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乡间民俗作文

大荔县乡间民俗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1-22 18:39:29
大荔县乡间民俗作文

大荔县乡间民俗作文【一】

今天的天气终于晴朗了,期待已久的滑沙也终于可以实现了。

大清早陪哥哥检查完眼睛之后,我和妈妈、舅舅、爷爷,妈妈、和哥哥一起去大荔滑沙。两小时后我们便到了一个小沙苑!舅舅说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呀?于是,我们就问这里路边的行人:他们都说前面还有好几个大的沙苑。于是我们就继续往前开,还没开多久就远远就看看密密麻麻的车,停好车往景区里面走进一看哇!真是人山人海,好大的沙苑,远远看去大人小孩都玩的\'不亦乐乎!我们迫不及待的下了车去吃沙苑的一些小吃,吃完午饭后我们就

到了沙滩舅舅先给我和哥哥一人买了一个多功能的军用铁铲,还租了两个滑沙板我哥哥来来回回、爬上滑下、玩了能有十几个来回,终于感觉有点累了,就和哥哥商量用铲子玩会沙子,这时舅舅提议说:“咱们挖个坑拿一个东西盖住做陷阱吧,”我和哥哥异口同声:好太好了!心想:这肯定是一个很好玩的恶作剧!挖完第一个坑做好陷阱之后,正要在旁边挖第二个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大概5岁的小女孩掉进了我们的陷阱!我和舅舅还有哥哥都哈哈大笑起来。真是太有意思了!

玩完沙之后,舅舅租了一个沙滩摩托车带我们玩刺激的沙滩骑行,因为这个沙滩摩托车是山地车就算是再高的沙坡、抖坡也能爬上去。我们上了第一个抖坡时,我看见了沙苑竟然是这么大,骑到最高处才发现还有个小树林可以骑着沙滩摩托在里面探险,我感觉我们走了好久,舅舅的车技也真的是一绝!带着我们翻山越岭,整个骑行过程中只听见妈妈在后面害怕的尖叫声紧紧地抱着我,而我和哥哥还真没觉得害怕只是感觉好刺激啊!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车主一个劲的用对讲机喊我们赶快回租车点!刺激的沙漠小树林之旅真是太好玩了!

玩完沙滩摩托天已经有点暗了,我们都还没有吃下午饭,正要准备收拾回家时,我们看见了超喜欢玩的碰碰车,在我们死缠烂打,苦苦哀求下舅舅同意我和哥哥在过两把瘾!碰碰车是我的绝活,单手玩弄方向盘那是我经常***事!爷爷说我将来肯定能当个赛车手!

愉快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虽说大荔沙苑没有沙湖的沙漠那么高大上,但在这里我也收获了很多快乐,沙漠能玩的项目,这里应有尽有!我相信大荔沙苑在不久的将来肯定是第二个“沙坡头”。

大荔县乡间民俗作文【二】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至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大荔县乡间民俗作文【三】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菉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

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菉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

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

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大荔县乡间民俗作文【四】

每到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都要到奶奶家吃月饼,然后去公园赏月。

记得一次,奶奶给我们准备了许多月饼,有豆沙馅的,有牛肉馅的,有凤梨馅的……看得我直流口水,我飞快地拿起刀和叉,左右开弓,不一会儿我的两个腮帮子鼓鼓的,像两个小气球。没过多久,一盘月饼就被“消灭”光了。

还记得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日湖公园赏月,那次的日湖公园与众不同,有儿童、有大学生、有成年人、还有老爷爷、老奶奶,都聚集在日湖公园里赏月。我抬头望去,“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月亮真是皎洁明亮,像可口的月饼,又像王母娘娘的瑶台镜,还像白玉盘。真是美丽极了!看着看着,我不禁吟起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啊,中秋节既能吃月饼,又能赏月,我好喜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