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教育,不可否认,存在诸多问题。今天,我就拿一项依我所见,比较关键,比较突出,比较实际的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当今社会是自由而开放的社会,每个学生都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但我觉得,当今的学校,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工作能力。在中学,大部分教师学生始终以升学为其目标,不仅偏离了党的教育路线,更是缺乏道德理想教育,听说理科生的动手能力也是逐年下降,有些中学生连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也不懂。产生这个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缺少机会在社会中锻炼。它的根源是在于教育体制的落后。还有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守旧。很多家长都以为,只要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或者重点大学,就会“钱途无量”。这种想法在以前“大学生包分配工作”的年代也许说得对。但是现在,在各类的调查研究中,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跟其成就没有必然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青年有了更多的选择,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招聘人才,确定了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造成的结果是那些相对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社会去锻炼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因为这不仅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在这个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快更清楚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如发现自己的能力兴趣,确立起志向理想和信仰。这些东西从书本上是难切身到的,即使在书本上获得一时想法,不经过实践也很难证明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说到这里,让我想到了一句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和项羽都不是读书人,而是从社会的斗争中脱颖而出的时代英雄。经常困自己于教室和书本里面的人不仅缺乏社会实践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如克服现实困难的能力,胆量,政治斗争能力,发掘自己潜力的能力等等。而且学生读得书太多的话,所受到的约束就越多,他们思想潜意识中,条条框框太多,这样会约束他们的行动。
假如说中学生是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而埋头苦干,发奋读书的话,那大学生假如还一如既往地像中学生一样躲在自己的“一塔”里钻研课本的话,那就很不应该了,除非他专心做学术或者考研什么的。大学给与学生更大,更广泛的社会实践空间,可惜的是有一部分学生的心态还没从中学转变过来,依旧埋头苦读,或者是整天沉迷于网上。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课程设置也从各方面压缩这学生的社会活动空间。虽然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至少一个月的实习时间,但相对外国,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个月显得太少了。在网上,我找到了证据:“在欧美许多大学,专业实践或实习大多是正规的教学计划,并给予一定学分。美国有的工科院校规定,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要花十五个月的时间在工厂、企业学习。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可以到联合国旁听席上“听课”,学经济的可以去华尔街实习。在其他一些大学,学历史的要去档案馆、博物馆见习,学法律的要去立法、司法机构见习,学政治的要在政治机构或公共决策机构工作见习。在前苏联及一些东欧国家,专业实习的情形与美国类似,在德国,专业实习也受到高度重视。如工科院校规定学生参加实践或实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二十六周。理工科学生在学完一至三年后参加“中间考试”,合格后必须参加一定的生产性实习,然后才能撰写毕业论文。以上这些专业实习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提高学术水平为主要目的,同时,也必然行使着影响学生在人生、道德价值等方面的观念、态度、品性等功能。”
当然我们每一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然而,要建立起一套完整健全的考核制度,并不那么容易。在现阶段,中学社会实践考核制度还没建立,而小学生享有的课余时间相对比较多的情况下,还是要鼓励学生多主动走出学校,多方面接触社会,尤其是跟农民和工人等社会底层的人民打成一片,这样才会让自己见多识广,学用所用,学有所成!
