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方向是由树决定的,人的方向是自己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该相信真凭实据,相信自己,不盲目跟从,相信证据会用事实说话!
"在昨晚,位于郊外的一处工厂燃起了熊熊大火,接警赶来的消防员迅速拉起了水龙带展开救援。火势十分浩大,带着阵阵爆炸声,滚滚的浓烟笼罩了整个上空。直到凌晨大火才被扑灭,现场一片狼藉,不幸的是几名消防员被大火无情的吞噬了生命。在警方的调查下,幸存的消防员指证消防队长急功心切,不顾火势,命令他们继续灭火,而现在消防队长生死未卜,下落未明,有目击者举报曾见到他,如果对长活着为什么不出现呢?是否是畏罪潜逃?"董娜报道。看到这则新闻,身为记者的我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心想这个队长为了一己之私实在可恶,一定要为那些逝者讨回公道!于是操起家伙跟随记者大队围堵在消防队长家门口。
一会儿,队长的两个儿子背着书包出来了,大家一拥而上,面对着各种闪光的和问责声,大哥紧紧的握着弟弟的手。"你们有见到你们的`父亲吗?他是否还活着?他是不是向大家所说的畏罪潜逃?你们是不是想包庇他……"一大堆的问题向他们砸来,我心中有些不忍,毕竟他们只是孩子。情绪激动的大哥吼着我们说"我们没有见到爸爸,甚至连他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你们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爸爸为了升职而不顾队友性命,我们坚信他不会的!!""有目击者举报曾见到你父亲,如果他是清白的为什么一直不出现?他应该给逝者家属做个交代,不出现是不是代表畏罪潜逃?"那名叫董娜的记者问到。她的问题勾起了我脑海里逝者家属伤心欲绝的画面,压下了我对兄弟俩的怜悯心……
回到报社,我马上做出了与董娜相似的报道,死者为大,错的都是消防队长,我那么想着。现在各大电视台都在播报这件事,被炒的火热朝天,导致队长家属上街都没有人愿意将东西卖他们,兄弟俩上学也被同学们指指点点,这个家已被大家孤立。队长的妻子因受不了舆论和生活的压力选择带着小儿子跳崖自尽,悲痛的大儿子认为这件事都是那名叫董娜的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一手导致的,想报复她,最后也被送进了监狱,一场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两年之后,有工人在那废弃工厂下挖出了一具骸骨,经证实那就是消防队长,这个消息又掀起一股热潮。在警方和各大媒体的全力追查下发现这件事背后有个更大的阴谋:原来,工厂的高层领导用不正当的手段违法销售商品——汽油,而这也正是导致大火的罪魁祸首!领导为了逃脱罪责就买通了记者董娜和幸存的消防员,将舆论的方向转向了消防队长。真相大白后,那些领导被警方抓捕,董娜被撤职,还了消防队长清白。
虽然在这件事中我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但一个家庭的破碎让我懂得了舆论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不该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评论他人,盲目跟从。我应该要深深地明白作为一名记者自己的言行举止有多么重要!要让别人相信你,首先你得相信自己,盲目追随别人的后果给了我狠狠的教训!
早读课上,作为小组长的我正在让组员们背书,大家都积极配合,唯独有一人例外,他就是反叛精神严重的组员——徐铮。我的目光像箭似的射向他。徐铮捧着书,东张西望,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调,四处躲避我的目光。我开门见山:“徐铮,背书!”徐铮只好赔着笑:“陈组长,课文我还没背熟,能不能中午再背?”我想了想,今天的课文内容真的很长,他背不熟,也是有情可原。我说:“那好吧,中午你一定要背啊!”他信誓旦旦地举起四根手指头说:“我发誓,我中午一定会背好书,否则我就是小猪。”我再三叮嘱,然后半信半疑地回到了座位上。
中午,吃过饭。徐铮正在和他的好哥们儿一起玩,我拿着语文书走到他面前,还没等我开口,徐铮就不耐烦地挥挥手:“陈婧涵,你怎么又来了,我早上不是找你背过了吗?”“你……背过?”“当然了,兄弟们,你们说是不是呀?”其他几个男生的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似的,还不时附和着说“他背过了”,“背得可好了”。“是吗?”我冷笑着打开了书本,“那请徐公子再背一遍吧。”徐铮立即蔫了,苦笑道:“陈组长,我只是开玩笑而已。您大人有大量,不要和小的计较。”这真是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呀。徐铮趁我发呆时,猛地冲向男厕所。我正准备冲上去把徐铮捉拿归案。没想到徐铮的那些好哥们儿,围成一堵人墙,不让我前进一步。为首的蔡宇航一本正经地说:“陈婧涵,别想冲破人墙,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哼,徐铮,我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爱默生说过:“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的人。人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他的话极大的讽刺了喜欢强调“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人。但“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与“从自己的观点看事情”两者并非完全矛盾,所以爱默生的名言可以这样理解:“要尽可能从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但不可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观点。”这是成熟的表现,即是发觉自己的信念,与实现信念的信心,勇气。
