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在我们身边需要关心的人很多,不过最关心的还是我那和蔼可亲的奶奶。因为我一出生到上小学之前我的生活起居都是由奶奶一个人照料的。所以我对奶奶是情深似海。
我的奶奶年已经59岁了,长着一个不胖也不瘦的身体,一双大大的眼睛,奶奶还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真是十分的神气,可那是一副老花镜了。奶奶的身体可棒了。自从太爷爷去世后,奶奶过于劳累因此得了胃病,而且十分的严重。每天都要吃很多的药。我真是为奶奶担心。我每天放学回家都要问奶奶身体好些了吗?药吃了吗?奶奶听了经常说:“我的孙子这么关心我,我的病也好了一大半。”
奶奶 手十分灵巧,勤劳。我们家大大小小的家务都是由奶奶一人包揽着。所以奶奶的手上长满着老茧。特别是在冬天,由于奶奶的手下水次数比较多,她的手粗糙的更厉害,甚至还裂开了一道道小口。让我心疼的`都快哭了。我和妈妈听说常熟中医院的尿素霜很好,特意去中医院买了一瓶给奶奶。我还对她说:“奶奶您以后别为我操心了,少做点家务活,我现在已经长大了可以帮你了。”奶奶感动的说:“我的孙子真的长大了,知道孝顺我了。”
我想:奶奶年纪大了,我该帮她分担一些家务了。这样她的手到了冬天也不会那么疼了。我一定要做个勤劳的人。
一天,老妈正在网上读报纸。突然,她对我和老爸说:“喂,大朱、小朱!网上说——”“网上说什么了?”爸爸急切地问,“是不是股票又涨啦!”“你怎么只关心股票!”妈妈说道,“据说日本馆将是一个会呼吸的像生命体一样的建筑,它的外墙还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幻颜色!”我叫道:“真是太神奇了!”“别急!还有更多的呢。”妈妈顿了顿,滑动了一下鼠标继续往下说,“荷兰馆的`名字可好听啦!叫什么——“欢乐街”。建筑会沿着一条像数字“八”一样的街道摆布!”我边听边想:街上那么多人忙忙碌碌,我也真想帮忙啊!但我能做什么呢?看来我只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啦。
于是这几天我一下课就开始想能为世博做点什么。一天放学,无意间我发现以往在小区里打麻将、打牌的老人们不见了,象棋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本本拿在老人们手里的书和一张张记满笔记的纸。老头老太们围坐在一起。我纳闷了:这些大爷大妈可真有情调,开始喜欢看书了!?于是我凑上前去,哦!怎么这书上不光有中文,还有“洋文”呢?我一看,原来是《世博英语一百句》。我恍然大悟:原来老人们在学习日常用语呢!他们也想为世博会出点力。老人们见我来了,纷纷过来请教我。我翻阅了一下,哎!太简单了,很多我早就学过了!可我还是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一一解答了老人们的问题。我们约好时间,以后放学后我教他们英语。
第二天下午,我又上岗了!我教会了老人们“谢谢”的英语发音,老人们纷纷交流,一位老人过于激动,竟把“三克油”说成了“两颗油”,让大家笑得肚子都疼了……
电子屏上的数字还在飞奔;我还在不断成长。世博会就要到了,这是我们国人最关心的事。
风轻轻吹过,岁月停泊在斑驳阳光中,飘落在潋滟长河里,一点一点地闪耀,留下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痕迹。在时光的经纬中,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与那美丽兰台巳相依相伴近三十年。
每天,我都在那淡如兰草的书纸味道中,记录、翻阅、整理、检索着浩瀚如海的档案资料。我巳经记不清楚,为多少人查找、摘抄、传阅和借阅过文件资料,为多少资料进行过编检、索引、汇编和统计。我只知道,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数据,都在我的手指上留下一片温暖的暗香,为我的心田撒下一袭清怡的芬芳。
我知道经我的手传出去的资料,为单位节约了资金,创造了效益,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和快捷;为他人提供了帮助,带来了生活上的顺利和前途上的平坦。透过人们那欣慰的笑脸,我无数次地感受到那广阔博大的兰台的.意义,感受到那静如处子的纸张的魅力。
记忆最深的是我主编撰写学校55年校志的那些时光。由于校志跨度历经半个世纪,几经搬迁,几度兴衰,寻找史料显得格外重要,而绝大多数史料就来源于我曾经悉心编整过的案卷、照片、声像、实物等。我将库房内所有的资料仔细地翻查了很多遍。一页页纸从手中滑过,一个个故事从纸中展开。遥远的记忆向我伸出手来,透过繁花似锦的清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
