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手工作业是做风车。
和妈妈讨论了做风车的方法后,我准备一张正方形红纸,一个大头针,双面胶,还有一支带橡皮的铅笔。开始制作了,首先我把正方形的纸沿着对角线对折,找到对角线的中心点,并沿对角线对称的剪开,共剪了四条等长的边(中心点附近不能剪),得到四个相同的等长三角形,然后从八个角中,间隔选出四个角风别向中心点折叠,并用双面胶粘好,这时风车的外形已经初具规模,用一个大头针穿过风车的中心点,再固定在铅笔的橡皮头,这样一个红红的风车就做好了。
我鼓起腮帮子大口的吹着风车,风车慢慢的转动了,很有成就感。为了看到风车旋转更快的`样子,我在家里开始奔跑,哈哈!风车转的越来越快了!接下来,我还要再做一个黄色的风车,这是一项有趣的活动!
老师让我们回去制作一个风车。
一回家,我就忙起来了。首先,我选了一张正方形的绿色卡纸。接着,将正方形对角折成四个三角形,再沿着折痕将三角形剪开一半。最后将每个三角形的一角贴在正方形的中心点上。哈哈!我的风车就做好了。
我得意洋洋地拿着过去给妈妈看。妈妈一看就哈哈大笑:“这是什么风车呀?都不会转。”是呀!我的这个风车只能看,不能转,怎么办呢?
“让我来帮你吧!”妈妈说道。耶!救星来了!妈妈拿来一根铁丝,一头穿过风车还打了个弯,另一头绑在一根筷子上。我用力吹了一口气,风车艰难地动了下。爸爸看到了,笑我们俩做的是转不快的老年风车。只见爸爸随手拿起一支笔芯,剪了一小段,把铁丝穿过笔芯后再绑在筷子上。我又吹了一口气,风车立马飞快地转动起来。我的风车终于大功告成了!
我举着风车,从厨房跑到阳台,再从阳台跑回厨房。我不停地跑,风车不停地转,爸爸和妈妈也在不停地笑。我觉得我幸福极了!
做风车今天早上,杨老师让大家回家做风车,还要把过程写下来。放学回到家,我把书包一放就开始准备了。做风车要准备的原料首先是一张彩色的比较厚的卡纸,越厚越好,这样不容易折坏,还需要剪刀、大头钉、胶棒、小木棍或长吸管等工具。首先,把准备好的卡纸裁成正方形,然后把卡纸沿对角线对折,折成一个三角形之后再对折,然后展开。展开的正方形纸上就有两条十字线。用剪刀按折痕(也就是两条对角线)剪开,但是,千万不要全剪开,而是剪到里中心大约一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接下来,将剪开的四个角分别折向纸的中心点,要隔一个角折一下,用胶棒把折向中心的角固定住,以防玩时突然突然散开。
将粘好的雏形用一个大头钉穿过中心固定在竹签或小木棍上,这样,一架风车就“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啦。看着我做好的风车,别提多高兴了,我在家里客厅里举着做好的风车跑起来,“呼呼呼——”我的风筝转起来喽。
初秋,一场大雨过后,不及数时,便气温骤降,大风骤起。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吧。
且看那中通外直的竹子,仿佛永远不会倒下似的,直挺挺的立在土壤里,身子骨仰冲着天际。可这风一来呢?好哇!竹子竟也折腰了!那空心的枝干与地面形成了四十五度的夹角,一会儿立起来,一会儿又被恶狠狠的压了下去,好像在努力抗争一般。还没有到连根拔起的地步,但看上去也是摇摇欲坠,羸弱的很,好像再来一股风,马上就要被刮走了。黄绿相间的竹叶也随着躯***摆动而杂乱无章的上下摩擦着,发出丝丝沙沙的'声音,竟有的还扬起到空中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没到水结冰的温度,却让人觉得颇有寒意。水平如镜这个词早已经不能再用了,涟漪微泛也有些不恰当。只是当前的景象着实令人难以形容。数以百计的波浪如潮水般涌了过来,那一波走了,又来了一波,好似永远不会停下来一样。他们用力地拍击着石头,跳跃着,翻滚着,争先恐后的要冲上岸来,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而他们又迫不及待的一个推一个的往前挤,活力四射。早已经映照不出天空的颜色了,只剩下一片奔涌波涛在世间回响。
从山顶向下俯瞰,气势磅礴,宏伟壮丽,岂是一个美字了得?高粱、麦子、树林、野草早已经被征服,无一不剧烈的摇晃着,勾勒出迷人的群舞画卷。尘土和沙粒在空中翻滚着,天边的云彩被染成棕褐色,太阳也知趣儿地躲藏了起来。在空气中疾驰而过的风若隐若现,好像能听到,能看到,也能触摸到,神秘而又狂怒。
风儿吹起了落叶,同时吹起了人们对秋天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在季节的海洋里遨游,在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的世界里徜徉……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大风车。我们先做准备工作。我找来了一张正方形的黄色纸,还有铅笔、胶水、尺子、剪刀、大头针等工具。
我先画出这张纸的对角线,用剪刀把每一个对角线剪开,但是注意不要剪得太开,而且一定不能剪断。然后,我又拿出胶棒在中间涂了一些,选了其中一个三角形左边的角往中间一折,下一个用右边……
就这样左折右窝,最后,风车的上半身做好了。我再用大头钉往中间一扎,又让钉子把吸管也扎好,这下,下半身也做好了!
