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花朵,家庭的希望,所以会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充分关注。但具体说来,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他的未来。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们中国的一些孩子受家庭的传统试教育而显得畸形发展。孩子是爹娘的一块心头肉,可以说孩子从他(她)降临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深深的系在爹娘的心里。家长对孩子的疼爱能够发展到溺爱的程度。比如说,孩子走路跌倒了,家长肯定要急忙跑过去把(他)(她)扶起来,还要用甜蜜的语言抚慰一下孩子跌倒的心灵。于是乎,传统的家庭溺爱式教育开始付诸实行。孩子吃饭,爹娘给他(她)把饭送到嘴里,孩子睡觉,爹娘给他(她)被子铺下,尽管这些孩子已八九岁有余。如此,这些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伴随了多半生或者一生。而我们看看美国一些家庭教育孩子的模式,往往是不同于我们中国的。美国的孩子跌倒了,父母绝对不上前扶他(她)。从这点根本上反映了我们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本来是人之常情的事,然而这种疼爱如果一旦转变成溺爱,就变了质了。我们常说:“溺爱就等于抹***了一个孩子,适度的疼爱才是有分寸的家长”。常有适度的疼爱,合理的引导而成就一个孩子。但我们中国的有些家长常常是孰视无睹。这不但害了孩子,而且害了父母。我们说一个人的成长主要受三方面的影响:A、家庭B、学校C、社会,而A选项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人来到世上首先见到的就是父母。
难怪我们从小首先开始学的称呼就是“妈”或者“爸”,其次才是“叔”“伯”“舅”等等,至于以后的老师朋友之类更是很远。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刻在孩子的心里。如果家长代替了孩子所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客观上家长已经抹***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更谈不上自我创新与实践能力。诚如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中国科学院有位博士生,他的成绩非常优秀,但因他不会如何吃饭而被该院开除。看官可能有点不信,但这是真实事例。人天生是有惰性的。如果人有其他非人而不同于人的`东西代替他所做的一切,人绝对不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我们想用机器人代替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就可以足够的享受人间安逸的乐趣。可惜这种幻想是暂时不能实现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天生是存在惰性的。只不过这种惰性在某些人身上显的突出,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则略显甚微。所以,如果一个人从小习惯了父母的溺爱,那么他(她)绝对不会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这种情况农村中出现的比例要略高于城市一些。城市毕竟聚集了大多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的中、高产阶级。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还不是过于溺爱。可农村就大不相同。有的家长好不容易生了个能够“传宗接代”的男丁。这下可好了,溺爱到形影不离的地步。连名字都叫的异常可爱:南方叫“阿猫”“阿狗”,北方叫“猫猫”“驴驴”“狗狗”“牛牛”甚至“猪猪”之类,以表溺爱。但我们不排除城市中一些家长出现的溺爱现象。总之,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溺爱是普遍存在。
因为溺爱,所以出现了许多无能的书呆子,无能的健康青少年,更有甚者,“成了监狱里的囚犯”。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确实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爹娘的心头肉充满希望!为了祖国的花朵充满美好的未来!请家长们吝啬一点你的“溺爱吧!”吝啬”你们的一份关爱,就等于挽救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们不想听“救救孩子!”的呼声,就做一名践行者吧!
感激父母。
母亲如春天中的细雨,滋润着花儿,灌溉着大地,我们吮吸着细雨茁壮成长;父亲如秋天里的微风,吹黄了大地,吹金了稻谷。我们得到了丰收的硕果,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用尽他们最大的努力给了我们幸福。
前有周总理失父痛涕,今有田世园捐肾救母。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懂得“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感激自然。
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绿色只有道旁树,但早已被灰尘淹没了光辉。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面对着高科技的辐射,儿童早已迷失了自我,让我们返璞归真,领略自然的风采。只需带上一支笔,一个本子。用我那美好的眼睛去包揽巍峨的高山,辽阔的江河,用我那灵巧的双手去抒写大自然的馈赠,用最嘹亮的声音高呼:“谢谢你,自然,给予我如此美的礼物!”
所谓的`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帮你信赖的朋友。我感激父母无私的奉献,我感激朋友纯洁的友谊,我感激大自然的礼物,我感激身边的一切!
1、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或态度。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表达的方式比较直接和敏感,教师消极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自尊、自信和情绪,也影响幼儿与教师的和谐关系。
2、教师对幼儿的情感表达方式。幼儿的情绪情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情绪情感的对幼儿的影响很大,教师有时在生活中的一些负面情绪很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因此,当教师自身遇到情绪问题时,尽量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带到班级、幼儿身边。
3、教师自身言行的作用。幼儿喜欢模仿,故教师言行中蕴涵的情感信息是通过交流通道传递给幼儿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着幼儿的情绪情感。所以,教师这时传达给幼儿的信息一定要正确。
1、教师要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想问题。尊重幼儿的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能够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思考,比如:教师喜欢幼儿,幼儿喜欢教师,这种情感是由于幼儿感受到了教师对他的好,才产生的。
2、教师要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和情感支持。幼儿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得到生活中重要人对他们的爱护与认可。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感,给予幼儿自信心。如:教师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幼儿,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幼儿。
3、教师要学会情绪管理。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必须具有沉静的品质。这是理解幼儿不可缺少的条件,能敞开心扉无条件地接纳所有幼儿的要求。那么,教师也是普通人,生活中难免回有负面情绪,但是只要教师能适当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即使是负面情绪也同样能成为教育行为的推动力。
总之,当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还不断地在细细地品味着文章中的每一个教育过程中的事例,那可能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我们是否会正确处理呢?希望我们教师都能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理念。
寒假期间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态度决定一切》一书,颇受启发。整本书循序渐进,通过大量通俗易懂的事例向我们揭示了一条真理:拥有什么样的态度就能拥有什么样的生活。
生活包括的内容很多、很宽泛,而工作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部分,曾经听到过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一个人热爱他的工作,那么他的生活也将是快乐的;反之,如果一个人讨厌他的工作,那么他的生活必定是不快乐的。我想身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更是如此。
也许其他的工作可以将工作和日常生活分开处理,但是教师却难如此,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也是随时随地的,如果能把工作作为一种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来对待,那么收获应当是巨大的。当我们充满热情的时候,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也越强,能及时抓住信息,正如当我们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时,在教学上,能把平时吸收到的信息及时地融入备课中,让自己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时尚,更加动人。比如在平时看电视、看报刊杂志的时候,我总会留意到与课程相关的部分,有时是一项新技术,有时候是一件概念产品,有时候则是几句引人深思的谶语,我都会把他们记录下来,在课堂中应用,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教育中,更能理解孩子与家长的想法,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设想,寻求更好的沟通方式。尽管有时仍会遭遇挫折,在面对挫折的时候,积极亦或消极的态度也将对我们影响深远。比如在刚开始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我几乎没有和家长直接沟通的经验,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形总有些惴惴不安,但我想如果在与孩子和家长沟通的途中遭遇挫折而一味回避,只会使自己越来越胆怯,越来越不擅长沟通,反之,如果在一次沟通、两次沟通、三次或多次沟通时始终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那么这份积极也会感染到孩子和家长,能促进彼此间的理解与支持。于是,我尝试着进行了第一次家访,第一次电话家访,第一次家长会……尽管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想勇于跨出第一步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即使遇到比较难沟通的事件,只要真诚和坚持也一定能取得对方的理解。
担任班主任的时间还很短,经验也很不足,但是我有一颗乐于学习、积累的心,一份渴望看到孩子们成长的期望,我想我一定还会有一条漫长而精彩的事业之路。态度决定一切,抱着坚定的心,我会努力地走下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