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书信的构成可分为8个部分:
信头(Heading
日期(Date
收信人姓名及地址(Inside Name and Address
称呼(Salutation
信文(Body of the letter
结束语(Complimentary close
署名(Signature
附言(P. S.
(1信头(Heading
信头是指发信人的单位名称或地址。一般情况下发信人只需把自己的地址写(打字,手写均可在信的右上角,离开信纸的顶头约1英寸,占二三行或四行均可,格式如下: ①齐头式
②缩进式
注意:写地址的次序与中文不同,应先写门牌号码街道,然后城市和国名。写地址时采用齐头或缩进式,以及每行后要不要加标点符号,都没有固定的规定。如写给经常往来的亲友,这项地址也可以省略。
(2日期(Date
写日期注意下列各点:
①年份应写全,例如不能用“99”来代替“1999”;
②月份应写英文名称,除May, July外,可用缩写,如:Sep., Oct.。但不要用数字来代替,如7/4/99 或7, 4, 99,因为在英国此日期代表 7th April,1999,而美国则代表4th July,1999。
③日期可用1,2,3,4…11,12…21,22…31等,也可用lst,2nd,3rd,4th…11th,21th…22nd…31st等。
日期的几种写法:
a.July 7,1998
b.1st October, 1998
c.30 Nov., 1997
d.Sep. 3rd, 1999
④特别注意英文书信日期应紧接着写信人地址下一行,不能像写中文书信那样写在书信签名之后,这是很多学生的常见错误。
精选范文
①
②
(3收信人姓名及地址(Inside Name and Address
写信人的地址和日期写好以后,接着就要写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一般的事务信件或给较生疏的.朋友的信件要写,而在给极熟的朋友的信中则可省去。这一项写在日期下一行的左上角。收信人姓名写一行,收信人地址可分两行或三行写,和写信人的地址一样,上下可取齐,也可以向右缩进。在姓名前一般要加上称号,称号因人而异。
①对普通男子用Mr;
②对未婚女子用Miss;
③对已婚女子用Mrs,对婚姻状况不明确的通常用Ms(后跟本人姓;
④对男子用Master;
⑤对教授或博士(医生用Prof.或Dr.
精选范文
(4称呼(Salutation
称呼指的是信文开头的那种称呼,如Dear , Mr, Uncle,各种称呼因人而异。在称呼后面一般是用逗号,但也有用冒号的。现归纳如下:
①对父母、兄弟、姐妹等;
a.Father,
b.My dear Mother,
c. Dear Sister,
d. Dear Tom,
②对亲戚:
a.My dear Auntie,
b.Dear Cousin,
c.My dear Cousin,
③对朋友、同学
a.My dear friend,
b.Dear Mr Jackson,
c.My dear Mr Jackson,
d.Dear Sir,
④对未婚女子:
a.Dear Miss Luce,
b.My dear Miss Luce,
⑤对一般女子,不论是否结婚:
a.Madame,
b.Dear Madame,
⑥对已婚女子:
a.Dear Mrs Helen Jackson,
b.My dear Mrs Helen Jackson,
⑦对公司、工厂、学校等:
a.Dear Sirs,
b.Sirs,
c.Gentlemen,
(5信文(Body of the letter
信文是信件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信的内容。正文应在称呼下两行开始。信的开头第一个字母通常和称呼开头第一个词平齐。也有往后退四个或八个字母的。下面介绍一些开头语和结尾语。
开头语
①相当于中文的“敬君者”。
a.I beg to inform you that…
b.I beg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form you that …
c.I have the honor to address you that…
d. I write in a hurry to inform you that…
e.I have the pleasure to tell you that…
f. I\'m very much delighted to inform you that…
②相当于中文的“接读某月某日来信,一切知悉”。
a.I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letter of May 20th …
b.Your letter of May 20th has been received with thanks.
c.It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receive your kind of May 20th.
d.In answer to your kind letter of May 20th, I deeply regret that …
e.I have received your kind letter of May 20th.
f.Words can\'t express my delight on finding your favor of yesterday on my desk this morning.
g.Your letter dated May 20th has been received.
