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
教师节快到了,祝您教师节快乐。
新的一年,新的一个学期,我们迎来了初二的日子。语文老师还依旧是您,于老师。我感到很欣慰,上学期您说过可能会不再做我们的语文老师了,没想到,初二还是您教我们。我不想换语文老师,因为我觉得您教语文的方法和别的老师都不太一样。上您的课会很轻松,也比较愉快。您让我们买《启东黄冈作业本》,不是让我们每学完一篇文章就做一篇练习,而是挑重点,有时让我们做,有时让我们抄答案,然后再评讲,我觉得这样很与众不同。我真的一点也不感觉累,语文的作业是最少的。另外,老师您总会发自己手写的资料,几乎重点的课每课都有,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累积起来的资料有一大叠的。老师您真的很辛苦,每次都要自己写那么多的资料。而且,您总是口头的作业,笔头作业很少,这跟我们小学不一样。我们考试也总考出好成绩,这都是您的功劳。于老师,您真的是我所见过的语文老师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您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您总是会自编顺口溜来让同学们更轻松地记住某些规律。真的,初三还希望是您教我们班。最后,我真诚的向你说一句:“谢谢您,于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
写信人:
日期:
夏姑娘走了,秋姑娘来了,它带来了凉爽,给勤劳的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给大地涂上绚丽的色彩。
我看到了一幅秋天的图画。画上有南飞的大雁,有长满果树的果园,果园里瓜果飘香,令人陶醉。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子,有些果子似乎喜欢出风头,长在显眼的地方,有些果子似乎非常害羞,用枝叶遮住自己,生怕被别人看到。剥开一个猕猴桃,露出嫩绿色的果肉,让人一看就忍不住流口水。红红的柿子高高地挂在树上,远远望去,像一盏盏红灯笼,红红火火。
秋天真的太美丽了,它带给我们丰收和喜悦,我爱秋天。
Nowadays, advertisements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in big cities. They shout at us from the television screen and radio loudspeakers, wave to us from every page of the newspaper, signal to us from the roadside billboards all day and flash messages to us in colored lights all night.
Faced with a flood of advertisement, some people wonder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such huge sums spent on advertising. They often cite in illustration of it the attractive, but false and deceptive advertisements to which many consumers fall victim. Why don't we stop advertising and use the money to reduce the price of goods? It sounds like a good idea, but they fail to notice the contribution advertising makes to our society. Because the production of a better product to compete for customers' money is the goal of advertisers, customers are thus given a chance to compare their products and get the best and cheapest one. Besides, as the advertisement can provide people with a lot of immediate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s to the availability of a certain product, or a service or a job, it makes life much more convenient. And another thing we mustn't forget: the fact that we pay so little for our daily newspapers and TV programs is due entirely to the money spent by advertisers.
