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以为是关于妹妹控诉而滋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也好奇最后会给出个怎样的结果,想必如果按这条路下去,会是个更有争议的话题。
有时觉得病人凯特反而是那个最累的人,当大家都到她病床旁打算陪着走到最后的时候,他们抱的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很真诚在陪伴的,可他们更多的也只是一个过场而已,一个和你没什么联系的亲人,思想的远比感情的大很多。还有人和凯特说你会好起来的,要相信。多么套路的话,甚至他们不知道她最希望的是什么,而凯特像一个看淡了的人似的,接受每个人的祝福,然后欢笑聊天。如果这时有个人只是静静的陪者,与她在意的聊聊天,或许那样的送别对即将死的人更好。
开始觉得妹妹是可怜的,可想想凯特同样也可怜,生了自己不愿意的病,还要自己喜欢的人为自己而牺牲很大,却维持了只是更长不知道多久的时候。还好有了泰勒的出现,走完这一段,凯特的人生算是充盈了,她用了比别人短很多的时间经历了大部分该经历的,没有人的人生轨迹规定得到老才结束的。走到过顶点,似乎也够了。或许孩子到最后想的都是那个让自己着迷迷恋的人,最后的最后闪现在脑子里的有父母的多少呢,这像是个循环,而且越大越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然后变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她的妈妈,那个让人感觉最疼爱女儿的人,似乎走入了一个怪圈,甚至有时感觉女儿的活着都是为了不让她妈妈的希望破灭,这或许就是男女很大的区别,父亲对女儿的关注永远不轻易表露,只会在她美丽的走下楼的时候默默看着,在她想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带着去海滩,在她快不行的时候,在亲戚朋友进行最后看望的时候,依然默默看着,这种爱深沉,真挚。
人该知道什么时候放手,即使再痛,一味的紧抓不放很容易让人迷失,让人看不清真正要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妈妈给我最大的感受。当然,这些说起来总是轻描淡写,没有经历过很多都没法体会。只是平静的接受自己该接受一切,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今为对方好已经不能成为借口,更何况我们未必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缘,有来的时候,就有走的时候。
影片是围绕着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儿展开的。为了救这个女孩,于是安娜出生了,她的身体一开始就不属于自己,取骨髓、血液等身体重要的部分都是为了拯救濒临死亡的姐姐。当安娜的姐姐出现并发症肾衰竭的时候,安娜将母亲控告上了法院,要拿回自己的身体支配权,她的妈妈并不理解这样的'做法,所以一场爱的救赎就此展开,当真相公开,我终于明白影片名姐姐的守护者真正的含义,那是对姐姐满满的爱。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里很压抑同样也很震撼,那些快乐幸福的背后是怎样的悲伤与痛苦。我想,在这部影片中,每个人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没有对和错的区分,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可以黑白字可以写在纸上,它涵盖的东西有很多,但最终指向爱。
对于安娜来讲,她的出生只有一个使命——救姐姐,家里一切的重心都围绕着姐姐,她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如果她的控告完全是出于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姐姐的意愿,我想我也很理解的,“生命高于一切“是生命伦理学的最高原则。每个人都享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安娜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在做出这样的选择会受到道德、亲情、伦理的拷问,当这些冲突纠结在一起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安娜在现代科技下是与姐姐完美契合的孩子,她的出生应不应该,如果安娜可以选择,她会选择这样出生而接受这样的生活吗?我们不得而知。
人工生殖技术本来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不作细谈,但作为医者,我们要紧守伦理原则。移植医学,是一门很伟大的科学,它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你想,在濒临死亡的时候突然看到了生的希望,这是多么让人激动。当然,这需要供体与受体的配合。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供体的感受,安娜一次一次被医生从身体上取走东西,这样才可以挽救姐姐,脐带血、淋巴细胞、骨髓……。最后到了肾脏,那这之后还会有其他的捐献,她本来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这样一次一次的付出,最后也会威胁到她的生命,那么她的权益应该如何来维护?
