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常无我,众缘和合。
事实上我们感觉到的苦乐都跟这个“我”有关系,这个“我”也只是一个假名安立,我们时时刻刻都是被自我所障碍,所束缚,就是造成我们为人处世,生活学习所不能做好的原因。
我们常常说的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无论它存不存在,它都是不实在的,在变化的,无常的。认识不到这点,认识不到众缘和合的重要性,执着不破除,就会造成很多问题。我们在道场中,一年两年三年下来,从开始的欢喜,到渐渐开始观过,把人事物看成一成不变,只看到表层,看不到整体,乃至影响到团体的协调,匀称和发展。执着自己和自己的想法,就不容易去,了解和认识到别人的想法是什么,别人的重要性,众人的重要性在哪里,慢慢就不能处理好众人的事情。
只有靠佛法的智慧才能超越障碍,超越对立,超越自我,一个好的果相要呈现,也都是需要众缘和合。
2、安住道场,广结善缘。
就是自己的身心要在道当中来广结善缘才不会迷失自我,未来的成就也才会是在佛教,佛法上。
道场对出家人,居士义工来说是增长福德智慧的最好的地方,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在这里修行用功办道,这种加持力这种力量就特别的巨大,出了庙门社会上面就是五欲六尘的境界,这种佛法的力量,这种道的.力量跟寺院不好比。佛法是缘起法,这种智慧就是要让我们超越对立,超越自我,超越佛教徒的身份。
佛法是我们内心的体会,然后在我们的身语上面发出来的行为力,行为的力量。行动有力量,才能超越自己,才能与更多的人广结善缘。
3、般若五度,如人眼目
得到般若智慧,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
有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从容是一种境界、一种进取、一种自由、一种修炼、一种自守。我觉得从容还是一种豁达、一种优雅、一种高尚、一种志趣。那篇文章用中华民族的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思想品行为从容做了诠释。屈原的“九死不屈”、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文章还把***的三句诗,定为了从容的真谛“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这些只是从容的一部分罢了。而真正的从容,不仅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不仅仅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仅仅是“舍我其谁。”它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雅;还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潇洒。
从容是在解放自我,是在挑战自我。就像是毛毛虫的破茧而出,他在追求自由与光明。而我们是在追求心灵的释放,我们是在让身体感受到灵魂的精华与光芒。
我们不易领略到从容,不易感受到从容,从容是一种藏在心里的。正是因为有了从容,才有了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才有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
从容有时候也会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一直都相信同学们的笑脸,与同学们内心的从容也有着一点联系。或许那点联系,就参与造就了将来的伟人与英雄。
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时时刻刻皆从容者实为不能,故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或得一时一事之从容亦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生活在这个世上,我们就要学会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有些道理,是亲身经历后懂得的;有些道理,却是从书上或别人那学到的。
当我读完《处世的智慧》后,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更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这一本书共十五课,每一课都围绕一个内容,分几小块讲述,每小块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每课还有内容小结。每一个内容我都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每一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边读边问自己有没有做到,做的好不好,不时的反省自己。
在这么多故事中,有些令我印象深刻,如:
1、“一个登山运动员在不带氧气的.情况下登上了世界第二峰。他说:‘多余的念头会让我感到更多的氧气。’”以前的我,在参加或比赛时,总想着要拿第几,考砸了又怎么办。这些想法使我过度紧张,无法全心全意去做。我应该向他学习,头脑中没有任何杂念和***,轻装上阵,才可成功。以后,我一定要改正。
2、“有一对夫妻外出旅行,外面下着大雪。妻子发现当雪下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会弯下腰来,待雪滑落再挺直。她感触良多。”以前的我,总是努力承受压力,可当压力过大时,我差点陷入崩溃。我要学会像雪松那样适时弯曲减压,这样才能承受更大的成为压力。
书中还有许多令我难忘的故事,他们教会了我“沉住气才可胜利”、“了解真相前别冲动”、“笑对屈辱”、“胆小会让你作茧自缚”······它们教会了我许许多多处事的智慧。
我要真正学会这些道理,让它们陪伴我一生,在我遇到事时用着一些道理去解决
齐威王的相国邹忌长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体格魁梧,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自己的模样。他觉得自己长得的确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么能跟您比呢?”
邹忌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己恐怕还比不上他,所以他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
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顺便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邹忌如此作了三次调查,大家一致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邹忌是个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拜访。邹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气宇轩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两人交谈的时候,邹忌不住地打量着徐公。他自觉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己,再调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己长得比徐公差。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着这件事。既然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后,他总算找到了问题的结论。邹忌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在一片赞扬声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