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潮水涌上那个年代的堤岸,秋天连接了上一个秋天,你,什么样?
当秋雨席卷最后一片落叶,秋天淹没了下一个秋天,你,什么样?
跳过绿春悲秋忍冬,越过历史野蛮的洪荒,你出现在我的眼前,任时间的刻画,你的双眼没有变。我无法触摸一个世纪前的你的脸,只能静静看你深邃的文字,窥视你的世界。
那些离散的岁月
那些暗淡的韶光
是你让消失的良知觉醒
使你改变了历史的航向
我与你终究是陌路人,但我认识你野草般的灵魂,还有你在黑暗中无奈的彷徨。那时候的中国,在硝烟弥漫中苟且偷生。麻木的国人只剩下了麻木的灵魂,还有无法拔出的腐朽的根。你渴望用医药来拯救那些盲目的心灵,远渡重洋,却发现只用药也等于零。于是你放下了心爱的手术刀,拿起了代替刺刀的笔,走上了另一座手术台,用那些深邃的文字去刺激那些麻木不仁的灵魂,割舍他们的劣根。
在你充满希望的微笑中,国人们觉醒了,终于,新的时代就要到了!
天光散尽
浮云沉默
那些充溢着希冀的翅膀
即将飞翔
你为了心中的信念,愁白了双鬓的`黑发,在你的梦想之路上辗转一生,却矢志不渝,用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一切黑色。
地下运行着烈火,奔腾,咆哮,即将喷出地面融化一切的罪恶。而你是野草,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在烈火之中,会升腾起一个崭新的自我。你说,信仰是你的生命,哪怕为此化为灰烬!因为你是在黑夜旷野上永远伫立的战士!
你给了我一双锐利的眼睛
照亮了前方漫长的等待
你给了我一双翅膀
带我翱翔
时光的断层,被地壳褶皱成为了永恒。你在多年前走过的路面,现在已长满幽幽的野草;你在多年前抽过的烟蒂,现在已经开满新季的花朵,而那些关于光阴的故事,全部被藏进了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是的,一切都变了。
我是百年后的新少年,你们曾追求的光明已经照在了我们身上,我们脚下这一条路也是你们用鲜血铺成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你呐喊着,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用粗糙的双手,在满目疮痍中为我们找寻这一条希望之路。
你的一生已经被历史刻下,如同野草一般蔓延到遥远的远方,在灿烂的希望和不灭的阳光中永生。
此致
敬礼
一个新时代的少年
2014年8月5日
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的读后感,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如***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我在听完这一轮讲座之后,虽然是有懵懵懂懂的地方,但确实是有所收获的。这一次的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的教授杜丽红老师演讲的主题是《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
首先,老师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就是我们最为平常不过的个体生命的出生与死亡,衣食住行与吃喝拉撒,因为在面对这些时,我们可能是毫无意识的,或者是以文化观点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的运行,而杜丽红老师所表述的是“这背后不仅是文化观念,更是制度和权利”,融入生活之中的规则,程序都在井然有序的运行当中,于是这就便涉及到我们该如何感受到这背后的制度与权利?杜老师以“水”为例,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来让我开始感受这背后的制作运行!
杜丽红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获得水?”,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要比我想像的更为复杂,因为这不是老百姓自己的问题,它涉及的主体包涵政府、水厂还有百姓,也有农村和城市的区别。从以前的井水到现在的自来水,水成为一项公用事项,买卖方式改变,消费方式改变。由老百姓对水的评判(干不干净到组织与制度评判的出现,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并让科普机构去传播,于是成为了大家所接受的“常识”。这一点便很好的解释背后的制度和权力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我想那是知识的产生和制度的运行合二为一。
然后,老师从日常生活的制度化入手,即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被制度化了的。是由行动者制定和执行的。近代以来,国家对日常生活进行管理,社会相关惯例到冲击,各个利益团体和组织在面对问题时如何在国家介入的情况下保存自己的利益。国家从上而下的制定和推行,团体或组织从下而上为得到对制度的认可,因此会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中,这个在国家与社会团体中各自满意的一种状态,这种互动,杜老师称之为“相互博弈”,也正是这种博弈,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杜老师提出了三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特征,第一,全球化与在地化并存的过程;第二,制度的延续性和断裂性;第三,如何深入到技术原理层面。我理解于全球化是具有共性,在地化或是每个个体却又有自己的属性,(这里制度的延续性和断裂性并不是很能理解,而对于能错综复杂的现象提纲挚领,看清背后的实质,是一种不错的收获启发,技术原理便由此产生。
而对于制度的制度生活化,正如杜丽红老师所言:“制度虽是书本内容,但我们不仅是要认识书本的\'知识,还需利用观念构建一套话语通过制度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大家共同遵循的尝识性的知识”。语言系统的不同能够让新的常识性的事物适应于社会问题中,为人们所接受。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杜丽红老师强调的是,一个制度的运行并不是国家强制推行的。而其中包涵的一点是,在辽阔的地域,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这是我参加的第一场涉及到我专业的讲座,不论是聆听老师的讲解,黄老师,徐老师的总结,还是同学们的提问,我明白的是,我需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
读史使人明智。“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看到手上捧着的这本崭新而又精致的《中国现代史》,待我轻轻地抚摸过她的`封面后,我翻开了她的扉页。
这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讲,先后用七个章节的篇幅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北洋军阀的末路、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用单独一章的篇幅来阐述属于“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中的哲学、科学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情况,让读者在为祖国和民族承受着巨大历史灾难而扼腕叹息之时,对国家未来的走向有更深沉更深刻的思考。
同样,我的思考也由此开始。
中国现代史的七个阶段
1。1919。5-1923。1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中国大学等13所大学3000多学生,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扰到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的旗帜,一致要求惩办曹汝林、陆宗舆、张宗祥三个代表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集会演讲后,即列队游行xx,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