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慢读,细读,全读的强迫症读者,对于如何阅读不同书籍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于是乎,对于快读有着强烈的渴望与好奇,而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看完整本书。
个人而言,对书中提到的部分读书观念体验表示有共鸣和认同,比如我们大多数人并非真的“阅读速度慢”,而是被“仔细阅读”的念头所束缚,而破除像“如此珍贵的文字,一词一句都不能遗漏”这样的阅读心态对于我而言是必要的。同样这本书也使我反思过去自己对于阅读技巧的不够成熟,如对任何书籍易采取单一的阅读节奏,无重点无目的性,这不仅影响了单位时间的阅读量,更大的弊病在于影响个人对于书籍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看到的是单个的字词和短句,而忽略了段落大意和行文脉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读完也仅是读了,并没有真正抓住它的核心和主题。
另外,谈到读书的目的和意义,作者认为,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而读书的想法很无聊,这让我无法苟同,为了享受阅读过程而读书固然美好,但却不能因此否定或者贬低他人读书的特定目的,读书应是为了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甚至于多重需要的,纯粹的为享受阅读而读书对现实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只能活在理想社会之中。
总结一下,本书内容非常口语化,偏向于个人经验谈,有一些可取之处,是作者所说的那种可以快速阅读甚至于跳读的书籍,很普通的书,有与我症状相同者可读一读。
最后,附赠一句话,读书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以此警醒自己!
《快速阅读》是一本实践应用型的书籍,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训练快速阅读的四个方面:一、提高阅读速度。二、集中注意力。三、培养理解力。四、增强记忆力。二是整本书的阅读步骤和阅读技巧。在这这两大模块中作者都提供了不少的的练习方法。由于书中的一些练习难度较大,现阶段自己操作起来感觉有些难度,自己只摘取了其中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不妨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也会有自己的收获。
首先说一下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步骤和技巧,通过泛读把握文章整体脉络,快读和精读相结合,回顾重点、系统整理收获。
在阅读速度的问题上,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读的慢,是因为我们的逐字阅读,无论默读还是朗读都会对阅读速度产生影响。要想提高阅读速度,方法一是使用辅助工具,用笔或是手指引导我们的视线。配套的'练习有3-2-1练习,(读相同的段落依次用3分钟、2分钟、1分钟,2-2-2练习(三个2分钟的时间依次累加一半的阅读章节)。第二个方法不使用辅助工具的1-2-3练习(阅读每行时在心里根据字数的多少默念1、2、3.目的就是打乱我们对文章的默念)。
当我们提升阅读速度以后会发现,我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有所下降。如何做到又快又好的读书呢?作者提供的方法是:可以在找到自己阅读间隔后停下来制作视觉卡片。制作原则有横向排版、主题在中央,顺时针记录、字写在线上、字迹工整、使用颜色、符号、箭头等。大体类似于思维导图。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增强自己的记忆力,核心是要学会条件反射,即明确阅读目标的条件反射,激活知识储备的条件反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复述文章的条件反射(配合视觉卡片一起练习)。理解和记忆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复述文章的水平。至于注意力的训练就一句话学会放松,快乐阅读。
自己之所以大篇幅写这些阅读方法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通过对本书的的重新整理,形成适合自己的理解框架,加深印象。另一方面本书的许多练习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短期内阅读效果提升不会很明显,自己的也不是很深。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阅读习惯,然后加以改进。自己的阅读习惯概括来说一是读书读得少。二是盲目追求阅读速度,忽视对内容的理解,结果就是搁下书本就忘了读的内容;另一个极端是如果每次读一点,时间又会拖得比较长,往往一本书读几天就束之高阁了。这些都是很不好的阅读习惯,当然这些都无法做好的话,也就无从谈起了。不过好在自己已经认识到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相信群里坚持读书的小伙伴体会更深。希望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希望自己可以把读书坚持读下去。
拥有了速读技巧,便可将方法运用到文章作品之中,东尼博赞在文章的最后运用两章的篇幅对文学作品、诗歌、报刊杂志及网络信息的速读进行了介绍,让快速阅读在每一种文体中孕育流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让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努力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让阅读更有效率!
挺喜欢《快速阅读》这本书的。
每一章节都有练习测试题。每一个测试题都附有答案。可以检测自己是不是真的提升了。
在开篇的自我测试中,当下状态还是让自己小傲娇了一把:452个汉字/分钟的阅读速度,87%的理解率。于是,定了一个1000字/分钟的小目标。昨天定目标的时候,心理还是有点忐忑的。
今天的第二个小测试让我开始膜拜东尼博赞先生了。就做了一遍提升的小练习,然后克制住了三个不良习惯,速度居然就到了790多了。尽管理解率下降到了50%,但真的让我看到了突破的希望。
下午的时候,我把答案全部擦了,重做了一下。阅读速度升至929,理解率升至78%。
真的是太神奇了!
