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虽短却乌黑浓密的马尾辫,一对闪闪发亮的、并不算大却很传神的棕色眼睛,一个并不经常出现的鲜红的两道杠,她是我的同桌兼最好的朋友,S。我觉得她是个比较奇特的人,但她也是个优等生。
上课的时候,老师看向我们时她确实像个好学生,认真地做笔记和思考,可等老师一转过脸去板书或讲解,她立马换上了另一种表现:往往是挑只铅笔把目光放到抽屉里去。在干什么呢?我们知道,是在画画呢!画各种各样的女孩儿,衣服换了一套又一套,套套都那么精细好看。有时画得过于认真了,被老师罚站起来,并总挨这样一句骂“你喜欢画画,学美术去,别上课啦!”可等她一坐下,立刻旧病复发,又开始画起女孩儿来。有时还不忘塞给我一张小纸条,上写“我才不想上课呢,巴不得去学美术!”如果你以为她下次测试一定会考得不好,那就大错特错了,她考试从未低于95分哦!
下课铃一响,S一定会第一个大喊出声:“终于可以
我心目中的老师:灿若夏花,美若天仙。笑起来像蒙娜丽莎那样含蓄而富有深意,显得恬静而柔美。
你一定会好奇,有这样的人吗?告诉你,就是教我英语的吴老师。
吴老师有一头染成棕色的波浪式卷发,一身得体而又时髦的衣服,让她显得高贵而又典雅。她有一个习惯性的小动作:总是不自觉地把那柔软的卷发用两只手抚顺,轻轻地放到脖子两边,很是妩媚动人。我看到她这个动作就会又嫉妒又羡慕,恨不得拧着我的短发把它拉长。也学学她那样。
吴老师不仅人长得漂亮,讲课也很棒,总是生动有趣。比如她给我们讲足球,就会用脚向前伸出;讲篮球,就会双手向前伸出……她还能把一些单词讲成一个个小故事,她还为我们编了一个个记单词的儿歌。因为她那特殊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坚信,自己是一个天才。同学们都觉得上英语课既轻松又快乐。
吴老师的另一个魅力就是作业很少,她从来不布置超过3遍的作业,同学们都超喜欢、超喜欢她。
老师:如果我们是小鸟,您就是大树;
如果我们是白云,您就是天空;
如果我们是花草,您就是哺育我们生命的大地。
老师,我欣赏您,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美;
老师,我崇拜您,充满智慧的灵魂;
老师,我深爱您,善解人意的那颗心!
时光飞逝,我来到一中这个校园已经半年多了,我爱这个学校,更爱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尤其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宇老师。
宇老师名宝贵,自称原名叫“宇文宝贵’,并说是因为他的名字才教的语文。他大约四十来岁,中等个子,一张幽默和善的脸庞,大概是他相貌的原因吧,说他几岁都挺像(25岁以下不包括啊)。他说他的座右铭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猜想或许就是这就话造就的他的性格吧。
说实话,宇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好笑”,脑袋前面光秃秃的,头发很稀疏,常日里总带着他那副很有学士样子的眼镜,和他那有些滑稽地脸行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他永远也严肃不起来,再加上他看东西时那奇异的表情使他完美的成为我们班的开心辞典。
宇老师给我的第二印象是老练,虽然他的外观形象不太好,可他对我们而言却是一部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但如果他不开口说话你只看他常日里的穿衣打扮,那就像一个地道的摄影师一样。
宇老师是幽默的,他的幽默贯穿在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比如在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他会把我们比作故事中的人物,让我们身临其境,宇老师利用他那幽默的性格可谓是“坑蒙拐骗”,我们很多次,让我们在大笑中或者不知不觉中铭记下许多对我们有用的甚至影响我们一生的道理,我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了一堂又一堂的语文课,我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在这种快乐的学习中飞快的成长。
宇老师是严厉的,宇老师最突出的,最管用的,也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眼神了。他的眼神在眼镜的遮挡下显得十分的小,可他那眼神可丝毫不减锐利。并且由于他那形象只能依靠他的眼睛,或许宇老师在底下苦练的一番眼功。那眼神可是一***一大片,被他的眼神盯上,虽说达不到毛骨悚然的感觉,但你是摊上大事了。宇老师惩罚起我们来可是绝不手软,比如发现上课有说话的同学,宇老师就罚写800字检查,题目是《我这张破嘴》……好悲催呀!
我们的宇老师就是这样既幽默可亲,又严厉专制,我们都很喜欢他,他即是我们的老师又是我们的好朋友,他用他渊博的知识独特的教育方式把知识、把做人的道理都交给了我们,他就是我们班的“宝贵”,也是影响我一生的人!
奶奶老了,要卖掉农村老家的房子,来北京和我们一起生活。从打知道了这件事,我就天天缠着爸爸妈妈问:“奶奶什么时候来啊?”“奶奶怎么还不来?”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奶奶一定非常和善,一定会讲好多好多新鲜故事。尽管我只是两岁时才见过一次奶奶,现在早不已不记得她的模样了。
一天下午放学回家,我敲了两下门,不见开门,又用力敲了两下,门一打开,我愣住了:给我开门的是一位佝偻着腰的老太太,她皮肤粗糙,满脸的皱纹好像那核桃皮。因为她腰弯头低,看人时两眼用力向上瞄,显得白眼球太多,使我不由得有些害怕。没等我说话,老太太就先哼哼地说:“以后敲门小点劲儿,要不然就是铁门也得让你敲碎了!”“我没使劲……”还没等我申辩完,妈妈从里屋走出来说:“静静,奶奶来了,叫奶奶呀。”“啊?奶奶?”我心里别提有多少失望了。
奶奶来后,中午只有我们俩吃饭。我偶尔掉了饭粒,奶奶就不住声地斥责我:“你下把漏呀,连饭都吃不周全!”?
