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并没有打算以《暮光之城》写读书心得,但昨晚无端梦见吸血鬼,又让我想起《暮光之城》来。这一套书每一册都很厚,拿在手上的那种厚重感,让人很安心。我用了很长时间才看完,但这一套书给了我特别的情感体验,我觉得很值得。
《暮色》——《新月》——《月食》——《破晓》——《午夜阳光》,《暮光之城》系列以日月光华盈亏命名,错综复杂的故事伴随看月亮的出现和消失一步步的进行。同时,月亮有着另一种象征。例如,第一部结尾提到,暮色象征着贝拉作为人类最后的时光;另外,第五部中,爱德华经历了长久的黑暗生活后,贝拉的出现像是他生命中的午夜阳光。
—How old are you?(你几岁了?)
—17
—How long have you been 17?(你17岁有多久了?)
—A WHILE...(有一段时候了..)
这是《暮光之城》里男女主角的一段对话。相遇那年,他们都是17岁;她出生几个月就被妈妈带离小镇那年,他已经17岁;而终有一天她将老去,他却将仍然保持17岁的青春容颜……时间轮盘对他而言是凝固的,对她却是飞速运转;他的青春永驻,而她的青春终将腐朽。他们本是不同世界的两个人,真爱却让他们的生命交集在一起。青春小说作家饶雪漫说过一句话“没有人永远17岁,但永远有人17岁。”17岁,是生命中最美的年华。贝拉并不杰出,不是万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这让每一个看书的女孩在贝拉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杰出的爱德华是每个女孩梦想中的白马王子,在17岁这人生最美的季节,贝拉与爱德华的相爱,可以说圆了天下女孩的一个梦。也许这也是《暮光之城》盛行的其中一个原因。
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里有这样一句话,“有时候,爱只是输给了生死、时间,以及***。”现实中的爱情往往并不如意,有的败给时间,有的败给距离,有的败给感觉。《暮光之城》里,贝拉与爱德华的爱情也经受了万般磨难。人类与吸血鬼的禁忌之爱,让两人如在刀尖上行走,在各方危险中挣扎着求取平衡。
在《暮光之城》整个系列中,我最欣赏的是贝拉的勇敢。得知爱德华是吸血鬼后,贝拉说了一段话:“有三件事我很确定。第一,爱德华是吸血鬼;第二,他身上有一部分,我不知道是多大的部分,在渴望吸我的血;第三,我毫无条件地,也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爱情让贝拉并不惧怕爱德华会伤害她,她害怕的是失去他。在义无反顾地爱上爱德华后,贝拉需要面对的便不是常人所面临的磨难。
“我从没认真想过我会如何死去,但如果能为了我所爱的人而死,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是贝拉的话。选择与爱德华相爱,不仅使贝拉自己陷入危险,爱德华一家以及贝拉父母的安全也受到极大的威胁。贝拉爱他们,所以,如果牺牲自己能换来所爱之人的安全,她愿意。
在第一部末尾,贝拉说,“我爱你,胜过这世界上的一切加起来的总和。”“我梦想得更多的是永远和你在一起。” 但是,永远有多远?爱德华长生不老,贝拉却总有一天会老去。因此,贝拉不顾一切,宁愿放弃正常人类的生活,要求将自己也变成吸血鬼,与爱德华相守。爱德华却拒绝了贝拉的要求,宁愿守着贝拉终会慢慢变老的容颜,也不愿意让贝拉经受只能在黑暗中生活的孤寂。尽管二人选择不同,都是因为爱。
贝拉最终成了吸血鬼,这是我想要看到的结局。尽管这会让贝拉失去正常人的生活,也许以后也将面临更多挑战,但是可以永远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这正是她的追求。
《暮光之城》理所当然得被拍成电影,但期待已久的电影播出之时,也许有人会失望,包括我。并不是说电影本身真的不好,而是,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发挥想象,创造一个自己臆想的世界。荧幕播放的影像又如何比得上人的想象呢?因此,书籍给人的感觉是电影无法取代的。
喜欢《暮光之城》中大量的心理描述,这一点可能是电影无法演绎得当的。得到与失去,可能与不可能,真实与虚幻,都描写得很透彻,让人感同身受。《暮光之城》的故事主线是吸血鬼Edward与普通却个性独特的高中生Bella之间的爱情故事。可是,打动我的,却是故事中的另一位男主角狼人Jacob对Bella的感情。从头到尾,我都觉得Jacob这个人物塑造得更饱满,更丰富,更真实。
因为看过第一部《暮色》改编的电影,所以刚开始满脑子都是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直到故事快结束时,才摆脱了这些先入为主的图像束缚,在自己所品味的文字中形成了另一个Bella,另一个Edward以及另一个Jacob形象,虽然很模糊,但感觉更贴近故事中的人物。
Bella不漂亮,但是很独特,同许多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一样,她不一定很出色,但是非常喜爱读书,喜欢读《呼啸山庄》,也喜欢莎士比亚。我想这个特点体现了很多小说作者的一种情结——自己爱读书,怎么忍心自己笔下的主角不爱读书呢?
