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根据训练题目,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认识或想法。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解题:
A题:
是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我”。写作本文时要注意把故事的特点体现出来——故事注重情节,要写得曲折动人;故事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要通俗、亲切、自然。
B题 :
写作本题注意,第一,要写新鲜事。所谓新鲜,不是去猎奇,去编造离奇的故事。而是去认真观察生活,观察的面广一些,点深入一些,写出那种能给大家带来 新鲜感的事。因而,学生必须在选材上多下功夫。(注意培养实事求是,言之有物的文风)第二,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这就要求把记叙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具体,写清楚。
大量运动对减肥无助,在身体剧烈运动后,体内会优先保留脂肪,因此消耗了储存在肌肉里的肝醣,体重或许减轻了,但是脂肪仍然存在,这不是健康的减肥法。瘦身没有那么困难,不过不论用了什么方法,都是需要长期持续的。
在美国曾经有一个研究,他们将三百三十二名住在美国、牙买加和非洲的成年男女,让他们连续七天配戴计步器,并分析他们身体所燃烧的热量多寡,发现中度的运动所呈现的结果比大量运动来得好。可是,想瘦一公斤,得消耗七千七百卡,慢跑一小时却只能减少三百卡,若没有同时控制饮食,是很难达到瘦身的效果。
然而错误的饮食控管法,则会使自己越减越肥,节食便是其中一项,挨饿减肥瘦得快,复胖更快。吃是人的天性,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少吃,长期热量不足的减肥方式,最后必定会再胖回来。既然最后一定会胖回来,那么一开始又何必辛苦挨饿。饮食控制不是不吃,而是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三餐以外避免其他进食,包括下午茶、宵夜。
三餐很重要,如果有吃早餐还能减肥呢!在美国国家减肥中心注册的减肥者中,习惯每天吃早餐的人都是成功的\'减肥者。会造成这么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早餐所未摄取的热量,人们将会在午、晚餐中补回来,甚至摄取更多,但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消耗,最终只能不断囤积在体内了。
在许多的研究中都指出,挥汗运动和节食对减肥无用,也不是健康的瘦身法,短期激瘦更是行不通的。
近年来,中考作文难度有所下降,体裁已不再进行单一地限制,试题一般都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提示,考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但是从考场作文情况来看,不少同学误以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就是取消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文体特点不突出,有的文章开头像议论文,有论点,也有论据,可写着写着就变成了记叙文;有的文章写成了记叙文,可又缺少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这样的文章自然无法讲清道理,写清故事,显得不伦不类,中考作文要避免四种毛病。
人对爱的理解本应是100%的,可有时人的误解,竟变成了-100%,这样一来,爱就变成了不爱。至少我就产生过那样天大的误会。
记得一天晚上,我和作业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爸爸把奶热好了,我忙不迭地指挥他:“帮我把奶端来。”
爸爸却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不没时间吗!”我争辩道。
谁知爸爸随手拿起一本书,也说:“我同样没时间!”
后来我赌气自己去端了,我把这视为“不爱”的典型例子:连个奶也不给端,这叫爱吗?
还有一次我滑旱冰时摔倒了,正好爸爸从外面回来了,我说:“来的正好,扶我一把。”其实我能够起来的,可我懒得起:让人扶多少比自己起省事。这一点我相信他知道的。
“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他说。然后扭头走了。于是我心灵的窗户就滴滴嗒嗒下起雨来。
可后来我发现他在走时,忍不住回了一下头——显然,他不放心我。于是,我很利索地站了起来——我要证实给他看——不需要他的帮助,我照样能够站起来。他看到后,缓慢的脚步变得很快而且很欢喜地走了,在那一刻,我终于到了他的良苦用心,中学生作文《被别人误解的作文》。
我明白了:他不帮助我,是在培养我的独立生活能力,人生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为了不让大风刮倒我这棵娇嫩的小树苗,父亲提前对我进行了演习——这就是伟大的父爱的不同之处。
如果说母爱拌你终身,
那么父爱也只是回眸的一瞬间;
如果说母爱柔情似水,那么父爱边深沉伟大;那天,老师给我们发了饭票,我把它们一张张地剪下来与上周没吃完的三张一起放入书柜中。不久,我的好友**突然焦急说:“糟了,我的饭票不见了!看看你的书柜儿里有没有?”