结尾语
采用三种方法:
①采用分词短语:句末用逗号,不用句号。例如:
a.Waiting for your good news,
b.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c.Hoping to hear from you soon,
d.Hoping you are enjoying good he
alth,
cerely,
Barbara
④感谢信
Dear Sir,
With feelings of deep gratitude I address y
参考词语
senior grade three
appreciate
spare
⑤下面是某中外合资企业刊登在China Daily上的一则招聘广告。 Office secretary, with experience in book-keeping, Type-writing Public relations, op
举手投足是一把尺,它是衡量人的内在含金量的标准。含金量高的人,必然,我敢说必然,是一个伟大的人。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钱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总理衣容整洁,谈吐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或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愣是日积月累地修成了一条路……
事例论证就是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
事例论证,最重要的是注意论据和论点方向的一致性和紧密的统一,不可有距离。
例如有一篇文章谈到写作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时,举例道:
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
这里,举莎士比亚一例还可以,虽然说得不够透彻,但与论点总还有一定的直接关系;举牛顿的事例则不恰当,因为他虽然也观察、思考,但非写作中的事。
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可以叫做“喻证法”。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
例如:
云朵则是天空的粉妆。清晨的云被染成鲜嫩的粉红,如初生的婴儿的脸颊,血色柔和。黄昏的云被镀上金橙色,如斑斑锈迹,闪耀着孤独岁月逝去的光辉。有一个成语叫做“白云苍狗”,天空每日便上演着一部《白云苍狗》的电影,观众有稚嫩的孩童,有迟暮的老人,他们从变幻莫测的云朵中,或找到了童年时品尝的甜蜜的棉花糖,或找到了童话故事里云的国度。
孟浩然诗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天空的粉妆融化了,晶莹的雨水便落了下来。我们无法亲吻辽远的天空,却能亲吻到天空的眼泪——雨。点点滴滴的雨,愁煞过词人李清照,愁煞过贺铸:梅子黄时雨。我们坚硬却裂缝百出的心,被雨润泽,然后从心灵的旱地上长出一株新绿,从心灵的尘埃上开出一朵洁白。这柔弱的植物吸饱了天空的泪,在风中摇曳生长,离天空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江苏卷满分作文《怀想天空》)
这两段文字文彩飞扬,联想丰富,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和审美的雅趣。“亲吻天空的眼泪——雨”,显得何等多情,何等美妙!“离天空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引发了多少遐思!
水。站在山顶,远远的小城环抱在水的怀里。“一条古时水,在我手心流”。我们都摊开手掌,让雨水在上面汇集。那些细小的沟渠刹那间就填满了,汇成小流,汇成溪,汇成江河,汇成大海,终成一片汪洋。我们都感动了,泪水也就势汇进手中的海里。你知道吗,站在这山上,我们看到了一片海,那是我们心中的海,比真正的海更加波涛汹涌,肆意汪洋。
风吹起来了。“风啊,你吹起来吧,摇动我呆滞的目光,成两条波光涟潋的溪流,我将以你的慈爱,重以手指,蘸着时间。”我已经忘却了这诗人的名字,却永远记得这诗。风吹起来了,带来远方的寒意,远方的歌,远方的希望。 (湖南卷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
这两段文字从游历中对 “水”“风”的感受入手,巧妙地点出人应“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的题意。写景非常细腻、形象,语言流畅、优美,读来给人美的享受。
1、标题(题目)
2、开头提出论点:简述材料,引出论点(启示、启迪、告诉我们、说明了、让我明白了等)
3、论证过程:设问句(或其他过渡句或过渡段)过渡,引出理由。(如“我们为什么认为… …,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4、论证过程:提出理由(分论点)(分论点间角度应不同,层次不能重复,证据或性质或时代或范围要有区别;证据要典型、精当,可举例、可比喻、可引用、可对比等;分论点间的结构可并列、可层进、可对照、可分总或总分、可综合运用多种结构形式)
其一… …(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
其二… …(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
其三… …(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
5、论证过程:可进行辩证分析(常用词:诚然… …但是… … /虽然… … 但是… … /固然… ….)
6、结尾:结论(解决问题,提出方法,照应开头等)
(四议论文的“四字诀”
古往今来,文章无定法。古人曾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么文章有定法吗?实话说,文章确也无定法,古人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就是用漂亮的文字开头;中间的内容可以尽可能的丰富,这就是猪肚;而豹尾则是用干净利索的文字结尾。但总结议论文的一般性规律,结合古人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起、承、转、合。
起:就是引题、入题。就是结合给的材料和题目,用极短的文字,迅速抓住主旨、中心,迅速入题。
承:就是结合观点、主题,进行分析、论证。承,就是承接,就是对论点进行延伸,进行思辩分析。
转:就是借助事例,进一步“转入”说理、说事,来进一步论证自己树立的观点、认识。用事实说话,最好用两个方面的材料,一是古今中外的事例,可以选取一个事例详写,也可以用概括的几个事例写。二是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来说理。总之,“转”就是结合“转入”“引入”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合:就是进行总结、拓展。可以用名人的话,或用整齐的句子结尾。
“起、承、转、合”的文字与段落到底怎样分配?