年轻人有时常常会害怕自己与众不同,无论是穿着、行动、言谈或思考模式,都尽量与自己所属的圈子认同,我的某些同龄人在被家长指责时总会提起周围同样是去网吧的或是打耳洞的或是谈恋爱的同学,这样使它们看起来不会很傻。这是因为“孩子”喜欢与同龄人做相同的事,很在乎朋友或玩伴对自己的看法,毕竟我们需要被自己的同伴接受。
扩大年龄范围,当我们身处不熟悉的环境,又缺乏经验时,最好的方法便是顺应一般人的标准,直到我们自己有了足够的经验和勇气,才会按自己的标准与信念做事。我们总认为顺应人群大流是安全的,但事实上也是虚假的安全,因为此时我们很单纯,更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于是人渐渐变为环境的奴隶,人真正的自由,是接受各种挑战,不断奋斗。
假如我们思想理性了,能称得上为“成熟”,我们便不再需要挤在大部队里面,说到底,跟随大潮往往是遭受到团队的排挤,而暂时不随大潮流的人却会被视作为古怪,另类的人。坚持一个不被人支持的原创或迁就一个支持的原则都是不容易的,愿意在反对声中坚持信念,的确需要极大用勇气。
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自己其实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专家———在人们自己本身,家庭或事业的世界里,人们做某些事,只不过是因为某些“专家”这么说,或者那是一种流行,跟着做也只是为了凑个热闹。
所以需要坚持的不是他人的立场,而是自己的,这才让我们不会迷失方向,毕竟身处大流里的我们并不需要思考,而我们正缺乏思考。
独立个性与思维使我们成熟,有些像是种子需要独立的土壤。
因此要想变得成熟,首先要不盲从。
浮躁,即心浮气躁,是一种不良的心态。表面看来,它并非大毛病,但反映在工作中,尤其是对领导者来说,有时会引发大害。
改革开放以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同行动。如今,放眼中国大地,到处是奋发进取的局面,到处是蓬勃向上的景象,到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这可喜的发展潮流中,只要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有些地方一种可忧的苗头在悄然滋长,那就是浮躁之风。在经济建设中,一些同志本意是想快些发展、快出政绩。他们虽然有着良好的愿望,但却缺乏一种务实的精神。他们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重速度而轻效益,重数量而轻质量,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眼前而轻长远,重唯上而轻唯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地方不顾当地发展水平,用大量资金建设并不符合地方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既导致资源浪费,又加剧地方财政困难。有的地方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使基层难以招架,无奈之下,只得掺假作假。有些新竣工的工程尚未到保养的期限,为了某种需要,急于提前投入使用,结果质量受到严重损害,甚至酿成灾祸。如此种种,莫不与浮躁之风的影响有关。
浮躁之风所以不可取,因为它容易使人在情急之下,跟着感觉走,而有失应有的耐心与冷静,以致盲目蛮干,背离事物发展的规律。其实,世间万物皆有规律,任何工作都必须遵循规律。比如,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去总有幼稚想法。人可以征服自然,故不顾一切地向自然界索取,以致造成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其教训是够深刻了。实际上,大至宇宙天体,小至日常琐事,都得讲规律。比如,妇女生孩子要讲“十月怀胎”,早产儿难以抚养;农民种田要历经春种到秋收,“拔苗助长”绝对是笑话。无数事实说明,顺规律者成,逆规律者败。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发展了,其他一切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但是发展必须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发展。当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仍然因循守旧,就会坐失良机;不顾实际情况,急躁冒进,同样也会坏事。
浮躁的另一面是宁静。所谓宁静,就是办事情搞建设要沉沉稳稳。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有建设热情,又要有科学态度。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做到尽量避免少走或不走弯路。尤其要重视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现在有些同志身子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脑子却搁置在计划经济的框架里。嘴里却一个劲地叫发展。试想,这能够发展得了么?
浮躁之风所以发生。其中固然有着个人为利益所驱动等原因。但是一种不良现象得以发生,必有其生存的环境和土壤。为此,应当更多的从社会方面寻找起因。多年来,我们一直推行凭政绩用干部,这无疑是对的。但有的地方对何为政绩,并未能够科学地界定清楚(或许难以界定),甚至错把“虚绩”当“实绩”,这就不能够不对一些干部起了误导的作用。经济工作周期性的规律,要求领导干部任期相对稳定,而有的地方干部任期太短,调动太频繁,这也容易造成负面的影响。看来,浮躁之风虽然反映在经济工作中,表现为短期行为,但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社会机制上的问题。为此,继续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的队伍的思想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科学导向机制,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了!
