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从学校的图书馆借到了一套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三本书,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个旧时代,那吃人的礼教,同时,还有新时代的光明。
读巴金的这三部小说,就完全没有读书的'那种感觉,那种封建和新文化交替的斗争和矛盾,都有如亲身经历,我感觉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正与封建势力做斗争,为了争取人的自由!也许,只有巴金能把读者的心整个地拴住,忘了自己,忘了这个年代。
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
小说中的每一个突出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一类人的鲜明的典型。高家老太爷是封建势力的代表,高老太爷的儿子中的克定、克安代表了当时靠祖上家财而挥霍无度的公子类人物。而书中的梅、珏、蕙、淑贞和枚少爷代表了当时在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觉民、觉慧则是当时的革命人士代表,他们有的是新的思想;而琴这样的女子代表的是当时渴望革命的女革命先驱。对于那些旧势力的代表,有时真的会恨得咬牙切齿!觉慧和淑英的逃跑让他们觉得“丢脸”,淑华与觉民和他们的对抗,也每每使我觉得无比痛快!他们都是反抗恶势力的新人类。
书中,最痛苦的是觉新。我个人认为觉新是《三部曲》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人物。很多人都认为觉新是个懦弱的人,因为他的软弱他的逆来顺受,让身边的妻子儿子以及几个知己间接地死去。他也被称作“无抵抗主义者”、“作揖主义者”。但对于他的行为我们必须给予理解和同情。由于他受到封建的家族式的思想毒害太深,使他成为一个被封建思想和革命思想相互斗争的牺牲品。
但我们还看到了新时代的希望!觉慧和丫头鸣凤的爱情虽称不上轰轰烈烈,却也是对封建制度的挑战。即使他们没能拥有好的结果,但那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爱情!觉民和琴,他们俩在旧势力面前毫无畏惧,共同走过的风风雨雨,更是值得现在的年轻人所学习的。但更可贵的,是他们的斗争精神!还有淑英、淑华这对姐妹,她们的大胆和奋斗让我不由自主地为她们拍手叫好!
由于我借到的书是57年出版的竖排繁体,读起来十分吃力。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热情。他们的精神仍存在于今天的社会,教会我们要与社会的贪腐做斗争!此时,我感到我正和那些青年站在一起,并肩作战!
【例题】本文以“津津有味嚼‘薄膜’”为题目,有什么作用?(3分)库大全小升初 中考满分 高考满分 高考零分
【题目解析】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可食用薄膜。首先,明确说明对象,以免答题时表达有误或有缺失。此文通过标题,我们了解到说明对象可能是“可以嚼的薄膜”,读完文章之后,则可以确定为“食用薄膜”。所以标题点明了说明对象,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标题还表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可食用”。其次,观察标题独特之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标题“津津有味嚼‘薄膜’”跟人们的生活常识明显不同,新颖别致,营造了一个悬念,能吸引读者阅读。
【参考答案】①内容上,文章以“津津有味嚼‘薄膜’”为题,点明了说明对象——食用
薄膜,说明实用薄膜能吃无毒的特点,揭示了说明内容;
② 表达效果上,薄膜可嚼可吃跟人们的认知常识不同,新鲜奇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熬过了7月的酷热与学习的漫长,总算迎来了凉爽的8月,也迎来了那刺激又有趣的冒险活动——漂流。
上了船,坐在软软的气垫上,感觉很惬意。船优哉游哉向前驶去,这时的溪水像一个慈祥的老人,她温柔地舔着小皮艇,托着它缓缓向前驶去。突然,随着一声尖叫,皮艇被恶狠狠得冲下了坡,溪水不断地往皮艇里灌,水没过了我们的脚,我感觉全身湿嗒嗒的,但却觉得很舒服。我赶紧往外泼水,没想到这样竟招惹了别人,水劈头盖脸地朝我泼来,我拼命挥动船桨,打击水面回敬他们。这样,一场打水仗开始了,大家都不甘示弱,不分长幼。我们的敌队里有一个“眼睛男”,特别厉害,他将帽子里灌满水,然后将水泼向我们,大盆的水猛灌衣服,又从裤腿里溜了出来。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我们一起反击,将水不断地泼向他,渐渐地,我发现了他的弱点,泼他的眼镜,当他的眼睛看不见前方物体时,我们使劲地泼他,“眼镜男”只好灰溜溜地抱头逃走了。
