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人生,第一位老师,是母亲——最高尚、最慈祥的母亲。她教会我们发第一个音符,教会我们怎样做人。
一天清晨,我与母亲去散步。昨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路面格外滑。这时,一阵“哗哗”的扫地声传入我的耳朵,我循声望去,一位女清洁工拿着扫把吃力地扫着,额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泥水溅了她一身。突然,她盯住了一个地方,原来排水口被污泥堵住了,泥水都积在上面排不走。阿姨眉头拧成了疙瘩,她卷起衣袖、裤腿,踏进了膝盖深的污水里,只听“啪”的一声,大概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跌倒在污水里,顿时成了“落汤鸡”,我“扑哧”一声笑了起来,母亲也看到了,一向和蔼的她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呆住了。母亲疾步跑了上去,小心翼翼地扶起阿姨,阿姨左一句“谢谢”右一句“谢谢”地对母亲说。此时,我觉得我的脸烧到了脖子根,真是无地自容。
在回家的路上,我和母亲默默地走着,我的头埋得非常低,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到了一处,母亲停了下来,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然而,母亲显得非常平静。她摘下手表,指着表壳问我:“这上面有什么?”我非常惊异,不知母亲糖葫芦里卖了什么药,吞吞吐吐的回答:“有三跟指针和一块玻璃表面……”母亲又拆开了表壳,问我:“这里面又有什么?”“螺丝和齿轮等小零件。”“如果没有这些零件,这表还能走吗?”“不能。”我回答着,心里更疑惑了。“对!没有这些零件,这块表就一文不值,即使有再漂亮的外表又有什么用呢?这些零件无声无息地工作着,而被人们所遗忘。就如那些清洁工人——城市的美容师,也同样做着无人喝彩的工作,他们被人们嘲笑,被人们瞧不起,却没有一点怨言。如果没有他们,这个城市将会变成垃圾场。”“无人喝彩的工作……”我反复叨念着,母亲微笑的望着我,我懂她的意思!我飞快地跑到清洁工阿姨面前,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声:“阿姨,对不起!”阿姨听我说了事情的原委后,高兴地笑了,街上又响起了那“哗哗”声,我第一次觉得那声音是那么好听。
夏日朦胧的月光下的交谈,耳边清晰的侃侃而谈的教诲,深深留在我的心中。母亲,是母亲,一次次,一遍遍地教给我怎样去做人、做一个能够发光发热的人——如同夜幕中的星辰那样。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只有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才能做时间真正的主人。就像鲁迅爷爷说的那样:“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是啊,时间每时每刻都在你的身边,只要你肯利用,就一定会有收获的。记得在我小时侯,似乎每时每刻都在玩,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珍惜时间。还说:“时间这么多,玩一会儿有什么关系?”现在,我长大了,逐步认识到了时间的保贵性。我除了学好各门功课以外,还在学习钢琴、英语、……我并没有让时间从我的手中溜走,而是把它攥的紧紧的。我想:珍惜时间的人,哪怕只给他几分几秒,也会觉得有所收获,过的很充实;而浪费时间的人,就是给他几十年,甚至一生,也会觉得一无所获,过得很空虚。
科技进步,时代变迁,人们对新的发展越来越渴望。当一些举手投足间的小事从我们身边擦身而过,我们总会想起一个伟大的人,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活出了不一样的光彩,他就是雷锋!52年在我们指尖流逝而去,可雷锋的名字却没有在人民的漫漫回忆中被抹去,他那位别人着想,高尚的品德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在书中展现。回想自己对陌生人的冷漠,会惭愧吧。雷锋,他笑着,在52年前,他一直等着我们。下一届的主宰——00后!他的'拾金不昧溢于言表,不是浅薄的文字足以表达的。我只看见,雷锋,他在书中向我招手,我学习着他的高尚,与他一样。
那天写了篇《跟自己拔河》给拔没了,是不是我用力了还是跟自己拔河违背了竞技规则。好吧,我认了,淡定啊淡定。
最近总是早睡不了,生物钟总是游离在一点左右,然后一觉到天亮,天是非常亮的那种,几乎都烧到屁股上。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只是习惯了这样近乎半推半就的萎靡。尽管做事的效率很高,但节余的时间却牺牲在散漫里。有趣的是,还觉得散漫是一种情趣。
