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六一班的英语老师有20岁左右。她有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然而,她双眼中间的鼻梁却是塌的,她一脸的冷酷与那张樱桃小嘴显得很不协调。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本来喊着“欢迎老师”的同学霎时停了下来。一位年轻老师走到讲台中间转过身来,板着脸严肃地说道:“以后你们的英语课由我来上。”霎时,教室里突然静得出奇。同学都被这冷冰冰的一句话给吓“傻”了,呆呆地坐着,眼睛瞪得比木槌还直。之后的半个小时她都在“训斥”我们:“……要是有同学说话——没商量,我就用杆子抽他!要是我听说有人在背后骂我,你就给我等着……”下课后,每个同学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接下来的日子里,英语老师下课拖堂、“非法”占用微机课和体育课、作业量布置太大。这些“罪行”使同学们对她没有一丝好感。
一天,英语老师用英语讲了一整节课,同学们就叫她“放臭洋屁的”,得知英语老师写字要用卫生纸包着粉笔写,她的外号就成了“死臭美的”。
终于有一天,周侠宇同学被老师罚写14遍英文加14遍译文,他背地里对英语老师狠狠地骂了一顿,并在楼梯的墙壁上刻下了骂英语老师的脏话。这件事很快就被英语老师知道了。英语老师就像只暴怒的狮子,她的举动让大家都惊呆了。只见她从教室里将周侠宇“揪”出来,然后就对他大打出手。五分钟后,周侠宇就被带进了英语办公室。又一阵拳打脚踢过后,英语老师就开始了她的“长篇小说:“……你说说你该罚吗?你真是无耻!你还有良心吗?不想学趁早滚蛋……”在窗外偷看的同学早已看不下去了,都想进去找英语老师理论理论。
我永远也忘不了英语老师那张“凶神恶煞”的脸,但我多么希望英语老师能够和蔼一些,经常笑笑,给下一个班的同学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和其他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景,加强对句型的感知与理解。例如,为了教学生“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师在教室前的黑板上方悬挂了一个气球,邀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进行触摸气球的竞赛,并发出“Jum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气球;女生则没有触摸到气球。这时,教师很自然地指着男生问其他学生:Does he iump high?学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着女生问:Does she jump high?教师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这样。学生就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该句型的意义。
我的english teacher姓沈,虽然教了我4年英语课,可是到现在我连他的名字还不知道。他也是学校为数不多的男老师之一。他上课很特别,喜欢在课余时间给我们讲讲与上课内容有关的笑话。
如一次,我们正好学了“害虫”这个英语单词,课后,他就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从前有一只害虫,一天,它上英语课回来,正想向同伴炫耀炫耀,一个人走过来看见他,大叫了一声:‘害虫’!那个害虫也回了他一句:hi!那个人转身回家,拿了一瓶***虫剂来,对着害虫喷。害虫挣扎着,这时,他的同伴走过来,看到了挣扎中的害虫,便问:‘怎么了?’这只害虫答:‘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人向我打招呼,还要置我于死地?’同伴问:‘人向你打招呼?怎么打招呼的?’‘hi,虫!……(害虫)’说完,便晕死过去。”我们听后大笑了好一阵子!
还记得一次,我们的沈老师在上课空隙给我们讲笑话时,一不小心用错了词,同学们“好心”地提醒他,而他却笑了笑,一脸不以为然,并且“赏”给我们一个大白眼,说道:“我的地盘,我作主。”老师说的这句话把我们逗笑了,课堂气氛也不闷了。
还有一次,有一个同学正在写老师在课堂留下的英语作业,本来书上是这么写“sheep”的,但是老师要求在前面加上“some”,这样一来,“一只羊”就成了“一些羊”。这位同学运用老师教他的知识,前面有“some”的词语后面都要加上一个“s”,于是他也在“sheep”的后面加上了一个“s”。老师看到后,就指着这本子上的这个单词,说:“羊的后面是不能加‘s’。因为羊是不能死(s)的!”我们都笑出了声来。接着老师为了加深我们的印象,又跟我们说了一个神话传说——“传说,羊是魔鬼造出来抵抗上帝造出来的狼的,so,羊是不会,也是不能‘s’的!”从那以后,我们写的“sheep”再也没有“s”过了。
关于我们沈老师在课堂上的趣事儿还有很多,每一件讲出来都能令现在的我们哈哈大笑。
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这样三个环节:1 导——设置话题,着力于激活与本语篇相关的背景知识,为学生提供建构的基础与可能,同时进行新单词新句式的适当铺垫(铺垫那些会对语篇学习形成较大障碍的内容;2 听/读——根据技能训练的不同要求,以听或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接触语篇的机会,让学生对语篇获得一个整体的、自己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引导学生借助对文本的听或读获得信息、整理信息、转述信息,同时不断验证老师提供的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使之逐步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3 练——设置任务型的语言活动,以交流互动、有效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语言建构的情境和机会,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
在语篇教学的推进过程中。需要建构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需要教师的主动建构。
首先,教师新的角色意识的转换。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是教会学生语篇的人,更应该是引导学生经历语篇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只有教师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才能在语篇教学中思考:在学习该语篇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还需要通过学习获得什么?在此过程中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学生还需要哪些资源?他们有多少自主学习的空间?等等。经历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的语篇教学才会真正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种解读和理解才能使得我们对教材的使用成为建立在每一个不同教师原有教学经验之上的内化和建构,才能真正用出“精彩”。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获取新知识的基础,通过提示新、旧句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句型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B》(译林版,下同第三单元“What can you see?”时,有一位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已经学过的“Can you…?”会话,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停车场的夜景图。随着一束模拟探照灯的光束移向不同的车辆,教师逐个说:A car.I can see a car.A bus.Ican see a bus.A jeep.I can see…然后,将光束聚焦在一辆小汽车上,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引导学生答:Ican see a car.这种从旧知引人人手,通过铺垫性操练,引导学生自然地感知并理解新句型,学生会学得轻松、活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