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3、培养学生动手查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以读报或上网的方式收集一些关于世博会的资料,准备世博会知识问答。
2.出一期宣传板报,以世博会为以主题,并用于主题班会课的场景布置。
教学形式:竞赛、讨论、老师讲解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主持人:上海申博成功,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个主题班会,首先请我们的政治老师何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开展世界博览会的起因。
何老师:自1851年英国首开世界博览会至1999年,在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岁月中,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残酷的现实和血的'教训,唤起了人们对和平的期盼。伴随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兴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
时至今天,国际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世界博览会这一国际经济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显得举足轻重,除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要求举办世界博览会。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她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面对世纪之交,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意义更显得尤为重要。能否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不仅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建设成就和综合国力,更显示出主办国迈向下一世纪的决心和信心。
二、世博会知多少
学生活动:分四个组,每组必答4题,抢答10题,评出优胜组
三、世博会带给中国什么
主持:其实中国已经举行过一次世博会,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主办的高等级世界博览会,也是二十世纪举办的唯一一次大型国际性盛会。那么大家知道这次的世博会对于中国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所查资料分小组讨论回答
第三组组长马敏芝:
这届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我国园林园艺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云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承办的决策,是高瞻远瞩的重大举措。举全省之力办好'99昆明世博会,既是时代赋于云南人民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云南经济腾飞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云南这个内陆边陲省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积极作用。
1.扩大了云南的知名度。通过世博会的申办、宣传,通过各个国家的参展和游客的参观,使全国乃至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云南,这对于云南的改革开放、吸引全国的投资和外资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2.促进了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了迎接世博回的召开,云南共投入183.6亿元用于全省的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昆明城区的改造。其中昆明机场改建花费10亿元,缜池治理一期投入35亿元。可以说,世博会使云南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昆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3.带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于云南本身旅游资产丰富,来参观世博会的游客,一般都要到石林、大理、丽江、中甸(香格里拉)和西双版纳等地游览。云南达到了“世博会搭台,旅游唱戏”的目的。
主持: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会议确定中国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消息传至上海时,这个幸运的东方大都市立刻沸腾了。大家认为这次世博会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学生回答:
刘洁莲:这将是世博会举办151年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国际展览事业由此开启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继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又赢得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博览会主办权,中国的发展又多了一个“加速器”。
李赞波:我认为世博会是各国展示和交流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成果的盛会,对新技术、新概念的推广发挥了巨大作用。把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授予中国,是国际展览局成员国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是对上海举办大型会展能力的认可,必将对中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危玲玲:中国申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更深地融入世界,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申博和筹办世博会是一个向各国学习的国际化过程,是一个提升中国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素质的过程。
黄颖凯:据权威人士预计,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经济仍将以每年递增7%的速度向上攀升,
成为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最具有增长活力的国度,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7万亿元。神州大地上持续、快速的发展,为申办世博会增添了巨大动力。
李研:中国又将迎来一个建设高潮,一个发展的高峰!
主持: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份异彩———这句朴实的申博标语,道出了普天下华夏儿女的心声。人类历史迈入了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增长,为人类历史进程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9万亿元,并且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快速度,奔驰在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的新世纪跑道上。
四、班主任寄语:
中国如果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份异彩———这不是一句空泛的标语,它激励着华夏儿女化满腔的爱国之情为努力拚搏的动力。世界博览会已经申办成功,刚才大家对于这次博览会的意义谈论得很精彩。到2010年时,大家都已大学毕业,正是风华正茂时,正是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那么现在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五、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活动:参与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作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者,现在的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学好知识,将来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六、集体签名
主持:为了纪念这次世博会的成功申办,为了表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为了表示我们努力学习的决心,我们在这面鲜红的国旗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吧!
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签名
主持:“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举办2010年世博会,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加快发展的又一强大引擎,而2010年世博会,也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各自文化、交流最新技术、分享发展机会的一个大舞台,它将是世界大家庭一次其乐融融的团聚,一次各方多赢共享的盛会。让我们期待精彩的2010!让我们创造精彩的2010!
七、结束:全班同学齐唱《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一条心地很好的蛇抓到一只麻雀,想要把她一口吞掉,于心又不忍。于是把她盘得紧紧的,谆谆善诱地,劝她服从命运,还劝她拿出牺牲精神来献身于他。讲完之后,才客客气气要动手吞吃,并且说:
“你看,我不象别的蛇那样不讲理,我和他们是毫无共同之点的。”
寓意:讽刺那些口头说自己如何如何高尚,如何如何出污泥而不染,实际上却还是与别的执行者一样冷酷无情。
故事很简单,普通不过的一家三口。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很简短,就一页。讲了一个梦的故事。我记住了钟书先生安慰杨老的那句话: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仍是杨老在讲给我们一个“万里长梦”。梦中她是一名交通员,住在客栈,往返于三地,在病中的钟书先生和忙碌的女儿阿圆(后来也病重之间不停地游走奔忙,却又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父女俩一点一点地在她眼前消散。直至她实在不想动了,先得到女儿“回自己家里去了”的消息,然后又看着载着钟书先生的船变成一叶小舟,“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消失在茫茫云海中……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附有很多张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种其乐融融,看了让人很温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轻时,夫妻俩在伦敦和巴黎留学时的合影;也有钱瑗的成长照片、英国留学的纪念照。最喜欢他们父女俩的合影,老先生爱说女儿像他,一样的有着聪明的头脑,含蓄的微笑。他们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让人感动。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真实写照都在这些图片中定格了。最后两张老两口相互理发的照片,拍得真好。杨先生会用电推子,钟书先生会用剪刀。我看到这里,才真正领会了什么叫做相濡以沫。
第三部一共分十六小章,用很浅显的文字记录了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共同经历的快乐。“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在这第三部里,我印象深刻于他们夫妇二人留学期间的苦读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想像着两个不嗜家务的学者是如何打理每日的柴米油盐,他们的真实生活都在杨先生的笔下复活,让我看到两个抽空去探险(散步的快活人。钟书先生的西式早餐做得真棒,让我也提起兴趣早起为家人用自制豆浆和五分钟白水蛋当早餐,看他们爷俩吃得心满意足。
读到第七章,阿瑗两年不见父亲,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她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真是绝句啊,这父女间的对话!