Advertising performs such a useful service to our society that we can't imagine what would happen if there were no advertisements. (198 words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about X. Some people are of the opinionthat
观点1. While others point out that
观点2.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the former/latter opinion holds moreweight. For one thing,
论据1. For another,
论据2. Last but not the least,
论据3. To conclude, 总结观点. As a college student, I am supposed to 表决心。或From above, we can predict that预测。
想闯世界的水滴的跟着一支溪流开始了他的.征途。
呵!果然如此外面的世界可真精彩。瞧,岸边的小朋友正在尽情地玩耍,他们笑的是 多么开心,就像“哗啦啦——”的流水,是多么清脆、动听啊!正想和他们打招呼,溪流哥哥就牵着他到了别处。哇!这不是又肥又贪玩的大白鹅叔叔!他拍打着湖水高声长着湖水,高声唱着难唱的“雄高音”(改编为男高音)“嘎嘎嘎”,小水滴高声大喊;“大白鹅叔叔,您好啊!”大白鹅叔叔说到;“小水滴你好啊!你到水东来干什么?”我要闯世界,拜拜!’’此时,小水滴心情是又高兴又失落。高兴;已踏出闯世界的第一步。失落;离开了家乡感到很舍不得。心情如此矛盾或是马上回去,或依旧跟随着溪流哥哥。闯世界是多么令小水滴向往,但每个人不是都有思想知情?算了,不想了,走一步算一步吧。
小水滴跟着溪流哥哥,来到了长江三峡。来了个“鲤鱼跳龙门”给才长江三峡发电,经过了一系列的闯关,小水滴离开了三峡发电区。被吸进了自来水厂,送到了一个大箱子里,只听“哗啦啦——’’的一声被送进了下水道。“咳咳咳,可真臭。”随着小水滴的叫声,小水滴又被送进了大海。开始了他新的旅程……
敬爱的老师:
您好!老师,您是我的引航人,是您在黑暗中点起了明亮的灯火,引导我们走上成功的道路;是您在学习的路程上为我们披荆斩棘,开拓道路。刚上学时,我还是一个无知的小男孩,是您把无知的我领进宽敞的教室,帮我撑起理想的旗帜,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科学的世界里探索奥秘。您像一枝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您又像一棵大树,自己忍受着烈日,却把阴凉带给了大家。
老师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华,如同明亮的星星。一次,我们班竞选班干部。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位好士兵。”同学门争相举手。平时胆大的我一下胆怯了,不敢举手。举手的同学纷纷发了言。“还有谁要发言?”您边说边用目关在教室四处搜寻。恰巧,我的目光和老师的眼光碰在一起。我突然发现老师的眼睛充满了温柔和鼓励,我心里感到踏实多了,便鼓足勇气举起了手。您忙叫了我的名字。我走到讲台上,说出了我想了好久的话,没想到,得到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那场面我永远忘不了,我更忘不了老师您当时的眼神。
老师,您的热情像太阳;您的教诲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老师写在作业本上温馨的话语,早已成为我们最值得留念的东西,大家相互传阅那鲜红的希望和诚恳的批评。正是那一个个鲜活跳动的文字奠定了我们坚实 的语文基本功——“请注意书写”:“请加标点”……正是那一句句循循善诱的话语使我们由不敢和不善表达而变成为一吐为快的惬意。
老师,您的关怀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田。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每当天气变化时,您总提醒我们注意添加衣服,小心感冒。您还关心我们的'行为,不让我们说脏话培养我们良好的习惯。您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
我每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心底就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亲爱的老师,借教师节的这个机会,真诚地对您说声“谢谢”,向您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祝您: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
日期:
我尤其喜欢这部电影的光影,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红色和绿色,仅有少量的黄色光作为过渡,通常是阳光和灯光;但多数情况下都是用红色或绿色,用来表现环境,或是突出主题人物。这部电影的色调严格约束在绿色和红色之间,可以看出导演对色彩的运用很讲究,很用心。观众其实可以专门从色彩运用上分析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
炙热的红色,冷冽的绿色,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是如此冲突,仿佛随时就要爆发,给人的观感很强烈。但这部文艺片的调性很闷,既冷漠,又孤寂,强烈的冲突压抑在影像中,所以观众看起来会比较难受。这也是多数文艺片的特点——一股情绪憋着。有的影片会在最后爆发,但有的影片那股情绪会一直压抑到结束,故意让你难受,但同时也触动你去主动思考。这部电影就是这样,压抑而孤寂,从开始,一直到结尾。
粗略地说,这可以算是两个故事,但又彼此交叉。两个女主长得一模一样,但又不是同一个人,一个是在法国,一个在波兰。第一段故事里:法国女孩邂逅了一个男人,之后便抛弃了他,去了波兰,她去见波兰的好朋友的时候,因为出色的歌唱天赋进入了歌剧乐团,担任女歌手,但是她有心脏病,后来猝死在歌剧会现场。第二段故事里:波兰女孩是一个音乐老师,他喜欢上了一个剧作家,突然某一天开始她收到陌生人的电话、礼物,最后才知道是剧作家,是关于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结尾部分,女主发现的照片里的法国女孩和自己一模一样,呼应了前面的伏笔,表示两个女孩在现实时空有交叉。剧作家拿出自己木偶玩具,点题——双面。
这里说一下第二段故事结尾情节部分的缘由。
女主接收到一连串的礼物——陌生人的电话、镜光挑逗、鞋带、空盒子和录音带——最后收到剧作家的一封信,女主赴约了剧作家的约会。女主以为剧作家之所以做那些事,是因为他喜欢自己。其实不然,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剧作家否认了,但是在女主的追问下说为什么那样做的时候,剧作家却说不知道。女主愤而跑出咖啡店。意料之外的是,剧作家焦急地追了出去,搜寻女主的身影,但最后他们是一起躺在了女主的房间。后来,剧作家对女主说“我爱你”,女主也呼应说“我爱你”。这实在是有些奇怪。这是为什么?
