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帚,有各种各样的啊,有用树枝编的,五花八门,花样百出。
扫帚是一种很普通的东西,就是一根把子,一些毛须组成的,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它相貌普通,作用也就是扫扫地,扫扫灰,扫扫垃圾罢了。当然,我不得不说,虽然扫帚很普通,但只要他走过的地方都会很干净。
可就是这小小的扫把竟让我悟出了很多道理——扫帚就像一个人,整天都生活在灰尘中,但他走过的路却是光明洁净的。他很少为自己着想,从来都是为别人想。他牺牲了自己生活的环境,不顾一切的投入到了灰尘中,这为的是什么呢?是为了给人们洁净舒服整齐的环境。它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当忙碌的时候,他就默默的清扫这地上的灰尘,当他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又会悄悄的躲到角落里,一声不吭。
扫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踏踏实实的辛勤劳动着,灰尘,垃圾都因为他一扫而过。曾经又乱又脏的厕所、教室、校园变得整齐洁净,他终生的`心愿就是为人民服务,将环境打扫干净。没有扫帚,就没有整洁的城市;没有扫帚,就没有我们美好的地球。
突然,妈妈的声音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是啊,扫帚那样的平凡,又那样的伟大,它默默无闻,不求名利,使我深受感动。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像扫帚一样脚踏实地,朴实无华的人。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高中生有帮助的《解忧杂货店》观后感800字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这篇读书笔记,已经是看完《解忧杂货店》几个月之后的事了,故事情节已经记不太全了,人名也几乎全忘记了,但还是拼命回忆,尽量将全部的感触记录下来。
《解忧杂货店》是一本感动到落泪的治愈佳作。阅读过程中,好几次眼泪都差点掉下来。小说围绕杂货店与幼稚园(原谅我名字记不得了,将跨越三十年的人和物联系起来,感动、温馨的故事穿越时空,温暖了所有人的心。三个逃亡的少年也因此从偏离轨道的歧路上离开,重新步入正轨。小说中,追逐梦想的音乐家、在恋人和梦想之间摇摆的运动员、不得不与全家人踏上逃亡之路的少年……每个人都因为杂货店的“解忧”,抛开迷茫,获得了坚持下去的动力,重新燃起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原以为东野圭吾只是擅长写推理小说,读完才发现自己的视野太狭隘了,这本治愈系的社会小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师果然是大师,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小说围绕着与陌生人的联系展开,通过对逆境中的陌生人的鼓励、支持、帮助,自己也获得向上的力量。在如今这个冷漠无情的时代,与陌生人相遇时,我们都无话可谈,仿佛我们生存在了一个冰冷无情、不关心他人的社会中。我们偶尔会认为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没有人关心自己。但《解忧杂货店》向我们传递了没有人是孤独的这样一个主题。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陌生人之间的`脉脉温情,看到了冰冷社会中那一股股温暖人心的热量。是的,我们总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与陌生人相依相伴,相互鼓励,相互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希望和力量。
我最爱的推理日剧《相棒》里的主人公杉下警部曾对犯人这样说过:“你觉得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与任何人都没有联系的人吗?有些时候可能就连我们自己也没注意到,我们所有人都在某个地方鼓励着他人,也被其他人鼓励着,人,不就是这样的吗?”这段话用来作为《解忧杂货店》的主题,再合适不过了。五仁君的读书笔记名为“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也正是这样的意思。日剧《为了N》中的一位医生对女主说:“人不可能在不给别人带去悲痛的情况死去,就像人活着不可能不给别人带来痛苦一样。”换个角度说,人只要活着,和他人的羁绊就不可能断开,只是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所以没有绝对的孤独,人和人之间也总会有温暖感人的故事,在温暖着我们的回忆,修复我们那颗在尘世挣扎中变得千疮百孔的心。这些温暖是我们生存下去的动力。就算世界充满荒凉、遍布荆棘,我们也总会在某个地方感受到温暖。
“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这是很多看完这本书的人最大的感受。小说的结构和主题都出人意料。读完第一个故事后,我简单地以为后面每个故事都会以和第一个故事相似的模式展开,然后不断地读下去,不断地令我惊讶。每个故事的呈现方式都不尽相同,解忧的人也各不相同,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交错使用,三十年前、三十年后时空穿梭,眼前仿佛铺展开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这或许就是小说的魅力。读完小说,好想自己也写一封信,在那个特定的时间,投到杂货店的信箱中,是不是我也能获得一些鼓舞人心、不断向前的动力呢?
