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更注重“鞭打快牛”,追求好上加好,容易忽视“鞭打慢牛”,促使迎头赶上。对待优者,过于苛刻,对于差者,过于宽容。实际上,优者,更需要宽容。
俗语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健康的社会评价心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公平、公正社会的基本保障之一。对于个体而言,关系到个人前途命运;对于单位和组织而言,关系群体的生存发展,对于国家而言,关乎国运兴衰。
今天的中国,升腾着伟大的梦想。这需要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敢于担责,勇于创造的“能臣”和“干将”来支撑。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区域发展的带动者,无疑是助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牛”,对于他们,应该给予更加科学社会评价和激励,以激发和带动全社会、多领域更多的人,想事干事、创新创造,让中国加速向梦想航行。
对于混在一些重要领域、行业和单位的庸官、懒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其无能力、不作为、不担责,所形成的庸政、懒政,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甚至令人发指,超过一些有为但有过的官员。这里指的是谁,你们自己清楚,请自觉对号入座。对于这样“慢牛”、“懒牛”、“害牛”,决不能仅仅因为一些浮闪的表象成绩而给予过高评价,而应该看成绩背后的本质和基础,务实评价,严加处置。
环视中国社会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持续增速发展,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在全球范围,依然保持相对较高增速发展。国际国内一些舆论就因此看衰中国经济,对中国给予不客观的评价。在中国民主政治、人权、民生、环保等事业不断进步中,国际国内一些舆论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对于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民主、人权等方面改善,舆论却大加赞美。这无疑也是一种不科学的认知。
作为领导者,当我们“鞭打快牛”时,更应该关注更多的.“慢牛”,适当的时候,也应该抽打几下;作为舆论的关注者,当我们从“鸡蛋里挑骨头”看待优秀者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后进者那里,给予必要审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我们学会用宽容的心理,容纳“快牛”之“慢”,我们就更懂得如何让“慢牛”变“快”。
如此,国家将更美好。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熬到了高考。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竟不知如何下笔才能博得阅卷老师的喜爱。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之前准备的作文是故事类材料作文,没想到高考作文会让我们写这个应该由教育专家来思考的问题。第二,根据作文素材的三个方面来看,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语文教育大部分只有课堂教学,后两者基本没时间去实践,如果本身就不喜欢文学,更不会在课外去接触语文了。那么索性就不去讨好阅卷老师了,不如谈一谈“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这个话题,写一个还算有点价值的高考文章。
先从我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说起吧。在上小学的时候,其实老师最重视的科目是数学,恰好我又不喜欢数学,所以每天做不完数学题就要挨留,而到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的授课也没有使我有兴趣去学习,比如讲新的课文,老师的方法是这样的:读课文、划段落、找生词、总结中心思想、课后背诵。这样的语文可有什么意思呢?这和提高语文素养有关吗?在这种教育程序下,我们只能越来越厌倦学习、厌倦课堂。而我们又不知道什么是好书,当老师在假期为我们推荐种种名着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些书对我们来说真正有什么帮助。所谓的社会实践,我根本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除了在学校一整天的学习之外,我们要回家享受短暂的自由生活之后还要完成写不完的作业。所以我有两个疑问:哪里是社会?什么是实践?回到高考作文题目吧,我在心中只想到了一句话: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我们的.时间在哪里呢?百分之八十在学校,而在学校我们只有一两节课能接触到语文,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们还得划段落、找生词……大概百分之二十在家里,而在家里我们要写作业,记得高中写作业到十二点还没有写完,于是决定放弃,等第二天来学校抄学霸的。如此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其实作为一个学渣,因为我们课后学习学校知识的时间比学霸少,所以能掌握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记得初中有一次上物理课,学霸同桌竟然会问老师“太阳是星星吗?”这个问题,我想很多同学连生活常识都不知道,哪有时间去提高所谓的语文素养呢?作为学生,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时间,也没有权利去改变我们的时间,我们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去努力掌握一点感情基础都没有的课本知识。