这是典型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一种心理学效应。简单说,人会不自觉地被自己期待的人所影响。
相传,在古希腊时期,有一个叫做皮格马利翁的雕塑家,反感女性,发誓终生不娶。后来他用象牙雕了一位美丽的少女,这位少女太美了,以致于雕塑家爱上了她,却因为雕塑不是人而感到伤心。最后他向神祈愿,感动了神,神把那位雕塑少女变成了人,最后他们结为夫妻。
很早以前,英国的剧作家萧伯纳也写过一个类似的故事,剧名就叫做《卖花女》,也有翻译译成《皮格马利翁》。故事讲述一位语言学家希金斯,把一位底层的、说着底层土语的买花女训练成了一个名流,言谈举止都和贵族小姐绝无分别。最后,这个厌恶卖花女的希金斯却爱上她。
回到电影的那个情节。剧作家写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个男人给一个女孩送礼物,一开始匿名给女孩打电话,后面送鞋带和空盒子,这些故事情节已经成书了,所以后来女主看完剧作家的书之后,能够猜到邮递员送来的东西是空盒子。当时邮递员感到很意外,而女主也感到很惊喜,这是因为她事先看过剧作家写的书。其实,剧作家在现实对女主做的那些事,恰恰是按照自己构思的那个故事来的。所以当女孩以为剧作家喜欢自己才做那些事的时候——包括约自己见面——剧作家却说自己不知道这么做是为什么,他没有说自己是因为爱她才那样做,还说在印证一个心理学原理剧作家说她呼应了自己的行为,确证了他的理念……这让女主和观众都大为吃惊。这是为什么呢?后来女主生气跑走,剧作家追了出去,在房间里剧作家又说爱她。为何剧作家一开始没说爱她,后来却改口说爱她?这又是为什么?
需要解释的是,女主答应和剧作家见面的那一刻,她已经变成了剧作家的理想型,她从他的文学作品里面走了出来,触发了剧作家真实的情感,让本没有情感的剧作家爱上了自己的文学形象——他爱上了现实中的女主。所以剧作家是真的爱上了她,只是女主跑了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情感。
然后就是剧作家的玩偶。到故事结尾的`时候,剧作家向女主展示两个玩偶。到这里,导演终于要说“双面”的主题了。有的人认为,每个人都闪过一丝念想:“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另外的自己?”也许是因为人生而孤独,我们在寻找陪伴,心灵相通的陪伴。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我不这么认为。电影里面的两个玩偶,呼应了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女主角——虽然一个在波兰,一个法国;一个头发长些,一个头发短些——但当女主角看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玩偶的时候她很惊讶,她以为那个玩偶是唯一的。多出来的那个玩偶打破了她的一厢情愿,于是,之前的那个玩偶变得不重要了,因为后来有许许多多的玩偶可以替代它。我想这里是不是和之前女主哭泣的缘故一样,当她看到照片上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本质上,我觉得是在表达人在疑惑“个人存在的价值”,或者是“活着的意义”。
这就是我的思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