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一个中午,炎热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中。人们都躲在空调屋子里面。连可爱的小黄狗也吐着舌头散热。树林里,一棵棵茂盛的大树都长得高高的,挺得直直的。
远处,一个牧童骑着一头大黄牛向着树林里走来。只见他身穿短衣和短裤,红嘟嘟的脸上,长着一双明亮得像宝石一样的眼睛,他还穿着一双草鞋。
牧童亮开嗓子,一边唱歌,一边赶着牛。这时,牧童听见了蝉的声音,他想:这蝉的歌声真好听,我要把它抓回去,当我的纪念品。于是牧童沿着蝉的声音走向那一棵树。到了树的底下,牧童跳下牛的背,看见蝉还在树枝上唱歌,心想:哼!你这个小东西,死到临头了,还在那儿唱?看我把你抓过来。于是,牧童紧紧地抱住树干,然后踩上树洞,一点一点地往上爬,最后牧童爬上了树,把手张开,盯住蝉,用力一拍,再把手和起来。终于蝉被牧童给抓到了。
牧童把蝉小心地装在塑料袋里。然后摘完果子就骑着大黄牛开心地回家了。
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天空一丝云彩也没用,仿佛太阳无情的把云彩烤化了一般。柳树姑娘热得垂下身子,有气无力地低下头。
一个身穿红衣蓝裤的牧童骑在一头老黄牛身上,欢乐地歌唱,歌声是那么嘹亮、那么悦耳,动听的歌声传到了树林里的每个角落。
突然,歌声戛然而止,牧童让老黄牛原地不动。因为,他看到槐树上有一只知了,马上从老黄牛的背上跳了下来,他轻而易举地爬到槐树上,聪明的知了一下子预感到危险来临,迅速飞到另一棵树上。
牧童不甘心,一溜烟儿飞身下树,转身往家里跑。他拿好自制的竹竿网兜捕鸟器,到了那棵槐树下,飞快地再次上树,有了工具!这下应该十拿九稳咯!不过,小心为妙!他屏住呼吸,两眼盯住鸣叫的蝉儿,出手了!右手轻轻一网!果然网到了,知了在网子里痛苦地挣扎,牧童理也不理它……
太阳要落山了,牧童骑着黄牛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诗人袁枚见到了这一幕,赶紧飞奔回了客栈,写下了名诗句《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
欢快的歌声穿林而来,歌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近。
弯曲的小路上,一只黄牛慢悠悠地走来,脖上的铜铃声声清脆悦耳。
牛背上坐着一个牧童。他身穿红衫黑裤,打湿的布鞋上沾满泥土。回家路上,他放声唱着: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明亮的歌声和着青草的香味在傍晚的林中飘荡。
突然,一个更加嘹亮的声音响起。那直直的声音就来自旁边的杨树上。那是夏蝉在歌唱,好像与牧童一唱一和,又像与牧童一比歌喉。
牧童抬头左看右看。一只夏蝉附在杨树干上。它只顾唱着歌儿,好像都没有看见小牧童。小小的它声音可真不小。它头顶上的触须真神气。它薄薄的翅膀真透明,还带着黑色的细纹。
牧童出神地看着可爱的蝉儿,聆听着小小歌者的歌儿,一时都忘唱自己的歌了。
好久,牧童才回过神来。他紧闭嘴巴,让老黄牛悄悄走近杨树,然后悄悄地站到牛背上,屏着呼吸,伸手去捂鸣蝉,谁知蝉儿突然停止歌唱,翅膀一展就飞走了。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牧童的歌声又在林中响起。不知何处,那蝉儿又放声唱和,明亮的歌声与嘹亮的蝉声在树林上空久久回荡......
又是一个明月夜,对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怎能不勾起他们思乡的愁绪呢?因为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异乡,就会让人倍感孤独和寂寞。
我因为要报效国家,离开家乡。这时,我心里矛盾极了,又激动又伤感。激动的是终于可以报效祖国,为国家出力了;矛盾的是因为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都说“男儿志在四方”,最后我还是决定选择去京城,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
好多年后,我乘着船,把船停在了瓜洲,看着只有一水相隔的京口,想想从京口再翻过几座山就能回到家乡钟山看看了。但我想了想,觉得还是国事重要,于是,把回家的事抛在了脑后。离开家乡已经好久了,春风又把江南岸吹绿了,家乡一定是鸟语花香了,好想念家乡呀!想念那里的一草一木。如果真能回家,哪有多好啊!
天上的明月呀,何时才能照着我荣归故里呢?一个人真是孤独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