说起2007年,文化不多,文化事件却倒不少,不管你是走马观花回眸一瞥,还是“侧目而视”仔细打捞,映入眼帘的大抵是“一地鸡毛”而已。漫长360多天沉淀下来的文化积累,如果用“没文化”来形容,那大概是最合适不过的,而就拿这些“不能称化”的“文化”来说,它们既不像“鸟巢”那样有个“骨架”,也不像“水立方”那般有张皮肤。
盘点2007年的“文化”,虽说寥然甚亏令人寒碜,但说头儿多少有一点:“快乐男生”一成功举办电视台就笑了,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书会受骗就哭了;博客点击突至网络第三当年明月就笑了,众歌星的演唱会票价都超过2000元许多追星族就哭了;于丹一走上“百家讲坛”就笑了,“超女”们一看到“超级男生”举办就哭了;“嫦娥一号”成功飞入太空中国人民就笑了,韩寒看到了郭敬明被破格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就哭了……笑了哭,哭了笑,或真实,或虚拟,2007年中国的文化“历程”就这样了。
不过也的确,现在的我们,真的就是“没文化”;如今的中国,也就是“缺文化”。看看电视上被众人所津津乐道,且每个参赛选手个个都自称是“江湖中人”的“武林大会”,你就会明白:三分的舞蹈“干货”,原来是可是被稀释成一档30多分钟的名牌节目来做的。不愧是武术“原产国”的做法。再看看《红楼梦》再拍的准备“花絮”,其间的“龙套”走得百姓果真是“眼花缭乱”没有一点“头绪”,光一个林黛玉的扮演者都能“如火如荼”上这么长时间,在众人都把它作为一个成名机会的情况下,有关单位还像搞“学问”似的举办了一个“选秀大赛”。这作为四大名着之一的《红楼梦》也着实是名副其实的够“红”的,不仅带动了其间的演员“红”了起来,而且还带动了其相关的投资商家的钞票“红”了起来,真的是落实了“共同富裕”的伟大宏旨。如果曹雪芹先生九泉有知,不知道会不会“红”得给“乐”活过来?另外,同为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那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准备重拍的剧本连一个字都还没有“加点”,宣传的“新闻”却都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了。可是“言立”半年后,却还没见到这些爱“临时抱佛脚”的炒作者们有所“立足”。如此接二连三的“蛊惑”民心,“欺诈”百姓,不知道这些被金钱遮蔽了双眸的“鼓腰包”们到底想干些什么?中国有句俗语叫:“流言止于智者。”但屡次被“诈”之后为什么类似的“流言”还没有停止呢?可见那些自称是“文化人”的“文化人”并不是所谓的“智者”。
再看看如今被人高度追捧的“百家讲坛”,那可是独领着中国国学教育“文化”,“名家云集”的名台,别看是一座和老师上课教学并没有什么区别的三尺讲台,可那上面站的都是所谓的“名家”。“名家”们只要能站在上面“啼笑皆非”般的把孔子说成丧家狗,把庄子说成处处求人等米下锅的“乞丐”,然后再加上自己满腹经纶般的长篇大论,给台下的观众讲上几个已经“生米煮成熟饭”的`故事,然后就大功告成,名利双收。如此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风水宝台”,可想而知台下那些其它的名家对这座“台子”觊觎的颈项伸得有多么不可高攀。然而就是这种有悖于人类正常思维导向的“导举”,“名家”给“吹口气”还能在百姓中间“刮阵旋风”,这可见我们骄傲无知的现代白领人对中国家传统文化熟知的“白领”化。也可见在文化可陈的今天,“娱乐圈”都已经被我们拿来充当“文化圈”了。而单就从“文化人”的角度看,著名学者钱理群都豪不客气地说“我们这一代最没文化”,可想而知我们“君子固穷”的程度。其实,他说的“这一代”,也多包括了比他年轻的一代又一代。
美术家韩美林说过:“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而文化和经济又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的,所以说我们现代的经济也是“没文化”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许嘉璐不是说过吗:“没有文化的经济再发达也是建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这句话形容现在的中国经济那可是“天衣无缝”。现在中国的楼房耸立得是够高的,可那是终究只是建立在“沙滩”之上的高楼大厦。一句真话的力量,抵得上整个世界。
透过“真话”和2007年的文化“足印”可以“以管窥豹”,看出在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所有人都已被名利蒙上了“海市蜃楼”般的面纱,生活在世俗的假像和权力的保姆的怀抱之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文化体制存在着种种死穴,我们的文化基因也存在着种种缺陷,但是对于那些爱管文化的“文化官”却春风得意的满以为“文化风景这边独好”的状况,我想起了马季先生的一句相声来形容当今中国的“文化”和“文化人”:吹牛的人,上嘴唇着天,下中嘴唇接地。
事实上,在这个一见噱头、一听炒作,“fans”团们可就会喜滋滋乐呵呵屁颠颠地掏出上百元钱去影院观赏“大片”的年代,谁还可以被称为真正“有文化”的“资深”者呢?