明早9点还得去开个会,估计得早点起床了。周末一晃而过,我是个宅男,只是晚上会和同学朋友聚下。在餐桌上,我一直低估了酒精的魅力。有种快意江湖的味道,又一种道不出说不明的坦然。不过,不开心时我不喝酒,一个人时不喝酒。那叫酒入曲肠似已非。高考结束跟同学喝了酒,也许是平时没有怎么喝,一喝就醉了,结果一男一女把我抬回去。我是一喝醉就睡着了的那种。大学里喝得更多了,就是没有醉过。为什么要醉呢?大概是很伤心的人的才有的资格。
有时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怪的人。
不太喜欢巧克力,从高三开始,因为一次性吃得太多。那天在超市遇到学妹,给我了个巧克力冰?,还非得看着我吃。虽然脸上笑着,可心那个难受啊。
不叠被子。韩寒也不。当然这借口。因为我找到了科学根据,叠被子滋生细菌。。
一睡觉就像醒不来了。小时候地震,我是被妈妈抱出来的,还在妈妈怀里睡着。
喜欢吃辣。全家就我一个会吃。难道我是基因变异?
初恋总是难忘。那天在网上和她聊了会,说起来关于她的事。她好淡定,我也蛮淡定的。只是不知道,大一时聊得还是蛮好的,会互通电话,就忽然一段时间冷若冷漠了下来。真的不知道当时犯了什么错,只是一时堵气,也就真的隔了好久都没有联系。然后便步入各自的轨道。也许,异地之间,隔的不只是距离,而是理解。
做人要淡定。别把东西看得太重,一旦看得太重,便会看轻自己,便会活得飘来荡去,我们要有自己的节奏,要有自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题记
隶体“一”字的胡须,瘦瘦的身材,鲁迅先生的外貌是这样特点鲜明。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我渐渐开始接触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这些作品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不能忘却,并深深喜欢着。
少年闰土是鲁迅儿时的玩伴,每逢下雪,我总能想到《少年闰土》中雪地捕鸟的场景,我总想着有一天,也可以在雪地中“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那一定是件很快乐的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儿时的游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百草园中所体现出的大自然的美妙,让我心之向往;儿时天真烂漫的想法,让我忍俊不禁。在三味书屋中的学习虽枯燥乏味,但仍不少妙趣横生。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下课后便跑去后面的园子折腊梅花、寻蝉蜕……先生读书时非常入神,鲁迅便在此时开小差。
鲁迅先生笔下书写的童年并没有运用许多华丽的词语,反而朴实、风趣、生动。除了这些追忆儿时往事的著作,鲁迅先生也同样写了许多批判、揭露现实社会的小说。
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孔乙己》,通过塑造孔乙己这样只懂大量钻故纸堆,没有实际营生技能的读书人,从而暴露出当时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我们现在的学习也做出了一个警醒——不要做像孔乙己一样的人。
我很喜欢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教解刨学的老师,给了鲁迅许多鼓励,脑海中记着藤野先生为鲁迅修改讲义时的认真,心中想着藤野先生的简朴、用心治学、关心学生,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我从书中读鲁迅,读到的是一个真实、朴素的鲁迅。他的作品,感染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书,是我们成长中的朋友,丰富孤独的旅程;书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滋润干涸的心灵;书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造就高雅的品位。在书中行走,就像在进行一场文化苦旅,我们浮躁的心会在书本中渐渐平静,贫乏的头脑会慢慢变得充实,平淡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不平凡。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穿越时空,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我从小就喜欢读书,要说起来,我与书的故事还真不少呢!