看着她焦急的样子我打开了书柜,问:“多少张?”
“三张。”她头也不抬地一边翻找一边回答我。
“咦,你这儿怎么多三张?”她抬起头来诧异地问我。
“什么?三张?那……是我……上周的。”平时伶牙俐齿的我,今天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吱吱唔唔呢?唉,真是的!
“上周的?怎么可能?蒙谁呢?还想抵赖,我这饭票上做了记号的,你看看吧!”**用轻蔑的眼神看着我。
怎么会呢?怎么会呢?我迷茫地看着她,目光不觉地落在饭票上,只见三张饭票上都有一个园黑色的印迹。我才想起上周拿饭票时她不小心把我的饭票拿错了换了我几张。“这不是我们的饭票互换了吗?你不小心……”我抬起头来对她解释说。
“哼,别狡辩了,就是你!小偷!上周互换了,怎么可能现在才用?你——小偷!”
我的周围围满了许多同学。
我惊呆了,我深信不疑的好友竟说出这样的话来。我刚想反驳,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我软绵绵地坐下,无奈地看着他们,心想:为什么倒霉的事总跟着我?我鼻子一酸,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
“怎么样,承认了吧,小偷,真卑鄙!”她用言语刺激着我。
“不,不是的……”我竭力地维护着我的尊严。可是,一切都晚了,周围的同学投来异样的目光,把我彻底地推向了无底深渊。我再也控制不住了,奔出教室,伏在阳台上痛哭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我抬起头,毅然地走向教室,因为,我知道,我不是小偷,我从没拿过别人任何东西。我跨进了教室,看到的不是嘲笑的眼光,而是歉意的神情。好友**拉住我的手说:“汪磊,对不起,我误会你啦,那三张饭票被我忘在书里啦。对不起!请原谅我。”看着她那歉意的神情,我的眼泪又流了出来,哽咽着说:“没……事……”
这场风波平息了,我的心情也平静了许多,后来,我与她成了真正的好友。
第一次,有许多回忆:痛苦的,高兴的,快乐的,沮丧的……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意我们珍重第一次!
一、先说起因。起因是事件的基座,是逻辑源头。举个例子说,有一个同学写自己第一次割麦子,开头就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麦浪滔滔,甚是喜人,但天气预报说三天后有大雨,于是“我”也去抢收麦子。接下来记叙割麦的过程:因为第一次割麦,“我”累死累活,可还是又慢又差,狼狈不堪……这篇开头就揭示了事件的起因,把“割麦”这一事件置于“抢收”的当口。我们常说“顺理成章”,把事件的起因交代明白,下文才能“顺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事件的起因不等于的开头,写作时一定要注意。
二、写事件的经过要具体,要描绘生活中生动、具体的细节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能只停留在泛泛的一般叙述上。所谓具体,就是将事件中的感人动情处细细刻画,将事情的高潮大肆铺染,让读者如临其境。在学习课文《草》时,你最感动的地方一定是周副主席论“吃草”的片断:“‘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再比如 ,一位同学写自己打扫储藏室的事情,初稿写得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描写。写刚进储藏室的情况,只有一句话:“储藏室又大、又脏、又乱,我很不想干。”后来,在老师启发下,她把这句话扩写成了下面的一段:“这个储藏室又大、又脏、又乱,一进门,就有股怪味儿往脑子里钻,我纵了纵 鼻子,想扭头就走……”修改后的文字比原来的具体,丰富,显得更真实。
三、把一件事叙述完整,有头有尾,人们才能掌握事情的全貌,进而正确地理解这件事所显示的思想意义。事件的结果中常常蕴涵着主题。比如上面的例子,麦子割完了,可谓“龙口夺食”,这个结果就可以开发出这样的主题:家里的农事获得了丰收,我具体地体验了劳动的艰难,我的人生也获得了一个小小的丰收。因此,有效地记叙事件的结果,常常有助于突出主题。
一句话,要写清楚一件事,必须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清楚,尤其是事情的经过要写得具体明白、条理分明。
那么,又怎样把一件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