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等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这一方式又是如何促进了课堂教学呢?笔者尝试通过对有关教学案例的剖析,分析激励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效能。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独特地、新颖地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其目的是得到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理论、新看法、新产品。 在小学阶段,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深层的思维能力,迅速、流畅、独特的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发展和形成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要受着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的驱动和制约。创新意识和品格主要表现为创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不畏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意志坚定、能经受失败挫折、持之以恒等等。激励性评价正是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氛围中,想象驰骋,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使学生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使课堂成为学生语文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因为“创新”的成功,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快,希望尽快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祝贺。而老师的及时激励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这种满足和愉快,促使学生去争取新的“创新”的成功,从而鼓舞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肯定学生有创新的想法、观点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如:“你的这个想法有创意!”、“你的这个想法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有新的收获。”这样的评价,既激励了学生,又鼓励了群体,使全班学生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善于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是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研究者与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解除疑难。对学生的提问,如果有独到的见解,教师要热情鼓励。对教师的解答,如果学生有不同看法,也应允许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质疑问难中,老师的对不同意见的激励既培养的学生的创造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灌输模式。
从心理学角度看,激励是一个强化的过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得到奖励,该行为就会趋向重复;反之,则减少重复。奖励是一种正强化,对错误的行为给予惩罚是负强化,这些强化可成为激励的力量。 它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归属、爱、自尊的需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这种自信主要来自于教师的信任。信任是一种力量,这种信任是对学生作为独立的“人”的尊重。是把学生当作生动的,有个性的,有感情的人来看待。激励性评价正是因为真正着眼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它激励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和竞争意识。试想,在课堂上,教师总是训斥、指责学生,给学生的大部分是负强化,那么,学生见你上课心里就发怵,哪里还谈得上被吸引?教师通过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吸引力或推动力,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性。也就是说,学生的个体行为在受到教师的激励之后就会产生一种自动力。只有产生了这“自动力”,学生才会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个人的学习目标。才会由消极的“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在课堂上只有对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和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激励,才会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发的,主动的思维,从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针对学生特长,教师可以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图标、激励卡来激励学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超越。如:用“小猴子”表示爱动脑筋;用“鹦鹉”表示愿意和老师、同伴交流;用“小猫”表示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画有嘴巴、问号、眼睛、耳朵、握手等图标来表示发言、质疑、阅读、倾听、合作等方面表现突出;还可以用一些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的激励卡。如“:朗读高手”、“写字巧手”、“阅读博士”、“故事大王”、“口算高手”等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获得成功的体验。此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等评价可采用等级和激励性评语以及含义深刻的“红星、小松树、小红花、小笑脸”等标志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评语的双向互动性、激励性、针对性和建议性。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增强信心,不断改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前辈的之谈在语文教学中理应受到重视。一篇好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仅靠老师“讲”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师生对作品的品读,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阅读包括朗读和墨读两种方式,朗读与墨读相比,对于语言的反复揣摩和玩味,不是弱化,而是增强了,朗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人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的赏析教学,边读边理解边欣赏,获得一种审美感受,品味作者写作的匠心,领略作品的立意、构思、文法和风格的精妙,两种阅读方式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精品,一直是语文教材中的典范。这样的优美散文,如果由老师作笼而统之或条分缕析的程式分析,都必将冲淡学生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师先可让学生默读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境走出静谧的荷塘的?在这静谧的夜晚作者的情感活动有什么变化?第六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最后作者又怎么会联想起江南采莲的旧俗?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一方面能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体味作者笔下的美景和那淡淡的哀愁和惆怅的情绪,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获得一种总体的感受。默读之后再让学生放声朗读,逐一体味月色笼罩下的荷塘美景和荷塘中的朦胧月色给人的美感体验。
课文中描写的荷中之景美妙绝伦,“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还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一段描写共计187字,不但比喻新颖、别致,通感精妙传神,仅轻声音节出现就达45次之多;如果不仔细品读揣摩作者所勾画的艺术美景,就很难体会出轻重有致的节奏,更难获得广泛的艺术享受。
再如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作者一开始就用比喻句来描绘山和小屋:“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一比喻反复吟诵和体会后就会发觉作者用词的精妙,它即刻画了山的形态、色彩,又把小屋对山的点缀和生气描摹得形象逼真,不仅增加了眼前美景的形象性,而且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染。文中一方面有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又有对台湾黑暗现实的不满。这两种感情是通过品读全文后再品读文题而得来的。“空中楼阁”可以说是一种缺憾的美,一种深思的美。作者的匠心和文章内蕴,只有通过阅读品味才能感悟得到。
朱自清在《了解与欣赏》中说:“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不过在吟诵时,要能分辨语气的轻重,要使声调有缓急,合于原文意发展的节奏。”萧蕴也说:“读、吟、诵乃至唱,是学习语言、体味意境不可缺少的过程。”两位大家都极其关注读甚至吟诵,他们的独到见解不无道理。同样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不同,人物情感和性格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以通过朗读吟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品味文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力求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尽,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这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具体如下: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揭示了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令人信服。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1、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明确论据类型;具体分析作用。这类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2、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1)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3)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1、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
(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2、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5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6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7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
①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②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
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论点。
④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⑤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
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
②以……论证方法为主。
总而言之,提高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因素是善于积累生活的素材,并将社会实践巧妙地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与此同时,老师还要转变教学思路,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家的写作兴趣,消除同学们对议论文的抵触心理,让大家将写作当做一件高兴的事情,进而提高同学的写作水平和质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