我为自己深深感动,我明白,手中的这些纸张等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她会呼吸,会表达,有热情,有张力。她像一朵沉静的兰草花儿,静悄悄地开着,她知道有一天,会有懂她的人来采撷,让她的美丽发挥到极致。
我还采访了许多曾在学校工作过的老师们,他们把自己多年来精心保管的资料呈现出来。那些年代久远的厚重的资料,仿佛一位有内涵有气质的美人儿,沉静温婉,散发出独特而浓烈的气息。我轻轻抚摸着她,我已经深深地懂得了她。
老师们还用倾诉表达着自己对学校的了解。他们的表达和我的记录同样充满深情。有时,他们慷慨激昂,有时,他们潸然泪下。采访结束整理完毕,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的视线,越过了城市上空。我看到大把往事,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我看到过去的建设者们那朴实而真诚的笑脸,盛开在姹紫嫣红的春天里。我忆起那过去的年少光华,清凉如水,早已和我相知相伴。
是的,兰台就是这样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她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她记录、影响、发展、超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精彩纷呈,令人万分留恋,无比怀想。
怀旧,由此变得奢侈、时尚、纯净、自然。而怀旧,并不是因为那个时代有多么美好,而是因为,那个时代里,有我们令人骄傲的青春和无以伦比的美丽。在我们的时代里,欢笑,泪水都弥足珍贵。
而真诚爱惜、辛勤守护兰台的人,是发掘、展现时代之美的人。还记得多年前的那个夏天,一位从事兰台工作多年的老师,她稳稳地,静静地,对我说:"做这项工作真的挺好。"那时,我还刚刚接触兰台,还不了解兰台。而现在,我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兰台,记录了渐行渐远的青春和永远沸腾的热血。从事这项默默无闻和平平淡淡的工作,需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无比的耐心、细心、诚心和爱心,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的精神。一位兰台人,在始终如一的长久坚守中,心境,更加安定。心态,更加从容。从而,懂得进与退,通晓动与静,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圆满和幸福。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清雅的人,要么吐气若兰,要么气质若竹,要么心净如水,要么才情如海。"而兰台人无疑是有这种如兰草一般优美别致的清雅的。他们的蕙心芳质,来自心灵深处,低调,纯实。"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摇曳在风中的兰草,就这样缓缓地踏诗而来,融进兰台人的笑容里。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朴素的句子,道尽了兰台人不染凡尘的卓越芬芳。
如此,拥有清香四溢的绵长时光。
岁月依旧。
初识档案及其重要性,源于多年前父亲的退休。父亲是一家***企业的职工,到龄退休时,却因档案年龄与户籍年龄不符,迟迟办不了手续。被告知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提供参加工作时的原始凭据。可单位早已“隐形解体”不存在,上级主管部门保存又不完整,寄望养老金改善生活的父亲很是焦虑犯愁。经人指点,我和父亲去了县档案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还真的在汗牛充栋、门类繁多、纸张泛黄的档案卷宗里大海捞针般找到了父亲三十年前的工作信息。看着原始审核表上父亲那朝气蓬勃的免冠黑白照片、间有荣誉的工作经历、与户籍登记一致的身份信息,我很惊喜,好似一下子看到了父亲勤勉的青葱岁月。临别时,父亲握住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手,一个劲儿地说着“谢谢”,其内心的激动和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真挚谢意不言而喻。而我也对档案有了切身的:它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还原历史真相最有力的查考凭证。
