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里的奇案阅读测试及答案

作文里的奇案阅读测试及答案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1-16 04:27:33
作文里的奇案阅读测试及答案

作文里的奇案阅读测试及答案【一】

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1期,有删改

1、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2、第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来源:Z&xx

3、第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意思?文章是怎样把这层意思说清楚的?

4、第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4分

作文里的奇案阅读测试及答案【二】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C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C~43。C,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①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C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C~37.2。C,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C~40。C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C~60。C。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C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C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2、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5分

3、划线处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4分

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作文里的奇案阅读测试及答案【三】

5、C(其余各项答非所问)

6、C(A项““鲜”则是日本民族对味型的归纳”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B项对“鲜”的认识自古就有,“人们对“鲜”的认识m现在近代”属于曲解文意;D项“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从而成为美味”属于臆断)

7、D(A项五味与美食追求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B项“科学技术增强了人们对滋味的感觉能力”主观臆断;C项“使众口不再难调”推断绝对化)

作文里的奇案阅读测试及答案【四】

答:

作文里的奇案阅读测试及答案【五】

1..不能删去。(1分)大约是约数,表估计,而银杏树历史久远,无法准确计算,只能说个大概。用“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2.银杏古老悠久,(2分)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2分

3.列数字、(1分)举例子(1分)。准确具体的说明了银杏树的确是长寿的树种。(2分)

4.有极为发达的根系;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少;很少受到病害虫的侵害。(每点1分)

5.第一问:(3分)抵抗病虫害、抵御污染、具有观赏性。第二问:(2分)写出一种树名,符合该树的特点。

作文里的奇案阅读测试及答案【六】

1.答案: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2.不能,因为第②段写项羽,第③段写刘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论述的内容畸②③段的顺序相对应,体现了议诒文的结构的严谨。

3.答案:先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接着用学书、学医两个事例进行阑释井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以古谚作道理论据,再一次论证中心论点。

4.示例一:爱迪生在发明电灯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才获得了成功。

示例二:失败是成功之母。

作文里的奇案阅读测试及答案【七】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至直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祀孔子的典礼,称为奠礼。释、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最初祭孔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后来,人们又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相传为孔子诞辰)举行大祭。这一天的祭孔仪式隆重,连在私塾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敬重。参加祭孔的人员,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孙。祭孔被当作国家的大典后,家祭仍照常进行。国祭多由皇帝专门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亲至阙里孔庙致祭。

《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如今的曲阜祭孔大典共分为明故城开城仪式、孔庙开庙仪式、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四个部分。在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音乐新,在原有乐谱的基础上,重新制作了开城、祭孔音乐,引入了交响乐、合唱乐团的表现形式,意在达到磅礴大气、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其次是舞蹈新,大典参照《中国历代孔庙雅乐》等有关文献图谱,对祭孔乐舞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具感染力。再者是服饰新,演出使用的明代服装和道具经过重新设计制作,准确体现了明代祭孔的.规模和盛况。更加古朴、庄严、凝重,展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6.下列有关祭孔大典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B祭孔活动从孔子卒后就开始时,刘邦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

C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祭孔活动开始升格。

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7.下列有关历代祭孔活动和议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是出自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

B自唐玄宗开始,祭孔活动开始升格,宋明时代已达到帝王规格。

C到了民国政府时期,祭孔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

D明故城开城仪式、孔庙开庙仪式、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是如今的曲阜祭孔大典的组成部分,在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祭孔活动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至直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C自汉高祖刘邦以来,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

D祭孔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参考答案:

6.B(卒后改为卒后第二年。)

7.B(宋明时代已达到帝王规格改为明时代已达到帝王规格。)

8.C(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没有依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