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集结成册的书来看,各章间有一条暗线关联,那就是围绕湘军发展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终结。但其实每一章甚至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拿出来单独阅读,独立性很强。
第一部分“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讲的是湘军如何建立。本部分的`题目来自曾国藩被围困于江西时的奏折。彼时,日后的文忠公正被太平军围困于鄱阳湖内,眼看太平军封锁湖口,并在陆上完成对湘军水师的合围,曾国藩苦坐待援,但湘军名将相继陨落。不仅剿匪无望,更是险些送命于此。多年后王闿运写《湘军志》时说:“曾国藩在江西实在悲苦,现在想来,仍让人忍不住流泪。”可见从组织一个地方的团练,到整合湖南省内资源后出省剿匪,曾国藩能取得日后的事功,绝不是一帆风顺。这其中的起承转合和内心的挣扎,是充分诠释创业艰难的鲜活案例。
第二部分,话锋一转,讲到当时清廷最高层的夺权斗争。“肃党”和“后党”之争,其结果毫无疑问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走向。在论述夺权双方的时候,包括本书在内,经常提到一个很重要信息是肃顺本人虽然身为满人,但其实是个大汉族主义者。他觉得满族不行,亲近汉族官吏,包括他的智囊团也都是汉族人构成。然而,站在今天回溯慈禧掌权后的人事任命,其实依托汉族大臣也很多,不然何来日后“同治中兴”“洋务运动”呢?
第三部分终于切入正题,战天京。从前三部分的体例来看,相当于头两部分先讲背景,第三部分再讲攻陷天京。然而,因为背景铺垫的薄弱,对于不太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第三部分直接跳到“战天京”显得非常突兀。这里也暴露出谭伯牛作为一个非专业的历史写作者在论述一个历史事件时逻辑的片面和叙述的生疏。不过考虑到本书书稿最早发表在天涯论坛的历史专门版块“煮酒论史”上,第一批网络读者们大概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能够很自然地在谭伯牛的叙述中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相关联,所以并没有展现出阅读障碍,最终书稿成为目前的样子,也是很可以理解了。从这里的分析,也能够理解上述本书章节文章之间相对较强的独立性。第三部分,讲曾九在整个湘军的支持下,如何用笨办法抢得攻占天京的头功。这其中涉及的背景事件也颇多,包括但不限于曾九爷的成长,李鸿章创立淮军,各湘军如何抗命不遵等。一切的铺垫都是为了在本部分最后讲攻占天京。依然是因为本部分内文章的独立性很高,可能对于知识背景比较弱的读者来说,不太友好。
作为一本普及型的历史类作品,写到第三部分,事件描述完,任务也就完成了。可能是为了考虑出版成书的篇幅问题,后面占全书内容更多的几个部分额外讲了有关湘军的掌故。第四部分讲到一个相对较小但很有趣的人物——陈国瑞,这个人在当时可算非常有个性的愣头青。第五第六部分有点像全书的重点,讲左宗棠文襄公,兼述曾左之间的分分合合。最后一个部分讨论曾九爷在攻占天京后到底有没有独吞天京圣库。
曾左是晚清政坛上很重要或者说最重要的两个人,任何作品都没办法绕开这两人。两人均系湖南人,两人均立下不世奇功。晚年的左宗棠跟曾国藩不太对付,他们中间的八卦也颇多。从阅读的趣味性来说,两人确实值得说说。但本身跟“战天京”的直接关系不是很大。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但要读书,还要多读好书,多多益善,获得真正的成长。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习充电,只有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才能在将来的人生中,更好的掌握好自己的命运。科技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自己。意气风发的我,拿起集团公司赠送的《刻意学习》一书,读着读着忽然间就着迷了,看得我爱不释手,备受鼓舞,受益匪浅。这不但是精神粮食,还是文化大餐,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所谓:持续行动让你人生逆袭,行动和学习是成长双翼。
书中娓娓道来,要持续行动,不要自我感动;说简单点,就是读书学习要克服畏懒的思想,注意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简单的事情反复做,日积月累,就会苦尽甘来,水到渠成。《刻意学习》首先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掌握学习技巧,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不要学了一点知识,就把自己感动了,要持续行动,长期坚持读书的兴趣,通过学习充电,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知识面。
书中紧接着又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如何积聚,让我们知道了爱学习的秘密,如何学习与在学习知识中享受。有人说,人和其他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能够思考问题,是高级动物。不管怎么说,如果有再聪明的大脑,不爱学习,不动脑筋,那也是惘然。要触发学到知识的感觉,学习没有近路可走,唯有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刻意学习》中提醒读书人,学习不光是要努力记下知识点,还要反复实践操练。要向该书作者学习,起早贪黑地学习,长期坚持,掌握知识,做到运用自如。
读书使人明事理,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其实,生活就像是一幅画,有的人画出了春天的生机,春暖花开;夏天的绿荫,清凉一夏;秋天的收获,硕果累累;冬天的希望,充满期待。而有的人却画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凄凉,冬天的悲哀。读书学习,就是不断追求人类文化文明的一种态度,更是我们精神文明的体现,也是人们对生活无比热爱崇尚的文化精神。