在教育局工作后,因了父亲查找档案的经历,我对办公室留存的教育档案便多了些敏感和关注。闲暇翻阅,发现一些很久以前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制度机制或方案意见仍对现下教育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启示作用,譬如整个教师群体的敬业坚守、农村教育的统筹普及、社会对教育的认知考量等等,从中也不难看到我县教育薪火传承、兴衰更迭、改革创新的发展轨迹。
社会进步的律动,丰富着自己对档案的认知。荧屏上的档案创意解读,现实中的档案收集整理,个体的档案健全完善,使心底关乎档案的那份儿神秘渐渐褪去,反而觉得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是随着自身成长及发展轨迹不尽相同而已:户籍档案、学籍档案、学历档案、人事档案、就业档案、组织档案、健康档案、病历档案、住房档案等等。在社会文明发展的长河里,档案一词正频繁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与每个人“结缘”。
一如岁月的印痕,档案既是现世的实时反映,也是历史的别样承载。
古往今来,档案为历代所重视,或文史传承,或颂功延续,或昭示后世,或彰显文明。它蕴含着历史沿革、军事战争、行业兴衰、产业发展、水文气象、风俗人情等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和后人客观了解历史真相提供了翔实的查考资料。
回望历史,档案之路亦不平坦,几多浩劫损毁,几多修订存护,一代又一代档案工作者不懈不止,不离不弃,筚路蓝缕执著梦,玉汝于成岁月间,终在方寸小天地中书写出自己独特而不朽的传奇。
作为特殊的载体,档案物化了人类的记忆,使人们对历史的触摸徒然增加了真实感和厚重感。它是一条跨越了时空的纽带,承载着过往的荣辱、现时的图强和未来的憧憬;它是一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画卷,于心唯美、于知唯真;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平台,知古鉴今,资政育人……
档案在许多人的认识里,是作为一种权威的文件而存在,它是触不可及的,档案记录了国家过去实行的大政方针,记载对国家有影响的个人的资料,它是政府权威的代名词。然而,孰不知,其实,更多的时候,档案却是我们普通百姓的挚友,它记录着我们最平凡的生活,关注着我们漫漫人生路上所走过的点点滴滴,你、我和他都曾在这里扮演过有区别但没有虚伪和浮夸的角色。
无论是考学校,还是找工作,无论是升迁,还是谪贬,你的档案始终与你相伴,形影不离。你只知匆匆走过你的人生道路,或顺畅、或坎坷;可你的档案却记录着你每一个时代所经历的种种,为你留下属于你的人生记忆。也许,今天你只是触碰过那个密封还缠绕着细绳的牛皮纸袋,未能窥探纸袋里的档案信息。可是当你老了,有一天看到属于你的档案,翻开那巳经泛黄的档案册,你一生的峥嵘,骄傲、委屈还有那张你年轻时稚嫩的照片都一一呈现在你的面前的时候,你会发现,几十年的过往,有如电影般历历在目。那时,看着熟悉的名字,你必定心潮澎湃,因为那是你曾生活过、奋斗过、抱怨过的地方。一段段往事涌上心头,或许,你会想起学生时代你和那个他(她未能续写完的爱情故事,想起那个纯纯的丫头、那个潇洒的少年。或许,你会想起就在那年,就在那个岗位上,父亲或母亲永远离你而去,回忆那种作为大龄孤儿的无奈。你人生的轨迹,你艰辛走出的每一步,在这张平凡的档案纸上,留下的不过是简短的文字,可却是那么真切。所以,档案不仅仅只是你变更工作所必须办理的一道手续,更是你人生的记事本。
我作为一个机关工作人员,从事办公室的工作。清楚的认识到档案对我工作的重要性,每份收发的文件、每份资料、每份会议的记录……都必须要做好登记及处理好后的分类存档管理,每当领导需要什么文件哪怕是几年前的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不至于手忙脚乱,可见档案管理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和有序。每当年终我看到一个个被整理的井井有条文件夹慢慢的占满了柜子的时候,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因为它记录着我工作的过程,也记录着我工作的成绩,是我工作进步最好的见证。
档案无时无刻地陪伴在每个人的身边。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每个人有了自己的第一份档案——出生证,到后来的学生手册、体检卡,都是档案。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一张照片一段录音,也可能是一张纸条一张贺卡,档案无时无刻都会产生,一段儿时的录像能勾起你对童年的回忆,一张感谢的卡片能让你记住帮助别人的快乐。档案是一种载体,存在意义并非是其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那些事,那一个时代。
