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厚胜
1、展示话题
请同学们看清作文题目及要求:
“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有可憎可恨的,请以“风”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2、方法指导
学者朱光潜曾说过:写作时要抱住这个题目的四面八方去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到一点就用三五个字将它记下来,直至把所有的都记录下来为止。
3、指名回答
点拨:在联想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立意(一个联系点,一句话点明立意)。(对学生回答及时地加以点拨、肯定、评价、追问)
4、小结
刚才,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围绕“风”这个话题,进行多角度的立意,关注自然;直面社会阴暗面,有赞美社会新时尚、新风尚;或感悟人生;有的同学还另辟蹊径,从阅读中积累素材,感悟“风之韵”,使自己的立意高人一筹,别开生面。
“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有可憎可恨的,请以“风”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1、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2、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4、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往下滴着。
5、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
6、小花粉红色的舌头不停地舔着女主人的手。
7、冬眠是动物为适应冬季的寒冷和食物不足而出现的休眠现象。
8、孩子们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9、张阿姨用手轻轻拍着邻家三岁的孩子。
10、六(8)班的同学十分尊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周老师。
11、伤心的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
12、我家门前的苹果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
13、我们在教室里听到窗外一阵阵的欢呼声。
14、一群年青人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艰难地跋涉着。
15、月亮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16、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
17、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上。
18、一个12岁的小姑娘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19、暴风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遮天盖地地卷过来。
20、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1、厚厚的松脂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彩。
22、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23、我们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24、一群大雁悄无声息地飞过田野。
25、可怜的凡卡想起了到树林里砍圣诞树的爷爷。
26、长满红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7、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8、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29、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0、让明天见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审读材料是关键。材料好比是大地,其寓意好比埋藏在大地下的金矿。只有向下挖掘,才能找到金矿。即要明了材料的情感意向、价值倾向,准确把握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以及自己对这个道理应有的正确态度。材料开掘得越深,中心就越明确,主旨就越深刻,文章也就越有意义。所谓“在?规定?中求得?灵活?”,就是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自己的学识,联系生活现实,反复分析研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最大可能地挖掘出材料的启示意义,从而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含义。
这则材料,仔细一读,便能从“老农失足,摔碎了壶,继续前行”的情状以及“一个热情的人”让老农回头看看的对话描写中,很快发现它所蕴含的“如何面对失误”这样的问题(这是立意的范围)。但如果仅仅抓住材料中“若无其事”“不慌不忙”这两个表示老农“洒脱”的词将立意定在“人生难免有坎坷,应该潇洒地走一回”,或再增补“它已经碎了,我能怎么办”“老农爬起来继续前行”等相关信息,而得出“在失误面前,要学会放弃,要向前看”的观点,那都不能算是最准确或最深刻的立意。因为,材料中还有“他不慎失足”和“那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摔碎,你怎么不转身看看”这两句关键的话,它们隐含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老农的失足不是由于他人原因,更不是由于自然因素(非人力可抗),完全是自己的“不慎”造成的,而这样的失误如果不善于“回头看看”,不善于认真总结、吸取教训,那他的前行一定会重蹈覆辙。因此,“善于正视失误,方能稳步前行”才是这则故事的真正寓意。抓住了这一寓意,将文章的主旨定在“如何面对失误?——既要?回望?又要?前行?(总论点):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善鉴往者,稳追来者(分论点一);其次要有明智的做法——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分论点二)上,立意才算基本成功了——既符合材料的实际内容,又联系现实生活,有人生的启迪意义,且不乏人类社会发展的哲理意味。
可见,“挖掘”的过程,既不凭空,也不随意,而是在“死”的限制中,寻找可能性、选择现实性的过程,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的思辨的过程。因此,立意要想深刻,除了“功夫在诗外”,注重生活积累丰富思想底蕴外,更要在“符合题意”——“死”规定的前提下,善于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善于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再上一个层次,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
如果能够抓住题目所蕴涵的这些“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那么作文的立意就一定能做到深刻隽永,从而奠定写出一篇上乘文章的基础。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都紧紧围绕着它来写,这样才不会写得杂乱无章,才能给人以明晰的而不是模糊的印象。关于“回家”,可写的东西太多,但是“意多必乱。”所以《回家的感觉》一文的立意就集中到某一点上:回家的感觉是什么?是一种牵挂、一份眷念、一种感动,是一种微醉的感觉。
第三新颖
第四、立意深刻
鲁迅先生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写文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就是说写作对生活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要力求发现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此外,在写作中注意防止两种倾向。其一,防止人为地抬高。深刻地立意并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人为地粘贴到作品中去的,而是靠作品自身显示出来的。其二,防止意多文乱。立意不是越多就越深刻。只有主题深刻,才能做到重点突出。
下面的文章,立意就很好,请仔细体会。
关于时间,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粗浅地知道:时间,它不仅仅属于个人。有时,需要为他人牺牲我个人的时间,说不定,他人也在为我牺牲着他自己珍贵的时间。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赶紧洗好衣服,整理好房间,便静下心来复习英语。这是我的薄弱环节,可要抓紧时间啊!
