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没有作业。我妈带我去了山西。
天气太热了,其实我的内心是拒绝的。但是在“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怂恿下,心甘情不愿的走了遭山西。到那里才发现,山西应该和云南一样,称为我的第二故乡的。“精神之故乡”。
我去的是大同。那儿有的不是美景,不是美食,而是钱。大堆大堆的煤老板是出自大同的。但是到那里我却并不感觉陌生,因为风土人情是与莲城差不多了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但是不同的却是有的。那里的天空很蓝,可以用“湛蓝”来形容,为什么呢?别的地方天空是微微带些灰色的。大同的不一样,蓝的纯洁,蓝的干净。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二来是文物。我认为,身为中国人,中国必去的俩地,一个西安,另一个就是大同。为什么呢?很简单,地上文物看大同,地下文物看西安。所以我就啥也不管的`奔向了云冈石窟。看佛家东西是必须要有一种仪式感,通俗来说,就是要用佛系的眼光,佛系的视角,佛系的经历去看。那样人才能够感受到大千世界的神奇与壮丽。
第三是它的历史背景。人们都只被太原的光辉照耀眼睛,却从来不被大同那微弱的光芒引起注意。大同其实是一个很神奇的城市。它此生都活在太原阴影之下,但却活出了人生的精彩。我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是有依据的。不妨去看看,古时君王若不定都西安,也是会越过太原来选择大同的。听名字,大同,大千世界百杂碎,同于其中千社稷。导游也是讲过,经济的发达自宋朝开始便依赖于此。每年朝廷要从此提多少人才,多少妃子提取出来,所以为什么我说它很神奇了。
既然我来了大同,就不妨往平遥古城走走。看看那被数千年风沙都掩盖不住的王者古城的气势。古城里有着大同乃至山西独有的味儿:醋味。往街角拐角走去,总是有那么一两家店子里酿制着几大缸醋。那刺鼻的味提醒着人们敬而远之。当然,我来的是山西,不去吃一碗正宗无比的面怎么能行呢?
湘潭的面馆大多是坐在椅子上,看着那煮面师傅熟练的拿起筷子放到沸水里,舀来舀去间,面便熟了。然后经碗来到桌子上。接着顾客开始吃。一切是那么俗不可耐而又顺理成章。大同人不喜欢这样,他们把煮面当做一种艺术。摆在后院,用一大锅浓汤,从清晨开始煮,香气飘遍每个角落,一场表演过后,一碗倾注心血的面便出场了。这便是大同的美食境界。
最后就是大同的美景。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每天早上醒来,那迎接我的第一缕寒风。这是大同的标准叫醒方法。那时我就会知道,该起床了。大同的早上有如仙境一般。你站在台阶上,伸个懒腰,便会发现,太阳拖着还耷拉着的眼皮,向你道早安。风轻悄悄的,拂过你的面庞,天空还只是微微的蓝色,那时,整个大同都还在睡梦中,所以请轻轻地,轻轻地,不然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睡眠。随着第一声鸡鸣,天空破晓,整个大同就此从梦中醒来。
冬去,春来。
朋友,你一定知道小草吧。你可曾对它们产生过喜爱之情?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似乎在它们身上悟出了什么……
当大地刚刚苏醒的时候,小草们也从泥土中悄悄探出头,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美丽的世界。你会惊奇地发现,在这个朦胧的大地上,已经偷偷地披上了一层绿纱,这是春的使者——小草,给人间带来了盎然春意。
即使在一些荒芜的地方,也能看到它们依稀的身影,它们的生命力极为顽强,从不畏惧恶劣的环境。在凄凉的荒原上,留下了它们的足迹;在干枯的沙漠中,也闪烁着它们的身影,石缝里,墙角里都是它们栖息的地方。
它们没有选择肥沃的土地,而是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练自己;它们从不和鲜花争宠,而宁愿点缀那荒芜的大地。它们从不羡慕千娇百媚的鲜花,从不嫉妒高大挺拔的树木,它们从不奢求别人的赞赏,只是默默无闻地为大地添彩。
不要以为它们渺小,但那广阔的草原和荒芜的沙漠都是它们的家。望着那些茫茫无际的草原,会使你觉得胸怀无比坦荡。正是这些小草的点缀,使平淡的大地变得充满生机。
严冬来临,狂吼的风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鲜花再也不敢“绽开笑脸”,树木也只能“落叶归根”,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你似乎也看到小草在枯萎,但她并没有屈服,而是在地里扎下根,积蓄着力量,等到第二年重新吐芽。
