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早在几千多年前,吴楚大地上便有了乌镇这独特而秀丽的地方。她像一位冰肌玉骨的佳人,披着轻纱,缓缓地走过了几千年,至今任完好的保存着当年的水乡古镇风味。
对于乌镇的第一印象,便应该是流水,宛如绿绸缎似的流水铺向远方,使人忘却了城市里的喧嚣和浮躁,不由得自失起来,就像抿了一口醇香的三白酒。清晨的乌镇流水不知是慵懒还是羞涩,静静的,淡淡的。太阳冉冉升起,地平线一片玫红。乌镇像受到召唤一般,睁开了绿眸。我坐在古老的摇橹乌篷船上,轻摇慢摆,两岸是历经风浪的斑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我伸出手去,任清凉的河水从指尖流淌,任和煦的阳光在心间轻舞飞扬。
乌镇就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这是中国的威尼斯,依水而建,桥街相连。这里的`桥姿态各异,有宽阔的平板桥,古朴的小木桥,庄严的多孔石拱桥等等。就拿石拱桥来说吧,一座一座姿态各异的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上,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有的已磨损的雕栏是岁月的痕迹,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油然起一股对历史的庄重。在若有若无的朦胧烟雨中,试问还有哪里能比得上这样一个清欢之地。
穿过小桥,走到对面的古街。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一棵棵随风裁剪的翠绿细柳,那楼台香榭,那兰亭楼阁,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路过一家蓝印花布店,店内一位女子的吴侬软语听的人不禁耳朵发酥,如水的女子,如水的明眸,灵秀而又温婉,似凌波仙子般清新脱俗。偶然一抬头,发现沿河的每家店的招牌下都挂着一顶大红灯笼,是细而长的那种大红灯笼。可惜的是我没能问到那种灯笼的由来,只知道那是种习惯,像乌镇古朴民风一样流传了很久。
乌镇,我多想在那里生活,在那里邂逅,在那里守护,在那里铭刻。在那里安葬,在那里长眠……
风不大,轻轻撩过我耳边的垂发。船泛在河面上,很静,没有想象中很大的水声。景色向后,船人向前,垂柳的长枝很静的垂在河面,投下她绿色的影子,窈窕身姿。几条渡船停泊在码头边,乌色的顶与乌色的瓦对映。渡船不像乌蓬船那样,行驶起来左右晃荡,很稳,让我的心渐渐静下来。
我喜欢在船中看那些傍水而建的老屋。在河面上看江南的`细腻多姿,像是个女子,灵动秀气,乌镇真正的美,是那种经年而累的韵味。粉墙上爬满葱翠的藤蔓,又突然从中拓开一扇木窗。粉墙斑驳,哪位伊人在屋内享这黄昏美景呢?
走在青石路上,看长廊蜿蜒。长廊是自然的作品,那紫藤萝缠绕在上,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屋檐”。远望过去,余晖洒在叶上,折射出点点光晕,不经意晃了我的眸。我看不到尽头,又恍惚看到就在那绿色与光辉的交接处。那个交接处仍隐隐散着光圈,像是一片雾霭。最后才发现,其实不过区区几十步,但那种如仙境般的幻觉又挥之不去。
登上石桥,看湖面波光粼粼。累了,依靠在石桥上,看渡船在石桥下穿过,看华灯初上,暮色四合。也没发现什么时候天竟全暗,只觉那天边的一朵红云褪去了,褪去了。夜晚的乌镇是个妩媚多情的女郎,她身着华丽长裙,笑容多情。灯光映在水中,被船橹轻轻一拨,便晃荡起来。金辉,灯火,在水中交织。现实与虚幻让我有些分不清,乌镇的窈窕身姿在幻境间缓缓呈现。灯火依旧看不见尽头,我想这便是辛弃疾的《青玉案》中的“灯火阑珊”罢。
狭长的小巷,空气有些湿润,糕点的淡淡清香飘散开去。不多会儿,我隐约听到了唱戏声。急着走去,踏上木桥,终于瞧见河岸旁的一家客栈,在水面上腾出一块戏台,对面正是看戏的好地方。可惜的是,我只能看到一侧,那唱戏的身穿一身绿色戏服,尖细的嗓音唱出江南的灵动,水中几条红锦鱼欢脱地食着鱼食。这种江南风光,我已是许久不见了。
离开木桥,买了些糕点,突然我发觉手背上一凉,只听耳边有人惊呼:“下雨了!”才撑起自备的伞往回走去。雨夜中,乌镇换了原先的妩媚,变的哀愁,伤感。微凉的雨打在河面上,溅起圈圈涟漪。水,是乌镇美得源泉,是乌镇古老的神话。我看到的雨打江南欲发美得如仙境般朦胧,捉摸不透。这种感觉,就像在夜晚雨中去看一个江南美女,她打着油纸伞,在青石路上行走。她回头,对你浅浅一笑,你还未看清她的真容,她边离开了。我呆滞地站在桥上,久久没回过神来。
