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答案示例】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或:气候是由两大生命系统的斗争决定的。或:动物占上风,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植物占上风,地球进入严寒期。
9. 【答案示例】以时间为说明顺序。本文说明内容是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进化的前提是时间的推移。
10.略
11. 【答案示例】果真如此表明如果前面的观点成立,就能产生后面的结果。所以不能删去。
12. 【答案示例】温室效应得到控制,气温升高的速度减缓。人类对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控制。或:温室效应加剧,气温进一步升高。人类活动增强,植被减少。或:温室效应与严寒期交替出现。主要看动物和植物哪一方占上风。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热带气旋 强弩之末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华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入冬深秋 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华北初雪 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
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气温下降 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什么是“温室效应”呢?这是“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层,因为它具有隔热和吸热的功能。它在大气层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射,结果是让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速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石油等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又由于对森林的砍伐,大量的农田被建成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的逐渐减少,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生成与转化动态的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温室效应”的后果又是什么?它可以使海平面上升。这样低地被淹;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供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许多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我们怎么样去减少“温室效应”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出门可以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能步行更好,以节约汽油的消耗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从我做起,阻止全球变暖。
入冬深秋 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华北初雪 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气温下降 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