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发现了不对劲。身边的人屁股上多了一条尾巴,有毛茸茸的松鼠尾巴,也有扁扁的鱼尾巴。我也不例外。我长的是一条蝎子的尾巴,在阳光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尾部挂着吓人的毒刺,大约有我半个身子那么长。整体看起来似乎还不错,可总觉得拖着这条长尾巴有点麻烦。不过,我很快适应了有尾巴的生活,身边的.其他人也一样。
自从有了尾巴,我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理发店修剪尾巴,有时候还要修剪毒刺,如果不及时修剪,我的毒液就会危害到身边的人。许多理发店或者美容医院都开设了美尾项目。每天去美尾的人很多,走在街头,总有人在炫耀自己的尾巴新造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带动一股尾巴的新潮流。
我感觉有尾巴后还是有挺多烦恼的。有一次,我经过晾衣绳下时,我的尾巴挂在了衣架上,害得我被吊了起来,在空中折腾了老半天,真是尴尬极了。有时候我还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尾部的毒刺也总令我自己受伤,幸好这种毒液不致命。
但是自从有了尾巴,我的生活倒轻松了许多。当作业太多的时候,尾巴会帮我一起写作业,这下有了双倍效率,作业很快完成了。而且,尾巴还能陪手打篮球,配合得可好了。瞧,尾巴的好处也不少呢!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长着鳄鱼尾巴的人正在欺负一个小妹妹,原本胆小的我竟冲上去用毒刺刺了他一下,毒液让他疼得迅速逃离了。没想到,尾巴还能见义勇为,我对这条蝎子尾巴多了点敬佩。
虽然我的尾巴帮助了别人,但也常常会为我惹祸,一不小心就使身边人受伤,朋友都渐渐远离我了。所以,我还是想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不过,那一天什么时候来到呢?
作者在书中举了墨西哥与克利须那协会“先施恩再乞讨”的例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微信群里帮填问卷可以领红包的现象。问题是:是什么让我们愿意牺牲宝贵的时间而只是因为区区几分钱的红包呢?
其实我们无形中陷入了对方给我们的一个看似“恩惠”的圈套里,它利用我们内心的负债感“迫使”我们主动花时间填完问卷,让我们以“涌泉”来回报对方开始给予的“滴水”。书中将互惠原理总结为:给予,索取,再索取。商业社会的本质是交换,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一种长期的关系,肯定是基于礼尚往来,双方都能够从这段关系当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个人认为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的社会里,互惠原理可谓是所向披靡。因为互惠原理允许了这样的情况发生:一个人靠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在描述人类文化围绕赠礼过程产生的社会压力时说:“人有送礼的义务、接受的义务,更有偿还的义务。”由此可见,互惠原理很容易遭到利用,可以触发不对等交换,毕竟,亏欠感让人觉得并不舒服,并且人们都不愿被贴上“忘恩负义”的标签。
当今社会我们都要在“互惠原理”下生活,按原则办事,以善意回报善意。但我们也要擦亮眼睛,对于别人强加过来的恩惠,超出原则底线的要坚决抵制,正如作者建议,一旦我们确定最初的恩惠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另有所图,就是一个顺从的伎俩,那么我们也不必受它影响,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同事上个月借了一本书,但是因为书的内容太乏味而放弃,我顺手借来翻阅,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和社会学的书,讲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简单而没有被看透的事例,一直对心理学和社会学感兴趣,这本书用一种简单平实的语言和生动又有说明力的故事或者实验向我们证明了这些被我们所忽略的或者压根儿没意识到的原理在生活中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顺从原理,机械反应与固定思维模式: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
对比原理,经常看呕吐剧的人总是觉得生活中的人长得都难看。当你买下一大件昂贵的东西时,总觉得原本比较贵的配件显得不那么贵了,有时候冲动消费就是这样产生的。
互惠,给别人一点好处,别人也会帮你。社会中的人大多在仁义道德、正人君子的束缚中会不知不觉的做些自己原本不想做的事。互惠是一把双刃剑,被好心的人用了是福祉,被心黑的人利用则会让很多人成为冤大头。我向来属于被人骗了还不觉察的那种人,只有用吃亏是福这种阿q精神来平衡自己了。这个原理可以很好的运用于买东西跟人砍价的情况,尤其是金五星那种漫天乱要价的地方。先使劲儿砍,再适当让步,买东西的人一定算不过卖东西的,但至少不会损失太多。