安娜的姐姐已经在一次一次的急救、手术、化疗中磨灭生的希望,她活得很辛苦很痛苦虽然她很坚强,她知道自己有一天终将死去,可是每天要在忙碌的亲人面前强颜欢笑,她的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那么,她的感受应该如何照顾?是这样痛苦的活下去还是快乐的离去?这其中涉及到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镜头到了海边,我看见这个可怜的女孩儿遥望大海她笑得很开心,看着一家人相拥的画面,很感动。我想,所谓的拯救如果带给病人的是无休止的痛苦,那么这样的拯救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这样的活着就已经失去挽救的意义。女孩不想再这样痛苦下去,于是她策划了一切,她想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结束这样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当看到女孩儿在她妈妈的怀里安然离去的时候,她应该是快乐的。面临道德、伦理、情感的冲突,道德尺规的标准不同,每个人的选择也许会不同。
影片的结果似乎是一个观众最可能接受的结局,最终所有的都回到自己的轨迹,这部影片很让人感动,它全片都贯穿了爱,对于安娜来说,上诉的结果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爱她的姐姐。为了她姐姐,11岁的女孩儿敢于向母亲提出挑战,她可以接受周围指责的眼光,她愿意把这个秘密永远保守下来,哪怕妈妈一辈子都不会原谅她。如果不是到最后她哥哥说出了这个秘密,也许很多观众都会认为安娜自私自利,其实换个角度来讲,如果安娜上诉是为了自己,她只不过是在维护自己的个人权益,只不过蒙上道德的面纱,我们看待的目光就不同了而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临个人权益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就需要遵守各种规范,面临不同的冲突,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以我的观点,我们需要把握自己道德的尺度,依照自己的良心,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程度的争取自己的权益。也就是说在追求自己的个人权益的同时不能违背做人的尺度。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很久以前就很想看《姐姐的守护者》,最近才终于在pps上找到这部片子。
影片的设定就很吸引人。小女孩安娜,受不了妈妈总是让自己捐献身体部件给姐姐,而将妈妈告上法庭,要获得医学上的独立支配权。虽然,我不是很喜欢和伦理搭上关系的片子,但是这个充满着矛盾的问题,还是让我陷入深思。
影片先从这个家庭各个成员(除了在里面,有些不理智的母亲)的视角,来叙述整个事件。
第一个,自然是当事人,小女孩安娜。她的叙述,有些低郁。每个孩子的出生,都有着其意外性,而自己确实被计划好,设计好的基因组,只为了和姐姐的器官,骨髓等匹配。妈妈为了姐姐,牺牲了工作,生活,而自己未尝不是,小小年纪的她,为了姐姐,扎针,手术,住院...
小女孩把她珍藏的金坠子当了。略带伏笔性质的连接,迎来了爸爸的叙述。
爸爸,虽然他管理家庭不多,家里的事情,都听从他妻子的,他总是静静在一旁。但他无疑是这个家中最看得清全局的'人。他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安娜没有佩戴她珍爱的金坠子的。为了不让这个,具有慧眼的人,透露太多给观众,导演只给了他一句话,那是全剧的伏笔:家庭的幸福下,潜藏着不满,甚至怨恨。这些的爆发,很有可能让这个幸福的家庭土崩瓦解。
哥哥的叙述,我没有太深的印象。这个小孩,透着不成熟的躁动与不安,心里在压抑着什么。
穿插着一些姐姐凯特病情恶化的情节,姐姐翻开她珍藏的相册,开始了她的 回忆。从父母生妹妹的决定,到自己那个没有结果美丽的爱情,还有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她除了,病痛还承受了很多。幸福的转瞬即逝,对弟弟妹妹的满心亏欠,妈妈对她的照顾,一直要求她活下去,做诸多手术,更是压得她喘不过气。或许,她需要的只是在活着的时候,生活得幸福,而不是长久着,在内心忍受着这样的痛苦。
但是牵涉进来的不只这个家庭的人。法官是刚刚从丧女之痛回复过来的。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平复,可见她爱女至深。在听证会上,大家才知道,安娜的律师,接安娜的案子,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所谓的名望。他患有癫痫,他能深切知道,身体不能被自己支配的痛苦。这时所有矛盾都集中在了这个听证会上的辩论。我屏住呼吸,思考着律师的每一句提问,和证人的回答。
当我还在思考,妹妹到底该不该胜诉的时候,安娜正陷入窘境。妈妈一再盘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就姐姐,按捺不住的哥哥终于说出来了。原来,是凯特要求妹妹上诉的,因为她不想再忍受这样的痛苦了,she wants to die!当时整个法庭都震惊了。我也震惊了。感觉自己前一个小时的思考都是白费的。真正该思考的是,凯特到底给如何选择她的人生,家人该如何面对凯特的生与死。妈妈无疑是震惊最大的。当所有人都在提醒她,批判她,只是考虑凯特,过于盲目,没有关心过其他的孩子的时候,她才发现,她最忽略的竟然是凯特的感受,逼着她一直走下去。
将影片推向这样一个高度的导演,却让情节回流了,矛盾的冲击戛然而止。一个让我有点失望的普通结局:在家人的互相理解与关爱中,姐姐平静地走了,家人开始了各自地新生活,但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生命中,曾经有着那个坚强奋斗地凯特。
或许,导演觉得,自己的影片,只是充当心理学家的角色,只能给出意见,真正的决定还是观众自己去下吧。
自从看了,安哲罗普洛斯的片,就觉得,没有一部影片的叙述能胜于他的叙述。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情节,诗一样的流动。但是这部影片的叙述,也是非常的舒服,一切都低沉的,静静的。沿着一条条涓涓小流,发现它们流入一个中心。矛盾激荡,最终归于平静,有种润物细无声的安详与博大。
看了些评论,说书里面是妹妹死了,姐姐活了,而且觉得这个结局更切合主题。我觉得这样就太残忍了,难道妹妹真的就要一辈子为姐姐而活么??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的备用仓库。
“嘉怡,我们要出门了哦。”
“哦。”
“你一个人在家能行吗?”