我不是一个档案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曾经接触过档案,逐渐认识了档案,也受益于档案,对档案有着一种难以忘怀的情结。
1993年10月,我到局行政办公室工作。办公室有12人,没有档案员,也没有档案室,虽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但人们对档案还处在陌生的状态。一天,我走到一楼距门卫较近的一个房间,看到堆放着七、八麻袋东西,用细铁丝穿连着麻袋口,一部分裸露在外面。问后方知,是准备送到废品站卖掉的。我打开一个麻袋口,随手一翻,竟是些纸质文件和资料。在那个时期,文件和资料散放在机关的各个部门,没有统一管理。看到这些资料总觉得不应该当“废品”轻易卖掉,便找人搬到三楼的一个房间里存放起来。
1996年,档案达标在自治区国税系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档案达标是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标志。第二年,克拉玛依市国税局档案达标全面启动,成立了组织机构、培训人员、制定方案等组织实施。档案的可贵在于资料,档案的生命力也在于资料。因此,三年前存放的资料,有了用武之地,这些“废品”变为“宝贝”,身价倍增,成了支撑档案立卷的重要来源。可见资料的命运如同人的命运,跌宕起伏、荣辱成败竟在一瞬间。
在整理档案的日子里,按照标准认真分类、鉴定、编目、整理,凡是用圆珠笔起草、复写纸书写的文件底稿全部进行了手工抄写;书写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进行复制;档案不完整的材料进行了补充;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文件进行裁剪、裱糊,确定保管期限。完成了税务部门1980年至 1997年文书、会计、税收、基建、声像、设备档案的全部组卷,将过去零散存放的资料,第一次装入文件柜,放进了档案室。整个过程倾注了档案工作人员的辛勤劳作,机关档案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随意到规范的转变。同时,制订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借阅制度,建立了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形成了单位领导分管、办公室主管和档案人员具体管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1998年10月,局档案管理评审验收为自治区一级单位。随后,5个基层单位的档案全部达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局档案管理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
一个基层单位,档案的规模和数量同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相比,乃是“冰山一角”,但毕竟填补了税收工作的一项空白。人们在方便、快捷的查询中转变观念,又在档案利用和成果转化中增强了档案意识,档案为税收工作增添了“助推器”,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由于工作的调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很少去涉及档案。
事物往往在循环往复中发展,2008年3月,我承接了《克拉玛依市国税志》的编篆工作。《税志》必须以史实为依据,以资料为基础,档案则是素材的主要来源。我们再一次走进了档案室,一切感到那么熟悉,作为局档案达标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过去的事仍然记忆犹新,当年的工作场景,不时浮现在眼前。
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密集架,犹如一列列整装待发的列车,驶向远方;翻开一页页殷实的.档案,犹如一幅幅税务工作的画卷,扑面而来。我们用8个月的时间,卷卷过目,猎取需要的大量素材,在字里行间采集数据。如今,一部反映克拉玛依税务系统50年发展历程、记述主要事件、盘点税收工作89万字的《税志》“浮出水面”,即将付梓出版,档案资料为《税志》提供了“半壁河山”。档案不仅利在千秋,它更惠及当代,没有档案,《税志》将会步入无根可寻、无源可朔的境地,我们应该感谢档案。其实,在一部档案里蕴藏着巨大能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遗憾的是还没有得到所有人的重视和认同。
