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吃喝拉撒,是物质生活的全部内容和过程,可是,我们往往只重视吃喝而不问拉撒,似乎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尤其是在城市,不少人在关键时刻,想痛痛快快地“方便”一下而难以如愿。特别是老人,“找到厕所心中不慌”。有的人因“内急”找不到厕所而尿了裤子 。前不久,某城市一位“的哥”因为急着到处找厕所而闯了红灯,接到一张500元的罚单,他向记者苦诉:“为了避免上厕所,每次出车前我连水都不敢多喝,有时实在不行了,只好将车开到天桥上或桥洞下行方便,时间久了,就患了‘恐厕症’。”
翻开历史,发现世界上有悠久的厕所发展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在印度哈拉帕文明时期,人们就已建了厕所,并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公元2000年的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也都用上了有蓄水池和排水孔的厕所。到了中世纪和近代,人们如厕又回到大街上,直到200年前,下水道、排水系统以及流动水才进入家庭。1597年,英国诗人约翰?哈林顿实现了马桶工艺的伟大变革,他发明的冲水马桶的“WC”,设计中包括了一个蓄水池,一个储水箱和一个启动冲水系统的把手。后来,这项“AIAX”的发明被安装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皇宫内。两个世纪后,普通百姓才开始享受到这一发明的成果。1775年,哈林顿的发明被亚历山大?卡明斯改进。1778年,塞缪尔?普罗瑟又为冲水马桶安装了球形阀门。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发展,马桶已成为精美的卫生工具。现在的冲水马桶已经变成了一个巧妙设计、高科技和艺术造型于一身的物品,出现了“玻璃厕所”和“航天坐厕”等,表明了“厕所文化”的发展轨迹。
目前,在一些国家,“厕所文化”得到显著的发展,并且,有关组织在2011年举行的首届“厕所会上”决定:将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在日本的城市和乡村,任何一个厕所无异味。在火车上,厕所里芳香扑鼻,并充满了诗情画意。因为日本式的厕所大都建在浓树绿茵和苔色青青的遮蔽之处,人们蹲在这样的环境“方便”,沉醉在无边的冥想遐思之中,此情此景,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日本的马桶科技领先全球,家里的马桶不但可以清洗身体,还推出了“智慧”马桶,它可以量血压、做尿液分析,还可以测量血脂肪。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有一座苏拉伯厕所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厕所博物馆。馆内陈列着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印度砖砌便渠、中世纪的便壶、金碧辉煌的便池,还有在潜艇和太空船上使用的高科技马桶等。展品从古到今,应有尽有,简直是一部厕所发展史。到1970年,国际服务组织开展了这家博物馆,其目的在于向民众推广现代卫生理念,进而推进“厕所文化”的更快发展。
在英国伦敦中心,安装着一种新型厕所,每到夜间,这种厕所从地下徐徐冒出来,到了第二天,又被遥控放回地下。这种厕所使用方便,又清洁卫生,正在英国全面推广。
维也纳是奥地利音乐之都,就连地铁站里的厕所也充满了“音乐细胞”。如厕只要向墙上的播放装置里投个硬币,立即会响起美妙的乐曲,去厕所成了一件惬意的事。
德国政府明确规定,在城市繁华地段,每隔500米有一座厕所,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建一座公厕。同时实行统一管理和收费,收据上标明时间、地点等内容,它能抵等值的现金在快餐店使用。
在美国,围绕厕所问题,通过了“厕所平等法案”,体现出对女性的人文关系的改善。纽约市议会在“厕所平等法案”中规定,纽约市新建或改建的公共大楼内,女厕马桶数量必须至少是男厕的两倍,原因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事办公,而她们每次使用厕所所需的平均时间是男性的两倍以上。
我国同世界其他各国一样,也有悠久的“厕所文化”史。历来讲求“厕所风水”,对于厕所的方位和设置是有要求的,同时,对厕所的.设施也是讲究的。早在上个世纪,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里这样描绘“大同社会”的厕所:“以机激水,陶荡秽气,花露喷射,花香扑鼻。”在1987年我国就颁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位于主要繁华街道的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位于一般街道公厕间距为750——1000米。但由于规定落实的欠完善,厕所问题仍相当突出。从现实讲,我国已拥有了上海、北京这样的超级国际大都市,但仍然难以拥有没有臭味的厕所。在许多大城市,虽然已有了新一代免冲智能化厕所,但绝大多数厕所仍在“曲径通幽”处,难解路人燃眉之急。于是,在温州街头出现了新行当——“导厕员”,“找厕所,跟我来!”旅游有“导游员”,行船有“导航员”,现在上厕所有了“导厕员”。最近还发现在常州闹市推出了男女同厕这个“创举”,男男女女同在一个“龙凤厕”内方便。“龙凤厕”只是一个大房间隔成了几间“小包间”,方便时,彼此的声响清晰可辨。同时发现,为体现“男女平等”的人文关系,西安市首座女性站立小便公厕日前投入使用。难道这就是“厕所文化”的新发展吗?