一次中午回家,我见奶奶满头大汗地擦楼梯,赶紧说:“奶奶快歇歇吧。”谁知奶奶眼珠一瞪:“你人不大,私心不小,都不擦楼梯。还有脸住这儿吗?”好心不得好报,我委屈极了。平常也懒得跟奶奶说话。
妈妈看出了我的情绪,开导我说:“奶奶没文化,吃了一辈子苦,很不容易,她性格是倔,但心地非常善良,静静,你就不能换个角度看奶奶吗?”换个角度是什么角度呢?从这以后,我细心地观察奶奶。
一天中午我一进家门,发现奶奶慌乱地藏什么东西。我假装没看见,趁奶奶进厨房的机会,掀开褥子一看,原来是一堆破衣服。奶奶发现我知道了她的秘密,求我似的说:“衣服补补还能穿,***把它扔了,太可惜,你别告诉她,我从垃圾箱里捡回来了。”我心里一热,觉得奶奶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和善。?
妈妈怕奶奶累,把平时换下的衣服全藏起来。可奶奶就像有什么特异功能似的全都能找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一次我发低烧,妈妈说别去上学了,在家休息吧。奶奶却在旁边说:“别那么娇气,有什么病,兴许上学就好了。”奶奶说话虽硬邦邦的,但我听着却觉得奶奶特理解我。
现在,我终于理解了我的奶奶。她虽然很倔,但她耿直、勤劳、节俭;她虽然没有文化,也不会讲那些优美、精彩的童话,但她却用最朴实的行动教育着我,让我做一个自强有用的人。
我喜欢我的倔奶奶!
大大的脑袋,又黑又亮的大眼睛,一张“辩论会上显神威”的嘴,优异的学习成绩,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他——就是长得酷似海宝的吴承霖。
四年级时,我前面是张博雯,一换座位,张博雯的同桌成了吴承霖。一个“麻辣女生”,一个“劲爆男生”,狭路相逢,从此,我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笑声不断。他们俩经常“PK”。那是,后桌的我便成了解说员。张博雯手拿塑料小件,吴承霖手握书夹,看起来都气势汹汹,但当夏凡喊:“比赛开始”,两人却异口同声地说道“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啊!飞啊、飞啊……”别看下课玩得欢,上课吴承霖可一丝不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又一次,别人把我的水杯碰倒了,洒了一桌子的水,他看见了,忙跑过来,半蹲着,手伸进书包里翻着什么东西,随后,掏出一包纸巾,弯腰帮我把桌子上的水擦干净。班中同学阴阳怪气的说:“哎呦!吴承霖真会关心女生呀!”吴承霖抬起头来,不紧不慢的笑呵呵的说:“去!你们懂什么?这叫”绅士风度“!明白吗?”我一下子笑出声来,同时也十分感动。当时,吴承霖留给我的印象是:乐于助人、幽默、聪明。
事隔两年,我仍记忆犹新。现在阴差阳错,我承霖又成了我的“前桌”。可这时,不是“前桌大战”,而变成了“后桌大战”,他搬着凳子来到我面前,不怀好意地笑着说:“好学生,坐在我后面可有你好受的!”当时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听段超辉说,他老解被人的鞋带。第一天,我便尝到了苦头,他给了我个、“下马威”,用橡皮“攻击”我。我无奈的说:“好学生也变了啊!”没想到,他的“真本事”第二天才显露出来,正如段超辉所说——解鞋带。看着他弯下腰去,一定是要解我和段超辉的鞋带了。所以,他一弯腰,我的脚边往里缩,有时写作业写的太认真,没有发现他的“小动作”,那么我的鞋带变“遇难了”。他还经常把段超辉的鞋带解开后在把鞋带绑到桌腿上,让段超辉起不来,自己还解不开。现在段超辉经历的多了,已经有了经验,她面不改色,神态自若,也不找其他人帮忙。“解铃还须系铃人”。一会儿,吴承霖自己给她解开。
吴承霖在我心中的印象有变了:淘气,是个“坏”小子。
不管他是“大名鼎鼎”的“好学生”,还是“讨厌搞怪”的“坏小子”,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转眼半个学期也就过去了,《论语》选读也就要学完了,但在我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别的,是孔子那一股“倔脾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有多难啊,人们常说“三人成虎”,三个人说街上有虎,就会有人相信真有老虎,这是多么荒谬的言论,但你试推想一下,当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极力推讲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无人认同,他难道不会怀疑自己的学说吗,他难道不会陷入到矛盾与挣扎之中吗,然而我们会敬佩他精神的顽强,却有否体会他在挣扎中的痛楚呢,也许在2500年前的无数夜晚中,孔子也在仰望星空,质问苍穹,也许是上天指引了他,让他不断的坚持了下来,纵然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么美,多么惬意的画面,然而观其孔子一生,至死也未曾感受到过“三月之风”,就孔子自身而言,我想他应该是再悲哀不过了,在死前,孔子曾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就在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满脸纵横的眼泪到底是哭死去的儿子孔鲤还是哭心爱的弟子颜回和子路,是哭百姓水深火热还是哭自己壮志难酬,我想我们都很难解读清楚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孔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已深深刺痛了孔子的心……
其实恍惚间我觉得孔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生活当中,但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些,我们可以让孔子的仁爱播洒人间,可以让三月的风在你我心中吹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