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日~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然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9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还有一些以冬至天气看后期冷暖的谚语有:“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风向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以冬至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冬至起源于中国人的.阴、阳观念。阴、阳象征生命的平衡与协调,中国人相信冬至来临之时,正是“阴”的黑暗
力量与阴寒本性最强烈的时候,与此同时,亦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时刻,只因“阳”的光明与温暖将会逐渐取缔“阴”的极寒本性。因此,冬至是一个协调及和谐的欢乐时刻。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阴历的日期则不一定,但大抵不超过阴历的十一月。在《尚书》“尧典”中称冬至为“日短”,因为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后,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来愈长,黑夜愈来愈短。古人说:“冬至一阳生”,指的就是到冬至时盛极而衰 。相反的,阳气则从此开始萌芽。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着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大年三十。除夕这一天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当晚往往通宵不眠,称之为守岁。有关守岁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其实,这个评价一点都不为过,我一直想表达这个想法,不仅给他,而且给我的所有学生。因为,我当初没有看错他。
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学校的一次运动会上。那时我刚刚当上大学老师,由于擅长运动,我成为田径场上为数不多的教工的身影。刚参加完百米的比赛,他就跑过来笑嘻嘻的对我说:“老师,你跑得真快!”还记得他当初的样子:身上背着一个大大相机,一脸笑意,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个子很矮,估计只有1米56那样,而且他拍照时的样子很特别,总是“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咔嚓咔嚓”。那天,他也算得上田径场上的一道风景。从那天起,他开始慢慢的走进了我的视野。
在课间,经常看到他匆匆的身影穿梭在教室和楼宇之间。人虽小,但步子的频率很快,总是一个人,而且远离人群。
在午间,经常在食堂看到的第一个熟悉的身影就是他,一个人,面带笑容,还是那么急急忙忙。
记得有一次,学校搞活动,我的习惯是早早到场。当时离活动开始还有很长时间,没想到到达会场后,发现他是第一个到的。他是被安排来负责拍照的。
还记得有一次,教工到金石滩搞活动,学校安排他做随行摄影。上百名老师浩浩荡荡的行进在金石滩海岸线上,就看他那瘦小的身材在人流中窜来窜去,忙的不亦乐乎。
有一次,在给他的师哥师姐们上电视专题片课的时候,我提出,大家可以给他做一个人物专题。当时,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说那个个子矮矮的,喜欢照相,你们下一届的小师弟。话音刚落,50多名学生都发出了唏嘘声,听到有人说:“是他呀!哈哈。”这时一个女学生说话了:“他照相总是喜欢蹲着,女孩子穿裙子他也那样”,不时,引得大家一阵哄堂大笑。从人物专题片的创作角度来看,这些恰恰是刻画一个人物性格做好的细节和素材。但遗憾的是快三年了,这个人物选题我都说给了三届的学生听了,但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去关注他。
对他了解最深的时候,确切地说,应该在2010年夏天。当时,我给他们上专业课,课程最后有一个作业是大家四人一组,大家分工合作完成一部10分钟左右的专题片,期限为两周。其他的同学都开始忙活了,只有他按兵不动。一天,他突然来到我办公室说:“老师,我想拍一部关于大连电车百年的.专题片。”当时,我大吃一惊。这么一个宏大的选题,别说是一个学生,就是专业电视台的团队来做,也未必能成行。因为它不仅需要了解大连的现在,还要熟知大连百年的历史。采访不仅涉及诸多专家、学者,还要到大连的历史博物馆、史料馆查阅资料。这对于一个出生在江南,而且又是学生身份的他来说,何等的不可思议。我当时以为他找不到选题,来给我一个下马威,找点托词把作业混过去而已。紧接着一连几天,一有空他就跑到我办公室里来,跟我探讨他拍摄的思路和想法。他还专程拿了一本大连电车百年的一本画册集给我看,让我帮他分析拍摄的可行性。最后,他找到了一位摄影爱好者,这个人几十年一直用他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大连的变迁,尤其他对电车情有独钟,而且那部大连电车百年的图册就是从这个人手中诞生的。
两周的时间到了,大家都陆陆续续交了作业。一看,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校园的素材,也就是说这些片子不出校门就可以完成。而这时的他,却刚刚开机拍摄,而且是一个人独立来担当所有的工作。这期间,我了解到,他一个人独立成组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不喜欢他,认为他个性太强,竟干些不“靠谱”的事。我还了解到,他带着摄像机独自一人乘轻轨去30公理外的大连市内近10趟;为了拍摄一个大连的全景镜头,爬上大连市内最高的绿山顶端;为了拍摄大连的夜景,再现当年主人公的经历,深更半夜从大连市内赶回即将关门的宿舍。最后,比别人晚了一个星期把作业完成了。片子整体做的不错,味道有了,我给了他全班最高分。
一晃眼,大四了,他们开始实习了。不给他们上课,也很少见到他们了,当然也包括他了。2010年年末,我到图书馆还书,发现一楼大厅有摄影展,定睛一看,条幅上“钱浩飞”三个大字赫然醒目。这不是他的个人摄影展览吗?展览的内容是新生军训时那些平常的小事,尽管琐碎但让你感动,甚至难忘。迄今为止,这是我们学校第一个个人作品展。最近,又听说他开办了一家广告公司而且成功中标成为陈道明代言广告的摄影师。
当初没有看错你,因为你孤独,可以忍受着阵阵来袭的空寂;当初没有看错你,因为你执着,可以尽其所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当初没有看错你,因为你酷爱艺术,可以为了艺术放弃所有的美丽和尊严。其实,你并不孤独,因为你有理想和信念的陪伴,也许理想和信念正是你心中的美丽和尊严。
在传说以外,据史料记载,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时期。“岁”字在中国古代与“年”字相通用,岁即是年,年即是岁。据《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谷梁传》中也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就连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样子。因而,可以推断,“年”是丰收喜庆的日子,而过年则是对丰年的庆贺和祈祷。
此外,除夕夜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