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孤独的夜……
我眼睁睁的看着11月20日的太阳最后隐没在地平线下,太阳色球顶端最后一点金光也在视野中淡出了,眼前的一切便昏暗下来,夜色顿然显现。
目光从日落的地方移开,夜的寒冷从那里开始扩散开来,并以光速穿过我的身体,当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浸在了寒冷中,不禁打了个冷战。
南方的冬虽无北方的凛冽,但在今夜,我体会到了比北方冬季更冷的冷意。
一个人呆在家的日子不好受,100多平的房子显得太大太空旷,可我也无能为力,本该过得美好的团圆家庭生活变了,你们该和我一同生活的亲人疏远了,像一枚被宇宙引力拉散的原子,质子飞到了东方,中子飘到了西方。
回到书房习惯性的透过半掩的飘窗看自己爱看的星星,云霞散尽后,天幕呈现出梦境般的幽蓝,清澈异常,城中可见的寥寥几星零零散散的挂在天上,那是几个白亮的点。今天是个少有的好天气,但我觉得那些星星很小很暗。
突然,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是一个感情渐渐淡化的朋友发来的。
“绝交吧。”
“为什么?”我惊问道。
“没有为什么。”
当我再想回答,可发现他已经把我删了。
缓缓放下手机,转头看向夜空,一轮盈月不知从何处钻出,把地球另一端的日光折射出阵阵寒意,银白的月光仿佛不是来自太阳系,那冷冷的光芒浸透太空绝对零度的寒意,带着其他星体的,关注一种能令生灵恐惧的气势射来,躲过大气层数百千米的遮盖,穿过半空中稀稀拉拉的云,透过飘窗轻薄的幔纱,照射在书桌上,椅子上,我心上。看着银白月色和昏黄的灯影融在一起,桌上略积的一层尘絮看起来竟像霜,然后我空荡荡的思绪中多了几个词:监狱,冷漠,宇宙空泡。
我想哭,却挤不出一丝泪来。
剩下的夜晚时光,我泡了碗面吃,调料包全部放进去了还是寡淡如水。然后喝了杯咖啡,开始写散文,我写了几段,再回头看看,我的哀思全部都撒上去了。
等咖啡的猛劲儿过了,文章也写完了,拿手机一看,已经是凌晨2点多。
早晨,寒风吹弯了路旁的小枯树,风推着云,云卷着风,吹得玻璃窗直响。街上 的行人寥寥无几,因为风吹在脸上,犹如刀割一般,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而且在家里还开着暖气。
如果要出门,就必须穿上厚厚的防寒服,戴上手套、围巾和帽子,有的人甚至用大围巾把脸包住。在外面,呼出来的气就像白雾似的,吐出的口水一落地就会结成冰。行人个个都迈着大步,没有谁愿意在大街上多停留一会儿。
回到成都后,虽然也是冬天,天气暖和多了,但也有一些令人寒心的事情。一天,我在家看见报上讲,公共汽车上有几个为老、弱、病、残设的专座,还有提示牌写着。而这些座位却经常被一些年轻人坐着,老年人上车后没座位了,那些年轻人也视而不见。
还有一篇报道说,有个人被汽车撞伤了,汽车司机开着车就跑了,其他司机也不闻不问。突然来了一位与受伤者素不相识的少女,她跪在街中央向来往的行人求助,但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忙....
那位少女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可当她向别人招手求助时,却没人愿意和她一起把伤者送去医院。可见,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是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的。
就在这时候,外面下起了大雨。望着窗外灰暗的天空,我期望着,什么时候那些失去良知的人能够觉醒,使我们的社会到处都充满着阳光和温暖。
在我们的人生中,等待就如一首歌,悠扬而动听,等待就如一杯绿茶,清香四溢,等待就如一团火,温暖我们的心,等待有时是焦急的,有时是幸福的,有时是美丽的。
有一种等待时刻伴随着我们成长,不管是炎热难熬的酷暑,还是狂风刺骨的冬天,不管是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还是严寒地冻的纷飞大雪,在放学的那一刻,熟悉的身影总会在我们眼前出现。
记得有一次,那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暴雨无情地下着,教室里非常寂静,听不到一点响声,因为今天是期末考试。教室里的窗户虽然都紧紧地关着,但是我感觉还是十分的寒冷,我不停地跺脚,但还是没有一丝暖气,好冷呀!还好是最后一门考试了,我很快地完成了考卷,在座位上一遍遍地检查着,开始有点放松了。
透过窗户,忽然看见在寒风大雪中有许多雨伞撑开着,密密麻麻,像一朵朵蘑菇。再细一看,都是我们的家长,在外面静静地等候着,在他们的脸上处处可见期待和焦急的眼神,虽然天很冷,但是看不出一点厌烦,只是一直在不停地跺脚,显然已经等候很久了。
一切都是静静的,只有雪花无声的飘着;只有笔“刷刷”地写着;只有风“呼呼”地刮着。但是看见门外的家长,顿时有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使我变得激情涌动,忘记了身体的寒冷。
是呀!家长为了我们的学习操碎了心,回想平时的点点滴滴,今天风雨中焦急等待的家长,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家长对我们的爱和期盼是最温暖的,这远远胜过寒冬中的一件毛衣,一个取暖器…… 有了这种温暖,并且体会到了这种温暖,再冷的冬天我也不冷了。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很看重自己名誉,否则为何如此介意别人的看法呢。作者有一句话说得很对,“人们在名誉的争夺中最容易降低自己的生命方位,降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人们往往在争名夺利的时候迷失自我,而且迷失得很严重,甚至用上了一些不道德的手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不名誉,一旦争夺不名誉的话,那么真正的名誉裂缝就再也无法弥补了。作者举例李清照,李清照是我一直都很喜欢的一位词人,她目睹身边的人经历着失去名誉,到她中年改嫁自身也遭遇着名誉的受损,但是她却能流芳百世,这是她想不到,当初的她也许也担心自己的名誉受损,但是那些恶名却并未持续太久,作者想要说明的是日常体验的名誉和最终的名誉之间的差异。我也认为名誉并不是生命中最珍贵,名誉是来自别人的评论,有时候是我们追求不来的,我们可以做的只是做好自己,如果把追求名誉当作自我进步的动力还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能弄巧成拙,否则追求名誉则变成一种罪恶。最后作者还谈到了已经取得名誉的人,我认为人到高处时,处境自然变得危险或者变得寂寞。一个在高处的人,要站得稳,不容易;要有知己,要被人理解,不容易;这也许是为什么那么多名人到最后喜欢回归田园,隐世而居。
我认为谣言是跟名誉相关,所谓“人言可畏”,谣言就是攻击名誉的武器,谣言的本质就是谎言,因此谣言也被分为善意的谣言和恶意的谣言。我们痛恨的通常就是后者,而最可恨的就是那造谣的人。“我们与谣言的对峙,也就是与人类根深蒂固的心理隐患的对峙。”追踪谣言的根源,就是造谣者的为何要捏造或夸大事实。谣言不同于谎言的是它具有传谣者。作者作出这样的结论:人们对谣言的需求是出于求真的的需求,因为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都有着因迷茫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因为不安全感的存在促使了对高于自己的事务的好奇之心,因为长久的仰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不平衡的现在恼怒。我有一个朋友曾经被谣言弄得痛不欲生,我当时安慰她说:嘴巴长在人家那里,你只有做好自己才能让谣言不攻自破,的确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很难不去介意别人的看法,“恶者拨弄谣言,愚者享受谣言,勇者击退谣言,智者阻止谣言,仁者消解谣言。”那么你又是哪一种人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