小皮艇走进了一条窄窄的小溪,跌跌撞撞向前驶去,时不时地碰到旁边的石头,忽然,我们卡在了溪流的中间,更是雪上加霜的是,后面的一条小皮艇正气势汹汹地朝我们冲来,“嘭”的一声两艘皮艇撞在了一起,我们的小皮艇受不起这么折腾——翻船了,我赶紧抓住对方的皮艇,免得被水流冲去,护航员帮我们把皮艇放好,小船又带着我们激流勇进……
欢笑,尖叫,水声从这里传来,痛苦,压力,烦恼从这里漂走。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掰手指头都算不出来,学校几次说去秋游啦?这句话我早就听腻了,我也越来越不耐烦了,天天想着要去秋游。终于,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珍珠泉玩,还邀请了马叔叔和他的儿子马健哥哥。
我们玩了好多好多的游乐设施,其中最刺激的就是激流勇进——冲浪。冲浪就是从高处往下滑,可刺激了!我和哥哥一起坐,一开始,我觉得不怎么样,因为水面是平的,后来船开始往上升,因为前面出现了一座桥,突然水迅速下降,我们的船也下了桥,船周围立刻溅起水花,我尖叫了一声“啊!”坐在后面的哥哥却没有说话。
最让人心跳加速的是后面那个更高的坡子,刚上坡我不禁惊讶地说“我的妈妈呀,这坡子也太陡了吧!”
“哈哈!现在后悔已经来不急了吧!”哥哥笑着说。
“我好害怕哦!”我小声地说
“没事!放心吧!”哥哥给我打气说
“可是……”
我突然不讲了,因为,上坡已经到头了,该下坡了,我吓得赶紧把半个身子都躲进了船头,仅仅 10秒钟的时间,只听“嘭 !”一声,船周围水花四溅 。我因为前半个身子躲在棚子里,所以没有湿,可后背却湿得一塌糊涂。爸爸妈妈在旁边看着我们的`狼狈样,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次秋游,我们一家玩得可真开心啦!
此时,我已经站在九曲溪边上了。这里是第一曲,水浅浅的、清清的。何地布满大大小小的额暖石。这溪好似一位心思细腻的姑娘,一旦有一颗石子落入溪中,便激起一阵阵难以散去的波纹。河岸边泊着几只竹筏,艄公热情地招呼我们坐在竹椅上,稳稳地,伴着竹子的清香,使人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忽然,几几滴细小的水珠跳上我的面颊,啊!竹筏起程了!
竹筏缓缓地走着,那粼粼的波纹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好像一颗颗星星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又如春姑娘在江面上撒下无数颗洁白的珍珠。清澈见底的江水,真如一面平镜,江中倒映着青山、绿柳、红花,多像一张鲜艳的彩照呀!
我心中时常迷惑,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啊,却没沾污了它。它竟依然故我,轻快地唱起欢乐的交响曲。此时,我轻轻一嗅,那新新的竹筏香气好似已随风逝去。但我仍感到那股香气获得了新生,在湖水中轻轻荡漾。竹筏上寂然无声,但艄公却用他那带着水音的方言对我说:“你们很快就能听到激流声了”。果然,不知不觉中,竹筏已漂到第九曲。溪面上卷起了汹涌的波涛,发出“砰砰”的响声,雪白的浪花,猛猛烈地扑打着褐色的堤岸。我们大惊失色,毕竟被浪花泡成落汤鸡,也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艄公却泰然自若,用青竹杖往石头上一划,便隐隐约约地停在岸边,我忽然感到,每个人的生命,不就像这竹筏,都会遇到激流或暗礁,我们应像艄公一样,掌握好自己的生命之舵,渡过险滩,去追求新的目标。
现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艄公手持青竹杖,站在竹筏上的照片,然而珍藏的不止是一张相片……
高中时忙里偷闲读过了巴金的《家》和《春》,书中的人物时常浮现在脑海中。最近,偶尔翻到了《秋》,“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对其中的人物有许多感慨。
书中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亡,将那吃人的礼教血淋淋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看着那些被摧残的生命,让人惋惜,更让人心痛!
