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日益现代化的时代,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盲目消费的现象也愈加严重,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会合理消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我们的消费观念在发生变化,许多中学生都存在盲目消费的现象。其中,买衣服、上网、送礼物所花费的钱占总开支的比例最大,到了用钱的关键时刻却又没钱了。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消费时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做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盲目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攀比,不要浪费金钱。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这样做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需求后,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本有益的书,一部精彩的电影,一次愉快的旅游……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快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再仅仅限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的满足,而是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适度消费是对生态文明的重要贡献。如果每人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将减排74克;自带包装袋购物,减排62克……
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并不是要降低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当一个理性消费的文明人!
面对纷杂的社会信息,面对多样的生活选择,面对多渠道的消费途径,面对多方面的消费知识,我们很容易误入歧途,也很容易一味放纵自我,利用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来填充自己的不开心。所以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购物的漩涡里,我们需要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斟酌,多一些反思,多一些收敛。
有些人把购物当做是排解郁闷、排遣不快的手段,于是为了安慰自己,也为了劝慰别人,他们就开始不停的在商场里转悠,在淘宝上下单,从而让自己分散一下注意力,全身心的从烦恼中脱离出来。有时候用逛街或者逛淘宝的方式来娱乐自己,放松自己,这本身是没有错的,可是怕就怕人们会沾染上名叫购物的毒品,从而忘掉什么是拮据,什么是节制,什么是节约,什么是浪费。而当人们一旦脱离自己的现实需要时,他们就会不停的去搜罗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一般是他们根本用不着的,或是只会宠幸一次的,所以这些在冲动之下买来的东西,除了占地方之外,似乎发挥不了任何实用价值。
还有的人把购物当做是一种与别人媲美,与他人炫富,与自己较劲的活动,而这些人除了让自己的身家变得越来越贫穷时,也让自己的精神变得越来越贫瘠了。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在有很多高端的化妆品、生活用品和电子产品充斥在人们的周围,这让人们很难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攀比心和爱美之心,自然而然,他们就会沦落为所谓的剁手党,开启疯狂的购物模式。
对于学生党们来说,这种购物引发的攀比风气更加盛行,也更加严重,我们都知道,因为学习环境动物缘故,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经济独立能力去养活自己,所以光是上学的费用就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了,那么相对的,要是他们管不住自己物欲横流的心,管不好自己躁动妒忌的灵魂,他们就会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自己的体面,为了自己的舒适,从而陷入购买高端产品的虚伪圈子里去,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俗气,越来越伪善,越来越可憎,越来越不堪,越来越疯狂。
在我看来,购物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失去本心,失去理智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在电子平台上面购物,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相反,他们丢失的是宝贵的时间,是质朴的心灵,是纯善的灵魂。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无论是开心还是悲伤,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应该做一个理性购物,理性消费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花很多冤枉钱,也不会造成铺张浪费的可怕现象。