“没事的,放心吧!妈妈。”
“姐姐,来嘛!”
“满,姐姐要写作业,跟妈妈去逛超市好不好?”
“噢!逛超市去喽——”
“嘉怡,那我们走了!”
“嗯!”
放下笔,甩甩酸痛的手,我望着窗外,心里突然有些害怕。我立刻摇摇头,把害怕统统摇出脑袋,静下心来继续“唰唰唰”快速地写。过了一会儿,作业和都写完了。我长出了一口气,随手抓起一本书,“啪”地躺上床,看起书来。闲下来,才发觉家里静得可怕,楼道里偶尔传来几声清晰的脚步声,随之又渐渐远去。我越想越害怕,实在忍不住了,就一把抓起钥匙,冲出家门,害怕地往外面跑。
穿过黑漆漆的'楼道,跑出半掩的电子门,我终于到了通亮的大马路上。这时,一位和气的警察叔叔走了过来:“小朋友,你迷路了吗?”我奇怪地问:“叔叔,怎么这个时候你们还在维持交通呢?”警察叔叔神气地回答:“因为G20峰会呀!我们警察都在维护交通和社会的稳定呢!你不回家吗,小朋友?”“我……我有点……害怕……”我轻轻地回答,脸立刻红了。警察叔叔笑了起来:“没事,小朋友,你只要记着,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守护你们的安全,就不害怕了!”“嗯!”我大声地回答。一股暖流涌进心间,我转过身,快速地跑进楼道。有了心间的温暖,黑夜仿佛已经不那么可怕了,害怕早已烟消云散。
我边跑边想:“无论怎样,感谢G20峰会,让我有了像家一样安全的感觉!”到了家,我被安全感拥着,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影片是围绕着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儿展开的。为了救这个女孩,于是安娜出生了,她的身体一开始就不属于自己,取骨髓、血液等身体重要的部分都是为了拯救濒临死亡的姐姐。当安娜的姐姐出现并发症肾衰竭的时候,安娜将母亲控告上了法院,要拿回自己的身体支配权,她的妈妈并不理解这样的做法,所以一场爱的救赎就此展开,当真相公开,我终于明白影片名姐姐的守护者真正的含义,那是对姐姐满满的爱。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里很压抑同样也很震撼,那些快乐幸福的背后是怎样的悲伤与痛苦。我想,在这部影片中,每个人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没有对和错的区分,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可以黑白字可以写在纸上,它涵盖的东西有很多,但最终指向爱。
对于安娜来讲,她的出生只有一个使命——救姐姐,家里一切的重心都围绕着姐姐,她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如果她的控告完全是出于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姐姐的意愿,我想我也很理解的,“生命高于一切“是生命伦理学的最高原则。每个人都享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安娜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在做出这样的选择会受到道德、亲情、伦理的拷问,当这些冲突纠结在一起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安娜在现代科技下是与姐姐完美契合的孩子,她的出生应不应该,如果安娜可以选择,她会选择这样出生而接受这样的生活吗?我们不得而知。
人工生殖技术本来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不作细谈,但作为医者,我们要紧守伦理原则。移植医学,是一门很伟大的科学,它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你想,在濒临死亡的时候突然看到了生的希望,这是多么让人激动。当然,这需要供体与受体的配合。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供体的感受,安娜一次一次被医生从身体上取走东西,这样才可以挽救姐姐,脐带血、淋巴细胞、骨髓……。最后到了肾脏,那这之后还会有其他的捐献,她本来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这样一次一次的付出,最后也会威胁到她的生命,那么她的权益应该如何来维护?