还有,写到当时有些落迫的钟书先生“留在上海没个可以维持生活的职业,不得依仗几个拜门学生的束修”,却不想在一个夏天,收到学生送来的一担西瓜。圆圆看爸爸把西瓜分送了众人,自己还留下许多,佩服得不得了。晚上她一本正经对爸爸说:
“爸爸,这许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儿。”
显然她是觉得“与有荣焉”!她的自豪逗得大家大笑。这样聪慧的女儿,妈妈怎能不记得她吐露出的每一个音符句语?所以,当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杨先生是如何的不舍。她说:“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心挂肚肠,以后就不用牵挂了”她嘴上这么说,心上却牵扯得痛!阿圆去世时,还差两个月才满六十。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如何摧残着两位体弱多病的老人……
当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先生去世。这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读到这里,还能有人不动容吗?
最后的附录里,有钱瑗打算写的她的那个版本的《我们仨》的手体本初稿(未完成,还有她在病中写给同样生病的父亲的几封信,写给母亲的新年贺诗,阿瑗去世前自己不能进食了,但不放心阿妈,特写信教妈妈如何做简易饭食……那种父女亲人间的浓情和俏皮让人感慨万千。最后附录三里,收录有女儿给爸爸的速描画、钟书先生给煮饭阿姨的抽象写生实物画……这点点滴滴碎纸片都让杨先生视为珍宝一一收藏其间,那是属于他们仨的宝贵财富和回忆传记,没有人能走进,只能在远处观望与唏嘘……
杨绛先生用她的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讲述了“我们仨”,一生,也因为有“我们仨”,感觉并不孤独,生活很有意义。逝者不可追,往者不可留。留在杨绛先生心里的,是“我们仨”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样的回忆,有些痛楚,有些温暖,有些感动,有些回味。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小家,因为有“我们仨”,很快乐,很温馨。
这就像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
放暑假的时候,闲来无事想起了很久以前就想读的书——《小王子》,一下子就被文中那清新的文笔和单纯的世界所吸引,被那些简单而又奇妙的图画倾心。不禁一次次地流泪,为小王子那摄人心魂的忧伤而心悸,为他纯洁而执着的爱所感动,也为自己那逐渐泯灭的童心而哀悼。正像作者圣德克旭贝里在序言里面说的,他把这个童话“献给列翁·维尔特,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
这是一个属于成人的童话,属于曾经有过童心的成年人的童话,孩子们是无法体会小王子彻骨的忧伤和爱的沉重的。他们也不应该过早地体会这些,他们应该在阳光明媚的世界里享受着快乐的时光。这与其说是一个童话,不如说是一个悲剧。童话里的主人公总是像白雪公主或灰姑娘一样,幸福美满地生活。而忧伤的小王子却在发见爱的真谛后死在沙漠里。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主要是从“我”的角度讲述小王子的游历过程。因为一朵美丽而娇气的玫瑰,小王子离开了一直平静地生活着的b-612小游星,他先后游历了六个星球,在这些星球上,他遇到一些他觉得很不可理逾的大人,狂妄自大的国王,财迷心窍的商人、迂腐的点灯人……于是他不断的感慨,“大人的世界确实奇怪。”在这里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这些大人们的空虚、盲目和愚妄,也道出了成人的孤独寂寞、无可适从的处境。
最后他来到了地球。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只狐狸,这只狐狸给他解决了那朵娇气的小玫瑰给他带来的对爱的疑惑,使他明白,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慈悲,有了爱(广义的爱生活里的一切才有了意义。狐狸告诉他:“对于你使之驯顺的东西,你永远有责任。你要对你的玫瑰尽责。” “如果你使我驯顺了,我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欢快起来。我将会听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你有着一头金发,于是,一旦你使我驯顺了,这将变得妙不可言!金色的小麦将使我回想起你来。于是我就会爱上穿行麦浪的风声……”爱使人懂得了忧伤和痛苦,同时使人摆脱了孤独寂寞,使生活变得有充满情趣和意义。正像小王子对“我”说的:“这就像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于是作者明白,在这世界上,一只小绵羊吃掉一朵花儿,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对于小王子来说,“那就如同所有的星星顷刻间都熄灭。”
最后,小王子在离开他的星球一周年之际,让毒蛇咬死了他,这样他可以“摆脱躯体的重量”,回到他的b-612小游星,回到他的骄傲而脆弱的玫瑰身边。小王子走了,就像卖火柴的小姑娘飞向与奶奶在一起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世界一样,他奔向他永恒的爱。留给这世界的只是金色的麦田和满园子无关紧要的玫瑰花。还有我们在徒劳地哭泣。而我们就像渴望被驯顺的狐狸一样,对着麦田思念着小王子金色的头发。因为小王子,我相信沙漠里确实藏着水井,因为小王子他听到辘轳在风中的声音,并饮了那令荒漠变得美丽的甘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