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热带气旋 强弩之末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华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入冬深秋 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华北初雪 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
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气温下降 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差异,小到钟表与指南针的指针工作的不同,又如人与人之间特长的不同,大到不同地区文化上的隔阂,无一不是差异的体现。而人们往往会因这些不同产生争执,甚至爆发冲突,可此时,我们应该思考,差异应当被歧视吗?没有了一些差异,世界便能更好的运转吗?我想不然。
首先,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钟表与指南针,自诞生就是为不同的用途所设计;人与人有不同的天赋,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自然各有千秋;而文化间的差异,更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地域不同,条件不同,风俗也随之变化。这些差异都是自然产生。便也不分高下了。因此。差异理应被尊重。
然而,这些差异是否有益呢?
通常来讲,不同将发挥不同的作用。时钟与指南针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其中,时钟作为人类衡量时间的尺度,被沿用至今,而指南针为人指引方向,在众多领域发挥着作用。而他们的差异所在——指针的工作方式,却是它们得以发挥作用的根本。几百年前的英国,一群教徒被主流教派的人视作异端,不得以乘坐“五月花号”船逃至海上,来到美洲这个新大陆上居住,在此生活,便发展成最初的美国,此举使他们得以生存下来。由此可见,差异的确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有时,差异甚至标志着进步。几个世纪前的欧洲宗教掌控着权利,人们坚信着君权神授。可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股新的潮流正在涌现:人们不再专注于神,是关注人自身的自由。这虽与当时的观念相去甚远,但他促成了文艺复兴,推动了文明发展。
历史的长河总是伴随着前进的浪花,在此之中,差异的出现也不曾落幕。我们应当正视并尊重差异,考虑他曾带来的深远影响。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我们人也都不相同。从小到大的我们经常有这种什么都要和别人一样的想法。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别人吃什么,我也要吃。甚至于有时候我们有了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我们都尽力的排斥,这被当做是标新立异,被认为是独树一帜,甚至被当做是哗众取宠。但是今天我想要告诉你们的是,我们应该尊重差异。俗话说,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生来这个世界上就会是最独特的。每个民族也有每个民族的文化,每个国家也有每个国家的各种礼仪,习俗。不只是人与人,家庭与家庭,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有差异。差异的产生无可避免而且是必然的。所以尊重差异在这种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个女同学非常的`内向,总是沉默寡言。在班上同学晚自习总是说的热火朝天,吵吵闹闹的时候,她总是安静的坐在桌子上,专心的看书。但是她的成绩并不是那么的出众。班上的很多同学不免议论纷纷,他们总是在背后说:“平时看起来文文静静,安心的学习,其实原来没什么了不起的,假认真,一直装模做样,成绩还不是不咋滴。”其实她成绩平平没什么错,换成其他人,别人也不会议论纷纷。她们议论的是差异。因为这名文静的同学和她们有着不一样的差异,所以她们看不惯。她们不习惯这种差异。我们每个人都会对与自己不一样的东西产生反抗。我们都喜欢同化别人,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强行加在别人的身上。殊不知,这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也是对差异的不尊重。我想说的是,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别人与你不同是必然的,不会每一个人都一样。试着理解别人,尊重差异。
我想每个人都听说过入乡随俗这句话吧。或许你只是单纯的认为去到一个地方就按照那个地方的习俗去做事。但是我想这个词语背后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却是尊重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一些特定的文化习俗,当你去到那个国家,尊重那里的习俗。比如说,在中国,我们不喜欢吃面条的时候发出声响,这被当做是没有礼貌,比较粗鲁的一种行为。所以在中国我们尽量吃面的时候不发出声响。而在日本,当你吃面条的时候发出声响,这是一种对主人准备的食物满意的表现。这是对准备食物的主人的肯定。代表你喜欢他们的招待。这两种习俗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但是没有那种习俗更好的这种比较,我们要做的是入乡随俗,尊重各种差异的产生,不断包容。不断融合。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所以从客观上来说,差异是绝对存在的。我们要在差异中学会不断包容,不断尊重,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个人素养的培养。此外,当差异在某些方面产生时,往往也标志着我们的某些短处或者长处的暴露,我们也应该在差异中不断的学习,缩小自己与成功者的差异,做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颜料的颜色千万种,但构成一幅画则需要各种颜色之间有个合适的配比,无论是差异多么大的颜色,只要是画在一幅画上,层次分明,栩栩如生,这幅画看起来就和谐。
做人和画画一样,我们彼此要尊重差异。就拿我们班来说吧,人人性格不同,有的暴躁,有的冷静,有的胆小,有的张扬,但是我们构成的这个班级,却十分和谐。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彼此共同生活了五年,虽然在低年级的时候有很多的磕磕绊绊、吵吵闹闹,但同学们在这种吵闹中,越来越懂得互相谦让,彼此尊重。因为大家深知,如果不能尊重别人和自己的差异,这个班集体就会变得混乱不堪。比如说,我同桌是个马虎的人,经常不小心拿错我的学习用具,如果我不能正确理解他的性格,就会认为他总是故意刁难我,和我过不去,那就乱了。
那么怎么尊重差异呢?人和人的相处,贵在包容。我们要真正怀有一颗包容的心,去了解别人、适应别人,尊重别人不同的想法。只有这样,彼此相处的空间才会扩大。简单地说,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去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做,这就是尊重差异,实现和谐。
但是,和谐也是有选择的。包容多样,并不是让我们无原则地迎合一些低级趣味。我们当然不能和小偷、强盗这些坏人打成一片。这和尊重差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