承诺和一致原理,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和社会认同原理一样,我们常常会由此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这个原理让我最为之一惊,回想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选择,我明白了命运的推手其实是自己不理性的大脑和有限的阅历和知识。高中老师曾说应该改命运为运命,但多少人又有如此的能力和资源呢?一旦我们在内心不坚定的情况下选择了某种东西,就会形成一套自我的支持系统,每个人都免不了有社会称许性,于是总是执着的要自己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哪怕我自己也不确定。真正可怕的可能不是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自我内心的支持系统,自己欺骗自己的人是最无可救药的。看完这一章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很多选择和想法了,不知道这是一种收获还是一种干扰,总之,认清内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关于书中阐述避免受社会认同影响的两种方法:环顾左右之后,别急着往前冲,向前看;抬头跑。这让我想起了刘总说过的一句话:在埋头苦***同时,别忘了抬头看看方向是否是正确的,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我相信很多时候,从众是人们所避免不了的情况,但偶尔,在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面前,一定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相信自己!
信守承诺和保持一致往往被认为是优良的个人品质,但很遗憾,也常常被“别有用心”的商家利用。当一个承诺具有主动性、公开性且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时,人们更愿意努力维护先前建立的自我形象,也就改变了自己未来的行为。
招式的要点是见微知著、循序渐进,继而釜底抽薪!汽车销售员往往先向客户报一个总体的低价,在你表示出购买意愿后,他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忘了把一个主要部件的钱算进去。由于部件的价格相对汽车来说微不足道,你会慨然应允,但就在你计划将车开走的一霎那,他又发现……这就是书中所举的例子,不乏真实性。
这也告诉我们,在商业实战中,应该促使消费者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公司的倾向性,哪怕这种倾向性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一旦建立这种倾向,消费者就会在这个方向上凭借惯性越走越远,最终达到商家的目的。在公司内部管理上,应该让自己的员工尽可能地将工作计划和目标写下来,最好能挂在显眼的位置上。
“法律不外乎人情”,这是一句很经典的话喔!如果你是一个执法者,当你的亲属或你的好有触犯法律的时候,你为了减轻他们的罪行或为他们开脱,就会用这句话说服自己的良心,说服自己所受的教育。可见人类每做一件事情都把自己的感情渗透进去(当然也有例外),但这样往往会影响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认识。
人非草木、禽兽,可能就因为有了感情人才变得高尚,但也因为有了感情人们对许多事物有了错误的认识,同时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韩非子〉中有一个寓言提到:宋代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哦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这个语言虽然没有结局但同样是提醒富人修墙,为什么富人只怀疑是老人偷的,而不怀疑是他儿子偷的呢?可见他潜意识里就深深的可着:他儿子是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决不会偷自己家里的东西。但如果没有老人的提醒呢?他会不会怀疑他的儿子呢?答案还是不会,他只会认为是别的小偷***,但也绝不会怀疑到儿子头上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富人在判断这件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没有很客观地去处理。可见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的搀杂自己的一些感情,从而就影响了判断,或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而且自己在这件事中搀杂的感情越多,对这件事的客观认识就越少。
“大公无私”如此简单的四个字,但做起来是如何难啊!因为人毕竟是一种“感情动物”,要放弃自己的感情做事,一切从客观的角度去看问题,是多么的不容易,这大概就是自古以来只有少数的人被歌颂的原因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