安娜的姐姐已经在一次一次的急救、手术、化疗中磨灭生的希望,她活得很辛苦很痛苦虽然她很坚强,她知道自己有一天终将死去,可是每天要在忙碌的亲人面前强颜欢笑,她的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那么,她的感受应该如何照顾?是这样痛苦的活下去还是快乐的离去?这其中涉及到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镜头到了海边,我看见这个可怜的女孩儿遥望大海她笑得很开心,看着一家人相拥的画面,很感动。我想,所谓的拯救如果带给病人的.是无休止的痛苦,那么这样的拯救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这样的活着就已经失去挽救的意义。女孩不想再这样痛苦下去,于是她策划了一切,她想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结束这样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当看到女孩儿在她妈妈的怀里安然离去的时候,她应该是快乐的。面临道德、伦理、情感的冲突,道德尺规的标准不同,每个人的选择也许会不同。
影片的结果似乎是一个观众最可能接受的结局,最终所有的都回到自己的轨迹,这部影片很让人感动,它全片都贯穿了爱,对于安娜来说,上诉的结果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爱她的姐姐。为了她姐姐,11岁的女孩儿敢于向母亲提出挑战,她可以接受周围指责的眼光,她愿意把这个秘密永远保守下来,哪怕妈妈一辈子都不会原谅她。如果不是到最后她哥哥说出了这个秘密,也许很多观众都会认为安娜自私自利,其实换个角度来讲,如果安娜上诉是为了自己,她只不过是在维护自己的个人权益,只不过蒙上道德的面纱,我们看待的目光就不同了而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临个人权益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就需要遵守各种规范,面临不同的冲突,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以我的观点,我们需要把握自己道德的尺度,依照自己的良心,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程度的争取自己的权益。也就是说在追求自己的个人权益的同时不能违背做人的尺度。
昨夜观一让人潸然泪下影片名曰“姐姐的守护者”耽误了睡眠时间,今一整日显得萎靡不振。但即早些睡亦是睡不着。因周日晚生物钟总习惯晚睡。周一则习惯精神恍惚,呵欠连连。午休时老被外边嘈杂声所惊醒。心底只叹气兼无可奈何,亦让吾想起那句:“只许州官居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竟是如此贴切。
据闻要降温,上班时只觉外边狂风大作,风沙横行,刚出门沙尘就吹进眼。忒难受。揉眼并无效,待进巷子时才将其撵出,好不舒服。
再步行远些,处处犹见昨夜风肆虐时吹落的黄叶。瑟瑟黄叶仍在絮絮落地。在广州这样一四季并不太明显的城市,也只有这样的景象才能彰显冬日要来临之趋势。勾勒起我们心底的思念之情感念之意。
话说“姐姐的守护者”起初看时不以为然,既然妹妹anna要状告双亲从出生起便将其做为患白血病姐姐救命的良方。毫不夸张地说妹妹的出生就是为了姐姐。输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现在甚至要捐肾。妹妹anna这次就是不愿捐肾给姐姐kate才去找律师。法院审讯过程中,为了病魔中的大女儿歇斯底里的妈妈,不屈不挠的律师,还有追求正义公正的法官。他们都表演得那般到位。演技当然可圈可点。同时品格也令人肃然起敬,只能说在真爱病魔面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谁是谁非。
及至后来法庭上辩得难解难分之时,哥哥jessie再也忍不住,把真相说了出来。原来状告双亲是姐姐kate的主意,因为她不想再拖累家人,且她自己也想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便上演了一场由小女儿状告父母亲的戏码。待认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分清条理之后对他们一家子的坚强勇敢和不离不弃所震撼。
亲情永远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是其他任何情感所不能替代和复制的。亲恩点滴记于心。时常自醒,对于双亲兄弟姐妹我们是否真正地无愧于心。
昨下午,外出小晃了回,待汇完款便经捷径归家,在一平地,惊喜地看到小朋友们在玩游戏。此游戏乃是真正意义上原汁原味,无害的,如跳绳,玩泥沙等。记忆瞬间流逝到了童年,每年这个时候应是跳绳和毽子风靡之时。放学后节假日玩得不亦乐乎。常乐不思归。要干活总找不到人,为此没少挨父母的骂。