在《税志》的编篆过程中,为了史实可靠,数据准确,叙述完整,曾经到数个档案馆(室,多方查找资料,深感档案的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动态地看待档案,每当走进档案室,就像进入沙漠深处的人们有一种对水的期盼;每当获得到索要的素材,就像步入玉龙喀什河,有一种双脚踏到和田玉的感觉和喜悦。档案以它固有的形式,储存于室中,静静等待,无怨无悔,不计得失。当人们需求时,倾心相助,薄积厚发,惠泽社会,无不折射出人性的光芒。
生存在书写历史,奉献在创造历史,克拉玛依是一个以石油而得名、又以石油而发展的资源性城市,早期的税务工作者,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片“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土地上,经受了风大、水少、炎热、干燥的考验。在工作条件简陋、物资断缺的条件下,克服困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年华。但在现实中,留下的文字资料很少,音像资料更难以寻觅,皆源于过去没有建立档案。在那个时代,人们往往重视看到的东西,殊不知看不到的东西往往比看到的东西更加珍贵。现在的克拉玛依水与城市相映、蓝天绿地、人与自然和谐、石油文化与现代气息相互交融,税收工作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的轨道,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得到了改善,人们正在分享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倘若有那么一个部门或有那么一个人,能把那段历史资料保存下来,记录下来,让今天的人去了解过去,把老一代艰苦创业精神传承下去,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业绩,亦必将是税收事业的一名功臣。
人在旅途,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不论在那个工作岗位,很难成就一番事业,能把“工作当事业干”足矣。间接的接触,切身的经历,体味到档案工作的平淡、繁杂,正是千万个档案工作者经得住平淡、不厌于繁杂,支撑了档案事业的发展,铸就了档案事业的辉煌,值得可敬。喜看今天,档案不仅局限在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且已经步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渐进入到平民家庭,真是应了哪句“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乃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档案正以它独有的形态根植于人们的脑海里。
如今,20年已过去,“弹指一挥间”,过去的事情还是那样清晰,如同在昨天,意想不到是几麻袋即将丢弃的资料,由于一个不经意的决定,成就了克拉玛依一部税务档案。倘若失去那些资料,哪有档案的延续和完整;倘若没有档案管理的达标,又哪有今天的《税志》。历史是现实的向导,更是未来的人指引,一部档案存储着历史,一部《税志》在述说着历史,一切都将淡淡过去,一切又将渐渐开始。
如今,档案与民生密切相关。平时“沉睡”的档案,一旦为解决百姓“急、难、愁”问题而被“唤醒”后,会演绎出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
