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教授向我们全国大学生上了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他们对高校思政课的讲授教学发人深省,令我感悟良多。
“灾难是一所学校”,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它总会教给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更加明白该坚定什么、自信什么。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被卷入了这场特殊的战役。在这场人民战争中,每个行业、每个人都应该拿出自己最强的气势,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战斗中。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历经过许多磨难,但我们从未被压倒过,而且越挫越勇,赫然挺立在世界东方。这次疫情虽然来的突然,但我坚信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国历史上也有着多次的灾难病害,多难兴邦,每当磨难当头,都能激发出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无穷的斗争力量。中国建国以来,就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洪水灾害、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许多或大或小的灾害,中国则在克服这一次次灾难的道路上不断磨炼成长,这些灾难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战疫,不能让最后一步毁了前面的九十九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让中华民族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起来,彰显民族坚毅的品性。同时,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响应组织举措,积极配合,若无必要绝不出门,安心在家,不成为潜在的传染源,这便是对国家的贡献。也可以借此在家抗疫的时间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找准目标与方向。相信待春暖花开之时,大家都能摘下口罩,露出最美好的笑脸。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中国人民必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勾起了回忆,牵出了向往。
对汪老先生的印象停留在顽固的贪酒鬼,百般劝阻都拦不住他对酒的痴念,活像个掉了门牙的小孩嘟囔着要吃糖,哭闹着一定要吃糖,就算牙齿会掉光光。那时就对他有些喜欢——老顽童总是可爱地让人不觉想去逗一逗。可直到今日,我杂乱的阅读曲线才再次拐到这位老先生。
他的文字一半平实一半精细,稍而有些小道理。许是得益于他自夸的非凡观察力,从他笔下写出的乡野趣事十分有画面感,也不断地勾起自己的回忆,这一定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受。
越老越贪恋过去,长大了会不想长大,而我仿佛提前进入中老年生活,对于已经不复存在的充满乡野气息的活力童年,一万个舍不得——时常想起小时候在山上的顽劣行径,一旦逮着一人可以讲起那些幼稚又刺激的小事,怎么也停不下来。
不是说现在不好,只是吧,成为过去的生活,时间会滤去那些琐碎的伤痛烦忧,于是回忆变得美乎所以。
中国这个辽阔的疆域啊,最动人的就是交揉错杂的乡土文化了。每个地方对于一些生活细节的称道,即方言中的精髓部分,说来那些缘故啊,真教人不住感叹“还真是这么回事”!我太喜欢这样的语言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岁月积淀,切切实实。
除了“乡土生活百科”,书中也频频出现汪老先生对美的态度和追求,但这对现在我来说,没什么耐心看,美是一种直观的当下感受,透过文字去感受,想象,还是很累的。
生活是很好玩的,为这句话给汪老先生疯狂站街。
如果把艰辛比作是蝉,那么生活则是封住蝉的蛹,蝉只有冲破蛹才能高高飞翔,展示自我。只有浸透泪水,洒遍鲜血,才会冲破蝉蛹。
秋天上旬,田野中翻滚着金色大浪,颗颗饱满,树上结着丰硕的果实,农民伯伯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秋高气爽,雁过留声,远眺远方,神清气爽。一棵白果树上挂着不少“不倒翁”。它们在风中起舞。走近一看,原来是前来过秋的蝉儿。蝉儿善于吐出那一根根色如雪、细似针的丝。为了保护好自己,它们都被土色的蛹紧紧地包裹着,时间流逝着,蝉儿已渐渐长大,我又一次来到它们面前,看它们展翅高翔。
只见那蛹破出了一个小洞,两只细而长的触角出现了,挣扎着,它们梦想自由,挣扎着,它们梦想展示自我。只见它两触角向两边扩张,肚子在不停地收缩,扇动着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蛹已渐渐的松了,它使尽了浑身解数。它自由了,它拍打着翅膀高飞了。越来越多的蛾飞了出来。此时,一个“凄凉的叫声”吸引了我,是什么呢?我留心的寻着,原来是一只蛾因能力有限,挣扎不开蛹了。我觉得它很可怜,一手轻轻捏住蝉儿,一手剥开蛹,它飞了出来,但没飞多远,它慢慢从开上落下,它经不住风儿。渐渐的死去了。我想一定是我刚才的举动害了它。它并没有尝到艰辛的滋味。其它的蛾飞走了,它们用自己的艰辛换来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只有艰辛才能冲破生活这道蛹。
生活需要艰辛。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回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