我感谢乌镇,让我看到了她的多情多姿,她的细腻柔美,怕是今后再也见不到与这相似的美景了。
评语:移步换景,衔接自然,时间空间,双管齐下。用淡然的平静貌似不经意却又生动灵趣地勾勒出江南水乡独有的气质。但就景写景有矫情之嫌。
我看着那一张张美丽的照片,那就是我今年假期游览的梦里水乡——乌镇。
乌镇为什么叫“乌镇”呢?是因为那里的房子就像我们画的.山水画一样都是黑瓦白墙,所以叫乌镇。我们一进乌镇,就惊呆了,我问妈妈:“妈妈!你瞧,那房子怎么浮在水上?”妈妈说:“那房子是用石桩架起来的。”我一想:要是这么多人蜂拥地从上走过不就塌了。于是,我飞快地小心翼翼地跑了过去,心里的大石头好不容易放了下来。我们来到了乌镇的民俗馆参观,这里陈列着古代人的桌子、椅子、特别华贵的床和服装、鞋帽,最奇妙的是她们这里女人穿的鞋子,我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我问妈妈后才得知,古时的女孩子长到六、七岁就要裹脚,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寸金莲”,穿这种鞋子女孩子走路快不了,还一扭一扭的,我听后真庆幸生长在现代,可以活蹦乱跳地来游乌镇。我们还看了乌镇的蓝印花布,一进染坊,几十米的花布高高直挂从天而降,阳光下蓝印花布发出耀眼的光芒的情景让我感到惊奇,我太喜欢了,把布一块一块裹在身上照相。妈妈知道我的心思,给我买了一件蓝印花旗袍,我迫不及待地穿上,同游的客人都夸我成了江南小美女。
“小桥流水人家”是乌镇的特色,镇里有30多座小桥,真是“百步一桥”。乌镇人在节日里有走桥的习俗,至少要走十多座桥,称“走十桥,去百病”。我和妈妈走了十多座,想来今年一定不生病。弯弯的河流拥抱着乌镇,家家门前流水环绕,由远而近的乌蓬船上飘来我最爱听的歌《梦里水乡》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
那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
玲珑少年在岸上
看那青山荡漾水上,看那晚霞吻着夕阳……”
我太爱水乡乌镇了,那水上的房子、小桥,画也画不出的美,真让人陶醉。
——题记
早在几千多年前,吴楚大地上便有了乌镇这独特而秀丽的地方。她像一位冰肌玉骨的佳人,披着轻纱,缓缓地走过了几千年,至今任完好的保存着当年的水乡古镇风味。
对于乌镇的第一印象,便应该是流水,宛如绿绸缎似的流水铺向远方,使人忘却了城市里的喧嚣和浮躁,不由得自失起来,就像抿了一口醇香的三白酒。清晨的乌镇流水不知是慵懒还是羞涩,静静的,淡淡的。太阳冉冉升起,地平线一片玫红。乌镇像受到召唤一般,睁开了绿眸。我坐在古老的摇橹乌篷船上,轻摇慢摆,两岸是历经风浪的斑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我伸出手去,任清凉的河水从指尖流淌,任和煦的阳光在心间轻舞飞扬。(-t262.com-原创网
乌镇就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这是中国的\'威尼斯,依水而建,桥街相连。这里的桥姿态各异,有宽阔的平板桥,古朴的小木桥,庄严的多孔石拱桥等等。就拿石拱桥来说吧,一座一座姿态各异的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上,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有的已磨损的雕栏是岁月的痕迹,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油然起一股对历史的庄重。在若有若无的朦胧烟雨中,试问还有哪里能比得上这样一个清欢之地。
穿过小桥,走到对面的古街。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一棵棵随风裁剪的翠绿细柳,那楼台香榭,那兰亭楼阁,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路过一家蓝印花布店,店内一位女子的吴侬软语听的人不禁耳朵发酥,如水的女子,如水的明眸,灵秀而又温婉,似凌波仙子般清新脱俗。偶然一抬头,发现沿河的每家店的招牌下都挂着一顶大红灯笼,是细而长的那种大红灯笼。可惜的是我没能问到那种灯笼的由来,只知道那是种习惯,像乌镇古朴民风一样流传了很久。
乌镇,我多想在那里生活,在那里邂逅,在那里守护,在那里铭刻。在那里安葬,在那里长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