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和内容,包括公德心、科技水平、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全在厕所里暴露无遗。因此,在世界上出现了超智能和需要脱鞋的日本厕所,美国的“安全厕所”,德国的原子厕所,我国香港的“金厕所。”“厕所文化”在我国已逐渐引起国家和民众的注意。央视曾以《北京解决“一号”问题》为题,报道了北京城市公厕建设文化展览和北京公厕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在北京的建设落实情况,被称为我国的第一次“公厕革命”。同时,在北京“世界厕所峰会”上,我国有关专家同15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围绕厕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建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北京街道规划拥有530个厕所供人享用。针对市民反映如厕难问题,重庆市规划勘测部门于日前绘制出了主城区首张《导厕地图》,并将向部分市民和出租车司机免费赠送。据了解,重庆主城区《导厕地图》对各区每个厕所的位置都用“蓝红标记”进行了标注,共有428座公厕的位置信息和周围的交通信息。
《导厕地图》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地图,还蕴含着文化,背面印刷有与厕所有关的知识,有厕所的发展历史以及世界各国使用的厕所符号、象形的有趣标识等。该图编制出版后,曾免费向市民赠送了余份,同时还将向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车每车免费赠送一份。
在2010年11月1日人口普查中,调查表格中,其中一项包括有没有独立卫生间、抽水马桶的内容,以掌握市民现代化生活水平情况。
厕所虽然非大雅之堂,然而却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不少文人墨客写下诸多有关厕所的楹联,读来趣味无穷,令人捧腹,如:
畅通上下;雅集东西。横批:新陈代谢。
静坐觅诗句;放松听清泉。横批:清纯世界。
来前百步紧;出后一身轻。横批:愉悦心身。
适合低吟浅唱;不宜滥炸狂轰。横批:讲究卫生。(此楹联专指环境肮脏的厕所)
小坐片刻,便会放松意念;清闲须臾,即成造化神仙。(此楹联乃专指环境清洁幽雅的厕所)
注得实效,忌恨屁多尿少;讲究卫生,欣欢源远流长。横批:广辟肥源。(此楹联专指旧式积肥公厕)
效率为生命,踞蹲务必审时度势;时间是金钱,排泄理当夺秒争分。横批:只争朝夕。
欢迎领导常来蹲点;喜接平民复往净身。横批:廉洁卫生。(此楹联乃专指乡村公厕)
世界上有个预言家曾预言:“未来人类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便是厕所问题”。“厕所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印证了预言家预言的正确性和可信度。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厕所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性,紧紧跟上世界先进国家“厕所文化”发展的步伐,提高城市设施建造分布的科学性和紧迫性,以“厕所文化”带动和促进全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外。突然,我发现,我那扫大街的父亲,在冰天雪地的教室外,认真地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满是积雪。
我的眼泪哗哗的流下来。我冲出教室把父亲拉进来,告诉老师他是我爹,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老师一边热情的邀请父亲和其他家长坐在一起,还不停地向父亲嘘寒问暖。大家还帮他把身上的积雪拍掉。虽然父亲是扫大街的,可同学们却一点都不因为这个原因而歧视,看不起父亲,反而纷纷投去尊重的目光。