在Bella眼中,Edward完美得无以复加,所以从一开始,Edward与Bella之间的爱情就显得很突然,没缘由地爱得很深很深。遗憾的是,从始至终,我都没有被他们之间的爱情感动,令我感动的,是Jacob与Bella之间的爱,一种更自然也更饱满的.爱。
Jacob善良、开朗、阳光,敢爱敢恨。第四部《破晓》的Book Two是以Jacob为第一人称讲述故事的,非常喜欢这一部分的内容。另外,Jacob的口头禅是:“Sure. Sure.“——在乎与不在乎,并非一念之间。
这几天我都泡在图书馆,因为我沉迷在一本书中无法自拔。
曾经我也看过相关的电影,但是事实证明电影永远都没有书籍来的更完美。这是一部关于吸血鬼的浪漫唯美的爱情电影。
这本书被改编成电影后深得大众喜爱,已经把很多吸血鬼类电影甩了很大一截。其实我也是通过电影才去看的书籍,发现真是爱不释手。其实和电影相比较的话我更喜欢书籍,因为电影来说的话会有很多的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说对于读者来说也会限制读者的想象空间。而书籍不同。就像对于同一本《哈姆雷特》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哈姆雷特一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我们每一个读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想象。
在这本书里我感觉最大的吸引我的地方是对于男主爱德华我可以无限的想象成他的样子,他可以是我最喜欢的没有任何缺点的男主,而之所以他能够让我没有局限的想象最大的功劳在于作者的文笔写的很细腻、我必须承认,即使我看了不少有思想有深度有力度的电影话剧书籍,即使我已经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我还是会对《暮光之城》没有免疫力。那是深深扎根在我内心底处的少女情怀,霸道总裁爱上我可能是一辈子的春梦。
有时候一本书好不好,真不能因为剧情狗血就全部否定他,我已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作者文笔是否细腻、想象是否深入,所以在我读过的或者看过的关于爱情的这部应该是我心目中最唯美的了。这样的事情虽然我们都知道实现中不可能,但是人生总得留点儿念想吧。
生活本来就是个炼狱,如果我们自己不再好好珍惜着自己这仅有一次的生活,嗯嗯,那确实挺可悲的。
我读的第一本由儿童文学跨越到的书,就是《暮光之城·破晓》。我和老妈看了电影版的《暮光之城》第一部和第二部之后,就开始搜罗起来《暮光之城》的原著书籍来。现在我已经读完了《暮光之城·暮色》、《暮光之城·新月》、《暮光之城·月食》、《暮光之城·破晓》四本暮光之城系列的书了。
我最喜欢的,还是《暮光之城·破晓》。伊莎贝拉就是在这一集里变为吸血鬼的。爱德华在前一集里对伊莎贝拉说过:“我决不会把你变成吸血鬼,虽然你很想改变。你应该知道,其实做一个吸血鬼并不是光有那么多好处。生命如一个转轮,生老病死是自然的事情。我们就是被踢下转轮的一群人。只有在你十分危难或患绝症的时候,我才会吸你的血把你变成吸血鬼,让你不会死。”在这一集里,伊莎贝拉确实患了绝症。吸血鬼生育不了,除非人和吸血鬼在一起,才能生育。伊莎贝拉和爱德华结婚生育了,但是生育后,女人一定会死,男吸血鬼却不会死。伊莎贝拉生下了半人半吸血鬼的女孩安娜,但自己就快要死了。爱德华迫不得已,于是吸了伊莎贝拉的血,伊莎贝拉在经历毒液渗透的痛苦以后,就可以得到永生和吸血鬼的一切力量了。
伊莎贝拉作为一个吸血鬼,几乎无法养活自己。于是爱德华一家就开始教伊莎贝拉如何捕猎:如何咬断飞奔中的麋鹿的喉咙,如何吸干野兔的血。但渐渐地,伊莎贝拉发现,作为吸血鬼它拥有不同寻常的力量。她有一个保护罩,能保护罩在罩子里的人……
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不是全部描写吸血鬼的小说中的鬼都是恐怖的,鬼也可以被塑造的形象很好,《暮光之城》系列就是一个范例。
希望大家去读读,我郑重推荐这一套书。
在《暮光之城》里,作者的最大特点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好像读者就身处福克斯这个小镇里一样。我想,对于女孩子,她尽可以把她自己想象成贝拉,接受爱德华浓浓的爱意,面对吸血鬼和狼人的惊悚,以及身处抉择时的焦虑。贝拉,书中描述,她只是皮肤白,但相貌一点也不出众,这也是她为什么想要变成吸血鬼的原因。但是,虽然贝拉劣势很明显,但她委实吸引了两个人—————爱德华和雅各布。但她却只喜欢爱德华,因为爱德华成熟、稳重、体贴、英俊,而且十分有钱。
爱德华和雅各布代表了爱情中的两类角色。爱德华成熟、稳重,并且明白自己的责任,他不想伤害贝拉。他嗜血,所以,他要控制自己,他要对她以及他自己负责。可以说,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
雅各布则看上去比较幼稚,他比贝拉还小。但是就在爱德华离开贝拉之后,他成了贝拉的玩伴精神上的伴侣。但是,雅各布却不像爱德华一样稳重,可以说,他很热情,他有些疯狂的爱上了贝拉,他向她表白,并且,他强吻了她。
我想说,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诱惑,我们如何才能控制自己,不要让诱惑控制了我们自己,也不要让诱惑是我们伤害了他人,这是我们要学学爱德华的。
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些或是困难,或是成功,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会使我们勇于承受更大的苦难,以及迎接更大的成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