书,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在别人眼里,它却是比精神支柱还要宝贵的东西。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先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对人类是多么重要!在浩翰的书海中,我们一次次地吸取着书的精华,一本本好书知识学习的吸收,灵活运用,这会让我们更加飞快的成长,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出人头地。
在20多年的工作中,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读书看报,这让我们能更加在书的沐浴中成长进步。在书海中,道理是星罗棋布的:勤奋学习的道理;关爱老人的道理;孝敬父母的道理;成功成才的道理;爱岗敬业的道理……让我们能好好做人做事的书很多,很多。我们也将在书的海洋中继续前进,学习学习再学习。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他们毫不出众,埋头苦干,数十年如一日,待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时候,已经取得了常人难以达到的成就,让人望尘莫及。
正如《刻意学习》书中的作者所说:“你不必经历所有的事情,你不必遇见所有的人”的观点,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立足,必须有过人之处。遇见读书,不是《刻意学习》而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寻,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不能盲目地乱撞,只要有这样考试,才能稳打稳胜。“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是华罗庚的亲身体会,意思是学贵在勤。自身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勤奋的精神,学习要勤,就要忌“懒”,忌“惰”。懒惰是人的本性之一,稍不留神就会表达出来。所以大家要时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谋事忌惰”。勤奋学习,贵在坚持,乐在学习。
学习也要掌握方法,如果做一件事不经过思考就去做,那肯定是盲目的,也是撞回头墙的。除非你是幸运的。但幸运并不是时时光顾的,所以,最保险的办法是三思而后行。这表明学贵在思。假如你的学习没有达到效果,那么就必须反省一下自己最近学习态度是否有问题,学习方案是否有不足,是否有重要的知识点没有掌握。我们要相信自己是一只高飞的鹰,展翅高飞。
我们应当拓宽学习的知识面,更加广泛的阅读,学会挤时间阅读,并且将阅读的内容学以致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服务自己,回报社会。另外,我希望大家也能像《刻意学习》的作者一样,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读书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读书是火,点燃熄灭的灯;读书是灯,照亮前行的路;读书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同事们,为了我们的将来,现在赶快行动起来吧,《刻意学习》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如今,我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我们是否有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甚至还有人会去轻生,多么愚昧的举动啊。想想国外战乱国家的人民,他们能生存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他们一样渴望回到正常的社会中去生活学习工作,这也是他们一直坚持不懈地拼搏要追求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对于那些人们,我不知他们领悟到了什么。生活中是存在着千千万万个困难,但也共存许许多多的精彩与幸福,我们应该去挖掘去体会,那我们才会得到更多。同时,我们要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提供给我们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我崇尚着我现在的生活,尽管它很普通,不是什么达官贵人的生活,也不是光艳照人的明星生活。但是,我热爱生活,热爱中国交建;读书写作就是我梦想,我要用我笨拙的笔去创作,写出自己最精彩的人生。生活可以彩排,人生没有彩排;最后,我把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先生的一句话赠给大家:“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让书香溢满中交,让学习成为习惯。集团公司真是用心良苦,我们要倍加珍惜,努力工作,为集团公司做出自己应尽的责任与贡献。通过这次公司领导对广大干部职工知识学习的关爱,培养职工们的兴趣爱好,不但充实了业余生活,还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何乐而不为呢?工会赠送给大家这本《刻意学习》,希望大家刻意学习,热爱祖国,积极工作,持续行动,享受阅读的快乐,享受进步的快乐,享受知识的快乐。让我们珍惜当下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锐意进取,只争朝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早就听说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人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可谓智勇双全。今天,我看到一本书上有《空城计》这个故事是写诸葛亮的,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读了起来。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后,准备撤离西城县。司马懿带领十万兵马,气势汹汹地向县城逼近。诸葛亮此时手下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可是诸葛亮临危不惧,眼看魏军正向县城蜂拥而来,他却叫人大开城门,在门旁安排了二十来个士兵扮作老百姓扫街,然后他自己衣冠楚楚地在城楼上燃香抚琴。司马懿的部队赶到城门下,只见城门大开,百姓只管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头旁若无人、香烟袅袅,琴声悠悠。