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弟弟出生在同一个家庭,同吃母亲的奶水长大;同睡过一个炕头; 同喝过一个缸里的水;同吃过一个锅里的饭;同骑过那头老水牛的背去放牛;同坐过父亲那辆老永久牌自行车去读书;那张被我们每晚做作业时坐过的桌子,也留下了我们遇到难题时的冥思苦想。弟弟,是我除去父母外唯一的亲人,我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总是力求给他最好的。而弟弟,对我也是非常关心和体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年龄的慢慢增长,我们姐弟的感情,在理解、体谅和对彼此的关爱中,越来越深厚,越来越浓郁。
我和弟弟自幼感情很好。弟弟小时候长得黑呼呼的,圆头圆脑的,很可爱,我很喜欢他。但有一点我很讨厌他,那就是弟弟小时候特别喜欢骂我。我最讨厌的就是别人骂人,所以很讨厌弟弟那张骂人的嘴,每次他一骂,我就用小竹条抽他的屁股,作势要打他来吓唬他,不过有几次还真打到他了,弟弟被抽到后就在地上又哭又闹的,还不停的骂我妈妈长妈妈短的,我气得牙咬得格格响。等爸爸妈妈干完活回来后,弟弟立马就跟妈妈告状,说我打他什么的。当妈妈问我为什么打弟弟时,我就告诉她事情的原委,妈妈一听来气了:“你跟姐姐是一个妈,那就是我,你骂姐姐的妈妈不就是骂自己的妈妈吗?难怪姐姐要打你的,活该打呢!你要记好了,以后不许骂人,骂人是没有家教的行为!”经过那一次后,弟弟明显变得乖了许多,以后也真的很少骂人了。
我10岁时,弟弟才7岁,那时候我们家很穷,爸爸妈妈睡在房间的上面,下面摆着一张小点的床,睡我和弟弟。那时候的我们洗完躺床上后,没事总喜欢在被子里面偷袭对方的脚板:挠痒痒,挠着挠着就生气了,开始猛蹬对方,把好好的被子也蹬到地上了。长此以往,我们盖的被子也烂得很快,换得很勤,母亲为此唠叨过多次。那时候,种棉花的也少,打一床棉花很不容易,可那时候的我们根本不明白妈妈的苦,不了解生活的苦。那样的日子在我13岁时,我们家盖了四间红砖瓦房后才结束。
我们真正长大是在弟弟13岁后,弟弟因为意外摔了一交,右腿摔伤破皮后,怕母亲打他责怪他,所以一直都不敢声张。外婆家在山里,到处是山和草,于是母亲让弟弟把牛牵到外婆家去喂养。整个暑假弟弟都在外婆家,弟弟把牛绳挽在牛角上后,就同小伙伴们在水库里游泳,像一只自由自在的鸭子,快活极了。可是,就在弟弟快要结束暑假生活去上学之前,却突然高烧不退,父亲带着他去看村里的赤脚医生,医生说是感冒,输了几天液,可丝毫不见好转。第五天,弟弟的腿却突然不能动弹了,父亲这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用自行车推着弟弟去邻村一个医术很精湛的李医生哪里去看,结果却让他脸色大变。“你孩子的情况不乐观啊,看情形似乎是骨髓炎,由外伤细菌感染或者家族遗传引起的。你要迅速带他去大医院治疗,否则有瘫痪的可能!”就这样,父亲母亲带着弟弟开始了长达一年求医问药的艰难旅程。自从父母亲带着弟弟去治病后,家里只剩下我一人。那时候的我在镇上读中学,每周自己回来拿一次菜,每个周末回来,家里空荡荡的,四处寂静无声,夜里唯有蛙声虫鸣陪伴着我。那段时间,我感觉好孤单、好苦闷。
而生病的弟弟呢?母亲和父亲带弟弟在一个名其为骨科专治的小诊所里折腾了一年多,病体丝毫不见好转,相反却越发严重。后辗转来到普爱医院住下,听母亲说因为弟弟的病拖得太晚,到医院时已经非常严重了,医生决定锯弟弟的腿,说只有这样才能遏制细菌的蔓延。父亲、母亲、姑姑们和弟弟都在医院哭成一团。父亲求医生,希望留下弟弟的腿,一个农村男孩,如果没有了腿,将来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多么难熬?弟弟自从知道自己的腿没有治好的希望后,开始不吃不喝,父母端来的饭食也被他摔在地上,他彻底地放弃了自己,没有了求生的意志。父亲看到弟弟这样,心里非常着急,他找人借来了很多身残志坚的故事书,让弟弟看,希望能鼓励弟弟,希望他能振作起来。当弟弟看完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张海迪的故事》后,他才稍稍平静下来。那段时间,当父亲有一次抽空回家告诉了我这一切时,我很心疼弟弟,也很为他难过,那一刻,我好想去看他,我跟爸爸说要去医院看弟弟,爸爸同意了。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同弟弟的那次相见。我们有八个多月没有见面了,当我出现在普爱医院302病室门口时,只听见弟弟撕心裂肺地哭喊声:“姐姐......姐......” 我的眼泪也哗哗地往下流,我把弟弟搂在怀里,用手轻拍着他的后背:“伟,不哭,不哭啊!你的病会好的,一定要坚强,一定不要放弃希望!就是你将来有个什么,还有姐姐呢!不哭啊......”在那一刻,我感觉我和弟弟的心是有生以来靠得最近的一次。也是在那一刻,我才明白,什么是血浓如水、骨肉亲情。