窗外,是一片茫茫白雪。
但此刻的我,却无心留恋这美景,只是双眼死死的盯着白纸上的黑字。明天,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非常重要。那是一次竞赛考,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生的文章,然后发给老师。我看着那些字,顿时陷入了绝望。到底该写什么好呢?我苦思冥想,却终究没能悟出什么'人生"。罢了,只得打开电脑,再从书架里翻出几本哲理书,搜资料,“看人生”。这时的我如同一个机器般的工作着,一边看着书,另一边则不停地搜着资料。大脑像齿轮一般快速的转动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窗外的雪也随着时间越下越大。可我的大脑却重的像石头一样,手上的工作却是一刻也没停过。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我决定先写一篇练练,然后再开始研究“人生”。不过才刚拿起笔,又被我放下来了。实在是想不出该怎写,无奈之下,只好放下工作,在大脑里构思一下要写什么再动笔好了。正当我构思到一半时,弟弟突然打断了我:“姐姐快看,外面下雪了!快陪我下去玩!”“啊!!”小孩真麻烦。没办法,谁让他是我弟呢。
“哇,好冷!!”才刚出来就想打退堂鼓了,可弟弟却一直拉着我的手不让我走。只好陪着他了。看着弟弟的那欢快的身影我不禁也被感染了,脱下手套,慢慢的摊开手心,让雪心飘落在掌心里,看着它一点点的融化。就在我想起身拍下身上的雪花,远处传来一声吆喝:“烤地瓜!烤地瓜!”好像很久没有听到了,心里不禁有些兴奋,带着弟弟朝那边走了过去。买了两个地瓜,弟弟一个,我一个。当我吃下第一口时,眼里竟有些湿润。猛地记起,自从我上了5年级,好像从来没有这么放松过。我忽然意识到,人们口中所谓的“人生”,并不是用忙碌来充实自己,而是要试着学会放松自己。就像亚力士多德说的:“放松与娱乐,被认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在忙碌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多给自己一些享受人生的时间,试着去放松自己。我因此而受到启发,就这样写了一篇《看那白雪》。虽然我对“人生”的理解并不多,但我懂得为什么牛顿能发现地心引力,为什么阿基米德?能够发现浮力定律。我想这也许就是人生,只需要一杯下午茶,体味人生。我们并不需要用忙碌去换来成功,有时候,成功,其实离我们很近,只要我们都用心去留心,而不是一味的“忙碌”,忽略了“空闲”。
我只想说:“忙碌,并不意味着成功。”试着去享受人生,享受时光。
春三月的西施故里,粉墙黛瓦的楼阁,高低错落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青石板的小桥,小桥下,流淌着的是弯弯曲曲的小河;曲径通幽处,鸟啼声声慢;沿途的那些楼房,木质的门窗散发着历史的味道,引人回味无穷。那依临浦阳江而坐落的馆所茶楼,很是适合你,于喧嚣忙碌之中,选择一处安静的场所,沏一壶明前西施玉露茶;或自斟自饮独赏风景,或邀三朋五友碎语清谈;茶香袅袅处,涤尽烦恼与浮躁,任遐思无边,任心境恬淡从容。
你可以透过那落地玻璃,尽情的观赏浦阳江的美景,远眺江对面王羲之所写的“浣纱”二字,欣赏江上不时而过的渔舟,那些嘬鱼的鸬鹚,也许正在看着你呢,或许,你自己也成为了一道风景。
我喜欢在这早春三月,放慢脚步,静心地行走在曲曲折折的小道上,欣赏那些错落有致的房屋,老式的台门,老式的四合院,都泛着一股古朴、沉静的韵味,让我总有一种游离时间之外的感觉,好像历史的影像不曾在此走过一帧。
西施故里,朴实而悠然怡人。西施故里的夜晚是最吸引人的,粉墙黛瓦在那一个个大红灯笼的掩映下,显得很是娇柔,很是让人沉醉。不经意间,你会被慢慢的感染,慢慢的融入进这种独有的典雅之中。那一种都市休闲人的感觉,仿佛已经回到曾经的童年岁月。
那个高高的戏台,演绎过多少出越戏,儿女情长,忠孝节义,尽情的演绎着千年的意蕴;戏台前面道地边上的风车与晒稻谷的雕像,就像回到了小时候村子里做戏时我们顽皮着嬉戏闹闹的情景,往日帮父母扇风车的情景还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历历在目。
行走在西施故里,一股宁静怡人的心境自然而然的弥漫着。脑际里,仿佛穿越千年时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曾经的轻歌曼舞,曾经的惊艳奇迹,一篇篇西施的故事不断的在历史中演绎,穿越千年,不断的深入暨山越水,这里的一切仿佛都是在追寻曾经的历史,曾经的古越足迹。
放松你的脚步吧!在这个季节里,于喧嚣的市区之外,尽情的深呼吸,悄悄地闭上双眼,亲吻那来自于大自然的清香,忘却某些烦闷与***动,放松心灵,让心灵回归自然,让你的心决定你的足迹,放下烦恼,敞开你忙忙碌碌的心扉,偷得些许闲空,不亦乐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