在社会上,也有许多像小草一般的人,他们并不出众,但却尽自己的力去为社会做贡献。他们是那样的普通,以至于人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无怨无悔。
那平凡的小草,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渐渐地,渐渐地,入秋了,秋风萧瑟,片片落叶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我在银杏公园的长椅上,惬意地读着小说。忽然,一片落叶飘飘悠悠地进入了我的`视线。小小的它,在萧瑟的秋风中,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金色蝴蝶。那舞蹈煞是好看,只见那落叶时而高,时而低,时而缓,时而急……
我伸出手,轻轻的接住了它,我轻抚着它那若隐若隐若现的纹路,感受着它传递给我的无尽忧伤与无奈,。它们是那样的慷慨大方,将永世的青春献给大地,奉献给自然。还没来得及绽放光彩,便零落成泥,它们却毫不吝啬,无怨无悔,即使是化作春泥,也要更护花。这不禁让我想到龚自珍的千古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我还沉浸在无限的感伤与清冷中,雨滴顺着我的脸颊滑落到落叶上,轻轻摇摆,似串串珍珠散落,溅起小小涟漪。泥土的芳香和落叶独特的气味扑鼻而来,深嗅,我的思绪仿佛飘到了远方……
秋天傍晚的清冷之风又勾回了我的思绪,这才发现身边多了一把伞,原来是邻居家退休的老教师,他对我说:“孩子,你怎么还在这,快回家吧,别着凉了。”我连忙回答道:“对不起,我看落叶入了神,您怎么来这里了?”但他没有回答,只见他垂下了脑袋,两手互相拨弄着说:“现在欣赏落叶的人已越来越少了,同你年纪相当的孩子都忙着学习,但我觉得亲近大自然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领悟自然的道理。我已经退休了,但我经常同公园里的清洁工一起打扫卫生,并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完成他们的学业。我相信,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不论什么时候都发挥自己所有的余力,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他说得热泪盈眶。
夕阳,在铺落天空的浅绛与殷红中残缺,但它学会了挣扎和拼搏,在离去前的最后一瞬跃动着挣扎,为的是把生活的句点填满。落叶,残缺在秋风中,舒展了一地,天高云淡,像曾经的每一个秋天,生长、凋零、护花,是落叶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呢?
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重庆的夏天真是火炉一般,烈日当空,赤日炎炎,我不仅怀念起温煦,清凉的春天!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春天最好的写照。蒙蒙春雨细细,斜斜,柔柔地飘到脸上,带来沁人的清新,夹杂着花草的芬芳。面对春雨人们很少撑伞,总是仰望着天空,让飘飞的烟雨亲吻脸颊,侵入衣衫,润泽心灵。
美丽的花草在雨露的滋润中,茁壮地生长,褪掉了薄薄的尘埃,花瓣和枝叶显得更加鲜艳,晶莹。一阵微风拂来,绿叶和花瓣随风飘逝,落入尘土,飞入池塘。燕子在檐前翩翩飞舞;荷塘露出浅笑的涟漪;恋人们手牵着手,呢呢喃喃漫步在花丛中,树荫下……
辛劳一天的人们,在这绵绵如丝的细雨中,忘却了一天的烦劳,恢复了宁静的心境。
“看不见,听无声”是一种境界,一种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恬淡和超然。在这个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升学的竞争,就业的艰辛,家庭的重担让人们不堪重负。为了获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称道,人们辛勤地工作;为了评得更高的职称,获得更多的升职机会,人们要不断深造,昼夜温书;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人们要绞尽脑汁,劳心费神地广开财路,多方创收。正如李白的诗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变得功利,浮躁,脑子里想的,眼睛里看的都是权利和金钱,没了平和的心态,没了友善的心灵,更没了观花听雨的闲情逸致,生活变得庸俗和乏味。这样的人是可悲的,他只能算是名利的奴隶而非自己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一定要有一颗沉静,平和的心,既能欣赏自然,又能顺应自然,遵循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生活中左右逢源!