一般“起、合”文字可在100余字,各占一段。而“承、转”可用300—500字的文字,分别占3—5段即可。这是基本的要求,文字与段落可不拘于此。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一篇文章一定要有一个中心、主题,有自己的观点。
2.论述文重在“述”,记述、简述、评述、论述,重在说明道理。
3.一篇文章一定要扣准给的材料和题目,去选材、组材。
4.一篇文章要尽量地用例,当然也不是用例越多越好,可以在举例时分析、论证。
下文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
[例文]
谈意气
“意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一个义项: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是为起]
这义项曾被***在《沁园春·长沙》中用过,原句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也正是这书生意气让他成就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他成为了永垂史册,青史留名的伟大领袖,这足见这“意气”二字如太极,生四象生万物。 [是为承]
在棋盘拼***,楚河汉界分明,我会一如既往想起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是他主张张骞扶着驼铃走向了大漠,是他让卫青挥动旌旗舞向了大漠的飞沙。[ 转一]
他们都是英雄,皆有意气,是意气二字所有义项不同,楚王的意气用事,与汉王的意气风发。
在汉朝的朝堂之上,说过汉王刘邦,我们便不能不谈韩信与司马迁。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成语。沙场点兵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是我们依然记得他当年所受的胯下之辱。是何等的意志和气概让他压下心中的愤怒,成就今日的辉煌。
“大丈夫能屈能伸”是意气,是坚强的意志和气概。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如果当初司马迁没有坚强的意志,豁达的气概以受腐刑保存生命,我们就不可能到如今依旧轻哼着这无韵的《离***》了。
这意气我们真的不可以小瞧。 [转二]
作为女性,武则天绝对是我们的骄傲。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开创贞观启开元的辉煌盛世,何等的意气风发。她的意气让人折服,历史掌权的女性不在少数,可没有谁像她那般掀开那一道珠帘,穿上金灿灿的龙袍,君临天下。她的意气不止在此,更在于她留下的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述她的功过。这个女人,真可谓将意气二字发挥到了极至。 [转三]
古往今来,这意气一直在我们身边,从2003年杨利伟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二人升空,中国的意气让世界为之折服。生命中,有太多人太多事的意气让我们感动。从生命的谷底登上艺术高峰的邰丽华,一个人,一匹马送信的邮递员王顺友,用瘦弱的肩膀担起家庭与抚养毫无血缘关系妹妹的洪战辉。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处处都体现伟大的意气。
“太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一如意气,造就了这个世界上许多的美好事物。[是为合]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将苏州园林同其他园林作比较。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就给“食物”“自养”“异养”“光合作用”等概念下了定义。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出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一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成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人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
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说明文的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如200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题的说明语段是《西部地区》,其中的第5题是你从第二段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你认为恩施州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有哪些?”在答题的同时,一方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生为本地建设出谋划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个开放性试题出得非常有新意。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已知的事理论据来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所以又有叫“演绎法”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证明“不轻易放弃”的观点,这个事理引申就很好:
我总是想学着去坚强,可是坚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坚强总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子坚强,它并不是两个字,它并不是一种心情,它不是一时的冲动就能完成的事情。我觉得它好难。我曾经尝试着去做,可是最终我还是失败了。我还是放弃了。虽然事情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事情总是以放弃而结束,但是我并没有很轻易的说出不。虽然不是个勇敢的孩子,可是我也不是轻易放弃的孩子。我的放弃总是在挣扎了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使用事理论证,特别是引用名言警句立论,应注意:
A 引用的事理与论点真正构成一种紧密的内存联系。
B 对于引语一般要作一些阐明、说明,不要引完就单下结论,以免给人浅薄的感觉。
C 除了由于论辩的需要,必须引用大量的论述外,引语要力求简洁。作者要善于抓住引语的精华。
例如:
年青的军官把失去亲人的痛苦,化作与死神赛跑抢救幸存者的动力;泥泞的山路上,他背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向安全的港湾停靠。年轻的女警官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给在家人,在瓦砾中抱起战胜了震魔的小生命,甘甜的乳汁绽放了天真的花蕾。“最美丽的警察”,这是人们给她的最好的评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爱幼在特定的背景下闪烁着绚丽的光,人性的光芒昭示着最伟大而又最普通的“人之常情”。
后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分析就简洁而恰当。下面这段文字,也用了名言,并进行了分析: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