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可见,生活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挫折与痛苦,悲伤,烦恼,别离。连女神也不例外。老公不上进,孩子不听话,唱反调的同事,刁钻的婆婆,你有的痛苦,别人也有,只是放在你身上,这些痛苦被无限放大了。我们时常羡慕别人,那是没有走进别人,能拿出来给别人看的,往往或多或少有了修饰。因为coco.香奈儿的故事告诉我们,“谁都没有金刚不败之身,每一个看起来从容淡定的人,都经历过翻江倒海与涅槃重生的内心戏。“
记得看见过一句话,大意是:你认为的痛苦,在人类史上并没有独特性,除非是罕见的疾病,独一无二的案例,否则就会被历史记录,事实上,大多数就在漫长的岁月中默默无闻的消逝了。
那些走的走的更远的菇凉,都是自愈能力很强的人。
美国西部的一个村庄,有一个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闲暇的时间,他总要拿出外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他的生日礼物——一幅已被摩挲得卷起边的世界地图。他年轻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浏览着地图上所标准的城市,飘逸的思绪亦随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幻想的风景中自由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计划——《一生的志愿》:
“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梨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力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
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他们,就是看一看,就足以让人们望而生畏了。难怪许多人看过他的设定的目标都一笑置之。所有人都认为:那不过是一个孩子天真的梦想而已,随着光阴的流逝,很快就烟消云散。
然而,少年的新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荡漾得风帆劲起,他的脑海里一次次得浮现自己在尼罗河上的情景,梦中一次次地出现自己登上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回来的路上,他也会沉浸在那与那些著名任务交流的遐想之中……他的全部心思都已经被自己的《一生的志愿》紧紧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变成西安市的漫漫征程。
毫无疑问,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场异常艰难、简直无法想象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壮志、一路风霜雨血,硬是把一个个似乎空想的愿望,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实现,他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
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什么力量,把那么多的坚信都踩在了脚下,把那么多的险境都变成了攀登的基石?他微笑着如此回答:“我总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气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约翰·戈达德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最终领略的美妙风景,必然是那些强烈渴望登临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求者。是心灵的渴望,开阔了索求的视野;是心灵的飞翔,催动了奋进的脚步;是心灵的富有,孕育了生命的奇迹……一句话,欲创造人生的辉煌,需要首先让心灵的辉煌起来。让我们记住一位并不著名的诗人的著名诗句——在目光无法抵达的远方,我们拥有心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愁吃愁穿,反而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身上。
教育孩子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话题,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想法,传统也好,某个教育专家也罢,无一例外都是希望能够把孩子教育成大人喜欢或者社会认可的人才。只可惜每个人拼凑出来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教育片段,不成系统,不能完美地满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教育困惑。读了贾容韬老师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悟。
教育孩子不是满足大人的教育愿望,而是给孩子宽容和理解,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要成长,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在我们忙碌的时候自己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在我们无聊的时候陪我们打发时间,可是如此的教育期望到底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结果不得而知。
生而为人,总是想着改变别人,甚至奢望可以改变世界,其实最应该改变的就是自己。改变自己需要勇气,改变自己需要理念,改变自己需要否定曾经的自己,开拓崭新的自己,自己改变了,理解世界的角度也便改变了,同时意味着自己眼中的世界也会改变,教育孩子亦然。
作为功利性的家长最先改变的便是以自我为中心,去阅读,去学习,去反思,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去鼓励孩子,去相信孩子,去改变传统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教育思路,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各项人格发展。去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去修心,去修夫妻关系,去培养优秀家风。
当觉得改变孩子穷途末路,去试试改变自己吧!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身上花费心思,或许,你变了,孩子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冯仑说:人一生所交的朋友的极限是十个,三十个,和六十个。
所谓10个,就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去找别人借钱,把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都算上,能借给你钱的人不会超过10个。这些人是你真正的朋友,是你的安全底线。
30个是什么?就是时不时有联系的朋友,比如你大学毕业以后还保持联系的同学,有事没事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彼此还想念着、惦记着,这样的朋友大概在30个以内。
60个就是关系最淡的朋友。你抄起电话,看到这人的名字,一想,知道他是谁,但好久不联系了,比如十年没见的同学。
也就是说,你一生中交到的朋友也不会超过100个。这100个人里,有60个人是经常换的。有的人因为某件事和你认识了,聊过两次,但没什么事就不再联系了。
慢慢地,他们就从这60个人里消失了。所以,这部分人是流动的。前10个人是最稳定的,剩下的30个人处于中间状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闺蜜,是你用时间,了解,碰撞,交流,认同,真心这么多最宝贵的东西换来的,古人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所以能够有很年交情的积累,感情深厚,再远再不想见却能随时随地敞开心扉的,都是”私人订制“,这样的朋友,值得用独一无二的表达去维护。
我特别欣赏《有多少熟人,值得成为闺蜜》中的M姑娘,在一个十几人的饭局中,当大家八卦一位女性时,她能打破沉默,直言不讳的说道:“你们谈论的人这个人是我的闺蜜,我不希望自己的闺蜜被拿在饭桌上说事,这个话题到此结束吧!”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你眼中的好友,能够不把你的秘密作为第三者的谈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