的家乡话,也不由笑起来。即使各地方言各有特色,有些则比较粗犷,有些则比较温婉,但却没有区别,这是每条小船的缆绳,把他们和家系在了一起。虽然微小,但却是一生都无法也不能割断的,否则都会迷失在异乡的人山人海和各种没有亲切感的语言中。
方言不仅让他们有回忆家乡的依凭,还让他们有了支撑下去的动力源。他们的普通话可能不好,但相比与正儿八经的白领,他们的语言让他们的工作有了盼望,有了目标,那是对配偶、子女、父母,一整个家的支持,一年只回一趟家的工人,方言成了他们连接家乡血脉的纽带,对那崇山峻岭的大声呼唤,对那潺潺溪流的轻声细语,对那栋房屋的亲切问候,对家人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些,是在发达的城市也不能给予一个游子的。
方言,是一座桥,一个在脑中展开、建立的家乡。正是这朴素的、外人难以听懂的一笔一画,一平一仄,成为了每一个异乡漂泊者的精神支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