悠悠的雨,随着轻轻的风,带着沁人心脾的香味从空中飘然而落,我伫立在窗前,眼前是那盆熟悉的君子兰……
现在已经是初秋了,天气逐渐变冷,那盆刚刚买来的君子兰就已变得枯黄。当初爸妈将它买来无非是为了净化空气或者是当一个装饰品,然而爸妈乃爱花之人,并非养花之人,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管理它。我望着这盆君子兰,心中不免有几分惋惜——它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我拉开窗帘却得到了意外的惊喜,阳光照在那盆君子兰上,恍惚之间我看到了一团绿色。不,那的确是绿色,难不成君子兰“死而复生”了?我走近一看,那团毛茸茸的绿色竟是一颗小草,我惊呆了,这就是那被妈妈经常拔出盆外的小草?阳关照在上面,还有露珠,折射出万丈光芒,它并是多么引人注目,然而它却充满生机与朝气,就在它一旁的高贵的君子兰现在却低下了头,它彻底地被一棵小草打败了。小草很微渺、很沉默,但是它却焕发出着生机以及对生命的渴望,这是君子兰所不能与之相媲美的。
在逆境中,君子兰选择的是退缩、是放弃;而被人遗忘的小草却选择了勇敢向前,不断奋斗。最终,它成功了,它冲破一切的阻挡,露出了地面,而君子兰却永远的倒下了。
人生也无非就是如此。每个人的道路都很长,甚至充满荆棘,那么你会像君子兰一样低头还是像小草一样永不认输呢?
把握好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像小草一样生机勃勃、一样永不言败。那么,再多的荆棘和风雨也会向你低头、向你认输,你一定会等到胜利女神像你垂青的那一天!
一棵小草,出动了我的心灵。
我双眼无神地盯着字密密麻麻的黑板,只觉枯燥。耳边回旋着老师无比洪亮、无休无止的讲课声,令我心烦意乱。
“眼睛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窗户,从眼睛中我们能读出很多……”在众多乏味的话语中,我出其不意地听到了这一句。似是心“砰”地震了一下,我望向窗外,刹那间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那天的震撼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我蜷缩在如山的书本中,当我的眼睛不经意间划过那么一幅插图——一个短发的小女孩,粗布外套陈旧而整洁,手中握着一支经过反复刀削已变得比手还短的铅笔,望着我。看见它的第一眼我就怔住了。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透着微光,清澈见底。它大而不空洞,因为里面包含了太多东西——甚至令我一时间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感觉它真实得像就在我眼前,向我述说着什么。
我凝望它许久,渐渐读出了什么。小女孩此刻望着黑板,我也总是望着黑板,然而这又是截然不同的。她无从知道自己的明天是否还能坐在这里上课,也无从知道自己的将来会否改变,所以她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那眼神中微妙的光是渴望,对知识的渴望,对明天的渴望。而正是如此,她的眼睛才显得如此特别,在昏暗的教室里熠熠生辉。
当我读懂了这一切时,我早已坐正了身姿。我感受到心中莫名的压抑,却又舒畅。这双眼睛如甘露般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令我充满力量,或者说感受到心中很充实——那是信念。
回过神来,我的耳边依然充斥着熟悉而洪亮的声音。与那日如此相似,我感受到一股力量,不容辜负的力量。它鞭策着我时而懈怠的神经,提醒我懂得珍惜。我明天依旧会坐在这里,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都有未知的将来。我想我清楚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一字一句地思考老师的讲解,我没有再感到丝毫的疲倦。