自从昨天我上医院看鼻炎,医生诊断为体质差,要吃葱姜蒜,我的“北方人蜕变生涯”就开始了……
昨天,我刚刚被逼迫吃姜;今天,菜里又是一堆蒜头、蒜叶。Ohmygod!我无比鄙视地看着大蒜,不仅气味臭,味道肯定很呛人。虽然我没吃过——以前死也不愿意碰一下,但一看那样儿,断定滋味也八九不离十,定像芥末一样。
我很嫌恶地拨开几片蒜叶,想夹片猪心。可是爸妈的火眼金睛马上射了过来“蒜要吃的!”“吃蒜!”我极不情愿地夹了一小片蒜叶放进碗里,先细细品尝了猪心,很淑女地一小口一小口咬着,一片猪心咬了N次,又用一世纪的时间吃了一块肉,一点一点把肉丝嚼碎,再扒了几口饭,努力寻找科学老师说的淀粉的甜味……实在拖不过去了,我慢慢,慢慢地夹起蒜叶。
我做了好几个深呼吸,一副视死如归的悲壮表情,像吃最苦最苦的药似的,飞快地吞下去。但无奈蒜叶太长,我非但吞不下去,还干呕了好多下,差点把蒜叶吐了出去。“吞不下去的,你要嚼的哪!”妈妈说完,爸爸接接力棒似的说:“就是,蒜又不是毒药,这么怕干嘛呀?北方人吃的馍馍就是馒头夹大蒜的!”
北方人真是悲哀……我很同情地想。
我闭上眼睛,做好吐的准备。然后心一横,一排参差不齐的牙,瞬间咬了下去!
咦?好像也没什么呛人的味道耶!我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莫非我的味觉失灵了?继续咬,好像和普通菜叶没什么两样啊!我放心了,平静地吃下了蒜叶。一边吃,一边心想自己真是傻乎乎的。
原来,什么事情都是需要尝试的!
你亲眼见过打渔吗?这次春节在姑爷家,我终于看到了打渔的壮观场面。
姑爷把一条小渔船拖到岸边,那条船有四、五米长,却只有约五十厘米宽,船上放着鱼网。只见姑爷手拿一根蒿竿慢慢地下到船里,姑爷一站上去,船就开始摇晃起来,我真担心一不小心,姑爷就会掉到水里去。小船刚撑出没多远,湖里的鱼就好像知道厄运马上就要降临了,拼命的往竹林的倒影下钻,有的更是跃出水面,只见水花飞溅,平静的湖面顿时沸腾起来了。
姑爷一边慢慢地用蒿竿往前撑着船,一边不慌不忙的把网布下,还不时用蒿竿拍打水面,让鱼儿更加惊慌失措,到处乱钻,一不小心就钻入鱼网。不一会,网就布完了。先布下的网上,有好几处浮标在不停地晃动,一看就知道已经有“傻”鱼中“计”了。
过了十多分钟,开始收网了。网拉出水面,姑爷专拣又肥又大的鱼,把小点儿的鱼都放了,那些小鱼可真幸运。突然,姑爷朝我喊道:“吴欣瞳!你猜,我网到了一条什么鱼?”但是,我东猜西猜,就是猜不到。当姑爷告诉我是一条大红鲤时,我兴奋极了!
哇!好大的一条大红鲤!身上滑滑的,呈粉红色。而尾巴和鳍却是鲜红色的。两根胡须足有十厘米长。它的嘴巴一张一合的,张开时可以吞下一个鸡蛋。大红鲤在船上不停地跳来跳去,很不甘心的样子,想再回到湖里去,但不管它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过了很久,它大概跳累了,终于不跳了,只有嘴在不停的开合,像在不断的喘气。我们一称,大红鲤足有十公斤重。
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一共打上来十九条鱼,我最喜欢那条大红鲤。打鱼原来这么有趣,看着今天的战利品,我真想亲自去网几条鱼上来!
“书”,对大家来说,应该都很熟悉吧!不知你怎样,我可和书是“一见钟情”哪!对我来说,这书是我生命中唯不可缺的,它就像一位老智者,指引着我前进的路线。
那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三味书店了。后来,买回来了一本我梦寐以求的厚书——“《世界未解之谜》”我可是爱不释手呀!迫不及待地拿起书就看了起来。
很快,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妈妈说:“雨柔,不早了,你快睡吧!”我看了看手表,九点半了,但还是撒娇地说:“再过一会儿,再过一会儿。”只见妈妈顿时火冒三丈,不耐烦地说:“你到底去还是不去?”我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把书放下了。可是心底儿,却还沉淀在书中的乐园中,迟迟不归。这时,我灵机一动,想出个好法子来:不如……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趁妈妈不注意,把书悄悄拿到被窝里。就去洗漱了。回来时,因为心虚,所以不自然地向妈妈笑了笑,幸亏妈妈敏感力没那么强,“好险哪!”晚上,妈妈在客厅看电视,而我就悄悄打开灯,沉淀进书的世界中。
慢慢地,慢慢地,转眼就十点半了。妈妈也要睡觉了,她来到房间,却发现我的卧室的灯还亮着,便走过来一看,可想而知,没错。妈妈看到我还在看这本《世界未解之谜》,瞬间,她的怒气就如同火山爆发一般,直冲云霄,一把把书没收,我号啕大哭,而妈妈却像没听到似的,还和我约法三章:如果以后再半夜起来看书,一律没收,毫不留情。
唉,妈妈,爱看书有错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