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江苏江阴有个叫张畏岩的人,学识丰富,擅长写文章,在当地很有名气。万历甲午年,他参加科考,结果榜上无名,于是就在榜前骂主考官有眼无珠。
有一位道人听了,微笑着说:“这位相公,我看你的文章一定很差!”张畏岩怒气冲冲的对道人说:“你凭什么笑我?你没读过我的文章,怎么知道不好?”道人说:“我听说做文章的关键是要心平气和,现在听你骂考官,你的心中非常不平,文章又怎么可能写好呢?”张畏岩听了觉的很有道理,于是诚心向他请教。道人说:“如果命中注定榜上无名,文章虽精巧,也没有什么帮助的。如能顺天行善,有什么福报不能得到呢?”
张畏岩叹息说:“我一个穷读书人,哪有钱做善事?”道人回答:“行善修德,重要的在于心,心中时刻存有善念,更加谦虚谨慎,常存帮助别人的心。行善的动机要纯,一切遵天理而行。比如谦虚做人,并不需要花钱,你完全可以做到。那为什么不反省自己,而要骂考官呢?这就是你的过失了。”张畏岩因此感动悔悟,向道人致谢。
从此,张畏岩一心向善、修身,成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常向周围人劝善,受到人们的称赞。
三年后的一天,张畏岩做了一个梦,梦到进了一间很高大的房子,里边有一本名册,名册里有好多空格缺名,就问旁人:“这是怎么回事?”那人告诉他:“这是今年秋榜录取的名册。原本名册有名的,如果这三年当中他没有过失,他的名字才得保全。这些缺行,都是本应中举的人,因有缺失所以将名字除掉了。你这三年来,修身向善,可以补进去,如果能坚持不懈,将来更是福德无量,希望你能自爱。”这一年的科考,张畏岩果然中榜,后来当了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句话说“举头三尺有神灵”,是说神明无处不在,人的一切思想行为,神明都在监察着,一切都逃不出天理的安排。
天道佑善,行善得福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人无论身在任何一个阶层、行业、环境,都可以做好人、行善事,任何时候都能够保持善念,他的福份才会不断延长,才会拥有光明、美好的未来。
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人文的发展,崇德向善的品质,增进了人类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新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能奋斗,做刻苦勤奋的人;讲健康,懂文明,做乐观开朗的人;讲诚信,守信用,做一诺千金的人;讲秩序,会友好,做遵纪守法的人;讲奉献,助友爱,做乐于助人的人。
记得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位远行寻佛的苦行僧,在一个漆黑的街道上遇到了一位挑着灯笼的盲人,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完全没有光的概念,更看不见高山流水,来往行人,他这拎着灯笼的行径岂不是可笑至极?于是僧人问,“怎么你什么也看不见,却挑一盏灯笼呢?”盲人笑道,“虽然现在是我所看不见的黑夜,但夜晚没有灯光的照映,那满世界的人,不就和我一样是个盲人了吗?”僧人若有所憎地说:“原来你是为了给他人照明!”盲者微笑着说:“因为我是个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如果我挑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又让别人能够看见我而不会碰撞到我了。”
僧人恍然大悟:“原来我寻遍天涯海角去寻找心中的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佛就像一盏灯,只要点燃它,即使自己看不见,佛却会看见我。”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曾经说过:“爱都是甜蜜的,无论是给予还是回报。爱就像阳光,无所不在。”是啊,爱就像一盏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捧着一颗心上路,一生都会沉浸在爱的温馨之中。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开一样,愉悦别人,自己也结出果实来酿造芬芳四溢的美来。
人心向善,感动常青。我们要用观念来指导我们做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那么,这价值就像一滴水,许多人的水会聚起来,终会成为真、善、美的海洋。从身边小事做起,摒弃丑、恶、假,继承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
著名作家冰心奶奶说过:“爱在右,情在右,在生命的路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踏着荆棘,而不觉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鸟本天然生命,今因人之爱,而遭大不幸,是鸟之哀。鸟将尽亡,人何以独存?故鸟之哀,乃人之哀也。
爱之实,在有责任心。无责任心而泛言爱,有爱言而无爱行,遂有爱鸟而致鸟死之尴尬结果,是所谓空泛之爱也。既爱鸟,当尽心尽力;若能尽心尽力,自会渐知鸟之习性,由最初感性本然之爱,进达理性自觉之爱,终成人鸟相亲相爱之境,未尝不是人生妙趣佳话一段。
爱之道,在敬重所爱之对象。以己所爱,强加于鸟,轻则施虐,重则施暴而不自知,是所谓轻慢之爱也。轻慢之害,有甚于空泛。人非鸟,焉知鸟之乐?以人之乐施于鸟,鸟或适以为苦;人若以鸟之哀鸣为欢叫,则人之残忍可知矣。故真爱鸟者,当以还鸟之自由为最终选择也。
然爱鸟之放生,又成害鸟之别径。爱鸟之人心,已成牟利之市场。人间善恶之调诡,莫此为甚。商人以牟利为天职,或可不论。放生者之动机,初看似亦无可非议。当市上之鸟,将成鼎镬中之牺牲,买而放之,善莫大焉。然若商人所卖,正为放生者而备,买者为一己爱心之发扬,而不问鸟之来去如何,是为盲爱矣。此鸟虽因我放飞而活命,彼鸟却因人仍欲买而续遭网罟之灾。如此捕而放之,放而捕之,循环往复之间,众鸟岂能平安愉快无死伤?由此可推知,放生之爱心愈多,遭难之飞鸟愈众。爱鸟而致鸟亡,此岂买而放生者所乐见之结局乎?故放生之善举,亦当慎为之。当放生不成生意,利用善心以发财之市场不复在,众鸟或将更安适。人若有善心,存善念,时时处处皆可行善,不必执着于放生一途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