所以,当我们面对这样繁华的世界时,面对这么多眼花缭乱的产品时,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一切决定更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鲁莽行动,冲动行事,否则留给自己的除了高昂的购物单之物外,也就只有满心的后悔可言了。
这样的社会,也是存在反抗的。那就是暴力、亚文化以及疲劳。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来源于丰盛社会,对于消费社会的反抗其实来源于对丰盛社会的抵抗。丰盛社会中暴力的特点是无目的、无诉求、象征性,和过去传统的暴力方式不同,过去的暴力往往是有目的的,是表达某种诉求。比如战争,是为了争夺资源,暴力是建立在争夺财富的基础上的。而在丰盛社会中,资源和财富是不缺少的,缺少的是消费选择。社会中的暴力更多的.是表达对社会的失望,对跨越阶层的焦虑,比如整个6月一系列的暴力事件,几乎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反过来说,消费社会或者丰盛社会下的社会控制更让人绝望。消费社会中,化解暴力的方式是增加更多的服务或者消费,比如增加对服务行业的行业标准以增加幸福感,但这是在牺牲服务行业人群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的;又比如增加新的符号消费,生产某个领域的成功来解除焦虑。但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无法解决暴力发生的原因,即社会阶层的差异符号带来的差异消费。
亚文化也是反抗的一种。鲍德里亚口中的亚文化主要指毒品、禅宗、摇滚等等文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拒绝被名誉地位原则社会化,拒绝丰盛、社会成功及摆设的礼拜仪式。这些亚文化看起来会表现低俗甚至弃世的倾向,但其精神境界本身是高尚的,它代表凸显个人价值的倾向,而不是甘心把个人抹***服从消费。
可值得玩味的是,无论是暴力还是非暴力的亚文化,最终还是被吸收到消费文化中。暴力作为一种可消费的素材,成为了传播中的新闻元素,成为编剧的素材。暴力的主体被塑造成不成功的人,无法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这个塑造过程本身就塑造了一种符号,来引导人们消费这样的道路。亚文化更是如此,符号化更为突出。亚文化被青年广泛运用,但和其他思想文化一样,其文化内核被简单化歪曲化,最终造成“中国有嘻哈”的不伦不类。
最后一种抗争形式则是疲劳。丰盛社会下,并没有实现机会均等,反而形成了更多的竞争资源。比如知识、身体、符号、生活方式等等,都构成了社会竞争的资源。个体会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竞争,要么一直不停竞争下去,被永远不停歇的符号生产和消费所拖累,要么意识到社会骗局转化为暴力,要么就对当前生存环境采取消极态度,即疲劳,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佛系”。这种看似消极的态度,在鲍德里亚看来却是最为积极的抗争方式。因为在消费社会中,疲劳是个体唯一能够支配的东西,是唯一能够不被消费转化的东西。
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中的反抗持很强烈的悲观态度,三种抗争方式中有两种是被消解的。在我看来也是如此,甚至第三种抗争形式也会被消解。尽管疲劳是个体唯一能够支配的东西,但疲劳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时调用的。疲劳的满足必然会优先出现在有特权的人身上,和休闲一样,疲劳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需要人们用大量的劳动来换取。现代社会的焦虑无处不在,所谓的“佛系青年”也越来越多,但他们并没有采取疲劳态度,还是甘心受丰盛社会的支配。疲劳也被转化为某种消费文化。而真正疲劳的人,又无法提供交换疲劳的价值的人,往往选择自***,他们又何谈是抗争胜利了呢?
尊敬的广大消费者:
您们好!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苏果超市全体员工诚挚的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幸福安康!苏果超市自1998年成立以来,历经风风雨雨,陪伴在大家身边19个年头,苏果超市全体员工感谢您们19年来对我们的关心、支持与厚爱,谢谢了!
最近,由于银行原因紧急抽走了我们的贷款资金,导致了我们的流动资金暂时紧张,部分供货商及社会人员知道后,胡乱臆测认为我们资金链断裂,因此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谣言,导致了部分持卡会员的恐慌,认为苏果超市马上要***了,购物卡不能用了,所以出现了圣诞节“抢购”风潮的来临。为了避免大家的不理性消费以及保证供应流程不崩溃,我们将所有特价商品恢复了正常价,并且随后发出了声明来提醒大家理性消费,并且承诺苏果购物卡将永远正常使用。由于当时部分的供应商由于货源不足,提高了部分商品价格,给大家造成了一些误解,我们已经接受了价格主管部门的调查以及处理,目前已将部分商品价格调整恢复正常,再此,我们向各位苏果顾客及广大市民表示深深的`歉意。
我们非常理解您处于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急需把手中的购物卡通过购物兑现,但是这样可能会造成恐慌性“挤兑”事件,谣言会损害各位消费者和苏果的共同利益。再此,我们郑重承诺:苏果超市有巨额资产,同时又是本土超市,我们不会***,企业创始人和***也不会跑,请各位坚信有着雄厚资产以及信誉的苏果超市!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资金问题已经解决,目前正在大力组织货源,保证春节期间的商品供应。苏果超市依然正常经营,苏果购物卡也将一直正常使用。
人的一生谁会没有遇到困难?苏果超市已经走过了19年,现在遇到一点小波折也属正常,但是我们坚信,在各位亲爱的顾客朋友们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走下去,还大家一个惊喜,把更贴心、服务更好的苏果超市奉献给大家!