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行事谨慎,他认定必有重兵埋伏,于是立刻就把全部兵马撤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手下无兵却敢大胆地设了这样一个“空城计”,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上了当。我想,我也要像诸葛亮一样,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碰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所以,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足无措、慌慌张张,应该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机智有谋。
空城计运用的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十分清楚明了的道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要有勇气,临危不惧,有时就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
报纸版面创意,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也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它需要编辑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功力,博览勤作,使得其创意看似信手拈来,但却是自然皆成美妙文章。在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文和图作为报纸版面的两大基本元素,成为了我们进行报纸版面创意的基石。
然而,今天摆放在你我面前的报纸,已经具有了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在对文字版面设计几近思路枯竭的今天,人们将报纸版面创意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图片的运用,而图片的涵义也正悄然改变着。从过去仅仅指“摄影图片”,扩充完善至如今汇集了“照片”、“漫画”、“图表”等多种表现形式的集合体。图片的功能也从过去简单的一种新闻形式、一种版面美化手段,上升为吸引读者注意力、提高报道现场感和贴近性的一个亮点,进而成为增强报纸竞争力的一大要素。
“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前新华社社长穆青把文字和图片在报纸上的作用比作腾飞的两翼。1999年《天津日报》提出“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以新闻带记者,以及着带队伍”的操作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天津日报》在一年后的中国记协版面评比活动中,取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事实证明,我们对于图片在版面创意中所起到的作用的认识正在一步步加深。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图片已成为人们打开报纸后的“第一视点”,是版面和读者的“第一接触”,这时图片对版面最大的贡献就是抓住读者的眼球。新闻图片是报纸版面的眼睛,要做到直逼人眼、光彩夺目,要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强大的吸引力,使读者在“五步三秒”内产生继续读报的***。
正因如此,我们对图片内容和运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那么,什么样的图片是报纸需要的好图片呢?真正好的图片,要能够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角色来激活整个版面,要能够成为版面创意的精灵,这一点在现今报纸的体育版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新闻图片在报纸体育版中发挥着无法取代的重要的作用。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时时刻刻关注的焦点。竞技运动,则是在动感中体现力量之美,速度之美,技巧之美,而作为印刷媒介的报纸,怎样才能让读者拥有置身于赛场之内的现场感呢?大量运用新闻图片正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最佳的途径。
但是,怎样才能避免盲目追求新闻图片数量、忽视报纸版面整体设计而产生的图片运用多而乱、图片冲击力不够等结果呢?我根据自己所学的体育新闻专业知识,结合对《报纸版面创意艺术与电脑编辑》、体育新闻报道领域内较为前沿的《体坛周报》和各大报纸体育版的精读、选读,对于报纸体育版新闻图片的应用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
首先,体育新闻报道应形成版组。
国外综合类大报的惯用方法是将体育新闻报道单独列出形成版组,并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有机的组合,既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又方便不同需求读者的选择性阅读。
第二,以图片带版面。
“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正如《天津日报》的思路,在体育版的版面创意中,以“图片带版面”的上乘之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而若想达到以“图片带版面”的效果,无论是独立的新闻图片还是配片,都必须至少具备两特点:一是图片本身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即使是配片也应如此,读者读了文字新闻之后,还可以在图片上再得到一些未知的新闻信息。第二是要有美感,图片既是具有新闻性的,也是有美感的,不仅是图片本身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指图片在整体版面设计中,选材的切题,最佳的的编排,独到的视角等等。只有具备以上这两个特点,图片才可能成为带动版面创意的精灵!
