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嗅到了年味的作文结尾怎么写(年味的作文怎么写400字以上)

我嗅到了年味的作文结尾怎么写(年味的作文怎么写400字以上)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4-12-28 13:25:32
我嗅到了年味的作文结尾怎么写(年味的作文怎么写400字以上)

我嗅到了年味的作文结尾怎么写【一】

恐怕是许多人过新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新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新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新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新年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新年毕竟是新年,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新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外公说,以前过新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新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新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

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外公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新年的感觉。

我嗅到了年味的作文结尾怎么写【二】

小时候,大年三十和初一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间。

一年当中饭菜都很单一,棒子面、高粱面是主食,白菜、萝卜、咸菜是副食,过个节日才可能有肉吃,才可能有块儿点心吃。富裕人家小孩有饼卷鸡蛋要举着到大街上去慢慢地吃,那才是儿童的快乐;而我们卷个小鱼要留到最后再吃,把最美的滋味留在最后,那就是享受。只有头疼脑热的时候,才可能有碗白面条或者水果罐头吃,有时真羡慕有病的伙伴呢,那么多好吃的!

年夜饭却不一样,会有一桌子比平常好得多的饭菜,红烧肉刚出锅就忍不住想钳一块入口,眼看得都直了——就是那时候烙下的病根儿,什么是垂涎三尺,什么叫肉香,什么是满足,体会的太深了,简直是刻骨铭心。

穿的衣服都是棉花纺成的粗布漂染成黑色、灰色、蓝色的缝制的,洗得发白了,补丁摞补丁是非常正常的。要是谁家买了一块洋布冷不丁给小孩做了一件衣裳,肯定要美好多天,享受伙伴们羡慕的目光,那叫一个爽;鞋,无论单鞋还是棉鞋都是千层底的,那是所有实在穿不得的衣服和棉质用品碎片粘合在一起纳成的鞋底子,“打球赛跑不怕磨”的球鞋那是奢望,皮鞋只是听说过。

过新年都能添置一身新衣裳,而新衣裳实际上是自己没穿过的别人(城里人)的旧衣服,抑或是没有明显补丁的衣服,但那也美,“旧貌换新颜”嘛!

除了能吃到好吃的和穿新衣服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年里再也没有比这些天更热闹了。除夕这天先是磕头祭祖、到坟前给故去的先人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并告诉他们过新年了,晚辈们一切安好,天堂那好上哪去;再贴、贴窗花、贴年画把屋里屋外布置的红红火火,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地一起吃年夜饭,七十年代盼着围在收音机前听曲艺专场,八十年代等在电视前面看春晚,这些都是每年雷打不动的事情。

初一早早起来,一家人按部就班地煮饺子、放炮、上供、拜神灵,祈祷老年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小孩学习进步多得奖状,保佑家庭幸福美满、人口平安,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事事遂心的\'事情。礼佛仪式完毕,再给老人们有模有样的叩头,之后吃饺子,转圈大拜年。关系好的要拜,好上加好,大事小情互相帮衬;关系一般或有点矛盾的也要拜,借此机会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和睦乡邻,并表达最美好的祝愿、送去最温馨的祝福。

正月十五,这天吃了一年一次美味的元宵后,点起灯笼,互相欣赏、品评、追逐着到村口不易引起火灾的地方观看烟花燃放,那五颜六色的空中造型层出不穷、花样百出,那是从来没有走过神儿的时间,驻足凝神呐。

正月十六的“溜百病”是人们消灾祛病的一种古老的习俗,人们乐此不疲在街前街后溜来溜去,有说有笑。

小时候,大人们为了过新年,一收秋就开始了准备。不仅是吃的,还有文艺宣传。据说那时县里文化部门很重视这项工作,几乎每年正月十六组织各村在县城大街要亮相汇演并评比。各村的干部是卯着劲儿培养本村文艺骨干,提高他们参演水平,排练了各式各样的曲艺节目。当时的京剧样板戏风靡村落,什么《红灯记》、什么《智取威虎山》呢,男女老少多多少少依依呀呀都能哼上几段,尽管不那么专业,可没有人奚落你,好了热情鼓掌;不好,善意地一笑了之,大概因为荒腔走板的唱腔抒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吧。武虎会、耍狮子、踩高跷、小车会、跑旱船等各种会在过新年前后走街串村相互交流、观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应接不暇。排练、演出热闹一个冬季、一个正月,直至二月二“龙抬头”时节庄稼地里陆续有活儿了,“疯子们”才恋恋不舍地褪去,“傻子们”才带着年初的喜庆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那时一般人家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六,每天有基本固定的事情做,有条不紊,劳逸兼顾;每天都有做事的禁忌,可以做的和不能做的,彼此心照不宣,严格遵循。这种忙碌、祥和、虔诚把年味渲染的十足。