xx商贸有限公司
x年x月x日
在今年的3.15晚会中,揭露了很多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俗话说:国无信则不强。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孟子也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我们底为什么而活着?现在的社会到底怎么了?人,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了,与其它的\'生物相比所不同的除了人类有自己独特的,复杂的语言外,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感情了。其它动物也有感情,但那总比不上人与人之间的了!人可以有仇恨,但人可以宽容,可以理解,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可是让我不能理解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在淡薄,人的心理也有不断扭曲的嫌疑,诈骗、坑人、造假……有个人行为,有公司行为,有单位行为,出门在外,还能相信谁?
古有“人无信不立”可见诚信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诚信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国家的发展潜力是民族的道德标准。不管对于个人而言,还是企业,诚信在现代市场中意味着信誉,是企业的生命。早在十年前,3.15晚会就说到过诚信。然而,诚信在市场中并没得到商家的重视。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在经济上的牟取暴利,不惜丢弃诚信,不惜代价。“共铸诚信,有你有我”,这不仅是口号,我们更应该付诸实践当中去,深切理解消费者的利益。为此,国家质检总局也为此做出很多的努力。为把我国的市场打造成诚信市场付出了很多。但是仍有很多不法商家冒天下之大不韪新海消费者的利益。从中赚取利益。
我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自称,诚心更是作为君子的必要准则之一,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现代的市场中,则更需要一种诚信维护百姓的权益。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没有诚信的企业是无法长期生存的,我们的身边每天上演着无数这样的例子。我们应该呼吁全社会:共铸诚信,有你有我。
诚信是治国之计,诚信为政,可以取信于民,从而政通人和。倘若言而无信、掩人耳目、弄虚作假,社会就无从安定。古有“欺君之罪”,“欺君”不仅是冒犯尊严,而且会误导决策,祸国殃民。“欺民”亦不可,所以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说。中国古代有商鞅立木树信的佳话,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烽火戏诸侯。中国古代思想家更是把“诚信”作为统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唐代魏征把诚信说成是“国之大纲”,可见“诚信”多么重要。人,为了钱,冲昏了头脑,泯灭了正义和良心,那是多么的可怕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义和良心会显得多么重要!正义和良心的价值就是对社会和更多的人负责!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诚信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亿万人民的力量无穷。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必须汇集我们全社会的诚信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事事诚信,时时诚信,我们的国家会更好,我们的家园会更好。人心齐,泰山移。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诚信力量,最微小的力量也能化为涓涓细流,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托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鲍德里亚特别举到广告的例子,来证明消费社会中,真实性是被忽略的,甚至是被牺牲的。在广告中,物品先被设计成一种伪事件,然后再通过消费者对其话语的认同而变成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比如马蜂窝APP,广告推出的时候,并不存在“旅游就上马蜂窝”这样的社会现象,但通过广告的宣传以及大量消费者的使用,就造成了“旅游就上马蜂窝”的社会现象。因此,广告本身是虚假的,之后才变为现实,而这种现实本身是可以不存在的,它来源于虚假。