在这个突破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在阅读测试的过程中,第一个,一定要告诉自己:
读得越快,理解就越好。
第二个,根除下面这三个不良的阅读习惯:
每次凝视时吸收的字太少
当我严格按着上面的几个要求去进行阅读时,奇迹就发生了!
最后,公布一个关于我们眼睛的咨讯:我们的眼睛可以在0.002秒的时间内吸收信息。正常情况下,我们在阅读时,眼睛每一次的凝视时间是1秒。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通过训练,让我们每一次的凝视时间低于1秒,那么我们的阅读速度就会大幅提升。
附:软件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共勉:
你的眼睛是一个神奇的仪器,有1。3亿个光接收器,每秒可以吸收大量光子(数据载体)。最终,快速阅读不仅仅是读书,还是读你人生的方方面面———社会、个人、发展,这正是你在解读他人表情或体会大自然等时所做的事情。
“你是否阅读一本书时,速度太慢?”
“你是否读过之后,无法理解书中内容?”
“你是否读书的时候总在开小差?”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东尼·博赞的《快速阅读》也许可以给你一丝启迪与收获。
东尼·博赞,人类潜能与学习研究专家,被称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一生出版了八十多部作品,其作品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出版,销售量突破了1000万册,其中他发明的“思维导图”也正在被全世界2。5亿人使用。
东尼·博赞的《快速阅读》这本书针对如何进行快速阅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以“发现速读技巧、聚焦速读技巧及运用速读技巧”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这本书的作者印南敦史从一位慢速阅读者变成一位快速阅读者,从乐评人到专业书评人,本书分享的是他的读书技巧,读书习惯与读书环境。
一天2本,一年700本的阅读量,靠的就是他的流水式阅读法,自创一种快速阅读方法,与之对应的存储式阅读法则是较为慢速的方法,一字一句,我就是这种阅读法的典型用户。
如何实现快速阅读作者提炼几个技巧,一是每天固定时间阅读,形成阅读习惯,二是选择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三是快速结束一本书,不要把周期拖得太长,四是要有快速阅读的信心,作者结合自己幼时大脑受伤的亲身经历告诉心理暗示的巨大作用。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加上着重前言,序以及目录的重点阅读,选择性跳读从而达到流水式阅读的效果,注重读与写的结合,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手记优美句子,6天一次回顾,以此加深印象。
“读一本书,只为遇到一段文字”,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很喜欢书中的这段话,by the way,本书就是一本非常适合流水式阅读的素材,似乎找到一点点感觉,goon!
又看完一本书。这段时间尽量强迫自己在地铁上看书,为了能讲究一些方式方法,特意找一些可以传授阅读和学习方法的书。在b站上看到蜡笔小勋是一对这个up主的视频(好有趣的名字,是一对姐弟)讲了很多学习方法方面的内容,推荐了这本书就找来读一下。能学到点东西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不要觉得从比自己年级小的人身上学东西是难为情的事,如果你觉得是那说明你没把学东西当做一回事。当然这里面我们既要虚心学习又要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有点扯远了,说回此书。此书作者讲了一些读书的技巧,说明了哪些书可以速读,那些不适合跳读。速读应该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在读之前有目标,读序和看目录是很关键的,读的过程中提取关键字,可以摘抄做笔记,觉得好的地方应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归纳出来一句话,这样比直接画在书上清晰明了又可以拿过来就看。
读的时候也可以读一段的头和尾,这样中间自然就穿起来了。
于我而言做笔记可能是一件难事。在地铁上用阅读碰到共鸣的可能会直接标记一下,这其实和摘抄到纸上是一个道理。如果说随着在纸上写书目摘录的增多而感到有成就感,那么在读完书在手机上写读后感也可以体会到这种成就感,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你看有时候不一定要严丝合缝按照标准做,要有变通思维灵活运用。
如果读完书发现没记住什么内容,可以参考作者的这句话。
“没有记住大部分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意味着“记住的内容都是对自己有益的精华”。
20xx年,希望自己每天都能坚持阅读,不是负担是习惯,加油!