弟弟历经艰辛,最后从普爱医院回家了,因为一个叔叔偷偷告诉父亲,让他拿着弟弟的片子去京山骨科名医夏小中那里,说这个人很牛,专治骨科疑难杂症,父亲去找他兴许有救。于是父亲真的就去了,这一去,彻底改变了弟弟的命运。因为这个人给弟弟治好了腿,而且保住了弟弟的腿。弟弟为了治病,休学了2年。当他的腿在最后一个疗程用药结束后,他开心极了,抱着我欢叫:“姐姐,我后天就要上学了,就要上学了......"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也欣慰地笑了。
因为家里给弟弟治病后一贫如洗,该借钱的地方都借了,再没有资金供我和弟弟两人同时读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主动跟父亲提出退学的要求,父亲不同意,但我依然执拗的辍学了。以后走入社会,知识还有机会可以学,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眼前的实际问题。当时我是这样想的,而事实也的确证实了这一点。弟弟上学后,每周都是我骑着自行车搭着拄着拐杖的弟弟去中学,周三我再骑着车给弟弟送菜,周六我又骑着车去接弟弟回家,这样几年下来,一直到我19岁离开家去了广州。
弟弟很争气,他拄着拐杖考上了广水师范,拄着拐杖去读书,这在我们那里当时被传为佳话,很多人标他为学习的榜样。当我在广州听到这个好消息时,为他开心、为他骄傲,也为父母自豪。父亲母亲为了供弟弟读师范,把家里的红砖瓦房卖了,暂时借住在伯伯家闲置的屋子里。而弟弟读书的生活费就落在了在外打工的我的身上,每个星期,弟弟都会给我写信,他的任何情况都不隐瞒我。谁喜欢他啦,谁给他编织了一条围巾啦,谁给他琴房钥匙教他学钢琴啦......在我面前,弟弟是没有隐私的\'。我们互相交流着彼此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感情,而每个月,我也会定时的在发工资后给弟弟汇去生活费。作为姐姐,我的职责和目标就是把弟弟好好的供毕业,让他找份好工作,娶上一个称心如意的好老婆,这样我的任务才算完成了。那几年里,我始终是为了那个目标而努力着,在努力的同时,我还没有忘记给自己充电,参加了自学中文的考试。
在我去广州后的第三年里,我第一次回家了。那时候的弟弟已经快毕业了,我们全家好幸福啊,我们都围桌而做,聊着各自的生活,而聊得最多的则是我在外打工的所见所闻,父亲、母亲和弟弟都听得聚精会神,唯恐漏下每一个细节。我知道,那是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爱,他们想了解我所有的生活细节,他们想知道我过得好与不好,以此来填补我不在他们身边的空白记忆。在家的日子,每天都是这样聊到很晚,晚上,弟弟总会在我上床后把脚伸到我的被子里,自己则坐在床边的椅子上陪我聊到很晚。母亲吃醋地说:“跟你姐姐聊什么秘密啊?偷偷摸摸的,我们不能知道吗?” 弟弟会不好意思的说:“没什么,都是学校的事。”其实,那时候,弟弟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孩,这个就是他的秘密,只有我可以分享的秘密,为此,我很开心。
后来,我结婚了,一年后,弟弟紧跟着也结婚了。成家后的我们有了彼此的家庭,有了责任的重担,从此后我们忙碌奔波,渐渐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我们对彼此的那份爱和关心,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在心里没有改变。在我过得不开心痛苦时,弟弟会对我说:“姐,我们都希望你过得开心幸福,你的路要靠你自己去走,永远别放弃信心和希望,相信以后你会过得很好的。努力啊姐姐!”在弟弟的鼓励和加油中,我对生活对未来更加有了勇气和信心,也从没有放弃渴望幸福、力求快乐的信念。也始终相信,只要努力,未来的日子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我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母亲今天是她的节日,谢谢母亲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让我经历了如此丰富的人生,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女儿、如何做一个儿媳、如何做一个妻子、如何做一个母亲,如何做一个姐姐。最后,我感谢母亲,让我拥有了一个如此贴心、关心、细心对我的弟弟。此生有弟如此,足矣!
