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气象。一听到妈妈要带我去乡下踏青,我直拍案叫绝。
到了乡下,我顿时傻了眼,感觉自己不是到了乡下,而是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一样,到处都被绿色所覆盖,生机勃勃的。我在那一瞬间的时候,心情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最令我留恋的,就是那片绿油油,上面金灿灿的油菜花地了。远看那油菜花地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风一吹动像一波波金色的浪涛奔流过来,金灿灿的仿佛能把人的眼睛照瞎一样。阳光照射,花瓣黄色的,好像就是太阳的光芒照在上面,油菜花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过来,照在我们的心上。近看油菜花地像一把把金黄的小雨伞,微风乍起,这一把把小雨伞仿佛都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欢快地跳起舞来,我走到油菜花地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着,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身边的春意越来越浓,我的兴致也越来越浓了。浓浓烈烈地从心中传递到嘴中:“真美啊。”我不禁倒在花地中,享受着春天的温暖和带来的欢乐,我细细地闻着,一股菜花香从空气中飘进我的鼻子里,我瞧了瞧手上,满是花粉,我闻了闻,真香啊!这时我又看见一只蜜蜂飞过我的眼前,我不由地感叹起来:大自然真美丽啊!
还有那一望无际的麦田。绿油油的,像一朵含苞未放的花一样,当我把手伸过来的时候,她好像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她好像有感情。当绿油麦田和金灿灿的油菜花相结合,像是一块翡翠上镶了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蔚为壮观。
如果你也想寻找春天,那你就到乡村来吧,那里会让你看到生机勃勃的景象。
成功的意义不在于你取得多大的成就,也不在于你有多么的伟大。因为,成功总会与努力过的人握手,只要享受了努力的过程,我们就不是失败者。
有一首耳熟能详的台湾名歌——《蜗牛与黄鹂鸟》正是围绕着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创作的。歌中的蜗牛虽然并未成功,但它毕竟努力过了,和黄鹂鸟相比,它的历程要艰难许多,重重的壳裹着蜗牛的仰望,可蜗牛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即使失败了,也得到了大家的尊敬。
努力过,就不是失败者!努力过,失败也是美丽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一经失败就放弃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可是,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能振作起来,不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做一只勤奋的蜗牛坚定向前,持之以恒,我们就是命运的主宰者,我们就是驶向彼岸的船只。我想,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坚持就一定是成功之父。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发人深省:有一个孩子,他是当地出了名的“弱智儿”。三岁时还不会说话,六岁时被老师叫到名字时竟然呆若木鸡,同学们讥笑他,连老师也不喜欢他。有一次的手工课,小男孩很想做一个精美的小板凳,但直到下课他还没有做完,还急得满头大汗。第二天早上,他才交给老师一个很难看的小板凳,老师生气地说:“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差的凳子了。”小男孩拿出了两个更粗糙的小板凳,说:“有,还有比这个更差的。”原来,这是他第三次制作的,第一次,每二次制作的更难看。这个小男孩就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他正是凭着不懈的追求,才获得伟大成就的。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天才,但我们可以做一只脚踏实地的蜗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都能登上人生的珠峰。
同学们!让我们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唤起心中学习的激情,乘着知识的列车,迈着坚定的步伐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睁开眼,悉许里看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迈开步伐,悉许你在岔路中央徘徊:坚定前行,那一定是你有了目标和勇气铸成的力量。
我想,我没有精卫填海那么伟大,你也没有愚公移山那么令人钦服吧!坚定一点,我们一定可以拥有像他们那样为目标而执著的勇气,坚定前行的力量!
伴着坚定前行的力量,便少了一份惧怕。小时候总爱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类励志名言置于口中,似懂非懂。或是以为言语能激发人的斗志。站在某处转脚,摔倒过,便开始惧怕,像是失足过的小鸟从此开始惧怕展翅飞翔。
内心坚定前行的力量总会掀起一片波澜。就如“为自己而代言”的陈欧,还有“只顾风雨兼程”的汪国真,在各自的生涯途中创造了辉煌。我不禁感叹:那是一股怎样的力量啊!也许你会和我说:坚定前行,还有那份勇气铸造的力量。
有着一份执著坚定前行的勇气,又何尝不是件喜事?袁隆平创造了“杂交水稻”的神话,为西方众人惊奇。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呀?站在事业的巅峰,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需要的不是马云那样颐养天年的甩手掌柜,更多的是需要罗阳那样无私无怨无悔为事业付出的精神和勇气。
他们有各自的方向,执著不放弃是前行的***手锏,勇敢无畏是前行的助跑器。
当然,坚定前行之际,是目标在呼唤,在咆哮。若溪水无源便无法汇聚。有源之水必知寻根,历经千山万水也会汇成一汪海洋。古有秦始皇坚定统一天下的目标,排除万难不畏艰苦实现了它。今有***咬牙切齿坚定前行探索出新中国向前之旅。偶然阅得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乃知各方文化之博大,更因他为文学创作而坚定发出由衷的称赞。
而你和我,于今天只是一介书生,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只能提笔叹息。或许我们还无力改变现状,但至少,我们不会驻足。坚定脚下的路,勇敢前行。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终有一天汇到达繁花盛开的彼岸。
再问,若徒有一份想象,失了飞翔的翅膀,无了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力量,我们该如何唱响前行之歌?我想,也许会有人因途中美景而放弃远方,放弃坚定前行。但我更愿意相信,今天的我们,一定是那个只为目标,坚定前行的王者!
