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济南的冬天》。我觉得在作家的笔下,那么美,那么生动,仿佛是一张小水墨画。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越发青黑的矮松,全白的山尖,穿着花衣的山坡,微黄的阳光,使济南的冬天越发秀气。
济南的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儿热气。澄清的河水往上看,自上而下全是清亮亮、蓝汪汪的,像块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真美啊!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蓝水晶般的景,彩笔画般的城,小姑娘般的山,烘托出济南仙境般的冬。
这便是我在看了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文之后,对济南之冬的第一印象。原来在我眼中,冰冷的冬天,在老舍笔下变得温暖起来;原来在我眼中,死气沉沉的冬天,变得生机勃勃;原来在我眼中,寂寞的冬天,变得令人神往。
老舍的文章,真是叫人拍案叫绝!他把济南冬天的美景与可爱之处描绘的淋漓尽致,跃然纸上。让人看了,便有一种温暖之感笼在心头。这便是济南的冬天啊!真美,真好,真惬意!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山城一片枯黄,黯然失去了多彩的世界,这是我感觉的冬天;而老舍笔下的冬天,确是“响晴”的,而且是常绿的.。
济南的冬天像一个慈祥的妈妈拥抱着美丽的济南城。她把小山编织成摇篮,哄着人们安然入睡。人们见到这小山,心中便有了依靠,因为妈妈是不会亏待孩子的。太阳似乎对济南情有独钟,总是冲着济南露出笑脸。小雪中的济南更是别有姿色。本来就美丽的小山,穿上小雪赋予的花衣,更是若若欲仙。济南的冬天的树,也不是枯黄一片,而是“常绿”的。是啊!在绿的小山中享受温暖太阳光的沐浴,多么美好的感受。难怪老舍先生要用那么多漂亮的词句描绘这一片在冬天的季节中若有似无的“春景”呢!
我所拥有的冬天,是使人冷得发抖的。而济南的冬天无限温暖。老舍的这篇文章让人感到的温暖,也许是老舍先生用笔从济南带来的吧!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冬天竟然比令万千众生钟爱的春天更加美,美得摄人心魄。济南的冬天居然有这么大的魔力,能使人迷恋冬天,甚至不过分去迷恋春天!
济南的冬天,令人神往的地方。
一直以来,以我对写景文的认识,仅停留在它是用优美的语句、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的文章,顶多摘抄几句好词好句,读起来也不过如此,所以,它一直是我写作的弱项。然而,当我真正走进这篇《济南的冬天》时,却感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滋味。
我本是喜欢秋天的,记得有一篇文章大概是这么说的:春天繁花似锦,太热闹;夏天骄阳似火,太燥热;冬天万里雪飘,太单调。唯有秋天宁静,却又多彩。可我读了老舍笔下的冬天,观念大变。冬天仿佛是一匹纯白色的画布,老舍的笔给它缀上色彩。虽然只有几处颜色,却恰到好处,让人眼前一亮。如第三段中:“青黑”、“蓝天”、“银边”、“微黄”、“粉色”,难道这不是一幅《薄雪山景图》么?如第五段中:“绿萍”、“红屋顶”、“黄草山”、“灰色的树影”,一幅《空灵水晶图》赫然映入眼帘。
我喜欢用排比,对于我自己笔下的写景文,不写三五处排比是不可能的。而老舍笔下,排比没两句,拟人的手法运用得惟妙惟肖。若第二段:“晒着”、“睡着”、“唤醒”、“放在”、“低声说”,俨然是幅《阳光朗照小山图》。若第四段:“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又卧着点雪”,放眼望去,《远山卧雪图》尽收眼底。
老舍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语句,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济南冬天朴素又高雅的美丽,让人对冬天的济南心驰神往。济南的冬天是静止的,可老舍用自己的笔把它写活了。
正如巴金所说:“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他的作品中,活在一代代读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