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人山人海的时代广场,欣赏那些精制的花灯。
我看见哈密市市中心美丽的瓜乡少女,手捧一个大而诱人的哈密瓜站在由哈密瓜堆成的宝塔上。宝塔下,五个福娃拥抱着她,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嬉戏玩耍。
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一个庞然大物映入我的眼帘。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条巍然屹立的巨龙。这条巨龙足有20米长,1米宽。龙的眼睛是用明亮的电灯制成的,龙头还可以自由摆动,真是栩栩如生。我们再往前走,望见凯旋门门前的一个花灯门真是色彩迷人,给凯旋门又添了几分姿色。
我们穿过有两个瓜乡少年搭成的门就进入了福娃长廊,它前面的两只一粉一蓝的小老鼠吸引了我,我顾不得欣赏福娃花灯和妈妈的叫喊,连忙跑过去要看个究竟。哦!原来是小老鼠在开派队呢!而且由刚才那两只小老鼠来跳旋转舞,多么有趣啊!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红旗杆旁,前面一个灯笼形式的花灯更是美不胜收,而且在最后面告诉我们:哈密会永远和谐永远美好!
虽然花灯不多,但我从精致的花灯中感受到它象征着哈密在奔腾飞速的发展!我相信,哈密的明天将会更美好;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会非常成功!今年是奥运年,所以我希望我们中国的奥运金牌拿的是最多的!让我们为奥运健儿喝彩吧!
身为小记者的我,在2月1日来到了澳德乐,学习如何做元宵。
一下电梯,就看见一个圆圆的、大大的铁筒,经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奇异筒的名字为“元宵滚筒”。这个家伙一直在不停地转,里面还装有一些糯米粉。
9:40左右,“拜师学艺”做元宵活动就正式开始。教我们的有两位老师,一位阿姨和一位叔叔,都非常和蔼可亲,有问必答。阿姨负责准备原材料和卖元宵,力气大的叔叔负责制作元宵。好了,下面就进入正式的制作步骤啦!“首先,要在一个大盆里倒上一些水。”那位叔叔说。然后我们看见他拿出提前做好的馅,看上去是小正方形的、硬硬的、粉红色的,一问便知,是草莓馅的。我心想:我们吃的元宵馅都是很软的,为什么制作之前是这样一个小方块呢?没想到这位叔叔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似的说:“要拿水浸泡一下,这样的馅既不会融化,也不会太硬。”
由于做元宵需要用机器,就不敢让我们去切身体验,只在一旁观看即可,所以接下来就是观看环节了。只见叔叔把稍经过浸泡的草莓馅放在了盛有糯米粉的元宵滚筒里,奇迹发生了,一个个小方块,竟然变成了小元宵,太好玩了!叔叔又把滚上一点糯米粉的元宵放在盆里,再浇上一些水,然后又放在滚筒里。这样的动作重复了好几遍。“叔叔,您为什么要隔一会儿就加上一些水呀?”我又带着疑问去问叔叔,叔叔笑了笑,告诉我说:“这是为了使元宵有黏度,要不就不好吃了。”
在这短暂的一个小时里,我了解了制作元宵的过程,很开心的!大家知道吗?元宵和汤圆是两回事呢!咱们北方人喜欢吃元宵,是现做的,用机器滚出来的。而南方人常吃的是汤圆,是跟包饺子似的包出来的,是速冻的。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今年我们全家去武汉过年,正月初二爸爸妈妈带我去武汉的汉阳古琴月湖看看花灯庙会,这里欢声笑语,人头攒动,热闹极了,真是别有一番新年的气象。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鱼美人戏群龙”,这组灯设在湖中,一个亭亭玉立的鱼美人站在莲花台中央,身上披着五色彩带,手拿一朵莲花,仿佛仙女下凡,真美啊!人鱼四周是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巨龙,身长百米,它们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向鱼美人腾跃,喷水。中央的鱼美人不停地旋转,光芒四射,溅玉飞珠,流光溢彩,身上的彩带随风飘荡,月湖就像一面镜子,把整个灯组照的栩栩如生,四个巨龙活灵活现,我站在岸上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故事中,让我如痴如醉。
我继续往公园里走,哇!真是让我眼花缭乱,心旷神怡。瞧:那边的“虹猫蓝兔”,它是由动画里的人物做成的花灯,采用了动画里的场景,把虹猫和蓝兔制作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再看这边的“猴子捞月”,采用故事中的动态,小猴子们一个抓着一个的尾巴,接到了井底去捞井底的月亮,我看了哈哈大笑。下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这些灯带给了许多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体现出制作花灯的叔叔阿姨们对孩子们的关怀。
在赏花灯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尝到各地的美食,看到民间的绝技绝活表演,有捏泥人、剪纸、舞狮、踩高跷等,我们边看边吃。
我们看完了花灯就回家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月湖。小朋友们,你们一定一定也有许多趣事吧,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在这个春节里,我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其中让我最受益匪浅的是学会了做“荷花灯”
今年过年我与爸妈一起回到了家乡过年,过年期间家家贴春联,挂红灯笼,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我与妈妈说今年的灯笼我们自己制作不是更有意义,妈妈也觉得主意很不错,奶奶更是赞成我的主意。
在做花灯前,我在百度上查找了很多关于花灯的形状和制作方法,因为是第一次制作,还是有点小紧张的。琢磨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花灯(也因为我的家乡是以“荷花”为品牌)。首先,我拿来一张红色的纸,把它对折再对折。变成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然后将长方形的两个角粘在一起就变成了锥子型花瓣的样子,这样以此类推。我先做好了七个锥子,然后将它们挨个挨个排队排一起,结果就变成了一朵非常漂亮的荷花的形状。单独一层显得很单调,我灵机一动创造性设置了三层,这样整个荷花灯非常有层次感!40分钟过后,终于一个简单又好看的花灯就大功告成了。我上下打量后觉得少了什么,又用黄色的纸剪成了柳絮状分别放在荷花灯的上面与下面。再加上一条红绳拎着,感觉很是不错。妈妈说金湖是“中国荷花之乡”,我们又做了荷花灯,创意完美,寓意深刻!妈妈的鼓励给我更大的信心,我决定每年过年都要做一份手工作品,这样每年都有纪念意义!
