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妈妈说要带我去图书馆,我很兴奋,星期六一大早我就起床,帮妈妈忙完家里的事情,我们坐着公交车就出发了。
因为妈妈还是十年前去过一次不熟路,到南山文体中心下车,我们只有边走边找,突然我看见前面有栋房子前大石头上写着南山图书馆,我惊呼:“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了。”我撒开脚丫直往前冲,这个图书馆很大,把成人阅览室和儿童阅览室分开了,儿童区里面的书还真多,我看了这本挑了那本,每本都让我爱不释手,虽然有些书有点旧,但每本书都很精彩,它与书城不同的是这里还提供了很多供读者坐的地方,让我感觉这里像在家一样的舒适。
一晃几小时就过去了,我还舍不得回,妈妈说图书馆还有一个好处是书还可以外借,只要办些相关的手续,听到这话我欢呼如雀跃,借了两本书,依依不舍的跟着妈妈回家了。
今天,妈妈带我去南京图书馆借书。南京图书馆是新建的,坐落在繁华的新街口闹市区。
我们来到图书馆门前,我抬头一看,哇!好气派的图书馆啊!它足有八层楼那么高,玻璃幕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整座大楼显得高大、雄伟。
我们登上二十几层台阶,穿过自动玻璃门,走进了图书馆。啊!这个图书馆可真大呀,我不禁发出惊叹。它就像一个大型的商场,分各类借书区域。有成人借阅区、少儿借阅区、英文书籍借阅区及视障借阅区等等,这些区域分布在图书馆的一到四层楼。馆内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有自动扶梯,存包柜,还有很多环境优雅的休息区。前来借书的人很多,但是却听不到一丝嘈杂和喧闹。
我来到了少儿借阅区借书。那里的规定很严格:包物不能带进去,必须空着手进入,而且只允许儿童本人进去,家长不能陪同。我独自一人进了借阅室,里面是一排排的书架,各类儿童书籍摆放的整整齐齐。来借书的小朋友很多,大多数小朋友都在那里看,大家都很遵守秩序。我借了两本书,办理了借阅手续,就离开了。
图书馆真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好地方。
在一周里,我最自由的就是星期日,因为只有那一天,我才可以溜到图书馆里去待上一会儿。
图书馆里,大家都只顾做自己的事,又清静又安宁。可以在作业没完成的时候窝在图书馆地角落里看闲书;也可以趴在桌上闭目养神,不用担心老妈突然进房间,体验慌忙把书藏起来偷偷摸摸做贼的感觉。
作业不会写了,向伴我同来图书馆的同学借作业本,可以理所当然的把答案直接抄下来,不用再让我脑子里的脑神经又费力地运转起来,还节省时间。那时我就感觉自己好像是断了线的风筝,自由自在的。若是在家里恐怕我还站在老爸或者老妈旁边,左耳朵进,右耳多出的听着他们长篇大论地给我讲解这道题目的做法呢。
饿了,也不用担心,到图书馆的一个小卖部里买点零食先垫下肚子就行了。那时会忽然觉得自己像一个大人了,可以随心所欲地买东西了,薯片啦、糖果啦、还有饮料随你挑选。要是在家里可就没这样好的“待遇”了,老妈说什么吃了上火了啦,这些是垃圾食品啦的话,把你要买零食的念头全给打消了。
当然,最好的还是可以在累了的时候到对面的世纪广场上去散心,晒晒太阳,或看看两旁的小孩嬉戏,老人打太极。那种秋日的凉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好像自己变成了风中的一朵飞花。
在图书馆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下子就过了下午四点,又该回家了。有时我觉得要是自己住在图书馆里就好了。
今天是星期天,中午刚上完舞蹈课,妈妈就带我和弟弟去西北书城看书。
好久都没来书城了,刚一下车,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往书城跑。一进门,就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的书摆放的整整齐齐。选书的人,买书的人正有序的排着队。正当我不知如何下手时,从旁边走过来一个姐姐,面带微笑的问我:“小朋友,你是要儿童读物吗?儿童读物请上三楼。”我和弟弟一边谢谢姐姐一边迫不及待的往三楼跑。
三楼的儿童读物区好不热闹,书架像迷宫一样摆放着,看书的大朋友、小朋友们挨挨挤挤的安静的坐在一起,看得津津有味。我和弟弟也蹑手蹑脚的来到书架旁,急忙找寻我们的书。不一会儿就选好了一册我向往已久的《马小跳》,弟弟选了一本《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我们找了一个角落,直接坐到地板上就看了起来。我和弟弟一边看一边拿出我们事先准备好的摘抄本把书上的一些好词、好句、好段都一一的记录了下来。
整整一个下午,我们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既增长了知识,又充实了自己,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以后我还会经常来图书馆。
本校的图书大概有两万多册,近两年的新书有三千多册;学生每星期有一堂图书馆课,每个人每次也可以借两本书回去看。
据我观察,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会主动的每星期去借书,大部分的孩子都要老师提醒才会去借,还有人是永远不借的,因为他说爸妈不准他借回去,怕他弄丢要赔钱,真是因噎废食,所以他只利用阅读课阅读而已。
我认为要吸引孩子多利用图书馆,才能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至于如何吸引学生借书呢?首先,可以用规定的,就把去图书馆借书当作一项功课,小朋友就能达成; 再来就是筛选书籍,当学生在借书时,老师应该帮他看一看他选的书适不适合自己的年龄层?会不会太简单或是太深奥?因为过或不及都无法养成美味的阅读胃口, 只有适合的书籍,才能使孩子越看越对味,越看越有趣,越来越爱去借书。等到学生自己尝到阅读的美味以后,他就会自动自发的借阅书籍。
身为家长,如果有空,可以到校当义工,帮忙整理图书;如果没空,应该多鼓励孩子借书回来,与他共同阅读,或者请他朗读给爸妈听;更可以开亲子共读时间,用故事书代替电视,让故事书搭起亲子沟通的桥樑,家庭一定更和乐。
多阅读对学生的脑力成长一定有帮助,家长和老师用对方法一定可以提升阅读能力,就看大家肯不肯用心罢了。
我最初在心里对文学的爱好起源于图书馆,我看了不少关于历史和古代诗词的书。我不怎么喜欢看小说,不是看不懂而是觉得小说并没有近代诗人和文学家的散文诗词那么美,读起来很平淡。
但唯一能吸引住我的小说就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我也不知道怎么的,总觉的很吸引人,也许是我喜欢那种翻译类型的文体吧。可能书中那个前苏联的世界,贫民的生活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原因吧。
我在图书馆中读完了中国四大名著,不计其数的作文书,还有一些沈石溪的小说。后来我渐渐的觉得枯淡了,总觉得这些小说在一个高潮之后就是结尾了。看起来不过瘾,我费了那么长时间看前面的序章,发展,却被一个高潮给带到了结尾。
网络上的那些小说的作者似乎很能明白读者心里的想法,他们能懂着如何吸引读者,他们会在开头就是高潮,之后小说的起伏就是发展、高潮、发展、高潮。如此循环,直到写完为止。
不得不说想象和文笔是成就一部作品的主要因素,即使有再好的文笔,没有新鲜的创意,带给读者的永远只有无味。
我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图书馆,即使这里是我最早接触文学的地方,但我还是要离开,因为我更向往新的文学,新的创新主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