年轻人!坚定吧!勇敢前行吧!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我却要说:“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自己。因而,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彷徨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音,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即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那些不能改变自己的,只能被环境淘汰。高尔斯华绥笔下《品质》中的老鞋匠虽然拥有全城最好的制鞋手艺,但却不愿改变自己,致使无法跟上机器化的时代,坚持手工制好每双鞋,最终饿死在自己的鞋铺中。改变自己,方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方能不被环境淘汰。
改变自己,方可以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历久弥香的琼浆,方可以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梦想编织绚丽辉煌的彩虹,方可以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力筑起固若金汤的铁壁铜墙……
坚持是一种美德,古人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说明,在古人的心中,一个人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可是,为何大多数人一辈子做同一件事,似乎依然平淡无奇?有些学者,在某项领域搞研究,好像终生无所突破?
这不禁让我们感到疑惑:没有回报的坚持值得吗?与其白白的在这里耗费无数的精力与财力,还不如及时的放弃?
情况这的如此吗?如果你坚持做一件事,但你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或者遇到一些较大的困难和挫折,虽然离成功仅一步之遥,但你动摇了,怀疑了,退却了,那么对不起了,你只好与成功失之交臂。别说十十年,一辈子,也许你也做不出什么大成就。
如果你真的用心在做一件事,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离成功不远了,缺少的只是岁月的沉淀。即使到了那时你仍然没有名气,请不要着急,机会总会降临,耐心的等待,你缺少的只是一个契机。
坚持用心做一件事,十年能达到成功的.高度,二十年毕竟与奇迹并肩,没有什么不能的。记得某一位说过:“将每一件平凡的事都做好,这就是非凡!”。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语句啊,又有谁能做到如此呢?
《卖油翁》的故事大家都能做到耳熟能详。说的是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第二个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自我夸耀。而卖油翁用自己的绝技——慢慢地用勺子舀了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沾湿,迫使陈尧咨不得不在他面前认输。
是啊,熟能生巧,卖油翁的话是多么的精辟!想想看,一生坚持做一件事,不想做出一番事业都很难啊!何况如果我们全身心的投入,想想都令人精神振奋!
而在如今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知识不断的更新,技术不断的创新。往往一门技术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掌握,新的技术迎面而来。这就要求我们,不管做什么研究,要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否则面对呼啸而过的时代发展的列车,我们一旦被抛下,可能永远也追赶不上!
所以说坚持是一种美德。在今天,我们越来越觉得,我们需要它,就像我们需要空气一样。用坚持的精神做一件事情,这是一种信仰,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品质。
如果你正在工作与很多事情,请你在做事或工作中选择坚持,并用心去做,也许,十年后你就是奇迹朋友。
在《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这本书中,作者王晓春老师认真的解释了习惯这个概念。所谓真实的习惯,是指“诚于衷而形于外”的表里如一的习惯,是指非常稳定的、几乎自动化的、无须假以思索的习惯。这种习惯,不大可能完全是靠权威要求和外部训练形成的。它往往是“培养”“养成”“生成”“预设”等各种因素互动、整合,最后形成的一个结果。它是化合物,或者换个说法,它是一种人的遗传信息与早期教育、学校训练共频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学校的行为训练恰好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了共频共振,那就能够形成教师希望得到的习惯,反之就不能。你的训练不能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他就只好在表面行为上顺从,或者干脆就反抗。
读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丝释然。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可悲,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要求要每天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要求一直持续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按理说一个要求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总能形成学生的习惯了,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忘了做作业,甚至总有一部分学生拒绝做作业。而手机这么一个他们接触不久的事物却轻而易举地让他们养成了每天给手机充电的习惯。甚至这个习惯有可能会持续终身。
从前的我不明所以,现在弄清楚了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才弄清楚其中的关键。要求学生每天做作业并不一定能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共频共振。反之,只会有极少数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做这件事情,所以想要让自觉按时完成作业变成一种习惯简直是难上加难。而手机内或者说互联网上信息量极其庞大,其中总有信息能轻易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所以,使用手机就能非常轻易地变成他们的\'习惯。
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但要放弃幻想。尽管去创定和执行适当的规则,但不要打着“培养习惯”的旗号,也不要幻想这些东西一定能内化为学生的真实习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好;不能,我们也不必焦虑,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掌控的。我们不要患上“习惯培养强迫症”,徒然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失败连连。我们的任务只是积极提供各种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成长。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至于他们能形成哪些具体的习惯,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