做完花灯后,我们把花灯挂在了客厅的窗纱上,整个客厅立刻增添了春节的喜庆!奶奶的邻居来拜年大家都夸赞我,心里乐开了花!
这个寒假过得真有意义。我不仅学会了做花灯,而且感觉只要自己肯多动脑动手,生活会变得更多姿多彩!
昨天,是元宵节,吃完汤圆后,我们一家人兴致勃勃来到街上赏烟花,看花灯。
正月十五这天,我和父母去清风湖看花灯。
来到清风湖,我就完全被这各式各样的灯吸引住了:有长龙灯这“龙”长有好几米,正在翘首遥望,好似在吞云吐雾。还有莲花灯,它浮在湖面上,高高的莲花台上站着美丽的何仙姑,正在如痴如醉的吹动手中长笛。往南走,能看到古代大军事家孙子,他旁边的案几上还摆着《孙子兵法》和文房四宝。整幅图描绘的惟妙惟肖,四周还镶嵌着蓝色稠布,进而更加衬托出这位古代大军事家的坦荡胸襟和雄才大略。我们继续往东走,前面是一座座大高楼似的花灯,显现出了现代文明和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境界。挨着大高楼的是一座酒坊,布绸上还画有古代人饮酒的那种酒壶。我很好奇,还靠着酒壶照了好几张相呢!最吸引我的眼球的还是花瓶灯。花瓶很大,上面勾勒着精美的线条和绝妙的图案。旁边还站着两个喜娃娃,男娃娃的前额上留着一撮长发,穿着红裤红褂。女娃娃的装束与男娃娃一样,她扎着两只俏辫子,他们舞动手臂,笑脸相迎。“看!他俩在扭秧歌呢!”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
傍晚时分,花灯全亮起来了,那景色更加迷人。清风湖畔简直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长龙灯金黄金黄的。莲花灯粉红粉红,像小姑娘的脸。小树灯也不甘示弱,急忙闪起了绿色的光芒,向人们展示着自己,。花瓶灯闪出的光是蓝色的,男娃女娃那鲜亮亮的衣裳映红了过往人的脸颊。好一个“正月十五闹花灯啊!”
正月十五闹花灯,是我们中国古老的民间习俗,它延续了几千年至今,不仅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更让中国的传统艺术之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融合,交相辉映,使之成为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一个亮点。
新年里,家家户户忙忙碌碌。这天中午,奶奶提议:“今天中午吃汤圆吧,自己包的吃起来更美味。”“好哇!”全家人异口同声地赞成。
汤圆,又叫元宵,是家喻户晓的传统美食,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奶奶说包汤圆时馅不能放得太多,不然煮的时候会涨破,里面的馅就会流出来,但是也不能太少,否则就没味道了,所以馅的份量一定要控制好。奶奶说完,先往盆里倒上一些糯米粉,一边倒水,一边用力搓。和好后接下来开始揉了,奶奶用力地把面团翻过来,按过去,不停地揉搓。我也不禁想试试,于是奶奶就让我去把手洗干净。看上去挺轻松的一件事,可是我揉了又揉,搓了又搓,直到我的手臂都酸疼了,奶奶说还没揉好,我只好放弃了。
奶奶揉好面,就开始包汤圆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在揉好的面团上揪下一小块,放在手心上,来回滚搓,直到变成了圆形。紧接着,我用大拇指在“小雪球”上按了一个洞,将香甜的芝麻馅放在里面,再包起来,继续滚搓,直到再变成一个圆形。第一次由于馅放得太多了,汤圆又大又鼓,好像随时都会爆炸,第二个就做得好多了。渐渐地,我掌握了汤圆的大小和馅子的分量,包得刚刚好,不大不小,奶奶也夸我能干,学得快。
煮汤圆了。锅里的水沸腾后,将汤圆一个一个地放进去,过一会用勺子搅拌一下,避免让它们粘在一起。等水烧开后,放一些凉水进去,接连两次,直到汤圆宝宝都浮出水面,就可以熄火出锅了。
我品尝着自己包得又香又甜的汤圆,就像中了大奖一样高兴。在这次包汤圆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是从生疏慢慢到熟练的,只有多练习,才能把技术学到手,这就是熟能生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