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本书时我几度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本纪实小说,作者的人格分裂成24份,每个人格有各自的性格年龄甚至性别,有时会时不时浮上来说上几句话,或者二话不说直接陷入发疯,在外人看来此时的作者完全是另一个人,有时是小孩,有时是老人,有时是男人,有时又是女人。对于作者这是一场史无前例惨绝人寰的痛苦路程,有时他发现身上的伤痕,但毫不知是怎么造成的,有时他在镜子面前说出莫名其妙的话,嘴里吐出的是似乎别人的声音。这本心理学的纪实小说不得不说非常精彩,讲述了作者从发现病状到拒绝事实再到勇于接受治疗的一系列过程,这本书不仅精彩在这个我们了解甚少却又异常神奇的多重人格分裂病情的详细描述,还精彩于这一系列过程揭示的道理。
作者的人格分裂源自于幼时的家庭虐待,由于心里尚年幼无法接受最亲近的人居然这样对待他,心理出于保护原则便制造出分身替他承担,久而久之分身一个个增多,但自身并未意识到他们的存在,直到某一次的情绪爆发引起了他的家人注意,当医生诊断是多重人格时作者心底在抗拒这个事实,表面上配合的接受治疗,但心底仍旧深深怀疑着那些分身的存在,有时甚至刻意抑制他们的出现,这让他的`病情越来越糟,但是就在这档口出现了一个非常了解这病经验丰富的医生,经过医生和家人的悉心开导作者愿意接受事实,病情慢慢转好。
我知道作者抗拒那些分身是因为强烈的不安全感,很多不认识的人突然就这么占据了自己的身体,这种身上突然多了很多陌生元素的感觉令作者抗拒疾病的真实存在,逃避现实就是逃避自己,与多年前遭受虐待时采取一样的态度,幼年的作者逃避了被虐待的现实制造替身来承受,如今他又试图否定现实来逃避现实。逃避是无用的只会让人进入另一个恶性循环,面对痛苦选择遗忘或否定来逃避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何不把问题挑开了一一面对,作者最后想开了,和分身们握手言和并愿意和分身们一起接受治疗,直面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些道理说的简单但在我们生活中遇事了也未必次次都有勇气面对,这时选择遗忘或者逃避现实或许是获得一时解脱的办法但绝不会长久,我们要以作者为戒,勇于面对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经曲折绵长的廊道,自唐代到民国期间的各类珍贵碑石陈列一侧,内容各有不同,有些碑上刻了人物图像,是为了纪念人物;有些碑上刻满了文字,是在讲述以前发生过的故事难怪孔庙又被称作杭州的石质书库。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摆放一侧的讲解机,讲解机上讲述了各个朝代所用的不同的`文字:从线条流畅的篆书演变到笔力刚劲的隶书,再演变到顿挫抑扬的楷书令我这个书法爱好者加深了对中国文字的了解。
五年级的时候我曾来过孔庙,这次参观又带给我不同的见解和感悟:孔庙有的不仅仅是书法、碑刻、礼仪,还有科举文化、儒学传承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此次参观即丰富了我的知识,又启发了我的思考。希望将来通过不断的学习,我能成为一个有学识、有内涵的谦谦君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