人们的需要,在消费社会中也是被消灭的。前面说道,现代消费注重的是符号意义而不是使用功能,所以是存在一直消费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似乎广告并没有提及,商家也没有提及。他们做的就仅仅是把要销售的产品摆在人们面前,来制造需求的暗示,诱导人们消费。所以就存在双11过后,清空了购物车,购买的商品就只在拆开快递包装的那一刻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后就销声匿迹了。鲍德里亚认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正在被颠倒,生产塑形的目的不再是功能性的实用,而恰是为了商品在消费中的死亡。时尚的逻辑便是如此,每一种时尚的产生都代表着它必然走向死亡。只有死了的时尚才有价值,才能催生新时尚的消费。
就媒体而言,也是存在这样一种消费主义倾向。大众传媒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同样不可避免带有消灭真实的情况。这不是媒体主动消灭真实,而是整个消费主义氛围中,符号意义站在了显面,而真实自动走到了产品的阴暗面。例如之前讨论的江歌案,人们讨论这个事件的出发点可能是同情心理,但最终,大众媒介大量的报道和分析,以及夹杂其中的不专业的片面的分析,构成了一个场域,在这里,事情原本的面貌是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消费的是哪一种情绪,人们不是在用江歌案讨论法律、人性,而是在用江歌案来丰富自己的符号库。“后真相时代”恐怕也是消费社会带来的恶果之一。
就思想而言,依旧如此。当然也离不开大众媒介的功能。大量的深刻的思想文化被大众媒介当做商品兜售,例如女性主义,原本是多元的、复杂的,其本身也是存在大量矛盾的。但在文化产品中,就表现为简单的符号,大多也是歪曲的符号。这种符号,被夹杂在大众传播中,受众以此类符号作为划分群体的标准。这些符号可能并不是女性主义的特质,但发展到现在,倒是这些拥有这些符号的人开始质疑女性主义的内核了。因而,消费主义不仅仅是创造了符号价值,也代表思想文化本身的意义被消解。这就是消费主义内在的死亡逻辑。
最近的热门话题当然是双十一,但我从来不过双十一,除了双十一,京东当当打折我也不太参与。这大约跟我的消费观有关系。我们来谈三点:
第一点:对于消费品而言,“需要”比“价格”更重要。
对于投资来说,恐怕明确内在价值之后,价格是最关键的因素,暖手同学为了一家公司股票足够便宜,,甚至不惜等上一年两年三年之久,有时候他会感慨也当年仅仅是因为不够便宜而没有买入某个公司,现在涨了两三倍不止,但他不会后悔,因为这是他投资的基本原则。
但是对于消费品而言,我觉得明确内在价值之后,“需要”比“价格”更重要。
举例来说,如果是一套房子,明确它是“投资标的”(请注意是投资而不是投机,区别我就懒得说了),你应该有耐心等上个几年,等到价格确实便宜的时候再下手。
但是如果明确这套房子是“消费品”,例如作为婚房用,那么我才这个时候你考虑最多的应该是“是否需要”,而不是“价格是否便宜”。如果
你大婚在即,新娘和丈母娘摆出“没房子休想结婚”的嘴脸,那么无论现在价格是如何,你应该都会下手买的。
因此,拼搏双十一的问题在于,它往往会以“价格低”使你忘记了“是否需要”这件事。豆瓣上爱书人多,但是京东当当打二折三折,你攒够了优惠券买回来的书当中,有多少是已经看完的?而多少又是从此束之高阁的呢?
第二点:对于消费品,也要搞明白“价值”和“价格”的差别。
我看不少人说“去年双十一买的面膜还没用完”。就拿面膜举例吧。
对于一件商品而言,它对你而言是有“价值”的。一般来说,你会购买“价值”高于“价格”的商品。例如一包面膜,假设平时价格是20元,但是对于你的价值是30元,那么你就会购买。
但是对于不需要的东西,用不到的东西,它的“价值”实际为0。也就是说,一包你去年买了,但是今年还没用的面膜,哪怕它双十一从20元打折到5元,因为它的“价值”为0,你仍然吃亏了5元。
我看朋友圈中流传着不少类似“别问我花了多少钱,而要问我省了多少钱”的言论,如果明白“价值”和“价格”的区别,就不会这么说了。省
多少只是“账面数字”,其实死活都是你吃了大亏。
第三点:追逐双十一是有成本的。
最后一点其实我觉得最为重要,也是我从来不过双十一最大的理由,这是因为购物这件事是有时间成本的,甚至会养成不太好的消费习惯。
在双十一之前,考虑我要买什么,看看哪家店打折最厉害,在双十一准备夜宵盯着电脑,手快有手慢无地拼抢,在我看来都是有成本的。时间是成本的一种,精力是成本的一种,还有最关键的是,思维方式也是成本的一种。
我宁愿去思考“如何能赚更多的钱”,也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如何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上。我宁愿去考虑“什么东西我不买也可以”,也不愿意去考虑“如果便宜的话买回来或许会有用”。
双十一其它的弊病大家都听得很多了,有一句话叫“商人就是,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错”。我认识一个双十一销售额排名前50的土豪朋友,双十一那天还没过半,我都看见他们家销售过亿了。但我知道他们家双十一卖的产品,肯定是跟平时不太一样的。消费者想占商家的便宜?我能说门儿都没有嘛?