现今小朋友总是玩电脑游戏的多,小小年纪便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最常见的就是一胖胖的小男孩,戴着价格不菲的近视眼镜,理直气壮,亦有些神气地从你身边而过。他的妈妈/奶奶则紧紧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生怕儿子/孙子会飞走。每每看到这便叹乎于溺爱过头。孩子总有一日得离开羽翼的保护。何不给他们于更多的空间。90后00后不久终归得撑起整个天,但现看来怕是心有余力而不足已。
很久以前就很想看《姐姐的守护者》,最近才终于在pps上找到这部片子。
影片的设定就很吸引人。小女孩安娜,受不了妈妈总是让自己捐献身体部件给姐姐,而将妈妈告上法庭,要获得医学上的独立支配权。虽然,我不是很喜欢和伦理搭上关系的片子,但是这个充满着矛盾的问题,还是让我陷入深思。
影片先从这个家庭各个成员(除了在里面,有些不理智的母亲)的视角,来叙述整个事件。
第一个,自然是当事人,小女孩安娜。她的叙述,有些低郁。每个孩子的出生,都有着其意外性,而自己确实被计划好,设计好的基因组,只为了和姐姐的器官,骨髓等匹配。妈妈为了姐姐,牺牲了工作,生活,而自己未尝不是,小小年纪的她,为了姐姐,扎针,手术,住院。
小女孩把她珍藏的金坠子当了。略带伏笔性质的连接,迎来了爸爸的叙述。
爸爸,虽然他管理家庭不多,家里的事情,都听从他妻子的,他总是静静在一旁。但他无疑是这个家中最看得清全局的人。他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安娜没有佩戴她珍爱的金坠子的。为了不让这个,具有慧眼的人,透露太多给观众,导演只给了他一句话,那是全剧的伏笔:家庭的幸福下,潜藏着不满,甚至怨恨。这些的爆发,很有可能让这个幸福的.家庭土崩瓦解。
哥哥的叙述,我没有太深的印象。这个小孩,透着不成熟的躁动与不安,心里在压抑着什么。
穿插着一些姐姐凯特病情恶化的情节,姐姐翻开她珍藏的相册,开始了她的回忆。从父母生妹妹的决定,到自己那个没有结果美丽的爱情,还有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她除了,病痛还承受了很多。幸福的转瞬即逝,对弟弟妹妹的满心亏欠,妈妈对她的照顾,一直要求她活下去,做诸多手术,更是压得她喘不过气。或许,她需要的只是在活着的时候,生活得幸福,而不是长久着,在内心忍受着这样的痛苦。
但是牵涉进来的不只这个家庭的人。法官是刚刚从丧女之痛回复过来的。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平复,可见她爱女至深。在听证会上,大家才知道,安娜的律师,接安娜的案子,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所谓的名望。他患有癫痫,他能深切知道,身体不能被自己支配的痛苦。这时所有矛盾都集中在了这个听证会上的辩论。我屏住呼吸,思考着律师的每一句提问,和证人的回答。
当我还在思考,妹妹到底该不该胜诉的时候,安娜正陷入窘境。妈妈一再盘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就姐姐,按捺不住的哥哥终于说出来了。原来,是凯特要求妹妹上诉的,因为她不想再忍受这样的痛苦了,she wants to die!当时整个法庭都震惊了。我也震惊了。感觉自己前一个小时的思考都是白费的。真正该思考的是,凯特到底给如何选择她的人生,家人该如何面对凯特的生与死。妈妈无疑是震惊最大的。当所有人都在提醒她,批判她,只是考虑凯特,过于盲目,没有关心过其他的孩子的时候,她才发现,她最忽略的竟然是凯特的感受,逼着她一直走下去。
将影片推向这样一个高度的导演,却让情节回流了,矛盾的冲击戛然而止。一个让我有点失望的普通结局:在家人的互相理解与关爱中,姐姐平静地走了,家人开始了各自地新生活,但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生命中,曾经有着那个坚强奋斗地凯特。
或许,导演觉得,自己的影片,只是充当心理学家的角色,只能给出意见,真正的决定还是观众自己去下吧。
自从看了,安哲罗普洛斯的片,就觉得,没有一部影片的叙述能胜于他的叙述。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情节,诗一样的流动。但是这部影片的叙述,也是非常的舒服,一切都低沉的,静静的。沿着一条条涓涓小流,发现它们流入一个中心。矛盾激荡,最终归于平静,有种润物细无声的安详与博大。
看了些评论,说书里面是妹妹死了,姐姐活了,而且觉得这个结局更切合主题。我觉得这样就太残忍了,难道妹妹真的就要一辈子为姐姐而活么?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的备用仓库。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