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林语堂写的。林语堂是一代国家大师,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荐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个性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的浮现在人们的'眼前。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以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一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经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的星空。
“东坡四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这首诗是在一次黄州为他送行的筵席上,一个歌妓走到他面前,求他在她的披肩上题的诗。这首诗音韵谐和,犹如一粒小宝石,有轻灵自然之美。对李琪的恭维恰到好处,因而使此一黄州歌妓的芳名也永垂不朽了。
苏东坡的一生过得快乐,尽情享受人生,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
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但他的精神与会流传千古!
3岁——文学启蒙
3岁的我是一张白纸,那时的我对世界还很懵懂。妈妈是我第一个老师,教我背很多古诗,认很多字,背很多儿歌,为我打开通向文学的窗户。当我看见清清河水时,“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脱口而出……她给我奠定了文学基础。
6岁——武术之路
5岁时我已经开始习武了,到了6岁,我已经首次亮相于国际大酒店,为日本人表演中华武术,在人生路上留下第一个闪亮的足迹!它给了我很大动力,从那以后我又获得过市武术比赛丁组全部三个第一,又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中国武术国际交流赛中,捧得一块金牌!武术不但让我强身健体,而且让我懂得了“爱拼才会赢”的道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10岁——成长的烦恼
负担一天天加重,才懂得了生活,同学一个比一个认真,才懂得了竞争,于是我苦读诗书,为的是考试后的辉煌,那时的我已懂得了读书,知道了理想。成长背后必定有烦恼,我尝到过考试失败的滋味,我也曾因上课讲话而被老师批评。
12岁——走向成熟
12岁的我是人生经历的转折点,是我离别童年走向少年的转折点,我感觉在渐渐长大,渐渐“成熟”,比如像听歌、唱歌、玩电脑等,我得到过很多荣誉,很多奖状,并多次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英姿”,但我更尝过失败的苦痛,尝过“三星级”的失落。成功了,我不骄傲,失败时,我不气馁,就这样我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成长,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走向成熟!
回头望望成长的.路,长长的罢,不长,十多年;短短的罢,不短,十多年。这就是我的童年,不快,不慢,流淌过的日子里,我渐渐长大,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一天天走向成熟,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记得我还只有六岁的那年夏天,有许多比我大的哥哥姐姐们在楼下骑车。看着他们玩耍着,欢笑着,我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哪!我终于忍不住了,就去缠着正在吃早餐的爸爸,刚开始只是看了看我我毫不犹豫地发出了“撒娇大炮”向前顽固之敌扔了过去,老爸最终还是经受不住我的一番“死缠烂打”,无奈的老爸也只好束手就擒。
我欢呼着与父亲推着我的“传家宝”开始了密切接触。
完全失败——第一次
拜拜先想把我扶到车上,爱面子的我一手推开了老爸,便小心翼翼的上了车,刚上车时感觉还歪歪扭扭。我使出吃奶的力用力往下蹬,没想到一上车便顺利地骑了起来,大声叫道:“看!爸爸我不需要你的帮忙我也一定能行。”骑着骑着感觉似乎不对劲。往前行的一瞬间用眼睛往后瞄了一眼才发现是爸爸在扶着我骑,生气的我使出狮子大咆哮:“停下来,快停!”爸爸听了说:“刚开始如果放了会摔倒的。”固执的爸爸惹了:“好小子,你要来,就让你尝尝滋味!”还没等我说“慢着”,老爸已经把手放了,只听一声“吧唧”我受伤了,呜呜呜!
接近成功——第二次
爸爸看到我的惨样,好像也有些心疼了,语重心长的'说:“不要怕,俗话说失败就是成功之母!”本想说“是,明白”的,却随口说出:“谁怕了,千万不要小瞧我哦我立即扶起了车子,一个跃身,跳上了自行车。
开始有了感觉的我上车后,看情况要掉下来时,立即用两腿着地撑住,慢慢能骑起来,虽说有点摇摇晃晃,但还是很开心,因为我迈向了新的一步,沉醉在进步的仙境中的我一个不留神,有……
找寻成功——第三次
第三次骑车时我吸取了前面“前辈”的教训,便警惕起来了:眼睛向前看,不要看脚,用力骑。果然,被摔过“遥控器”睡醒了,跟着走了起来。
骄傲让我受到惩罚;心不在焉让我受尽苦痛;坚持,认真让我获得喜悦。跟着足迹探寻人生。
“妈,你看,我比前几年的足迹又大了好多。”“嗯,你当然比前几年的足迹的大。”看着妈妈,总有一种伤心感,跟前几年妈妈伤心的神情一样,甚至更浓。我从后面抱住了妈妈,心想:我的足迹一定会更大的。
穿过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小院。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
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
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你,独自留在那漫漫孤旅。当李青莲的酒杯里酿造他的狂草的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你是一棵子贡植于孔子坟前的柏树,一笔一画,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伤兵、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上,压弯了凝重的枝丫。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的“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
树边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车辙,就是顺着这条自古以来无数读书人走过的路,你踌躇满志走向长安,然而为时晚矣,长安已是一台大戏的尾声。虽然曲江水边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匹疲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踯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紧闭的门户,无论是寄食富门还是卖药市上,都早将一个书生的自尊戳得鲜血淋漓。为何,为何你不像你诗中遨游万里的白鸥,鼓翅离去?长安,究竟是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你魂牵梦绕,永难释怀?在生命的最后回归之时,你无限眷恋地回过头,仍是“愁看直北是长安”。多柳的长安啊,宫墙何其高!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死结。“长安”,对他们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这是一个永远的梦!屈大夫做过,诸葛亮做过,你的好友李白做过,虽然只是梦,却火—样映红了你们的'人生。
夏天的雨,你的诗句乘云而来,骤然间雨点般纷落,淋湿了我无边的思念。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第一次诵读这两句,我的热泪便止不住与“里巷”共流。好迂的诗人啊,你如何这样执迷不悟!一介布衣,衣食无着,你却“穷年忧黎元”“幼子饿已卒”,你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掉的重量。“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笔架山已寂寞千载,你之后,谁又能有如椽大笔搁置其上呢?然而又是什么使你文而不贵,运交华盖以致连饭都不足呢?既然“文章憎命达”,何不去掉劳什子文章?可你又怎么能!在你,“文章千古事”,它是你的灵魂、你的生命,是你与缪斯的终生契约。从“朱门”到“路边”,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
然而,我们对于夫子的热情和追求总过于“诗”,于是你仍处陋巷,但一切都会死去,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
杜甫,你岂止是诗人,你更是巍巍华夏的一枚金灿灿的名片!
元稹赞你,“词气豪迈而风调情深”;韩愈赞你,“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郭沫若赞你,“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千秋一草堂,世易也留芳。寒士襟怀阔,华章正气扬。怜民诗溅泪,忧国义盈腔。身后尊为圣,余辉映炎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