想起来,多少难忘画面在脑海中沉积、浮现。这是记忆中的年味。

近十多年过新年的物质味越来越浓,过新年的文化味却越来越淡。

新年无疑是中国人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年俗正在以“风”的速度简化、退化,拜年由虔诚的对面和温情款款家书的文字祝福,变成了打电话、甚至只是一个群发短信顶替问候;QQ群中、微博中一句没有丁点儿自己真情实感的套话,打发了多少粉丝和鲜活的面容;在互联网上可以泡一天,却不愿到亲朋好友家中坐一会儿;一个电话把高档饭店的年夜饭大餐已早早搞定,满桌佳肴却不再那么美味,家庭气氛不再浓烈;照样添置新衣,但无论多漂亮的衣服,能带给我们的喜悦是那么有限。没有人再关注老百姓的过新年的文化感受,显贵们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了位子、房子和票子和能带来这些向高端转化的人与事上。现在的年,除了象征性的祭祖、攀比性的聚会、有针对性的拉关系,纯耗费时间的打牌,恐怕唯一的文化味就剩下了春晚,不看春晚的也就还有春运——亿万人南北大迁移的现象让人想起来:奥,又该过新年了。人情日渐淡薄,关系日渐疏远。

我们的民俗年被“稀释”得几乎没有了原来的颜色和滋味,失去了这个节日固有的传统魅力。对于过新年再也没有了小时候那样地殷殷期待。

没有文化味的新年,也就没有了“年味”。

以前,很多时候吃喝穿住行都比不上现在,电视电话不普及,轿车、互联网更不用想,可人们每逢新年都显得喜气洋洋,也许就是过新年的传统习俗集中满足了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我以为,年味主要靠传统文化形式体现,它不单是传统观念,它不全是封建迷信,它也不总是繁文缛节,它可以“与时俱进”,但它的精髓——祥和、快乐、团圆、安康一定是主旋律呀。再现丰足的年味,在于鼓励人们对天、对地、对自然要有所敬畏、有所忌惮、有所祈盼,对民族的东西有所继承、有所发扬。

年味不应该淡下去了!

我嗅到了年味的作文结尾怎么写【三】

总感觉这些年,新年的年味淡了。

过新年,中国人称之为过大年,可见老百姓对新年之重视,场面之宏大。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声,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老百姓手中有钱了,年味却淡了,让人遗憾。

从前,过新年时间比较长,从腊月的二十三,俗称小年开始,新年就已经来到,这一天老百姓吃火烧、送灶君,祈求来年的富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小鸡,二十八帖花花。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包饺子等。大年初一到处作揖,即给人拜年,大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这是新年最为隆重的时间段。从初六到正月十三,是新年的延续其,人们仍然陶醉在新年的气氛中,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元宵节,是新年的另一个高潮,之后新年过完。

从前,新年是隆重的,刚到腊月,人们就开始“慌新年”,即心中就天天想着新年,腊月二十三之后,开始准备新年的吃的、用的,无论家境富足和贫寒,都要尽一切可能,让家人吃好、穿好、玩好。

从前,孩子们期盼新年的到来。现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儿时渴望新年的到来。为什么那个时侯的孩子都渴望新年的到来?因为那时,物质还不是很丰富,只有到新年才能够吃到好吃的,穿上新衣服。当然,家中的大人也会向孩子许诺,只要努力、听话,新年给你买新衣服、玩具等。

从前,人们过新年需要鞭炮声助威,需要烟火添彩。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老百姓不再钟情于鞭炮、焰火。没有了鞭炮、焰火,似乎新年也不热闹了。

现在的年味确是淡了。虽然过新年还要准备,由于物质丰富,手中有钱,随手都可以买来,新年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就可以办齐;平时,老百姓的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新年大吃了;从前,走亲访友才穿新衣服,现在,谁也不再穿旧衣服、补丁衣服,平时穿的衣服和新年没有什么两样;从前娱乐单调,庙会、元宵节是人们娱乐的好地方,好方法,现在,有电影、电视、网络多种娱乐媒体,传统的庙会、元宵节没有了往日的魅力。

年味的确是淡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