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漫无边际的题海中回过神来已是深夜,窗外浓重的似乎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墨色使我不由生出了手足无措之感。抬手,关掉台灯,勉强拖着沉重的身子准备洗漱,却无意间望见卧室一隅钢琴上薄薄的一层灰尘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些许磷光。霎时,尘封已久的记忆接二连三涌进了脑海,
仍清楚地记得七岁那年,某个狭窄的乐器店铺中,我看见了你。你略显厚重的身躯安置在小小的店面中间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不知怎的,我竞对你如此执拗,死死的拽住母亲的衣角不愿离开,强硬的要求母亲将你带走。不难猜测当时年幼的我是怎样一副丑恶的嘴脸,现在想来还是会觉得羞惭。可不管怎么说,初见,我的心便整个定在你身上了。
寒来暑往,当年的懵懂幼童逐渐长大到了可以勉强称为“少女”的年纪。可你却仿佛被时光遗忘了一般,没有丝毫的变化,静静地伫立在那个地方,冷眼观看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别。而我生活中与你相连的部分,也如同被施了什么时间法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给人一种名为“永恒”的错觉。
半年之后,你离开了我。如同一开始你闯入我的视线般令人猝不及防。可沉重的学习任务使我顾不得再去为了你挣扎,心中没了你的空缺由紧张的学习生活来填补,名为学习的怪兽蛮横的占领了我生活的每个角落,甚至较于你原先的存在更加鲜明,稳固。凝视着你,眼中往日的痴迷渐渐消散,只余一双平静的眸子。
初心易得不易守,有时为了一些目的,或者迫于一些目的,必须要学会舍弃。往日的信誓旦旦,在现实面前往往不堪一击。有时候不负初心会带来成功,可更多的时候死守初心只会自讨苦吃。初心的取与舍,往往不会像童话里那么简单。
“还是直接睡觉吧。”我笑了笑,将自己安置在床上,阖上双眼,伴着依稀还能回想起的零碎的钢琴曲调陷入了沉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富含哲理的话语,已成为不少人的座右铭。朋友,你的初心是什么?你还记得他吗?你年少时的初心,还在吗?
每个人都曾在年少时有过一个遥远又坚定的目标,那是年少的理想,是我们开始努力的原点,梦想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实现的。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初心埋藏起来,压在心底,默默为之付出。因为我们想证明给身边人看:自己的初心,不是年少时的冲动与肤浅,而是那时最纯洁、最真实的选择。
有些人不忘初心,而有些人却忘了自己曾经为之努力过的东西。
我有一个表姐,大我三岁,小时候我们一起玩耍,她告诉我,她喜欢写作,她想当作家。去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一所一本院校,在选专业的时候,却选择了电子通讯专业,只是因为考虑到将来就业容易。可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对这一方面零基础,她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导致次次研考通不过。现在的她,懊悔不及。
有些人就是这样,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自己本该追求的东西。
我也有过初心。我喜欢历史,即使我的成绩不是很好,为此我反省过自己,是不是因为对它的喜爱还不够?前段时间,我的老朋友找我谈心,我将心中所有的疑虑都告诉了他:我喜欢历史,可又不知道学历史能干嘛,不好找工作,也不能挣很多钱。他说了一句让我刻骨铭心的话:“学习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以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吗?如果为了赚钱,那你学什么,去创业得了。”我恍然大悟,那一刻,我找回了我的初心。
面对初心,我迷茫过,自责过。可是,即使再迷茫无助,我也要坚持,因为那是理想,是信念。如今,无论我走多远,都不会忘记我出发的原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①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我今天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名字叫“把彩虹装进瓶子里”。我现在就来教教你们吧。
首先,是需要准备的材料:四个透明的塑料杯、四种颜色的食用色素、大小勺子各一把、一根搅拌棒、一个细管玻璃瓶,以及白糖、水、马克笔等。
我们先将四个塑料杯标上序号,用小勺子将白糖依次放入杯中,具体如下:1号杯放入四勺糖,2号杯放入三勺糖,3号杯放入2勺糖,4号杯放入一勺糖。接着,用大勺子舀水倒入塑料杯中,每个塑料杯各一勺。然后,向各个塑料杯中分别滴入一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其中1号杯滴入蓝色,2号杯滴入绿色,3号杯滴入黄色,4号杯滴入红色;再用搅拌棒将四个塑料杯中的溶液搅拌均匀,直至白糖完全溶化,颜色分布均匀;最后拿出细管玻璃瓶,把搅拌棒伸入瓶中,按照1号、2号、3号、4号顺序将四份溶液顺着搅拌棒缓缓倒进玻璃瓶中。
这样,漂亮的彩虹瓶就制作完成了。把它摆在桌上,我们就能看见“彩虹”了。
如果你喜欢,也可以按照以上方法和步骤,选择使用其他形状的玻璃瓶,或者试着配制出其他颜色的彩虹装入玻璃瓶中。
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的科学原理是: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体的质量,此次我们制作的彩虹瓶就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如果几份密度不同的液体体积相同,那么密度越大的液体就越重。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制作了四份含糖量不同的'溶液,含糖量较多的溶液因为密度较大,质量较大,因此,当我们把这些溶液依次倒入玻璃瓶时,密度大的溶液会暂时地沉淀在下面,而密度小的溶液会浮在上层,呈现出不同层次的颜色。这就是彩虹瓶的秘密。
这个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其中的科学原理,你们学会了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