这些年,在第二故乡马鞍山安享晚年的李大妈有件烦心事始终困扰着她:1958年她将户口从上海迁出,与同学一起赴安徽马鞍山参加建设,在第二故乡作出了奉献,也收获了爱情,建立了家庭,养育了后代。女儿的另一半在上海,所以家也安在上海,但女儿户口一直在马鞍山,“人户分离”多年,给女儿全家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近年,知青子女依据有关政策可落户上海,然而女儿虽然具备落户基本条件,但由于无法提供自己当年“上山下乡”的相关档案依据,女儿户口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那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大妈的妹妹和李大妈的女儿来到了位于外滩的上海市档案馆档案查阅服务中心。接待人员耐心倾听她们讲述了事由的来龙去脉,根据她们提供的线索,却没找到相关档案。接待人员又对她们细心引导,请她们提供当时李大妈具体的离校时间和赴外地参加建设的人员批次等要素,由此确定新的查找线索。经过仔细排查,终于找到了她们所需要的关键档案,一份1958年动员社会青年参加本外埠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总结。在十几页的总结中,接待人员找到了李大妈当年离校时的相关记录。依据这份档案和其他相关材料,李大妈女儿的户口顺利迁入了上海市徐汇区。李大妈特意从马鞍山赶到上海,和女儿、妹妹一起专程到市档案馆档案查阅服务中心致谢。
一天,一对老夫妻神色焦虑地来到普陀区档案馆,要求查阅他们20世纪60年代的婚姻登记档案。老夫妻想变更房屋产权登记,加入子女的名字,但需要有他们的婚姻登记证明,偏偏结婚证早就遗失了。要补证明却记不得当年是在何处办理的结婚登记,四处查询,均无所获。后来老先生想起当年在华师大工作时曾把户口迁到学校,于是来普陀区档案馆查询,但接待人员把他们的姓名键入相关档案数据库,信息框跳出的却是“对不起,没有找到您所需要的信息”。面对这样的结果,两位老人黯然神伤。接待人员运用其他查询方式也未有结果。“会不会不是在普陀区登记结婚的?”接待人员仔细询问。因为年代久远,两位老人已记不清了。
接待人员决定利用全市民生档案跨馆查询系统进行查询。果不其然,在虹口区档案馆相关信息中查到了两位老人结婚登记的信息。老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在华师大工作前,户口曾短暂挂靠过虹口区,因为时间久远,而且挂靠时间不长,就忘记了。两个区档案馆工作人员很快联手出具了结婚证明。老夫妻俩看着1966年的婚姻登记记录,拿着盖上红印章的证明材料十分激动,连声道谢。接待人员也由衷高兴,多亏有了这个跨区域的民生档案查询平台。近年来,上海档案部门开展民生档案远程服务,使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知青上山下乡、知青返城和知青子女回沪等民生档案实现“就地查询、跨馆出证、馆社联动、全市通办”。市民凭本人身份证,在就近首访的档案馆或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就可查到本人相关的档案信息,并当场获得档案部门出具的档案证明。
类似的故事时有发生,你我他不定会成为下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档案里的故事丰富多彩,除了民生的,还有决策参考、经济建设、文化传播等方方面面。
一天,老妈正在网上读报纸。突然,她对我和老爸说:“喂,大朱、小朱!网上说——”“网上说什么了?”爸爸急切地问,“是不是股票又涨啦!”“你怎么只关心股票!”妈妈说道,“据说日本馆将是一个会呼吸的像生命体一样的建筑,它的外墙还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幻颜色!”我叫道:“真是太神奇了!”“别急!还有更多的呢。”妈妈顿了顿,滑动了一下鼠标继续往下说,“荷兰馆的.名字可好听啦!叫什么——“欢乐街”。建筑会沿着一条像数字“八”一样的街道摆布!”我边听边想:街上那么多人忙忙碌碌,我也真想帮忙啊!但我能做什么呢?看来我只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啦。
于是这几天我一下课就开始想能为世博做点什么。一天放学,无意间我发现以往在小区里打麻将、打牌的老人们不见了,象棋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本本拿在老人们手里的书和一张张记满笔记的纸。老头老太们围坐在一起。我纳闷了:这些大爷大妈可真有情调,开始喜欢看书了!?于是我凑上前去,哦!怎么这书上不光有中文,还有“洋文”呢?我一看,原来是《世博英语一百句》。我恍然大悟:原来老人们在学习日常用语呢!他们也想为世博会出点力。老人们见我来了,纷纷过来请教我。我翻阅了一下,哎!太简单了,很多我早就学过了!可我还是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一一解答了老人们的问题。我们约好时间,以后放学后我教他们英语。
第二天下午,我又上岗了!我教会了老人们“谢谢”的英语发音,老人们纷纷交流,一位老人过于激动,竟把“三克油”说成了“两颗油”,让大家笑得肚子都疼了……
电子屏上的数字还在飞奔;我还在不断成长。世博会就要到了,这是我们国人最关心的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