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周末,我用自己的零花钱从书店里买回了一大堆书。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我一边阅读,一边吃着雪糕。过了一会儿,我感到肚子不舒服,就急匆匆地拿起那本书,冲进了厕所。在厕所里我依然捧着书,品茗般地读着。我的手指在书页间轻轻翻动,嘴角漾起丝丝抹不掉的微笑。书中诗词般美妙的语言令我着迷,我与主人公一同欢笑,一同抽泣,同喜同悲。
我陶醉其中,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悄悄地溜走。妈妈一边敲厕所的门,一边不耐烦地问: “你是不是掉茅坑里了?”“再等一下吧,马上就好!”我嘴上虽然这么应着,眼睛却紧盯着书,一点儿也不想离开这臭气熏天的“茅房”呢!当我合上书站起来时,腿都麻木了。
我至今还记得这件事,记得这本书——《爱的教育》。全书共100篇文章,作者以一个小男孩儿安利柯的眼光,记录了从他10月份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一直到第二年7月份,发生在他身边的各式各样的感人小故事,以及父母在他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还有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书中的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深入精髓、淋漓尽致,大至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好的书籍,就像不老的常春藤,永远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好的书籍,就像不谢的鲜花,永远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他们不止给后来者的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财富,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可以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历史的“衍生物”,时时督促和激励着我们。
由于历史的广泛我不能一一道来,所以我从我所学的专业角度来谈谈自己读史的感悟。我学的市场营销,毕业后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把公司的东西推销出去。而把东西推销出去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推销出去,使顾客喜欢你相信你,顾客才可能买你的产品。怎样才能让顾客信任你呢?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还是乱说骗顾客?都不是。那该怎么做呢?别急,让我们翻开历史,细细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秦朝时,有个叫商鞅的人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都不相信,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由此可见要想让别人信任你,必须要讲诚信,言行必出,做事做人要用上自己百分百的真心和诚心。不能为达成目的----把东西卖出过去,而欺骗顾客。要以顾客为中心,把产品卖给需要它的顾客,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
历史长河承载着过去的.人与事,给我们这些后来者留下了一个个足迹,似余音寥寥,让我们知道他们曾经来过这世界。
以史为鉴,学做人做事。让我们用心汲取古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吧!
初读红楼,是因为被林黛玉所吸引,她的孤傲,她的娇柔与冷漠,她那牵人心肠的《葬花吟》,还有她那眼角的美人。都让我深深吸引。在复杂的大观园,她是那么的清新脱俗。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花儿已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她漫天旋转。褪尽了鲜红的颜色,消失了的芳香,又有谁对它同情哀怜?黛玉的葬花吟曾打动过多少人的心,她是那花瓣,飘飘零零的来完成她这一生,谁又会哀怜她呢?。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轻佻的榆钱,只知显露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顾李花纷飞,这是林黛玉对自己处于大观园境地的不满之情吧!父母双亡,只留她一人在这世上那种寄人篱下的滋味又有谁能懂呢?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泪珠儿洒满了空枝,空枝上洒满了斑斑血痕,她靠着花锄,为满地残红愁苦不已,她只能一个人默默的去顷洒她的泪珠,枝上的血痕不正是她滴着血的心吗?她的惆怅,她的哀愁谁又能懂呢?她的悲哀也正是她幸运的地方,没有人懂她,她也不用费尽心思的去懂别人,她的境界没有人能超越。
“末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用那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洁净的泥土,埋葬你那绝代风流,在黛玉眼中泥土竟成了这世上至纯至净的东西了,她厌恶了这个世界的纸醉金迷,她所向往的是单纯的洁净世界,能和一个真正懂她的人白头偕老,这终究是个梦了,在封建礼教的家庭中没有情投意合,只有门当户对,她希望自己能改变这一切,可她只是久病缠绕的弱女子,她无力改变这个世界。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今日是我将花儿埋葬,人们都笑我太痴情,可到我死去呢?谁又把我掩埋只是整首诗最让我痛心之处了,面对这个肮脏的世界她已没有再留恋的了,她的命运就像这满院堆积的花儿,生前美丽娇嫩,可当她从枝头飘落呢?谁又会理睬她,任她随波逐流了。
敢问为何苦苦哉,只求性灵永为真。黛玉风***之至,优雅而坚毅,她对生活的态度与看透,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我从书中读出了她,我从《葬花吟》读出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