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我国最热闹的节日――元宵节,那一天我们一家过得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今晚奶奶“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奶奶教我煮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奶奶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
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奶奶给我打了一个九十三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盼望着明年元宵节时再做汤圆给大家品尝。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新年过去半个月,我们就又迎来了一个节日,这个节日就是元宵节。
在元宵节这天,人们会吃汤圆,吃饺子。在这一天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吃元宵,不管是水煮的元宵,还是用油煎的元宵,我都喜欢吃。也正因为我喜欢吃,所有在去年元宵节的时候,我就跟着妈妈学会了自己做元宵。虽然一开始失败了好几次,不过在我的坚持不懈之下,我还是成功了。
去年,当我端着自己做好的元宵上桌的时候,家里的人可都是一脸惊讶的瞧着我。当家人们都尝了我做的元宵后,都忍不住朝着我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天我内心里的快乐,直到现在,我都还能感受到。
不说去年的元宵节,今年的元宵节,我也是自己做的元宵。我发觉自己做的元宵可是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好吃了。并且今年元宵节的晚上,我还和家人一起去观灯。我们来到了我们这个儿的小河边,河边的道路上全都挂上了灯笼。这天晚上前来观灯的人很多,尤其小河边,很多人蹲在小河边在放河灯。于是一条小河里挤满了各种颜色的灯,从远处一瞧,还以为这是一条闪着光的彩河呢。
我与家人走在街道上,我走在中间,爸爸在我的左边,妈妈在我的右边,我拉着他们俩人的手,一家人就这么悠闲的走在各种颜色的灯光之下。这个元宵节的夜晚是如此的美好,我想不管今后过去了多久,我都会记得今晚的这一幕幕。
走过了这条街,灯光顿时零星了起来,就像是我们穿过繁华,最终走向平静。虽然心生不舍,但是夜已经深了,也该回家了。
到了家后,我洗漱完躺在床上,渐渐地进入了梦乡。这晚元宵灯会的一幕幕都钻进了我的梦里,好似要圆了我之前的不舍一般。
在元宵节我的家乡几乎家家都做汤圆。宁波汤圆是出了名的。每逢有人问起我家乡有名的传统小吃是什么,我会自豪地说:“汤圆。”
汤圆是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形。煮好的汤圆圆溜溜的,在清水里翻滚,沉浮,犹如一个个小精灵在追逐嬉戏,宛如一个个喝饱了牛奶的孩子,又像刚洗过澡的'婴儿,又圆又胖,又白又滑,那扑鼻的香味,馋得人直流口水。细看煮熟的汤圆,晶莹透明,稍带褐色,裹在里面的乌黑的芝麻流了出来,让人恨不得立刻想咬一口。
宁波汤圆的特点是软、糯、甜、香,我在成都吃的汤圆没有宁波汤圆糯,一到元宵节,奶奶煮了一大锅汤圆,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在一阵阵热气中,大家有说不完的温暖和甜蜜。小孩子一咬汤圆,香喷喷的黑芝麻就从嘴里流了出来,弄得满嘴都是黑芝麻。瞧着他那“虎样”,全家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周必大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这浮圆子即指汤圆,诗人借这首诗流露出他盼望全国人民一起团聚,“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汤圆象征着阖家幸福,一家人团团圆圆,我爱家乡的汤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