怀揣着那双眼睛中的渴望,保持着一颗被那信念所滋润的心灵,我将大步向前。
男主角帕奇9岁丧父,长大后曾想自***,自己主动入住精神病院,却对里面病人的言行举止发生了兴趣。两年后他考入医学院,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就开始实践他的心灵治疗试验,并违反规定到医院去观察病人。
在寂静的儿童病房,帕奇用室内器材装扮成小丑,赢得了孩子们开心的欢笑。
在垂死的老人面前,帕奇认真倾听老人的愿望,用气球等物品替代,让老人满足了狩猎的愿望,最后在帕奇的轻声歌唱中离开人世。
帕奇设想,他要将快乐引进病房,用幽默促进病人康健,让医院变成好玩的地方,让痛苦的病人得到安慰和康复。
他的实践得到了一些老师同学和护士的支持,还打动了女同学凯琳的心。
这种行为自然也遇到了问题。同寝室的同学嫉妒他,他的好友也有意识地与他保持距离。更严重的是,医学院的院长认为他一再违反学校规定要开除他。他投诉后,因学业优秀又乐于助人而留下,但不能再次违反学校的规定。
帕奇在另外一位老师的支持下,利用乡下一座闲置的庄园,开办了一所以家为单位的医疗服务试验,得到众多病人的喜欢,也遭遇了女友凯琳被病人***害的悲剧。
影片的最后,帕奇又因无照行医再次被院长开除,在学院为此举行的听证会上,帕奇承认自己还没有行医资格,但力争自己的行为有理。他强调:现在医学院的一些限制性规定,让医生变得冷漠无情、麻木不仁,让人性丢失,也负面影响了病人的心情。医学院应该在关注病人生理状况的同时,也应关心其心理状况,以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质,让人性回归,促进病人的康复。
帕奇的申辩,赢得了同学和老师们的热烈鼓掌,也让他得以继续学业并最终毕业,获得行医资格。
当我们有所创新时,常常会受到现行制度的阻碍。如果想改变某些陈旧的.制度时,通常的程序是,一方面仍然要遵守这些制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出修改制度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往往是一种设想、一种论证,并没有实验的证明,还可能因为人微言轻而得不到重视和采纳。而以往的制度,尤其是医疗制度,是建立在很多教训基础之上的。医疗规定人命关天,所以,相关制度也有了它特有的权威性,一旦触犯,便会得到惩罚,付出代价。
制度常常是刚性的,软的部分却难以设置。医学制度的刚性,导致了很多医生眼里只有病情,没有病人,只关注病理,不关注人心,将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人,只看成病症的生物载体,忽视了病人的精神需求,这肯定是不符合治病救人总体原则的。身体有病的人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让医生的人性回归,让病人的心灵得到滋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哪怕只有点滴的滋润,病人的心头之花也会片刻舒展开放。
制度中的不合理部分,常用的办法是改善,而不是推翻。就像影片中听证委员会的主持所讲的那样,现有的医学规定,是用很多血的教训得来的,我们必须遵守。当我们发现了它的不足,不是要否定它,而是要完善它。医生对病人缺乏爱心,这正是一种需要完善的地方,爱需要发扬光大,爱心之火需要熊熊燃烧!
心灵是我们人类的精神所在。如何面对疾病,如何超越生死,仅靠医疗技术是不够的,还要靠精神力量的支撑。爱心的播洒,哪怕是在那些需要冷静和理性的地方,也是一种珍贵的给予。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