鲍德里亚在书中也提到他在《物体系》中的观点: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因为“受到物的包围”而越来越成为“官能性的人”,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人们自己造出来的物不仅能够服务人,还能反过来包围人。在此基础上,社会成为了物包围人的社会,而不是人主导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人获得物的方式是依靠消费,所以鲍德里亚将目光转向消费过程。他认为,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人和物品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了,而转变成人作为“全套的物”的有序消费对象在这个关系中被强行控制的过程。
在这样的控制关系中,消费主义突出表现为“暗示意义链”。“橱窗、广告、生产的商号和商标在这里起着主要作用,并强加着一种一致的集体观念,好似一条链子、一个无法分离的整体,它们不再是一串简单的物品,而是一串意义,因为它们互相暗示着更为复杂的高档商品,并使消费者产生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动机。”也就是说,如今人们在消费某一个商品的时候,商品不仅仅包含着某一个使用功能,背后还拥有庞大的意义链条。比如购买一辆汽车,就需要配套的车库,那就需要带车库的房子,房子就需要一系列的装修等等,这个意义链是无休止的。在消费社会中,人是被一个看不见的意义链捆住并强制消费的,这种强制性并不是来自外在环境的强制力量,而是通过诱导,让人产生主动的动机。
如果说以上部分不经常出现在文化批判中,那么鲍德里亚关于符码操纵和制造消费的观点则经常出现在消费主义批判当中。鲍德里亚认为,在一整套消费品之间存在的必然有序性关涉中,其支配作用的就是由符号话语制造出来的暗示性的结构性意义和符号价值。因而,消费者消费时并不仅仅在意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其符号价值。同样是手机,OPPO和Iphone的符号价值就是不同的,在广告中就可以看出,二者针对人群也是不同。人们可以从人身上的消费品来定位其身份,反过来,人们也是用物品来定义自己。也就是说,真实的个人是被删除的,所以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的主体,是符号的秩序”。在这样的符号秩序下,消费逻辑成为了消费意识形态。“消费是通过某种编码及某种与此编码相适应的竞争性合作的、无意识的纪律来驯化他们;这不是通过取消便利,而相反是让他们进入游戏规则。这样,消费才能只身取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担负起使整个社会一体化的重任,就像原始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做到的那样。”消费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成为整合生活的角色。无论是基本的生存物资,还是教育、休闲,无不依靠消费的方式,消费深深嵌入社会运转的各个方面。所以,消费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今时今日统治阶级实施非强制性同一的最有效手段。在这个意识形态中,只需要控制符号便可指导人们向着某一限定的道路走下去。
在消费社会中,社会阶层的分化依旧存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其实是一个差异性符码之间的交流体系,在消费中,人们获得某种特定的符号认同。举个例子,比如两个素未谋面的女生在街上碰面,确认过眼神,是一个色号的人。相同的口红品牌、色号,就意味着二人在品味上是一致的,又或者不是品味一致,而仅仅是一种利用符号的自我标榜。至少相同的符号,代表二人在消费能力上是处在同一阶层的。尽管每个人在商品的“使用价值”面前都是平等的,但在符号价值面前,等级分化明显。这种等级分化不仅是物品背后的符号差异造成,还是由人的消费选择多少而决定。比如休闲,可以认为是用钱或劳动购买的时间,这个消费品并不是人人拥有,只有某些特定的人群才能拥有。而这种消费品选择的差距其实也就是社会阶层的差距。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