哈哈!风车做好了。可是我总觉得还缺少了点什么。啊!对了!原来是缺少了色彩呀!我急忙拿来了我的水彩笔,给风车涂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现在,风车就完美无缺了!妈妈连连称赞说我做的风车好极了。
我拿着风车去楼底下玩。鹅黄的风车就像是春天的太阳,看起来暖暖的,柔柔的,我举着风车跑呀,跳呀,风车在春风里悠悠地转着,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真是高兴极了!
有一种风景,静静地竖立在地平线上,远远望见,仿佛童话世界一般,那一刻便注定你不能忘记,不能忘记她底衬的国度:这就是风车。
很久以前,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是处于原始森林和沼泽树木的覆盖之中。一种生动的形容是,直到一千年前,一只松鼠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很远的地方,不是在地面上,是在地面上,而是在树顶上。靠近北海的荷兰,地势低洼,沼泽湖泊众多,是一个“低地之国”,很多很多的土地是在海平面6米以下。比方说,今天的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就位于低于北海海平面以下约4米处。于是,荷兰的故事不是别的,就是人与自然编串在一起的传奇:风车、木鞋、奶酪,还有郁金香……
因为地势低洼,荷兰总是面对海潮的侵蚀,生存的本能给了荷兰人以动力,他们筑坝围堤,向海争地,创造了高达9米的抽水风车,营造生息的家园。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漫长的时期,人们采用原始的方法加工辗磨谷物,最初是手工体力操作,以后是马拉踏车和以水力推动的水车,之后才是借风力运转的风车。因为荷兰平坦、多风,因而风车很快便得到普及。需求的迅速增加,又带动了风车技术的改造。风车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辗磨谷物,而是发展为加工大麦,把原木锯成桁条和木板,制造纸张,还从各种油料作物如亚麻籽、油菜籽中榨油,还把香料磨碎制成芥末。尽管用途多多,人们还是更愿意记住从前欧洲流传的这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的确,如果没有这些高高耸立的抽水风车,荷兰无法从大海中取得近乎国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没有后来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芳香……
虽然荷兰已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令人惊奇的是它并未失去它的古老传统,象征荷兰民族文化的风车,仍然忠实地在荷兰的各个角落运转。在这个“风车之国”,数百年前的全盛时期,风车有近万个,但是其它动力机械的问世,如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把这些风车都给淘汰了,现在还剩下近千个。荷兰人感念风车是他们发展的.“功臣”,因而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的风车一齐转动,举国欢庆。因为风车已不多见,因此荷兰人也得同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一样,要到风车村保护区或风车博物馆去参观才能一饱眼福。
在距阿姆斯特丹仅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桑达姆风车民俗村。这里还保留着16、17世纪的旧式建筑、传统工艺,并融合了现代化生产方式。它的环境与建筑富有特色,房屋和小桥均为木制,完全保留早期工业化时期的木制结构和风格。民俗村集生活与旅游于一体,以其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庄重古朴的老式建筑传统的工艺展示和古老的风车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民俗村,有现场使用传统工艺制作木鞋、奶酪的作坊。比如说木鞋,现在荷兰人已经很少穿了,只是在一些乡下,偶而还见到在田里或马厩工作的农夫还穿它,让人忆起木鞋所具有的保暖与抗潮湿的特性。在一大群好奇的中国游客面前,民俗村的演示者说着“烘干”、“磨光”和“荷兰技术”等生硬而让你发笑的中国话,也就是这种让人惊叹的现场演示,让很“理性”的中国游客也疯狂地购买荷兰木鞋,尽管他们都笑着说回去不要给人送“小鞋”。荷兰人继续制造他们的木鞋,因为木鞋是很受欢迎的纪念品。几乎每个纪念品专卖店都卖那些色彩鲜艳、大小各异的木鞋。正是每年世界各地近千万的旅客让荷兰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国,也让荷兰这个古老的木鞋制作传统还能继续下去。
好久以来,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荷兰的风景,总是看到地平线上竖立的风车。风车是荷兰那有着宽广地平线和飘满迷人云朵风景中的佼佼者。风车是荷兰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也是荷兰文化的传承与张扬。从正面看,风车呈垂直十字形,即使它休息,看上去也仍是充满动感,仿佛要将地球转动。这种印象给亲临此地的人,都留下无法消逝的记忆,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人们称风车是荷兰的“国家商标”。
在荷兰,风车、木鞋、乳酪和郁金香,还有运河和凡高的绘画艺术,串起如织美景,带给游人无数的梦幻与想象。虽然风车已是风光不再,但是现在现代化的风力电站又出现在地平线上,尤其是在大坝沿岸或开阔平坦的地区。荷兰先人靠风车变沧海为桑田,建设了美丽的家园;荷兰后人不知在前人智慧的传递下,在与其所处的“与海斗”的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又会制造出什么样的传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