我们城市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坐自己的私家车上学,《走路上学》观后感。但我们都觉得这没什么,没有把这当成一种享受。当我看完《走路上学》时,我感觉我们的条件太好了。上个星期,我们学校组织在市民中心看了感人至深的电影《走路上学》。
《走路上学》讲了怒江边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溜索上学的感人故事。娜香和瓦娃住在怒江边,娜香的学校在江对岸,没有桥,她每天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溜索上学。
而瓦娃还小,妈妈不让他溜,等爸爸打工回来才行。瓦娃整天闷在家里,他是多么渴望去对岸上学啊!于是有一次,他瞒着妈妈,偷偷去对岸看姐姐上学。不料被城里来的老师发现了,并且在一次家访中,无意中暴露了这个小秘密。谁知妈妈一听,气急败坏,瓦娃只好答应妈妈不再溜索。
城里来的老师知道学生们生活艰苦,就给每个同学一双鞋,其中也给了瓦娃一双。当时我真为他们高兴。但正高兴时,悲剧又发生了。娜香回家时,瓦娃的鞋从书包里掉了出来,她想去抓,但一翻身,人却从索上摔了下去,我一惊,心立刻沉了下去,娜香就这样离开了,观后感《《走路上学》观后感》。六个月后,政府在怒江上修了一座桥,瓦娃终于可以上学了!但他多么渴望和姐姐一起上学啊!他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贫苦的人们为了求知,竟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他们没有汽车,没有空调,甚至连路都没有,只靠一根绳索都能坚持上学,而且没有一句怨言。他们一出生就\"落在\"后面,需要更多的汗水,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挽回一些,这不公平,他们只是生在农村。而我们,有汽车接送,有电扇,有空调…那么好的条件还有怨言,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乡村的人们过着贫苦的生活,他们想得到知识,否则他们的视野只能局限在农村里,只能局限在怒江,就像井底之蛙。他们需要知识,知识可以改善他们的条件,生活就不会那么辛苦。他们也有目标,他们也有梦想。他们的目标不只是怒江对岸,他们的梦想不仅是想去上学,还有很多很多,有梦的孩子总能找到幸福。这需要他们加倍的努力,也需要我们奉献爱心,帮助他们。
我们有好的条件,更应该好好珍惜。让我们和农村的孩子们一起努力,实现我们的梦想,共创美好明天!
今天我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走路上学》。这部电影主要写一对姐弟溜索去对面的小学读书。
里面的内容是:在云南怒江流域,不少傈僳族孩子需要每天溜索过江、去对岸的学校读书。其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瓦娃是个七岁的孩子,他对于姐姐娜香能够去对岸读书心生羡慕。但是妈妈坚持要瓦娃等在外打工的爸爸回家后带着才可以溜索,姐姐娜香也和他约定:等建好了桥,两人一起“走路上学”。
这里面的姐姐可真伟大,她为了弟弟的鞋而失去了自己的性命。而我呢,经常打弟弟,和弟弟打架,抢弟弟的东西。这时候的环境很差,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读书,弟弟还偷偷的溜索去读书,而我呢,竟然在那么好,那么明亮的教室里读书都不好好学习。那时候的环境很不好他们都能坚持溜索到对面那个学校去读书,而且他们每天都要早早起来,去读书。
我看了这部电影,使我感到自己很惭愧。这部电影是我非常感动,如果你们看了一定会落泪。我希望你们一定要看这部真实情感,让人感动的故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