突然,屋外人行道上传来邻居小胖妹妹的嚎哭声。我赶紧冲出门去,只见小胖倒栽在街沿石下,我把她搀扶起来,她已经血流满面。原来,是一辆自行车在人行道上推行,一不小心把她带倒了。我一看,自行车主正对我说:“是我不好,赶紧送医院!”我想到小胖妈妈卧病在床,我有责任陪她去。这时,只见小胖妈妈已支撑着出门来,我便向她交代清楚情况,把小胖抱上自行车,捂住她的伤口,心急火燎地向医院走去。
到了医院,挂急诊,找医生,哄小胖,急得团团转。医生一看,却若无其事地在她头上包扎一番,再打一针防破伤风,就叫回家。那自行车主付了医疗费,又把小胖推回来。我心想这一来回花了一个半小时,回到家可要抓紧时间复习英语了。
正想着,望到家门口,站着两个人,一个小胖妈,一个是谁呢?啊,这不是王老师吧?果然是她!她是我的英语老师,她特地来看我了,来帮助我了!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王老师!”
等车推到了小胖妈跟前,我便请王老师进了屋。说也奇怪,人一激动,就更专心,复习的效果格外好,王老师的问题我都能用英语回答出来,只是句式变换还掌握得不好,王老师不厌其详地讲解了许多时候。
就这样,这一天我对时间有了新的理解:当你为他人牺牲时间的时候,他人也正在为你牺牲时间。而这,便构成了我们时代新型的人际关系。时间啊,你来作证。
这篇例文,把对时间的理解与人生的感悟联结起来,构思新颖,立意深刻,虽然叙述上不够流畅,但思路还是清晰、明了的,比较形象地阐明了当今时代新型的人际关系。
淘尽黄沙始见金——作文如何做到“立意深刻”
许多同学常常把“作文”当作平时的“写作”。尽管两者都是写文章,殊不知平时的`写作一般是自由的,写什么、怎么写都由自己决定;而作文则不同,它有各种要求与限制,是“带着镣铐跳舞”,其第一要求就是“符合题意”,而作文的立意必须首先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清代学者王夫之“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的为文,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主旨,无论材料多么充分,遣词造句多么讲究,谋篇布局多么精巧,都像是失掉了“主心骨”,算不上好文章。因此,作文时必须先确定好文章的主旨再动笔——一句话,“立意”是一篇文章的关键。
任何作文题,不论是宽题(“话题”或“开放性题”),还是窄题(“命题”或“封闭性题”)都有规定性(话题、文体、选材范围、字数要求等限制)和灵活性(挖掘题目给我们留下的发挥空间,从要求和限制中寻求“启发”和“活路”)两面,看不清或不遵循规定性,就会偏题或跑题,往往出现“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云的情况;而找不到灵活性,就会“死”在题下,写不出有深意、有生气的好文章。实际上,作文命题对立意的启发性常常寓于其限制性之中。好的作文命题,其作用有点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把同学的思路集中在一个不大的焦点上,并且使目标清晰起来。焦点集中了,方向明确了,作文的思路也就有了深化的可能。明识“规定”是基础,辨出“灵活”是关键,作文的立意必须学会在“规定”中求得“灵活”。
请看下面这道作文题——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老农挑着一根扁担上挂着一个盛满豆汤的壶。他不慎失足跌了一跤,壶在地上摔得粉碎,这位老农爬起来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这时,有一个人急忙跑过来对他说:“你不知道你的壶摔碎了吗?”“是的,”老农不慌不忙地答道,“知道,我听到它摔碎了。”“那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摔碎呢?你怎么不转身看看该怎么办呢?”“它已经破碎了,豆汤也流光了,你说我还能怎么办?”老农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