第三,应重视图表的运用,必要时后也可采用漫画等形式。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大量的比赛时间、比赛双方力量对比、比赛结果等较适于以图表形式来表达的信息。各种形式的图表,再配以精心设计的电脑制图,将会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体坛周报》经常使用图表来向读者介绍各大比赛的赛程安排、赛事结果,场上各种技术数据统计等。图表形式多样、变化灵活,让读者一目了然,亦可达到“一表胜千言”的效果。
除了新闻图片,漫画也是增强报纸可读性的重要途径,让大家在诙谐幽默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新闻信息,同时也起到了活跃报纸版面的作用,是报纸版面创意中的又一亮点。
这本书分为七章,讲湘军如何攻占太平天国的首都,所以书名叫做《战天京》。序言里面也说了,此书成于非典时期,朋友们在北京无事可做,轮流在各家吃饭,谭伯牛在席间给大家讲湘军旧事——他是湖南人,对湘军很感兴趣。朋友里有一位出版人,觉得谭说得很好,就建议出一本书。非典时期正是互联网上各大论坛最火的时候,这本书的原稿,谭伯牛最初也发布在天涯论坛上。边写边跟网友们互动,每天写五千字,很快这本不到二十万字的书就写出来了。
这本书广为人知,全是拜“罗辑思维”的鼓吹。罗胖的推荐词摘抄如下:(姑妄看之,千万别当真)
我至今还记得整整十年前,第一次读完《战天京》时的感觉。
那是2004年,当时这本书首次出版,据我所知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出版。
当年我合上书,感觉眼前豁然打开了一个世界,再一次真切地领悟到什么叫对历史“理解之同情”。
这是一本没有态度的书,没有褒贬爱憎。作者谭伯牛像一个外科医生,冷峻地割开曾国藩人生走向巅峰的10年历史,解剖其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网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牢笼。
这本书没有迭起的高潮,没有立不世之功的荡气回肠。有的只是对书信、奏折、史料的静静爬梳。而大量的名人八卦掌故,让这本严肃史书并不乏阅读趣味。
市面上写曾国藩的书非常多,这也许是其中销量很小的一本,但却是最独特又颇值得玩味的一本。
在隐迹江湖多年之后,经过谭伯牛先生认真修订,《战天京》在罗辑思维复活了,并且独家首发两个月,目前已全部售罄,永诀江湖。
如果你购买了,我很想知道,当合拢它时,你又会发出怎样的一声浩叹……
1、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这个观念对希腊人并不陌生,他们多少认为世上的万物是亘古长存的。在帕梅尼德斯的想法中,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也不会消失于无形。
2、恩培窦可里斯之所以选择土、气、火与水做为大自然的四个“根”并非偶然。在他之前有些哲学家也曾经试图证明宇宙的基本元素不是水,就是空气或火。泰利斯与安那西梅尼斯也曾经指出,水与气都是物质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希腊人则相信火也同样重要。举例来说,他们发现阳光对所有生物的重要性,也知道动物与人都有体温。
3、我们已经知道他们所提的问题与他们在物质世界观察到的变化有关。他们想寻求其中隐含的自然法则。他们想要从古代神话以外的观点来了解周遭发生的事。最重要的是,他们想要透过对大自然本身的研究来了解实际的变化过程。这与借神话故事来解释雷鸣、闪电或春去冬来的现象大不相同。
4、她或许可以接受青蛙是由泥土与水变成的说法。但果真这样,泥土中必然含有一种以上的物质。如果泥土真的含有多种不同的物质,则它与水混合后说不定真的可以生出青蛙来。当然,它们必须先变成蛙卵与蝌蚪才行。因为,无论再怎么浇水,包心菜园里是长不出青蛙的。
6、嫩绿、断简残篇、周遭、神秘莫测、复杂难解、千千万万、红彤彤、不可或缺
7、好不容易终于捱到了开信箱的时刻。首先她拆开一封盖着墨西哥邮戳的信,是爸爸写来的。信上说他非常想家,还有他生平第一遭在棋赛中打败了大副。除此之外,他也几乎看完了他在寒假过后带上船的一批书。之后,苏菲又看到了一个写着她名字的棕色信封。把书包和其他邮件放进屋里后,她便跑进密洞中,把信封内刚打开的信纸抽出来,开始看着:神话的'世界观嗨,苏菲!今天要讲的东西很多,因此我们就马上开始吧。
8、这正是哲学家们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地方。哲学家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或她而言,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这是哲学家与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种重要能力。你可以说,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