从黑压压的乌云中,闪出一丝光亮(巴金总是给出希望,尽管还有些渺茫,那就是热血青年的激情和反抗。他们为了理想,为了光明,甘愿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带着坚定的目光向腐朽的封建制度发出挑战。
觉慧,觉民和琴就是这样青年的代表。他们的言行,也就是旧礼教中的叛逆,往往给人巨大的感召力,让读者的心与他们的一同跳动,特别是青年。在家庭束缚下,他们毫无惧色,并且相信那不过是一层“纸老虎”罢了。他们怀着崇高的信仰,从事着高尚的事业。对他们,我只有敬佩。觉慧到上海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绝不受家族中任何人的摆布;觉民留在家中,他从不向旧势力低头,也不惧怕任何人,牢牢把握住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梦想;琴和觉民还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经营着报社,宣传新思想。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青年应有的“叛逆”,胆识和激情,也看到了觉民和琴之间那纯洁的爱情。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青年——觉新。觉新是个“老好人”,他总是一味的谦让,一味的向礼教低头,幻想着通过个人的牺牲能换来大家的“和睦”,看着至爱的人一个一个的离他而去,只有在寂寞中品尝着由“作揖主义”酿造的苦水。本应该充满活力的青春,内心却一片干涸。他那悲惨的遭遇让人怜悯,但他的软弱又让人气愤!
有时候联想到自己,联想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似的。心里压着一股劲不知道怎样释放,看着书中同样是青年的觉民和觉慧挥洒青春,真是羡慕。读到觉慧和觉民的慷慨激昂的言论时,经常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愧。步入大学已经将近一年了,回想一下自己大一的生活,真是太平淡了,与开始预期的大相径庭。
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走来,为了分数而努力,我们浪费了多少美好的时光,现在终于换来了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正是为我们的将来真正积蓄力量的时候,我们应该充满激情的度过每一天!
拒绝堕落,过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
读完巴金的激流三步曲《家》、《春》、《秋》,我感受最深的是封建旧体制对人们的毒害是那么深重,但另一方面让我庆幸的是,仍然有拥有挚着的新思想的人,如小说中的觉慧、觉明等。
旧的封建礼教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刀,它***人于无声无形中,死在它下面的人不计其数,小说中的鸣凤就是这样的。她为了维护自己的那份真爱,在求救无援的情况下跳湖自***,为的只是不愿嫁到冯家做姨太太。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可是她的死根本就动摇不了那庞大的、腐朽的封建礼教的根基,它仍然昂着它那颗吞食过成千上万的生命的头。
爱情在任何小说中都不会缺席,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旧的封建社会中,自由恋爱根本想都不能想,可是它还是在觉明和琴那里存在了。在小说中,他们都是拥有新思想的人,他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拒绝接受封建家庭那种愚蠢的包办婚姻的制度,勇敢的寻找自己的真爱。其实,在我看来,觉明和琴的结合,更甚至他们成为拥有新思想的人,都得益于觉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从以下四点阐述一下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第一点,觉慧学的是英文,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学英文的人在别人眼中都是另类,可觉慧不管,他和觉明一起都学。高老太爷根本就不赞成他们学英文,不过也没有明确地反对过。当然,这一点不足以说明觉慧要比觉明“新”,因为觉明也学英文,但至少可以说明觉慧是个拥有新思想的人。