守住心中的梦想,想着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人在牵挂、鼓励着我们,那么无论什么样的风雨,我们都能大笑着奔跑前进了!
凌晨十二点睡不着觉等着查询成绩,这大概也是很多高考生都做过的事情吧。当然我也不例外,拖着疲惫感冒的身体在床上翻来覆去,仅仅只为得到一个可以安然入睡的理由。不过结果还是让我大吃一惊,让我纳闷的就是少的可怜的分数怎么就给我出差错了,和我之前预测结果完全差了整整二十多分,怎么办?去招生办公室的结果就是帮忙查查分就算是有大部分出入但并不会改分;就这样默默独自承受觉得窝火,不管怎么说,结果只有一个分数不会变动。这时候就会有人问,你如果真考得了高分了还在乎这几十分吗?是啊,他们说的.确实不错,但实际情况个人能力问题确实得不了。
我有时候回有那么感慨,为什么每次考试每次考试,明明都是很努力的样子了,然而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明明就非常下功夫真的就是到了那种“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地步,结果还是没通过。我反复思考了这个问题:取不了高分是本能问题还是人为问题?你大概没见过几个凌晨起来背书的吧!所以只能是能力问题,这是命运吗?我能去改变它吗?
成绩你为何这般对我,是我的错吗?
父母的心理是:这个假期是孩子学习的好机会,不可以让孩子浪费了啊!一些父母把孩子在学校学习课程中不好的科目作为假期的攻克重点,一些父母把孩子下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到了假期,一些父母没有给孩子安排学习文化课,却也将孩子的假期安排了过于多的活动……于是,孩子的假期就这样被侵占了。
孩子想过一个怎样的假期?孩子们的想法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父母也没有想到要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假期是孩子的,而孩子的.想法都没有人去注意,没有人去聆听,重要的是:没有人想知道孩子对自己的假期有什么想法!我们的文化中,认为儿童是没有什么想法的,儿童需要成年人全权安排。
为什么我们不去聆听孩子对假期的想法呢?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会“安排好”假期!在我们的头脑里,我们认为安排得好的假期一定是让孩子学习知识,而且时间要安排得满满,不能够让孩子有空闲和无聊的时间,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对孩子最有利。
而我认为,放假意味着这个假期属于孩子。当孩子还不能够具备完全安排整个假期的能力时,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来安排他们的假期。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用心听一下孩子对自己假期的想法呢?然后,用我们的感觉来感觉一下孩子内心需要的是什么——他奋斗了一个学期,他现在感觉累吗?他对自己的学业满意吗?他有幸福感吗?他的情绪是怎样的?他需要我们为他做些什么?……假期是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休整我们心灵的时间,孩子也是一样的!
我们的孩子被安排得太多,在家被父母全权安排,在学校被老师全权安排,孩子们只有完全服从,接受这样的安排才能够让日子顺利的过下去,这无可厚非。那么假期呢?假期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孩子们有权利发呆、有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权利让自己不接受成人的全部安排,这是孩子发展自我的强烈需要,这样的需求要在什么时候来满足一下孩子呢?我们的孩子已经丧失了太多的权利,假期老师都不被安排上课,而孩子却既要完成老师的作业,还要被父母安排学习更多的课业,这不公平啊。假期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自由的,尤其是儿童。在我们的文化中,儿童的权利意味着可以被不尊重,可以被忽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