9、生命为何要结束呢?这是多么不公平呀!苏菲站在石子路上想着。她努力思考活着的意义,好让自己忘掉她不会永远活着这件事。然而,这实在不太可能。现在,只要她一专心思索活着这件事,脑海中便会马上浮现死亡的念头。反过来说也是如此: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这两件事就像钱币的正反两面,被她不断翻来转去,当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时,另外一面也随之变得大而清晰。生与死正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
10、在花园的一角,那些术莓树丛后面有一片花草果树不生的浓密灌木林。事实上,那儿原本是一行生长多年的树篱,一度是森林的分界线。然而由于过去二十年来未经修剪,如今已经长成一大片,枝叶纠结,难以穿越。奶奶以前常说战争期间这道树篱使得那些在园中放养的鸡比较不容易被狐狸捉去。
11、史莱慕掀开新娘面纱要亲吻新娘时,吃惊地看?到一双红彤彤的眼睛。此时洛奇再度出面解围。他说,新娘是因为在婚礼前太过兴奋,才整整一个礼拜都没有阖眼。于是,史莱慕使命手下将锤子取来以便在进行婚礼时放在新娘的怀中。
12、事实上,我们就是那只被人从帽子里拉出来的小白兔。我们与小白兔之间唯一的不同是:小白兔并不明白它本身参与了一场魔术表演。我们则相反。我们觉得自己是某种神秘事物的一部分,我们想了解其中的奥秘。
13、探讨哲学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一些哲学性的问题,如:这世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其背后是否有某种意志或意义?人死后还有生命吗?我们如何能够解答这些问题呢?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提出这些问题。据我们所知,没有一种文化不关心“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
14、正是五月初的时节。有些人家的园子里,水仙花已经一丛丛开满了果树的四周,赤杨树也已经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15、这些都是世间最重要,也可以说是最自然的问题。但为何一心想着这些问题会如此累人?苏菲打开信箱时,感觉自己心跳加快。起先她只看到一封银行寄来的信以及几个写着妈妈名字的棕色大信封。该死!她居然开始疯狂地期待那个不知名的人再度来信。
16、四种基本元素从某方面来看,帕梅尼德斯和赫拉克里特斯两人的看法正好相反。帕梅尼德斯从理性的角度认为没有一件事物会改变。赫拉克里特斯则从感官认知的观点认为大自然不断在改变。究竟谁对谁错?我们应该听从理性还是依循感官?帕梅尼德斯和赫拉克里特斯各自主张两点。
18、苏菲进入屋里,把书包和给妈妈的信放在厨房的桌子上,然后便跑上楼梯,进入她的房间,拿出一个装满美丽石子的饼干盒。她把那些石头倒在地板上,把两个大信封装进盒子里。然后又匆忙走到花园里,双手紧紧拿着饼干盒。临走时,她拿出一些食物给雪儿吃。
19、每年到这个时节,万物总是充满了生机。这岂不是一件奇妙的事吗?当天气变暖,积雪融尽时,千千万万的花草树木便陡地自荒枯的大地上生长起来了。这是什么力量造成的呢?苏菲打开花园的门时,看了看信箱。里面通常有许多垃圾邮件和一些写给她妈妈的大信封。她总是把它们堆在厨房的桌子上,然后走上楼到房间做功课。
20、这些自然派哲学家的论述,至今只留下断简残篇。我们所知的一小部分乃是根据两百多年后亚理斯多德的著作。其中只提到这些哲学家所做的若干结论,因此我们无法确切了解他们是经由何种方式达成这些结论。不过,我们根据已知的资料可以断定这些早期希腊哲学家的“课题”与宇宙的基本组成物质与大自然的变化等问题有关。
21、苏菲匆匆忙忙走到花园门口,查看了一下那绿色的信箱,她很惊讶的发现里面居然有另外一封信,与第一封一模一样。她拿走第一封信时,里面明明是空的呀!这封信上面也写着她的名字。她将它拆开,拿出一张与第一封信一样大小的便条纸。
22、然而,一则神话可不只是一个解释而已。人们同时也进行与神话有关的宗教仪式。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人在荒旱或作物歉收时,如何依照神话情节来搬演一出戏剧。也许村里一名男子会打扮成新娘,用石块绑在胸部,以便从巨人那儿偷回铁锤。人们这样做的目的在采取若干行动以促使下雨,好让田地里长出作物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