老师向父亲介绍我在学校的表现,当老师说到我的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发表了几篇作文时,父亲激动的热泪盈眶,连声说谢谢老师的栽培。老师还夸父亲真了不起,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并问:“您的儿子这么优秀平时是怎样培养的呢?”话音刚落,教室里鸦雀无声,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向父亲看去,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父亲说:“我只是一个扫大街的,没有什么文化,一切都靠他自己努力,我只是从小教育他不说谎话,心地要善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还要尊重老师、父母,和同学团结友爱。还没等父亲说完,家长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用羡慕的目光看着父亲,老师还介绍了其他同学,掌声和欢笑声一阵接着一阵。这时我想:原本我以为当同学们知道了那个扫大街的是我父亲时,同学们会歧视我,但我不仅没有被歧视,反而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家长会在这一阵阵的掌声和欢笑声中转眼度过了。
回去的路上,父亲说:“你们学校真好,老师同学真好!”
老师发言了∶“这次作文比赛,我们班的\'邓为同学获得了一等奖,为班上争了很大的光。”老师的话音刚落,班上的同学和家长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盯向我们父子俩。老师又说道∶“请邓为上台发表一下获奖感言。”于是,掌声便热烈的响了起来。
“我之所以能获得作文一等奖,是因为我的父亲经常教育我。虽然我的父亲是扫大街的,但是他在我的眼里是伟大的!无私的他关心子女,勤俭朴素,工作负责,他永远是我可敬的父亲!”
就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席话,让在座的每位同学,每位家长热泪盈眶。
回去的路上,父亲说∶“你们学校真好,老师同学真好!”
每天早晨上学,我都会经过那条马路,马路上的车川流不息,汽车排出的尾气更是十分难闻。我想:如果我天天闻这些尾气一定受不了。而她——扫马路的阿姨,嗅着这些污浊的空气整天在马路上扫垃圾。
可能是由于长期在太阳下暴晒的原因,这位阿姨的脸很黑。下巴左侧有颗显眼的痣。瘦瘦的身体,好像风一吹就会倒。一身工作服由于经常干脏话累活,污渍已经洗不掉了。每天我上学走在这条马路上,就会碰到这位阿姨。我注意她好久了,她总是向前扫一段马路,再回头看看,如果还是干干净净,就会不由得露出满意的笑容。如果从她身边走过的车辆内的人向外扔东西,她从没有动过怒,生过气,只是默默拿着扫把把垃圾扫掉。
那次,我背书包坐公交去上学,坐在车上我像往常一样看到了那位扫马路的阿姨。我突然想:不对啊!今天我起得很早,一般这会儿清洁工都还没上班呢?这位阿姨怎么这么早就来了?瞧瞧身后的\'马路简直是一尘不染。至此我对阿姨的印象更深刻了。
特别是那个星期六,阳光明媚,我和朋友正在街上玩,突然我看见了这位阿姨,我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阿姨从自己的三轮车上拿下她的法宝——扫把。就在她专心致志扫马路时,一位老奶奶正要过马路,阿姨连忙把扫把放在路边,走过去扶着老奶奶的胳膊,小心翼翼地过了马路,然后返回来拿上扫把继续打扫。突然,有一辆车从他身旁开过,尾气十分呛人,就连我站这么远也能闻到。我迫不及待走到他身边问:“您为什么这么勤快?”阿姨说:“做这行不能偷懒。”说完便骑着三轮车走了。
这位阿姨的身影虽然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但她这种尽职、努力、勤劳的品质永远留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