我认为,真正的语文素养是不能在模式化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真正的语文素养其实是一种文化气质,别人的气质我们能很容易的就学来吗?而一种气质养成的重要因素就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并没有时间去注意自己的气质,在小时候也很少有人会告诉我们应该培养这种气质。所以到高考的时候、到我们已经年满十八岁的时候,再来谈怎样提高语文素养,是意义不大的,因为我们自身的气质已经成型,我们在以后要面对升学、工作等众多问题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决,所以我们在以后很难再提高所谓的语文素养了。
说了这么多不该说的,起码语文是没戏了,其实不该说的话中有很多是真话,讲真话比编假话、编套话更轻松,更何况是在高考上。以后逢人谈起,我在高考上写了个零分作文,也是能吹一辈子的事情。
我没时间提高语文素养,这就是我的观点。
推荐阅读:
秋,这个熟悉又充满诗意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同时对于不同职业的人们来讲却意义不同。有人曾说宰相肚子里能撑船,我想这句话并不是说那么简单,多数人认为是说这个人有度量,能宽松别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是他真正的看到了自己的标准。
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是,那是多么的自豪,一直被光环所为绕,可是什么都改变了,你的到的不是真正的自己,一切都已改变。你前进会有无数的掌声,以及父母的疼爱和吻。可是人有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多的诱惑在身边。身体的原因和种种过错,那么你稍微的摆动,结果可想而知无数的流言蜚语向你扑面而来如同春天绽放的花朵的芬芳,挡不住,然而压力的过大,确实会让你崩溃。
家是人们精神的慰藉和停泊的港湾,然而时代的不同更多的家长要孩子攀比,比学习比孩子得的奖,然而你们真的能明白,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孩子们真的能收获多少,这是教育育人。不是看分数而评论孩子的努力,尽自己的全力那就是成功,让孩子心里有负担有压力,并不代表会成功,反之确会加剧他们的心里情况。这些你们真的想到了吗?
叔叔阿姨们?孩子们的未来是他们自己来决定的,你们只是他们的引路人,但不要把自己的过错没完成的愿望让孩子们去做,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并不是责备和敷衍,是用心去给他们爱,让他们去收获,真正的自己。真正的人生。
一看作文题,我便不假思索地想起了央视新闻《大国工匠》节目中那个錾刻师傅,他在普通而平凡的岗位上,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创造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我们为他的执着追求、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精神而喝彩!
錾刻者是北京某集团的一名工艺师,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去年北京的一次国际峰会上,作为国礼赠送给峰会的国家***和夫人,“和美”纯银丝巾得到外国友人的青睐,在一片赞美声中,中国的錾刻工艺,名声大震,促进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
錾刻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它使用的工具叫錾子,上面有圆形、细纹、半月形等不同形状的花纹,工匠敲击錾子,就会在金、银、铜上錾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
有人问錾刻者,像丝巾这样精美的工艺品,他是怎样做出来的?
錾刻者说,为了分别作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他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几十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好几天。
錾刻者说,开好錾子仅仅完成了制作国礼的第一步,最难的是,在这个厚度只有零点几毫米的银片上,有无数条细密的经纬线相互交错,在光的折射下才能形成图案,而这需要进行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
錾刻者说,下手时必须稳、准、狠,要特别精细,全神贯注,更不能錾透了。上百万次錾刻,只要有一次失误,就前功尽弃。
追求极致是錾刻者给自己提的标准,为了做出支撑果盘的中国结,他的右手曾经起了厚厚一层茧子。
有人问,用手工编织中国结那么辛苦,为什么不用机械铸造呢?
錾刻者说,他们是设想过用机械铸造出来,再焊接到果盘上。但是,铸造出来的银丝上有砂眼,尽管极其微小,但他心里却怎么也过不去。在他心目中,没有瑕疵,并且是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
听了錾刻者的这些话,我心里由衷的感动,对錾刻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
但想到当今社会中“劳动信仰”缺失,劳动观念淡薄,好逸恶劳、投机取巧、坑蒙拐骗、不惜泯灭人性侵占别人劳动成果的丑恶现象,心里感到无尽的愤怒和忧虑。
唉!什么时候,錾刻者的品质和精神才能广泛被人们效仿呢?
拓展阅读: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和平合作。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互学互鉴。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互利共赢。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阿拉木图、撒马尔罕、长安等重镇和苏尔港、广州等良港兴旺发达,罗马、安息、贵霜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段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