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轻轻地,爽爽的,恬恬地。
路灯,桔黄色的,调皮地一闪一闪的。
国槐树,凝重地站着,只有树叶一晃一晃地。
马路也休息了,偶而才有一两辆车经过,很懒的样子。,
远处的西山,早已送别了夕阳,睡着了,只看得见一身刚毅的轮廓。
很奇怪的,天空中并没有蚊子,也不见蝙蝠,更没有知了,不是因为他们没来,而是因为这里很少,居然很是想他们。
天空中有很多的星星,亮的还有不亮的,一个也不少,月亮,出奇地大,虽然羞成了一个弯,但是也能看见那棵桂树,吴刚正在不停地砍。
刚种的杨树,愣愣地站在那里,头已经被剃光了,头发还没有长出来,可是已经在长了,也不用着急。
草皮刚刚喝饱了水,打了个饱嗝,懒洋洋地倘着,倒像是个土财主,无所事事的样子。
池里五彩的鱼呀,黑黑的什么也看不到,也不知道你们在做什么事情,想来也是有趣地很吧!
喷泉喷了一天了,想必也累了,也默不作声了,终于也休息了。
阵雨在黄昏的时候匆匆地路过,临了,居然还又把太阳拉出来了遛了一圈。
天空蓝得像洗过了一样,在白云的缝隙里,空气里传来泥土的香味,吸一口,一种舒畅的温润感觉会溢满整个胸膛。
西边的天空中还有很亮的白色,云却成了青色,厚重而凝练,就像是青花瓷。
嗯,宁静的夏天,宁静的夜晚。
记得以前看过迟子建的一
也许会觉得,黄昏是属于欧洲小国的。因为我们的江南太纤弱,只承受得起煦日和风,水雾氤氲;而北方已有黄沙堆积,黄河哮腾,再一轮黄日就太厚重了,让人看出悲壮。而欧洲小国却天生适合用夕阳当背景,像我喜欢的《行者无疆》的封面,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巷子里,旅者偊偊独行,空气里弥漫着金色。这是我所认为的最美好的场景。
我还臆想过这样的场景:自己独自走在欧洲玲珑小国的镇子上,突然,街边有一扇门打开了,走出一位老人,满头银发,却被暮色笼上了一层奇异的金黄,他看见了我,便微笑着点点头,说了几句我不懂的语言,然后关上门,走上与我相反的方向,黄昏美就美在这里,适合想象……
我曾期待邂逅长得像但丁的路人,看着他身后被搅出的黄色漩涡渐渐散去;我期待遇上出走的娜拉,跟着她,看她会如何否定后人加给她的猜测;我也期待看见一条叫卡列宁的狗,跑过布拉格的桥,再看它身后城市的沧桑。这一切的背景,一定要有昏黄的夕阳,不要行人如织,在远处的广场上,也许正在播放一支波尔卡,那里即将上演一场露天舞会……
所以,我喜欢黄昏。
在一天当中,我最喜欢黄昏。此时的天空被染成暖暖的黄色,就连耳边的风都是热乎乎的。
现在是下午四点,原本蔚蓝的天空泛起了一丝红晕,也不知是谁家的姑娘正在害羞呢?红与黄在天幕中热舞,使欣赏它的人也感到惬意。
咦,太阳去了哪里?哦,原来它正躲在那黄灿灿的云朵后面呢!这霞云可还真是它的天然隐形衣呢。也许是玩累了,又或许是想家了,那金灿灿的大圆盘子,一点一点地没入了云海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也许是黄色跳累了,一点点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玫瑰色。玫瑰色和红色的搭配可是让那人眼前一亮了。从一开始淡淡的红色再到后来深深地玫瑰色,晕染出渐变的美妙,让人如梦似幻,如痴如醉……
火烧云烧啊烧,烧出了红色、玫瑰色、橘色、粉红色和紫色,这些颜色将天空渲染成了一件美丽的艺术品。每当看着黄昏的天空,我不禁回想到底是哪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将天空画得这么美呢?
哦,原来是大自然母亲啊!她创造出了各色的晚霞,并将它们贴在了天空上,为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带来些许安慰。
遇见黄昏就想到那次,那美丽的风景……
我的家乡在画桥,应该是在余江的北边,那有一条小溪,小溪上有一座坚固无比的老桥。每天傍晚,我与我的弟弟都会去看黄昏,看那耀眼而金黄、美丽而吸引人的黄昏,我们常常陶醉在那美丽的景色中。
吃完晚饭,我们急忙跑去桥那边去看黄昏,刚跑过去,只见桥旁到处是小孩,他们嘻哈的声音震耳欲聋,弟弟见他们玩的那么嗨,指着他们说:“怎么这么吵,怎么看黄昏!这可是最佳地点!”没错!这的确是,但这太吵了!坐在桥上,听着溪水的歌声,吹着凉爽的清风,看着美丽的黄昏……多么享受啊!为了看黄昏,我们开始催促小孩,用糖果、玩具诱惑都不管用,大人来了,原来他们还没吃饭,他们被赶了回去。终于能安静的看黄昏了。我们躺在桥上,静静地看着黄昏,渐渐地、渐渐地……我们进入了梦乡。
不知什么时候,一阵吵闹的声音传来,我们睁开眼睛一看!那群小屁孩又来了,这次他们胆子可真大——拿起水桶接水,之后,就往我们脸上一泼。太可恶了!我抢过水桶大骂道:“你们家人没告诉你们讲礼貌吗?”万万没想到,这群小家伙竟如没听到似的。这时一位小屁孩看见了黄昏,惊讶地指着天空说:“哇!那块‘布’好美啊!”大家一听纷纷转过头来看那块“布”,它是那么金黄,恰似一片金色的海洋;它是那么的宁静、那么的耀眼、那么的美丽、那么……
我们并没有打扰他们,要让他们体会到黄昏的美。我们躺下来,继续看黄昏,他们也学着我们的样子。这桥旁变的异常安静,所有人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光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