感光细胞分为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杆状细胞只能感觉到黑白和形状,锥状细胞可以感觉到色彩。这两种细胞在视网膜表面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杆状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位,在视觉感知中其重要作用的锥状细胞大部分集中在视网膜中心的下凹部分,叫做黄斑。越往视网膜两边,锥状细胞就越少。我们在观看景物和阅读时,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在这里成像,因此注意力只是集中在视野范围一半不到的区域。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能分辨在视网膜上来自不同事物的影响,这种能力称为“视觉敏感度”。黄斑是视觉敏感度最高的位置。当我们要看清一个对象时,我们会转动眼球,直至影像聚焦在黄斑上。离开黄斑越远,感光细胞越少,影像越不清晰。如果影像聚焦在黄斑以外的地方,我们用眼睛的余光可以感知到意见对象的存在,但是看不清这间对象是什么。
在视觉神经和视网膜连接的部位没有感光细胞,因此在这个位置存在一个视野的盲点。但是我们无法用眼睛觉察到这个盲点,因为大脑在形成图像感知的时候自动把它掩盖起来了。
眼睛必须在眼球静止的状态下才能成像,眼部肌肉收缩或拉伸调节晶体状的形状,直到清晰的影像呈现在视网膜上,这叫做“定影”。我们对文字的感知就是由一系列的定影形成的。眼睛每停顿一下。就聚焦一次,形成一个定影,并把信息传递给大脑。当眼球移动的时候,大脑无法捕捉到任何信息。也许你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转动眼球环顾四周的时候能够看到东西呢?因为眼球停顿、聚焦、定影、把信息传达给大脑的时间只需要1/4秒。
一次定影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下一次定影紧接着前一次定影,这样自动地继续下去,所以我们没有感知到间断。也就是所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是一系列静止的图片,每一张图片都是独立的,但是由于它们产生的时间间隔非常短,所以我们感觉到的是移动的影像。
一次定影中接收到的内容越多,你阅读的速度就越快。这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每次眼球停顿都把焦点放在一两个词语上,那么你需要多次定影才能看完一句话。如果你把视野放宽,每次定影看一句话或半句话,那么你的阅读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眼球外围与眼窝之间有一组6条肌肉,当需要改变视线方向的时候,位于哪个方向上的肌肉收缩,视线就像哪个方向转动。如果需要大幅度改变视线方向则需要扭动头部。阅读时并不需要大幅度改变视线,扭动头部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在阅读时,应该保持头部不动,只通过眼部6条肌肉的收缩来改变视线。
眼睛并不知道应该在哪里聚焦,或者把视线转向哪里,它接收来自大脑的指令,聚焦之后再把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接收到你希望看到的影像信息的同时,也接收到了焦点之外的视觉信息,由此可以判断出下一次聚焦的位置。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块石子或别的东西向你飞来,尽管它并没有进入你聚焦的范围,但是你也会本能地做出躲避的反应,因为大脑在有意识地注视它之前,已经感知到它的存在了。
在阅读的时候,大脑也是用这个机制来扫视文字的。无论是盯住一个生词,还是快速扫过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这种观察机制实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什么是你需要着重关注的,什么是你需要忽略掉的,大脑自动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完成。
形成影响并不是感知的全部过程,看到图像只是感知的开始。感知的过程至少要经过6次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交换,有数亿个细胞参与其中,在视网膜和视觉神经之间进行大量的信息转换,然后由视觉神经把信息传递给大脑。来自左眼的信息进入右侧大脑,来自右眼的信息进入左侧大脑,两部分功能完全独立,最后由大脑完成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视网膜中大概有1.37亿个感光细胞,其中杆状细胞有1.3亿个,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位,锥状细胞有700万个,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心部位。我们平时看东西或阅读的时候,主要使用位于视网膜中心部位的700万个感光细胞,其余大部分细胞都没有发挥作用。
你有没有玩儿过三维立体图的游戏?
三维立体图是20世纪中叶视觉研究领域的一项惊人的发现。研究人员贝拉·朱尔兹发现了人类的“第三只眼”。他设计了一些由彩色短线构成的图片,双眼正常看时,图像保持不变,只用左眼看时,图象保持不变,只用右眼看时,图象仍然保持不变。如果你把双眼的焦点散开时。就会有奇怪的事发生——大脑把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图象重叠起来,当视觉角度合适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立体图像,仿佛你进入了一个异常清晰的魔幻世界。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视觉系统在感知外界事物的时候,会对双眼看到的事物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明白这一点之后,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不要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一个字、一个词上,而应纵览全文。这种方法可以加强我们的眼睛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加快阅读速度。
那么,一般人的视知觉范围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呢?众多中外阅读学的实验结果表明,在0.1秒时间内,成人一般能够感知6~8个黑色圆点或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也就是说,一分钟可以感知到4,200个点。
如果我们把一个字看作一个点的话,那么,一分钟就可以看到4,200个字。这是未经过训练者的能力。美国空军的心理学家和战术教育专家用速视仪进行的训练证明,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以在1/500秒的时间辨认4个英文字母。那么,一秒钟即可辨认120,000个英文字母。根据统计,英文单词的平均字母数为6个,也就是说,经过训练的人可以在一分钟辨认20,000个英文单词。
视知觉范围的扩大,或者说整体感知能力的提高,完全可以通过训练达到。如把一些短语或短句写在卡片上,在极短时间内在眼前闪示,然后说出上面的内容。熟练后逐渐加长卡片上的短语或句子,缩短卡片闪示的时间,就可以使视知觉范围逐步扩大,瞬间感知能力渐渐提高。
对于快速阅读来说,扩大视幅的广度和范围要比加快眼球运动速度更为重要,如果这两个方面经过正确而持续的训练,同时提高,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真正做到“一目十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