第二点,觉慧对下人很尊重,他很不看好那些对下人呼来唤去的人。如他听到他的妹妹训斥丫鬟鸣凤,他就十分不满。这并不是因为他对鸣凤有爱慕之情,因为那是在这之前发生的。而对于这一点,觉明并没有任何察觉,他似乎已经习惯了。
第三点,觉慧是帮助觉明成功逃婚的人。要做到这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这不仅需要勇气和胆量,还需要周密的策划,而觉慧做到了。他叫觉明不要忍气吞声的接受长辈们的安排,不要再做第二个向他们的大哥觉新那样的牺牲者,当然,觉明自己也是不愿意的,可是他并没有想过要逃婚,是觉慧鼓励着他,使他付出了实际行动。我认为这一点足以说明觉慧要比觉明“新”。
第四点,觉慧是第一个离开家,脱离封建大家庭到外面寻求新时代的人。他虽然身在远方,但却不望把外面的世界用信的方式告诉给家里的那几个兄弟姐妹们,他在无形中向他们传播新思想,使他们开始在封建大家庭中站起来。
觉慧在《家》中走后,在后来的《春》和《秋》中就很少提到了。觉明开始代替觉慧,成为了高家大宅院的新思想的游说者。的确,他功不可没。他让他的妹妹淑英、淑华在旧的封建大家庭中站了起来。淑英和淑华本来只能在大宅院里跟着一个老教书先生学那一套成旧的伦理道德,可是她们在觉明、琴和觉慧的影响和鼓励下,开始学英文,开始去学堂,后来淑英还去了觉慧那里。更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对长辈的不满开始用嘴说出来了,不再只是埋在心里或在背后发牢***。如觉明和淑华配合默契地对陈姨太和四太太进行“教训”,把她们骂地真是太痛快了,让我十分欣赏。我真是感谢巴金,因为他要小说中出现了一个伶牙利齿、豪气冲天、不“中规中矩”的淑华!
琴是小说中唯一幸运、幸福的女子。因为她不仅拥有自己的爱情,而且也有体谅自己的母亲,不像淑真那么命苦,淑真就是不能再忍受母亲的打骂挑井自尽的。她也不像淑英和惠那样,不用忍受家庭带来的压力,也不用忍受那一套套成旧的发霉了的旧礼节。她可以大大方方地去学堂上课,虽然是女子学堂,但她毕竟迈出了封建礼教约束女子的大门。在觉明的鼓励下,她又担任了报社的工作,她和觉明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他们还一同努力帮淑英度过了难关等等。
而小说中悲苦的女子也不少,像惠、梅、大嫂瑞玉等等。可恶的封建礼教!愚蠢的那些满口伦理道德的人!
觉新是小说中让我又恨又怜悯的人,恨他是因为他做封建礼教的奴隶,怜悯他是因为他是个被封建礼教毒害的人。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男人,作为一个拥有高学识的年轻人,他竟然毫无怨言地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接受祖父安排的婚姻娶了一个自己根本不认识的女人,过着毫无生气的日子。但老天也并不变本加厉,他娶的那个女人心肠十分好,是个很好的女人,可是她最后还是死在封建礼教的刀下。而觉新并不幸运,他的两个儿子都夭折了,这也许是对他屈从于礼教束缚的惩罚。作为一个有高学识的人,他应当有反抗的细胞,应当有追求自己人生的渴望,可是,他老是说自己这一辈子完了,整天过着颓废的生活像在为他人而活。梅是他喜欢的第一个女人,可是他并没有保护到她,她死了;他的妻子瑞玉是他喜欢的第二个女人,他也没有保护到她,她也死了;惠是他喜欢的第三个女人,他仍然没有保护到她,她同样死了。翠环是他喜欢的最后一个女人,翠环是幸运的,因为小说结尾的时候,他们成了亲,觉新并发誓要为自己而活了。我想他们应该是幸福的。
高家大宅院最后被卖掉了,又是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典例。这不是悲剧,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它的分散,不正预示着封建社会也要瓦解,新时代的曙光将要到来吗?
小说的结尾是很圆满的,虽然有人喜有人忧,但该喜的人还是喜了,该忧的人就要他们去忧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